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6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财从娃娃抓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26 12:5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不要以为这句话专指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里,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不要以为这句话专指孩子的学习成绩。

其实,在当前的经济社会里,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过程中都进行有规划的理财教育,更是新一代父母的必要选择。
暑假来临,孩子的学习上似乎可以松口气了,可其他方面的教育又上了议事日程。
读者宋女士近日给本刊来信:“这几年,我和先生都比较重视学习理财知识。我们的儿子马上要升初中了,我也想让利用暑假时间给孩子补充补充简单的理财知识。可是查阅了很多资料,好像都是在讲外国人怎么叫小孩理财,但很多方法在国内根本行不通,我们也接受不了。不知道有没有适合中国家庭的少儿理财方法?”
宋女士的疑惑可谓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节”。理财也是一样,先有财,后有理财需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几乎不需要理财知识,主要是通过勤俭节约把基本生活安顿好。也正因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原因,中国大部分成年人普遍缺乏理财意识。但如今的社会发展了,对于在经济社会里成长的孩子们来说,从小就要和钱打交道,财富将是他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主题之一,可以说,社会的发展“逼迫”他们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才能将生活调理得更精彩,这堂“人生必修课”从何时开始,也将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财商轨迹。如果套用邓小平曾说过的一句话,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儿童理财教育刻不容缓
我们看到,有些人成年之后,能妥善处理和钱的关系,知道怎么挣钱,怎么花钱,怎么借钱,也知道要控制合理的负债比例。可有些人成年之后,且不要说突然给他(她)中个百万元大奖该如何是好如何分配,甚至稍微赚得多一点了之后,就茫然不知所措,不是一味挥霍就是一味节约。
同龄的年轻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的差异,就是因为在他们从小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能够给予他们接触前、自主支配钱的机会和经验。
大部分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甚至放纵,其中包括孩子的一切花费,全由父亲或母亲代为处理,或是孩子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没有一点使用上的指导。如此一来,孩子对于钱的多少根本没有概念,进入社会初期还是如此;或者因为大手大脚惯了,对于挣钱的辛苦无法理解,进而可能因此影响自己的择业观和人生观。
前阵子英国有个新闻,说英国包括抵押、个人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等在内的个人债务总额每4分钟就增加100万英镑(约合1300万人民币)。每7分钟就有一个英国人因债务缠身,无法解脱而破产,已经有200万多人负债严重,处于终生还债状态。英国媒体在检讨此事时说:“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非常重要。”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
日本人教育孩子也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所以,我们的家长朋友也不要羞于和孩子谈“钱”。孩子走上社会以后,独立成家以后,必然要和“钱”打交道。
孩子们的学校教育和课本中,没有“理财”这一课,家长们就该为孩子补上这一课,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以前这句话主要是指孩子的学习。可现在,这句话也可以指孩子的情商和财商。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在学习国外的财商教材中,常有这样的案例:美国几岁大的小孩就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小熊摆在家门口,放一块“Sale”(出售)的牌子,等待别人付钱拿走小熊,而自己得以获得一点收入供零用。
但这样的方式,在国内的孩子中大概很难实现。因为国人对于二手物品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而且把东西放在家门口代售也不太现实,还极可能被拾荒者顺手就拿走。
所以,儿童的理财教育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或照搬某个案例的经验。最好能够针对家庭的成员结构和经济状况、社区和居住环境的状况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指导,在别人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进行因地制宜。
在孩子的理财教育中,因材施教也很重要,其中最主要是注意孩子的年龄大小来进行安排,否则超过了孩子某一年龄段应有的接受度,极可能扭曲为“拔苗助长”,得不偿失。
比如,让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就自己出去“打工”赚钱,显然缺乏一定的安全性,也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此时还不如让孩子在家里好好学会辨认钱的大小。又比如,前面讲到的美国儿童卖二手玩具的案例,我们的家长就可以在孩子进入高中或大学后,有意识地告诉孩子,通过网络“易物”或在网络跳蚤市场中拍卖自己闲置的二手物品,也能获得一定的收入。
