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绚丽的色彩塑造未来的设计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7-14 11:36: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7-14 06:31 发表
还得看环境。

EDU这个观点,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下是可行的。
但在中国的环境则可能有点不够。
中国的环境是要拼命的呀!

太对了,中国的学生,就是必须拼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7-14 11:56: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7-14 06:31 发表
还得看环境。

EDU这个观点,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下是可行的。
但在中国的环境则可能有点不够。
中国的环境是要拼命的呀!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7-14 08:27 发表
能不能再具体说说呢?


老虫是理解我说的话了,我也同意老虫说的。

在中国的环境下,你只是由着孩子的性儿,轻轻松松地玩一玩,按照孩子的喜好,读读书,好象不行的!

面临着竞争的压力、生存的问题,哪个父母敢对孩子那么轻松地放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7-14 12:07:07 | 只看该作者
结论偶赞同,这例子就太烂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7-15 10:20: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7-13 19:16 发表
我反对的是那种假天才。doman培养出来的就是这种孩子,小时候看起来惊人,但年纪一大立刻被别人赶上,
找借口说什么后续教育没赶上,这是废话。..

  楼主的帖子,从新的角度阐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那个韩国的例子,很独到。楼上的,你看走眼了吧。
   但是,对楼主反对doman的例子不赞同。早期教育可谓不拘一格,各司各法,效果也不是那么直白。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真要培养一个天才,还是要广泛涉猎,开阔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7-15 10:38:40 | 只看该作者
俺认为天才应该是天生的,不是家长和老师可以培养出来的。
家长只能帮助孩子在某个领域取得骄人成绩,但那不是天才!是汗水换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0:5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fchn608 的帖子

大天才是天生的,小天才是培养的。否则无法解释,韩国人的设计能力那么强,天生吗?未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7-15 10:59: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chn608 于 2007-7-15 10:38 发表
俺认为天才应该是天生的,不是家长和老师可以培养出来的。
家长只能帮助孩子在某个领域取得骄人成绩,但那不是天才!是汗水换来的

那是被人神化了,哪有不需培养,天生的。真有生下来就口宝玉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7-15 11:05: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7-15 10:58 发表
大天才是天生的,小天才是培养的。否则无法解释,韩国人的设计能力那么强,天生吗?未必。

哪有大天才和小天才?各人的先天的秉性会有不同,但真成为才,还是后天的培养。先天的条件只是决定他接受后天培养的效率,别人需十年,他可能只要一年。但是没有不需培养就成才的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1: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天人合一 的帖子

必须承认,莫扎特之类的大天才。这些人取得的成就匪夷所思。全世界的教育家都公认,莫扎特是无法培养的。而且,再出一个莫扎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有些人有先天的禀赋,这是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7-15 16:3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人合一 于 2007-7-15 10:20 发表

  楼主的帖子,从新的角度阐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那个韩国的例子,很独到。楼上的,你看走眼了吧。
   但是,对楼主反对doman的例子不赞同。早期教育可谓不拘一格,各司各法,效果也不是那么直白。 ...


马甲还真多!楼主很多推论跟老鼠一样,02心里有时并不赞同,任何对比要注意到社会结构与文明程度的差异性。最简单的是韩国是小国1988年就办了汉城奥运会了,中国1990年举办北京亚运会,2008年才奥运会(当然没有政治因素中国可能更早点),两国城市化工业化平均水平不在同一条线上。虽然有国内专家依照当前发展速度,江浙沪一带会在XX年超过韩国云云,可是人家从传统汽车到电子等行业在这20年间已建立了有竞争力的国际公司地位,国内走出去的基本不强,基本上在前沿不是同一水平的,这也是韩国公司在国内有商机的原因。

设计是建立在商业活动基础上的,闭门造车是没有可能的,脱离商业活动是培养不出来的。

懒得多辩,转贴两文:

其一是

韩国设计凭什么崛起
(2006年6到7月的网络文章)

韩国认识到设计因素在推动国家竞争力上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因而积极地动员了起来
 
  即使学设计的人会说,韩国设计不怎么样。但不论怎么说,近十年来,韩国的产品设计、包装和20年前比起来的确不一样了。以前在亚洲,设计独看日本。现在,韩国的设计在许多方面甚至能挑战日本的龙头老大地位。“日本的设计,”青岛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海宁说:“底气不足了。”随着韩国国力的提升,这种设计方面力量的消长和变化更加明显了。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韩国现在的经济增长力道实在不容小视。韩国设计界的总体实力跟随着经济力量的提升,也呈现跳跃式的增长。即使韩国的设计还不能跟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相比,但至少,三星、LG、现代汽车的设计已经逐渐形成韩国自己的风格。至少可以说,韩国现在有东西可以拿出来比较。这个曾经在设计领域毫不起眼的东北亚小国,究竟如何能够在设计领域上崛起,实在令人好奇:韩国是怎么做到的?
   
