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育儿大不同----海外见闻(一):生孩子就象下个蛋
新西兰是高福利国家,也非常重视母婴保健。当准妈妈怀孕后除按时到医院常规检查外,还有专门的助产士定期上门访问,指导你孕产期知识和如何保护宝宝;在医院分娩时这位助产士也会守在身边,指导你给宝宝喂奶、洗澡等等,孩子出生后更是“国家的人”,有足够的“奶粉费”供宝宝成长所需。
但在国外大有不同的是“坐月子”的观念。他们认为“女人生孩子就像母鸡下个蛋,生了就没事了嘛!”,所以在生产中若无并发症或其它问题,孩子出生一两天后就可出院了。在医院里或离院后也没有不可洗澡,忌口一类的说法,几乎就像正常人一样。
因为当时我住在产院旁,所以曾对一对年轻的成都老乡夫妇说:“我这儿住的近,生孩子时叫上我去帮忙哈!”几月后孩子出生了,开始他们并没有通知我,但后来还是来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医院对孕妇的“待遇”:牛奶、面包、奶酪、三明治、肉等营养的确丰富,但却都是冷的!甚至于没有开水喝!(洋人就那样喝冷水)新妈妈实在是有些畏惧,只好不怕麻烦并不熟悉的我了,让帮忙送些鸡汤去。
生活习惯不同,人种和体质也多少有些差异,虽然我们做不到象洋人“下个蛋”那般轻松和不经意,但也许可适当放松一下绷得太紧的神经,让“坐月子”变的轻松一些,快乐的迎接宝宝的到来。
国外育儿大不同----海外见闻(二):婴儿象猴子挂在手臂上
话说哪天我端着炖好的鸡汤,走进了近在隔壁却从未进去过的奥克兰妇产科医院,按老乡说的住院部几栋几层的找过去,刚走出电梯就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一个婴儿,应当是才出生几天吧,光溜溜的,脸朝下爬在护士的胳膊上,胳膊小腿搭拉在那壮硕的黑黑的毛利女护士的手臂两边,活象个小猴子挂在树枝上!
这可是才出生的婴儿啊!在咱国家哪个不是金疙瘩银宝贝?哪个出生后不是包裹的严严实实,抱的小心翼翼的?这里怎么会这样?!那毛利护士可能对我这外乡人的惊诧已见惯不惊,挂着那只光溜溜的小“猴子”友好的笑笑,走过了我的身边……
鸡汤送到了床边,我迫不及待的说起了刚才过道里的一幕,老乡夫妇说,他们刚来时也觉得奇怪,现在已经习惯了,还说洋人说“生孩子就象下个蛋”,也许人家也认为生下的孩子就该象猿猴祖先一样自然的生存吧?
国外育儿大不同----海外见闻(三):婴儿也跑步
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风景如画,四季如春。这里的人也很爱锻炼,且不分早晨中午或傍晚,随时你都可以遇到短衣短裤跑步的锻炼的人,不像国内锻炼大都是在早晨。
有一天走在街上,我听到身后又有跑步的声音,不经意的回望了一眼,却被吸引住了:这是两个漂亮、苗条、个子很高的洋妈妈在并排跑着,身材就象模特或体操运动员,最特别的是她们每人一只手推着一个婴儿车,车上各坐着一个几个月大的金发碧眼像洋娃娃般的婴儿,在车上手舞足蹈……她俩不时聊几句.轻松、矫健的跑过我的身边,又渐渐跑远……
这样爱锻炼的母亲难怪她们那样的健美,从小就“跑步”的婴儿将来也会更爱锻炼,更健美吧?
国外育儿大不同----海外见闻(四):地是软的
新西兰的每个社区都有儿童活动中心.通常是在风景如画的山下或一望无尽的绿茵中,活动中心都备有各种各样的设施,有些类似与国内的翘翘板,滑溜梯,转马和攀登的梯子等等。
看到父母坐到旁边轻松的聊天,看报,任那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尽情疯玩,就不由的想起了国内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们一点儿都不敢松手的辛苦样,他们牵着拉着护着,提心吊胆的生怕把宝贝儿碰着磕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不同?除了育儿观念以及独生子女的国情以外,我发现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地不同!
新西兰儿童活动场所的地都是软的:有的是有弹性的橡胶地面,有的是软木屑,好象是树皮去掉最外面一层硬壳后的东西,而有些地方则是一些类似于棕榈一类的木质纤维,有的地方干脆就是废旧轮胎……看的出是各个社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成果,但不管用什么材质,无一例外的是所有地都是软的,且都美丽而整洁……
踩在这样的软地上就不由的想:我们的幼儿园或儿童乐园乃至家里,为什么不能搞一些这样的软地,取代那一统天下的坚硬冰冷的水泥,让我们的孩子也能肆无忌惮的玩耍,在疯玩中增长智慧和锻炼体能?