比如,英国教育部门现在就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理财教育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储蓄和初步的投资。
在本组文章里,我们就针对中国孩子各个成长时期的特点,为他们设定了不同的理财教育的主题,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了记者点评,相信能为家长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别让孩子“金钱至上”
虽然我们说要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但家长们千万要记住,对孩子从小进行理财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一定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但绝不是让孩子变为金钱的奴隶,可千万别让孩子形成“金钱至上”的意识。
这可能也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中无意间可能犯下的错误,为此,一定要有意识把握好“度”的问题。
比如,逢年过节,家里的老人总要给孩子们一些红包,数额较大的主要是过年分到的“压岁钱”。家长们当然可以教育孩子,把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包括平时的零花钱存在小朋友自己名下的账户里,让孩子懂得钱放在家里不会“长大”,但存到银行可以变多一些,也就是取得利息收入,让钱自己去生钱。
可是,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存款账户的数字越变越大,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为此着了迷(有些小朋友可能总会催着妈妈看存折数字有没有变化),那就应该稍微调整一下孩子的心态。比如,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病时,告诉孩子也要尽一份孝心,问问孩子是否能够把自己存折里的钱取出一小部分,买点水果给亲爱的老人?如此,一方面是培养孩子对于亲人的感情,一方面也是教育孩子钱能用来买东西,钱能帮助生病的老人,不仅不会让孩子偏执地关注自己资产的增长,还能增加孩子的情商和财商。
又比如,现在很多家长都在谈“股”论“金”,甚至有些幼儿园和小学里的孩子都会说“600xxx”之类的股票代码,知道父母在投资哪个股票,还懵懂地互相“交流经验”。但我们认为,股票是一种复杂的投资工具,至少要初中以上的孩子才能初步理解,作为家长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为股票上的得失而争吵。
今年高考期间,上海就出现了一对母子的对话。高考前一天,也就是6月5日,正在看书复习的儿子听到母亲的手机又响了,是妈妈炒股的朋友来的电话,告诉他母亲一开盘又是全面跌停,心急如焚的母亲让儿子赶快放下课本,帮他开电脑看看行情。儿子有些火了:“到底是我重要,还是股票重要?你还让不让我安心看书了?!”
所以说,我们是要让孩子懂得“钱”很重要,钱能“美化”生活,但别让孩子以为生活里最重要的就是钱,别让孩子以为炒股票比学习、工作都更重要!因为金钱只是一种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人们生活的最终目标。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zhuqi77qq + 5 + 5 我很赞同。
如果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2:56:53 | 只看该作者
幼儿园阶段:认识钱的来源和用途
理财教育主题:
● 钱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还是爸爸妈妈工作挣来的?
● 钱长什么模样?熟悉分、角、元硬币和纸币的图案和数字。
● 钱可以用来干什么?可以买玩具、汽车、房子……
● 怎样用纸币凑成10、20、50、100等整数?学习简单的加法。

● 哪些东西花钱多?哪些东西花钱少?以生活中的物品为例,学习简单的大小比较。
曹女士的女儿今年9月1日就要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了,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孩子幼儿期间,是如何有意识培养孩子对金钱的认识的。
认识钱的来源
“女儿三岁刚上幼儿园那年,我先生下班比较晚,她就老爱问我,爸爸为什么老是这么晚回来啊。我告诉她,爸爸要工作,要赚钱。她就会问,爸爸赚钱干什么呀?我告诉她,爸爸赚了钱,可以买东西,可以给宝宝买好看的衣服穿,给宝宝买大房子住。她有些似懂非懂。
等到女儿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就有意带着她一起到了园长办公室,让她看着我把学费交给园长。我告诉她,这些钱交给园长,幼儿园的老师就有了工资,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可以有玩具玩,有画笔用,这笔钱还可以被幼儿园用作修建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玩耍小场所。让她知道,必须交了钱才能上幼儿园。同时,我还告诉她,这些钱是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得来的,只有工作才能获取金钱。努力学习的小朋友才能有大本领,才能找到好工作挣更多的钱。”
[记者点评]:
◆现在家庭收入高了,做家长的总是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结果导致小孩子不懂得爱惜财物,损坏、浪费、奢侈的现象非常严重,总认为家长的钱是从银行里变出来的,比如家长领着去商场,孩子见到好吃的好玩的就要买,不给买就又哭又闹,如果不希望孩子养成这类坏习惯。就应该告诉孩子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让孩子有珍惜钱的意识,并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
了解钱的用途
