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ecretgarden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羽同学的古文经典之旅程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8-3-31 23:11:59 | 只看该作者

请教

我现在每天让儿子读<论语>,就读一页,读30遍,可对他来说好像是一种重任,经常都要哭丧着脸.打又不是骂也不是,你有什么高招,当然我也看了"三百读经法",说得也很有道理.可做起来就不好使,特别我们当父母的就有点难度.
请教你的高招,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1:49: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z26227726 于 2008-3-31 23:11 发表
我现在每天让儿子读,就读一页,读30遍,可对他来说好像是一种重任,经常都要哭丧着脸.打又不是骂也不是,你有什么高招,当然我也看了"三百读经法",说得也很有道理.可做起来就不好使,特别我们当父母的就有点难度.
请 ...

我的“高招”并不高,而且有点笨。那就是陪着一起读。让孩子真心喜欢读经典很难,只有当作任务来做。所以我就只能以身作则,你读几遍,我也读几遍,有时候甚至比他读的遍数多,让孩子感到,妈妈和我一样学习,这个时候大一点的孩子就不太好意思完全拒绝读了。至于每次读多少字,或者读多少遍,那就要因人而异了,我们现在一篇只读五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14:46:0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儿子休息,所以早晨我给他安排了《论语》,读子张第十九。小羽读得不熟练,语速有点慢,中间还总是打岔,提问,所以五遍竟然用了半个多小时。为了引起他的兴趣,我读着读着,故意夸张地喊:“这几句话写的多好,简直太好了。这是谁说的?”小羽果然中计,马上凑过来瞧,然后又忙不迭地看看译文,读完译文,又和我感叹了一番,他也觉得仲尼之高不可及犹如蹬着梯子想上天。随后他又一鼓作气,弄明白了为啥仲尼这么高不可及,他要是做了邦侯会怎么样?在他的领导下,老百姓会怎么样?结论是,即使有叔孙武叔这样的小人毁谤他,他还是他,犹如日月之不可损。
     我觉得,儿子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设计几个问题,引导他看看译文,可以提高他读论语的兴趣。最近我时常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觉得虽然经典比较深奥难懂,但是如果适当地设计一下课程,搞一些小专题、小资料来加深孩子对经典的记忆和理解,也不是绝对不可行的。很多人对现在的中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很失望,尤其对应试教育更是口诛笔伐,深恶痛绝。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应试教育方法就很有效,那就是用各种各样的习题、训练来帮助你消化教材内容。就拿我儿子来说,每次期末考试前一个月,老师都领孩子做各种模拟题,做到最后,我儿子对教科书的边边角角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在这里我当然不是宣传题海战术,而是觉得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经典的内容。当然了,一般水平的人是难以胜任这种企划工作的。所以我就经常感叹,搞经典研究的那些专家学者们要是能为孩子讲讲经典,忙里偷闲设计一些实际可行的“训练册”就好了?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美国有一个孩子妈妈叫贤妻良母,她是个非常虔诚的教徒,她的孩子从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读《圣经》,她现在六七岁,能用中英两种语言熟背《圣经》全文,厉害吧。更厉害的是,这个孩子还理解《圣经》内容,经常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这些成绩应该归功于妈妈,因为孩子妈妈经常收集一些《圣经》小要理,中英文的都有,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孩子讲经,所以孩子对经文理解的很好,最后做到活学活用。虽说圣经和咱们的经典是两回事,但是学习经典的方法也不妨借鉴一下,只要能让孩子喜欢读经,理解经文就好。学习经典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以致用,这一点,我们读经的孩子能做到的很少,所以是不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觉得经典亲切,可以接近一点呢。