  和中国设计相比,韩国显然已经走出了中国深陷的困境:企业不懂、不重视设计、不敢大力投资,专门的商业设计人才供应不健全,设计人员发展前景狭窄和社会整体分辨不出什么是好设计和什么是坏品味。那么,韩国是怎么克服的呢?为什么韩国在服装、汽车、消费电子产品方面的设计开始能够抬头挺胸?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从一些事情的表象,或许能看到一些线索。6月中旬,在北京设计资源协会的会议室里,韩国设计振兴院院长李一奎先生正和中国设计界的重要人士进行意见咨询。韩国设计振兴院官员为了同样的事特地飞到中国已不是第一次了。接下来同样性质的会议,李一奎还要频繁来中国,在北京、上海之间不停穿梭奔波协调和征询意见。李一奎个子并不高,长得很结实,方头大耳,显得相当有精神。他刚刚就任院长一职,可说是干劲十足。
   
  作为韩国设计振兴院院长,李一奎是政府官员。他领导的韩国设计振兴院是韩国设计最有力的推动者。从韩国设计振兴院的运作方式,我们可以一窥韩国产品逐渐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秘密。
   
  韩国设计振兴院是韩国中央政府下属的官方机构,它接受政府预算实行推动韩国整体的设计意识和能力。在它的任务中,不光是推动产业的设计,而是要灌输所有韩国百姓设计的意识,教化国民去分辨什么是好的设计和好的品味,最终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设计振兴院的发展历程,暗示着韩国政府对设计理解的各个历程:1970年代成立之初,它叫设计包装中心,1991年改名韩国工业设计和包装院,1997年改为工业设计振兴院,2001年改为韩国设计振兴院。从这些改名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对设计认识的演变与革新:从最初的包装、外观的层面,到后来理解到设计对整体经济和产业所拥有的全面影响,这个过程,一共走了30年。 “韩国设计振兴院不只关注产品设计,它还包括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多媒体设计,它本身是韩国整体创意产业计划的一环。它的目标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质量作出贡献,”李一奎说:“创意产业有电影、电视剧,广告,服装等等包罗万象,我们按照一般标准分类产业,但没有确定的定义,但不论如何,创意产业和设计是息息相关的。”
   
  今年4月,在上海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办公室,韩国设计振兴院的设计振兴部与国际合作部官员,诚恳地向系主任殷正声教授咨询韩国设计展的事宜。此前,韩国官员已在中国广泛接触包括像柳冠中、许平、鲁晓波这样的设计界人士,一共聘任了23位中国最知名的设计界专家作为设计展的咨询委员。韩国设计展是第二次在中国举办,第一次是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吸引了6万人次参观。而这次韩国准备在上海举办设计展,规模加大了一倍。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韩国设计展,占地3000多平米,参展商64家。今年韩国政府准备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展览,占地6200平米,参展商达到106家。“第一次,韩国设计展算是试探性的,”王海宁说,“这一次,它的目的性很明确。”每年上海都要举办许多设计展,其中不乏国际规模的展览。上海是中国最完善的商业城市,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家都在上海建立了地区总部。殷正声教授说,世界上许多重要的设计单位在上海都设有分部。在上海举办设计展,无疑具有全球影响力。
   
  韩国设计能够提升起来,设计振兴学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谓功不可没。它提供咨询、分析,帮助韩国的中小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鼓舞企业生产“设计导向”的产品,并且通过推广活动提高韩国民众对设计的总体认识。为了建立设计的“上层建筑”,韩国振兴院致力完善国家的设计基础设施,它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为提供设计信息交流建立了基础的平台。同时针对在职设计师和新人提供教育训练。目前为止,它大约有20个短、中.长期的培训课程。从1998到2005年间,共有9350人参加了韩国设计振兴院的培训活动,今年这个数目将突破一万。更为全面的是,为了确立21世纪韩国设计在国际上的地位,设计振兴学院还广泛的与国际间交流合作。这次在中国举办的韩国设计展,除了为了替韩国企业建立B2B的买卖机会,正有这样的意义。
   
  在韩国的产官学界中,对于设计在商业中的地位已有较为广泛的共识。韩国政府在1993到1997之间,全面实施了工业设计振兴计划,这段期间内韩国本土设计师和设计公司呈现爆炸式的增长,5年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增长了一倍之多,也促使中小企业对设计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当时每间企业平均拥有4.24个编内的设计人员,全韩国一共有10万名设计师。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韩国企业面临了战略转型的需求。企业必须在设计的质而不是在量上有所提升。因此韩国政府又在1998年到2002年间第二次全面推动工业设计振兴计划。这次计划促进了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以及韩国设计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在这段期间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长了25%。2003年,韩国政府进一步发现了设计因素在提高国家竞争力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地重要,于是立即着手进行推动第三次工业设计振兴计划。这次是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计划,目的是把设计概念融入韩国各个系统、体制当中,把韩国建设成一个东亚的工业中心。
   
  为了本身更好的理解设计,韩国政府咨询了许多设计专业人士,举办了许多听证会力争上游。目前,韩国平均每个设计公司拥有3.79个设计师,任职于设计公司的专业设计师在韩国共有8500个。2005年,韩国就业人口有2285万人,设计人才占全体就业人口的4.89%。每年的设计相关专业毕业生达到37000人,比中国多了几倍。
   
  在咨询中国设计专家以便更成功举办年底上海韩国设计展的过程中,韩国官员说明设计展的计划,与会的中国设计界大腕私下纷纷对周详的策划表示叹服。“韩国政府真的动员起来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黄武秀感慨道。对韩国官员的高效的职能,王海宁说:“你可以感觉到人家非常用心。”
   
  除了韩国设计振兴院之外,韩国中央政府还在产业资源部下设立了设计品牌科。设计品牌科负责起草设计政策并推动设计振兴法案。设计与品牌科覆盖了设计振兴院、韩国业界与产业资源部之间的没有交集的部份,使韩国整体更好的运用设计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们都是一家人!”李一奎在搭机返回首尔前对中国搞设计的同业们陈词恳切。在现场的人很容易可以感受到韩国政府那种卯足了劲要推动设计的态度。

[ 本帖最后由 klcz2002 于 2007-7-15 16: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11 , Processed in 0.116699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