知道钱从哪儿来以后,也要告诉孩子钱能干什么用。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曹女士有着自己的经验:“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我就让她认识硬币和纸币了,让她做到能够区别钱的大小。去便利店时,我会带着她一起去。我用一枚一元硬币买一个茶叶蛋的时候,会故意让她看到。等到下一次一起去便利店时,我拿三枚一元的硬币买一瓶饮料时,也会特意让她知道我花了多少钱。有时候去大卖场,我也会让她学着辨认常买的物品的标签价格。买玩具的时候,也尽量让孩子一起去,让她知道,玩具也是拿钱换回来的。”
总之,就是要变着法子让孩子知道,钱可以用来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学习物品。
[记者点评]:
◆ 让孩子知道钱的价值,知道钱能用来干什么,也是幼儿理财教育中的重要一步。比
如,家长们都喜欢为孩子准备可爱的储蓄罐,培养孩子们的储蓄意识。其实,为了让孩子加深对“小钱”、“大钱”的形象感官意识,不妨让孩子拥有两个储蓄罐,从而让她学会辨别钱的大小、多少和用途不同。如一个绿色的储蓄罐给孩子用来投放一角、五角的硬币,积累到一定数目的时候,把零钱取出来,跟父母换一元的硬币,然后放到红色的储蓄罐里。告诉孩子,积累了多少个一元硬币后,就可以给自己买玩具。
◆ 除了让孩子知道钱能够购买东西,也最好能从小就让孩子懂得,钱也可以帮助别的
小朋友。比如,可以告诉孩子,还有很多地方的小朋友上不起学,买不起书,没有玩具玩。当孩子的红色储蓄罐攒够五十个一元钱硬币时,就能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去读小学一年级,让他们坐到教室里,等等。
初步学习使用小额零钱
“眼看着孩子快要上小学了,我也打算给孩子增加一些难度,让她自己初步学着独立使用钱。”曹女士说。
“最近夏天到了,我经常让她拿5毛的硬币去小区的自动饮水机机器里打水,放进去5毛,能出来一大桶纯净水,让她独立去完成。有时候我会给她一张20元的面包券,让她到小区门口的面包房里去给家人买上几个面包,刚开始孩子还不愿意去,胆子小,怕羞,后来我就陪她进去,在旁边看着她将一个个面包标签上的数字看过来,然后计算哪几个加起来正好等于20元,如果算多了或少了都不能过关。”
[记者点评]:
◆ 随着孩子的年龄慢慢长大,现在上小学前的幼儿也都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此时此
刻,正是增加幼儿理财教育内容的好时机。曹女士这样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关键不在于让孩子真正去支配多少钱,而是让孩子们懂得自己可以分配和使用钱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简单的加法。
◆ 同时,也可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对于家庭的责任感,懂得对家庭经济付出一分力。
比如,家里需要买一盒9元钱的牛奶时,可以告诉孩子这盒牛奶爸爸妈妈和宝宝都要喝,所以每个人都要出钱,并让孩子真正从储蓄罐中拿出三元钱,让孩子学会花钱买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如果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2:58:23 | 只看该作者
小学阶段:挣取和用好零花钱
理财教育主题:
● 零花钱可以用来买哪些东西?可以用于正当合理的方面,而不要乱花。
● 哪些途径可以挣自己的零花钱?通过家务劳动、参加比赛、做好事等进行鼓励。
● 零花钱怎样挣更容易?家务劳动报酬低一些、做好事或考好成绩报酬高些来进行不同程度的鼓励。

● 零花钱如何合理安排?可以买玩具、学习用品等,也可以将节余的钱放进储蓄罐或存银行。
● 零花钱怎样用有意义?母亲节买支康乃馨、为生病的同学买张问候卡、给爷爷奶奶准备小生日礼物等。
“现在孩子的都偏早熟,古灵精怪的。我女儿童童今年11岁,我觉得对这样年龄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家长不可能用填鸭式的方式,从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入手,反而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37岁的陈女士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
从零花钱里学消费规划
“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中午在学校里吃午餐。小孩子们在一起,喜欢吃点小零食,女孩子们也喜欢在学校旁边的小店里买点可爱的橡皮、笔等小文具。于是童童开始向我要求一些零花钱。”从那时起,陈女士每个礼拜都会给女儿20元钱。
“刚开始的时候,童童对怎么花零花钱并没有概念。”和好多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一样,童童对独立支出并没有控制的意识。第一个礼拜,童童周二晚上就告诉妈妈,自己的钱用光了,想再要点零花钱。“其实20元并不算多,但是我觉得零花钱是这个阶段儿童财商教育最好的一个机会。”面对女儿的不安,陈女士并没有斥责,而是耐心地问童童,她的零花钱都用到了哪些地方。
“买了冰淇淋,买了饮料,买了贴纸……”童童一一道来,陈女士就开始帮着女儿分析这些零花钱是不是真的花着有必要。
接着陈女士给了童童两个方案,一种方案是这周不再给她零花钱,另外一种方案是再给童童10元钱,但是要从下周的零花钱里扣除。
“妈妈,我选后面一个办法!”过了两个礼拜“紧巴巴”的生活之后,童童重新领到了每个礼拜20元的零花钱,“她当时大舒一口气,告诉我说——‘妈妈,零花钱少的日子真不好过啊,我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记者点评】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陈女士对女儿零花钱的限制太过苛刻了,但是钱并不是表达对子女爱护的唯一方式。对于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们来说,他们对金钱并没有明确的认识,父母的一味娇惯,只会让他们形成“我想要的,就可以得到”这样的错误观念。从小就缺乏对金钱和欲望的控制,长大之后,当他们有独立的能力获得收入时,就很难做到有规划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对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从零花钱入手,是进行财商教育的一个不错的途径。不过,当他们在花钱上出现小毛病的时候,家长们不应当采用责备或是命令的口吻,用温和的语气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提供方案为他们解决问题,才是理想的处理方式。
