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过生日的时候,正是丁香和梧桐开得最盛的时候,那些素淡的清香,朴素的颜色以及平凡的静默,总会触动我心中最隐秘的角落。
初次读的时候,只看到第一段,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记得最深的是“油纸伞”以及“希望逢着一个和丁香一样的姑娘。”当时并不明白为何它在文学史上会享有那么高的地位!
第二次读的时候,也是第一段,是在上高中时班里一位女同学写的公开日记里读到的。除了这段诗以外,那位同学还写了自己的生活。我记得当时她是这么写的,她的父亲外出劳动时摔伤了腿,母亲身体也不好,弟弟妹妹要读书,家里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没办法,父母便想让她缀学嫁给同村的一户人家,这样就可以得一些彩礼钱,维持家用。这位女同学非常不情愿,也非常痛苦,在日记中末端,她还留露出对上大学以及其他的无限渴望。 少年狷狂不解世事的同时,有太多的冷漠。我记得当时,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同情,反而觉得有些厌烦,甚至觉得她有些矫情,把这么私人的事情写到公开的日记里让大家阅读,不管是不是在搏取同情,在当时的我看来,都像是在脱掉一部分衣服在给别人欣赏!而且当时觉得,上大学以及爱情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尽管她非常刻苦,但成绩不好,相貌又非常一般,怎么可能拥有这些不该奢望的东西? 后来,我们班为这位女同学组织了一次捐款活动,迫于压力,每个学生都捐了款。现在回想当时的情形,有时我会觉得愧悔,虽然我们并不曾对那位同学表示过一丁点儿真实的想法。但是从现在的想法来看,那个时候的自己,除了青春的骄傲与封闭外,真的还欠缺太多的东西。 那种东西便是对人对事的宽容与理解,谁说相貌丑陋的女没资格追求美好的爱情?谁说学习不好的同学没资格上大学? 在梦想与对美好的追求面前,人和人从来都是平等的。可惜当时,我并不明白这一点。 后来上了大学,在大学图书馆,第一次完整地读到《雨巷》,几乎在读完的那一瞬间,我便爱上了它,也记住了它。那时,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它会有那么高的地位。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伤,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冷漠、凄洁又惆怅。” “像梦一般飘过,我身旁这女郎,她消失在这寂寥的雨巷,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走尽这雨巷。” 这些句子似乎表述着一种人生理想,铭刻着一段青春记忆,记录着一生最美好的年华,以及最真挚最纯洁的情感,那种感受,与风华、红尘无关。 多年之后,历经生活的艰辛与变迁之后,我依然会经常想起这首诗,尤其是每到生日,丁香花盛开的时候。有时会想起那位女同学,据同学说,她高考落榜后就回了农村,真得嫁给那户人家。 过得幸福不幸福,大家并不知道。但我心里总有一丝牵挂,总觉得一个曾经那么喜欢过《雨巷》的女孩,应该有更圆满的生活。 我回答不上来。只觉得爱情与生命一样,在人间芳菲成片的四月天,应当像丁香花一样,尽情的绽放过一季。她呢?绽放过了吗? 梧桐与丁香的不同在于它的端庄大气,淡定从容,没有哀怨,少了彷徨,不像少女,更像一个成熟的少妇。 就像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不再爱上层楼,而是欲说还休。如果丁香是一种理想,那么梧桐则应当是一种修养。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经历过人生的波折与奋斗的艰苦,许多情感,欢乐与痛苦已经成为过去,或即将到来的现实,没有从容、宽恕、包容与淡然的心怀,又将如何面对? 当懂得爱梧桐的时候,我的心境也不复当年。只是回想当年,总觉无限感慨。 是岁月改变了情怀,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生,也愿意以更深刻的理解、更悲天悯人的关怀对待一切,从容与豁达诠释着梧桐花素淡的生命。 这些让我们明白,当爱成为一种习惯,不再局囿于自己及周围的小天地时,生命才刚刚开始重新着色,既没有惊艳,也没有喧嚣。 只是,又要经过多少年,多少欢乐和痛苦,多少风尘与超越,我们才能领悟到更多人生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