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usan_12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天高任鸟飞先生请进还有问题请教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0:59:26 | 只看该作者
爱的翅膀   2007-7-21 10:41   威望   +2   譬如死亡,过早让孩子思考只会平添恐慌..
爱的翅膀   2007-7-21 10:41   金钱   +2   譬如死亡,过早让孩子思考只会平添恐慌..
就是那朵玫瑰,死亡就是死亡,尽量不平白添加一些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2:32:2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第15节 《水浒世界》,是呀,水浒那里面的人物却是非常的张扬,没有太多的束缚,从这一角度来讲却是一翻境界。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12: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7-21 12:33: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08:02 发表
昨天看了牟宗三的《说“怀乡”》、《为学与为人》,感觉里面充满凄苦,如果最终的结果是凄苦的话又何必在这里苦苦追求呢?如果最终的结果为了自己比别人高明,最后自己独自高高在上,我又何必自找绝路呢?
...



读书,最忌匆促下结论。
记得吗?短短十多个字的一个回帖,你也曾误解过?
要警醒,一个人自己是什么格局,无论他读什么,都是套在这个格局里去理解。


庄子的境界,固然令人神往,如何达得到?
而侍奉牟先生多年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牟先生的,你知道吗?

你说“内心平静,只是脑子乱”,自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12:3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21 12:33 发表



读书,最忌匆促下结论。
记得吗?短短十多个字的一个回帖,你也曾误解过?
要警醒,一个人自己是什么格局,无论他读什么,都是套在这个格局里去理解。


庄子的境界,固然令人神往,如何达得到?
你说“内心平静,只是脑子乱”,自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内心平静,只是脑子乱的意思就是:平心静气的等待脑子做出选择以动。脑子乱是对于许多纷乱的东西理不出头绪做不出选择。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21 12:3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7-21 14:50:18 | 只看该作者
内心平静,只是脑子乱的意思就是:平心静气的等待脑子做出选择以动。脑子乱是对于许多纷乱的东西理不出头绪做不出选择。

喔,真的吗?

真能“平心静气”,乱又从何来呢?
真的“平心静气”,怎能看见“凄苦”? 又怎能匆促定义《说“怀乡”》?
匆促,是什么造成的?

情绪和思维念头之间,真的存在如此清晰的界限吗?理解力,不受情绪影响的吗?
抑或,只是觉察不到深处的烦闷在时时刻刻左右表层的意识活动?

意识的牢结,与低一层的生化反应(情绪)之间,是什么关系?
显现的情绪,是情绪;
未显现的情绪,就不是情绪吗?看不见,就当作是“平心静气”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7-21 14:52:43 | 只看该作者
爱的翅膀           2007-7-21 10:41          威望          +2           譬如死亡,过早让孩子思考只会平添恐慌..


  
  赞同
  孩子不应过早了解死亡
  孩子也很难理解死亡

  只有在享受过生命的幸福
  承受完人世的痛苦之后
  才能坦然面对死亡的恐惧
  最后一次享受死亡带来的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7-21 15:21: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7-21 14:52 发表  
  赞同
  孩子不应过早了解死亡
  孩子也很难理解死亡

  只有在享受过生命的幸福
  承受完人世的痛苦之后
  才能坦然面对死亡的恐惧
  最后一次享受死亡带来的轻松

   死亡没有预约,如果要从死亡中得到死亡的经验,就没有机会运用经验了。
    生活当中经常会面临死亡这样的现实,有些是和自己不相干的路人故事,有些是自己亲人朋友。孩子嘴上不说,但心里会有疑惑,和不懂面对。因为大人的忌讳,孩子也会把疑问和情绪埋在心底。所以,还是要教会孩子面对和处理。
    有一本《艾玛奶奶》的书,建议和孩子一起看。大人也会学到很多。(如果大人还从来没有面对过自己父母的过世,那就建议一定要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爱的翅膀 + 2 + 2 面对应该,但要求孩子思考就过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7-21 15:38:02 | 只看该作者
爱的翅膀  2007-7-21 15:26  威望  +2  面对应该,但要求孩子思考就过了.
爱的翅膀  2007-7-21 15:26  金钱  +2  面对应该,但要求孩子思考就过了.
面对,就伴随思考;最原始的感觉,都是思想。
包括大人,都未必懂得面对死亡。大人和孩子一起思考,都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
比如:当亲人临近死亡,家人应该做些什么?什么情况下,亲人可能在世不久?亲人临近死亡,我们还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事要做?亲人临近死亡,我们要做些什么,以后不至于后悔?。。。。。。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爱的翅膀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7-21 16:0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7-21 15:38 发表
爱的翅膀  2007-7-21 15:26  威望  +2  面对应该,但要求孩子思考就过了.爱的翅膀  2007-7-21 15:26  金钱  +2  面对应该,但要求孩子思考就过了.面对,就伴随思考;最原始的感觉,都是思想。
包括大人,都未必懂 ...


你说的这些我都同意. 教育孩子面对,了解,处理.  我指的是哲学范畴的那种思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7-21 16:21: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爱的翅膀 于 2007-7-21 16:07 发表


你说的这些我都同意. 教育孩子面对,了解,处理.  我指的是哲学范畴的那种思辩.

生活就是哲学,没有不同,如能用哲学看待生活,实际上就是像圣人一样生活。那样内心会更平静和坦然。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爱的翅膀 + 2 + 2 哲学是高于生活的.我认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17 , Processed in 0.080925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