小孩子们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零花钱上过度的限制往往会让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出现不合群、甚至自卑的心理。因此家长们在制定零花钱的标准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平均的水平,确定合理的范围。
教孩子自己去赚零花钱
在零花钱的规划之外,陈女士也希望给女儿一些“开源”的意识。于是,陈女士和丈夫商量之下,为女儿建立了一套“家庭报酬”机制。
有一次,童童提出想买一个新款的哆拉A梦机器猫,陈女士告诉她,“这个玩具大约需要200元,其中150元我和爸爸可以为你支付,其余的50元你自己来赚可以吗?”
童童点头答应了,为了提高女儿的兴趣,陈女士提出了一个比较优厚的方案——每洗一次碗,陈女士就给童童记上3元的报酬,“这样,你一个月就可以挣到90块钱,不仅够买玩具了,多下来的钱还可以留着自己用。”
“那时候她还够不着水池,站在小凳子上,用稚嫩的双手努力地洗碗,真有点心疼。”陈女士说。一个月后,童童领到了自己的“工资”,和妈妈一起买到了心爱的机器猫玩具。她自豪地把这个娃娃放在自己的床头,每逢有亲戚过来都会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努力工作挣来的。“童童会把‘工作’这两个字念得特别大声,这个时候我才会真正觉得欣慰。”
【记者点评】
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工作获得报酬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也可以让他们明白,劳动和工作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国外的一些儿童,很早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打工挣零花钱,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股神巴菲特,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推销饮料、送报……对于国内的父母们来说,可以在子女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创造一些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方式。但是劳动报酬的标准不宜制定过高,以免孩子们在现实中有落差感。
给女儿发“奖学金”
当然,在财商教育的同时,陈女士也没有放松对女儿学习的督促。“童童特别崇拜大表姐,大表姐在美国念书。有一天童童告诉我,她也想以后到美国去念书。”陈女士就不失时机地告诉童童,表姐在国外念书要花不少钱,但是因为她成绩优秀,可以拿到学校的奖学金,这样就不用自己支付很多的钱了。
“哦,那我也要拿到奖学金!”童童的一句话给了陈女士不少启迪,她在童童的“工资表”上新列出了“奖学金”的项目——如果童童拿到班级考试的第一名,就可以获得50元的奖学金。“现在的奖学金是爸爸妈妈为你支付的,但是以后你一直保持下去,就可以获得学校发给你的奖学金,你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记者点评】
对父母们来说,使用金钱作为动力,以达到激励子女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这样很容易滋生孩子们错误的学习目的。
陈女士所效仿的这种奖学金的机制,倒是值得家长们借鉴。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包括国内的、海外的知名学府,为了吸引人才都提出了非常优厚的奖学金方案。提前把奖学金的模式搬到家庭里来,可以让子女们日后更容易接受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家长们在效仿这种模式时,应该向孩子们说明,目前是父母在为他们提供奖学金,而未来他们所需要争取的是外界所提供的激励。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如果 + 5 + 5 真好哇!
小Q飞氘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7-26 13:26:4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想早点让孩子学理财,又怕教得不得当,反而让孩子每做一件事都业向我要钱,所以一直比较谨慎。看来好多事情,都是度的把握比较困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如果 + 5 + 5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7-27 10:26:56 | 只看该作者
给儿子买了个钱包,不过钱还没教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26 12:53:2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我国的传统教育一般没有理财教育,但现在是商品社会,我感觉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很重要,这点犹太人做得很好,要不然为什么大富翁犹太人占得最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30 12:10:11 | 只看该作者
孩子5岁了,想让他有点理财的意识,可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30 21:12:18 | 只看该作者
理财要适度,不能让孩子养成拜金为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2-28 13:50:2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要丛娃娃抓起,很收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5 17:59 , Processed in 0.084301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