三岁看老,说不定我们国民的拘谨和内敛就与没这软地,从小就没机会疯玩有关呢!
国外育儿大不同----海外见闻(五):你真的会救你的宝宝吗?!
当发生意外时,你会在第一时间去救你的宝宝吗?相信天下所有的妈妈都会说“会!!!”可惜这个"会"实际上只是一种心愿,,也许用"要"去表达更确切些。
如果我们再问:“你知道发生意外时,你自己真正的会用什么方法在第一时间去救你的宝宝?”恐怕就没多少人“会”了,也许统一的或唯一的回答是“进医院!”。这个选择当然没错,可是当晚上,途中或假日等不能马上见到医生时也许你就错过了第一时间救宝宝的机会。
在新西兰就有这样教你在第一时间救宝宝、救亲人、救他人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免费的,是持续不断的,似乎是想要每一个人都要懂得起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状态发生,在医生未到达时做一些应急处理,不至于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这样的课程学完了也要考试,通过了还会有一本证书,它也是求职就业的被考察的资料之一。
我也参加了这个课程,,它既有火灾,地震发生时的逃生自救办法,也有碰伤车祸后的包扎,有宝宝被奶呛后的处理办法,也有吃豆类或糖果被噎住的紧急处理,当然还有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虽然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免费课程,但我们可自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啊,这样万一有意外发生时,我们就不仅是“要”也真的“会”去救宝宝了。
国外育儿大不同----海外见闻(六):不变的第一课
在国内不管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开学典礼或老师的第一节课的主题通常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遵守法律、爱国主义”等等。但是在新西兰就不同,不管是幼儿园小学还是大学永远不变的第一课都是安全教育,只不过是学生年龄不同、内容略有不同而已。
首先是本栋建筑的防火通道在哪里,遇到火灾如何逃生;紧急呼救的电话等,还有要求家庭必备口哨、收音机、手电筒,万一有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可以方便逃生、呼救或联络他人……另外,还有如何预防抢劫,甚至对付色狼的防范措施……这些课程有的是老师讲解,有的则是学生参与的游戏或生动活泼的现场表演……
这样的安全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珍惜生命,自己保护自己;全民普及的紧急救助课程目的是每个人都能自救救人;加上完善的医疗体系等,这似乎像儿童乐园下的“软地”——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耍嬉戏,放任自己的天性,发展自己的体能和智能。
如果我们也能够这样为宝宝铺设“软地”,教会他们珍惜生命,学会自救救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们也许能松口气,松松手,孩子们也会更自由、更勇敢,更聪明、更健壮吧!
国外育儿大不同----海外见闻(七):宝宝生病了?----不给他吃药!
如果宝宝生病了,当你心急火撩的来到医院,而那医生检查完后即不打针又不给开药,只是说没关系,过几天自然就会好,让你回去给宝宝多喝开水多吃水果多休息时,你一定会对这“极不负责”的医生大为不满,说不定还会大吵一通吧?可在新西兰你就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医生!
比如说如果宝宝感冒了,他会说:“自然恢复期一周左右,不用吃药了!”再比如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引起了腹泻,他会说:“让他拉吧,拉完了就好了!”这与国内的医院逢病就开药,开贵药,开很多药的情况截然不同。
新西兰的医生认为常吃药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药物的付作用还会对孩子的稚嫩的肝肾脑等重要器官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抗生素更是严格控制使用,除其副作用外,也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引起抗药性真的有大病时反倒无药可用……
所以这些看起来“极不负责”的医生,比起国内那些动辄开贵药,特别是在“医院代表”的利益驱动下开大处方的,其实才是真正为孩子“更负责任”的医生啊!
近年来,一些可以不打针不吃药的“绿色疗法”也在国外日益流行,比如认为孩子发烧动辄就服用感冒药并不可取,因孩子各脏器发育不健全,感冒药抑制了症状的同时带来对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副作用。对于孩子的普通感冒,绿色疗法倡导家长应当让孩子多喝水,补充维生素为主,如果儿童高烧也可用冰敷等物理降温措施,比如说用蹦蹦跳退热贴,它通过物理降温的原理可持续退热8小时,安全有效,儿童及大人发热降温可用,头痛,齿痛,看书疲劳,晒伤,脚跟疲劳,肌肉酸痛,扭伤等也可用,家居旅行必备。特别是有宝宝的家庭可以闲时备,急时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