[ 本帖最后由 secretgarden114 于 2008-4-11 15: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8-4-11 15:10:3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在鼠版好象聊过怎么培养孩子应试能力。我就举过一个例子,是我姐姐,她从小到大都是应试高手,连到斯坦福读博士的时候,她最不擅长的科目如java语言(她是学流体力学的,后来转高空稀薄气体,后来又转到石油类粘性流体)她都至少能够拿A-,也就是所有科目全A那种学生。她不十分用功,当然比我好很多,但绝不是那种会熬夜学习的人,我家的规矩是晚上八点钟就要熄灯的,上大学的时候也最多到十点学校熄灯。
她的考试秘诀是自己来设计考卷,推测老师会把什么地方做为知识点来考察。我上高中时候文科很差,她给我辅导过史地,押题率在80%以上。当然这种功力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要很有洞察力,擅长了解别人想法的人才适合,而且真正学懂学通了一门功课,出一份八九不离十的试卷不是很难的事。我真的从她身上感觉,会考试的孩子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后来接触到一些学业很出色的人大多也精于此道。

所以我觉得楼上提出来的意见其实很好,不管是别人出题还是自己出题,这都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4 磐·墨 的帖子

会考试的孩子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后来接触到一些学业很出色的人大多也精于此道。

同感同感。要是咱们孩子也这么会学习就好了,可惜这种天赋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所以这项工作还得大人来做。平时我也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可惜适合孩子的不多,有时候就得自己用用功,想方设法给孩子找点切入点,一到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功力太浅,不敢造次。所以我真的希望能有更多这方面的高手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8-5-3 12:07:11 | 只看该作者
厉害!不服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04:08:56 | 只看该作者
儿子放暑假了,终于又可以重新安排他的《论语》学习了。到现在为止,小羽的《论语》从头到尾熟读完毕,用时2年整,花费时间实在是很长。本来我的计划是用两年时间让儿子把《论语》背下来,但是。。。。没办法,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儿子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我要求过高,他可能会越来越憎恨《论语》,而这个正是我最担心的,所以还是慢慢来吧,孩子还小,还有时间。
这个暑假,我们准备开始第二轮的《论语》学习,以讲读为主,外加熟读,这样儿子记得牢一些。我一说《论语》讲读,可能随后会有很多砖头飞过来,呵呵,。。但是我还得试一试,只要儿子喜欢,我什么办法都要试一试,想当初我在大学不也是这么学的么?儿子喜欢科普胜过喜欢人文科学,如果一味地要他死记硬背这些古文经典,而不求甚解,他一定会坚决抗拒的,这两年来我们母子在这个问题上的摩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儿子的《论语》学习要有点小改革了。
今天,儿子和邻家孩子家奇上了第一节讲读课。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请同学读第一小节文本,举手发言。俩位少年争着读,哈哈,开局顺利。
二、人物介绍,孔子的名、字,这一点没有难度,俩人都争着说
三、请同学解释这一小节,小羽流利地读了译文(杨伯骏版)。
四、关键词解释,这个工作由我来做。依据仍然是杨伯骏版的论语注释,简单但比较准确。孩子们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小羽,可能是因为有两年熟读的铺垫,现在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五、朗读10遍文本。儿子对此有点意见,他就是不喜欢反复读各种文本,觉得枯燥无趣,但还是读了,快得听不清他都读了啥,随他吧,只要读了就好。
就这样,第一节课,讲读了五小节,用时可能也就1个多小时。简要介绍了三个人物:孔子、有子、曾子。关键词主要抓住了“愠”、“孝悌”“仁”“巧言令色”“千乘之国”“敬事而信。。。。等等。除了关键词解释,其他内容基本上都让俩孩子回答,这两位小同学发言踊跃,经常抢答,哈哈,比我们当年的课堂可活跃多了,要是那些古代文学的博导给儿子上课,那课堂肯定会热闹非凡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 10 哪有砖头,鲜花奉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08-7-7 09:49:17 | 只看该作者
SECRETGARDEN114你好
看了你这一楼,佩服你,是个可敬的妈妈,我的孩子和你差不多大,论语也有读了一年了,现在也好象遇到瓶颈,上半本都能背诵,但是下半本就不行(提醒的次数太多),为了不引起孩子的反感,我就增加了读的遍数,但是我现在不敢再让他背了,我觉得你的方法对我很有启发,能否分享一下你收集的关于《论语》的小典故的资料。感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4:56:49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和今天学完了“学而篇”,两个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但儿子的态度还是比以前强一些,起码不会公开说不学了,还是有点组织纪律性的。课堂上,儿子的问题尤其多,经常望文生义,有时候解读得让人啼笑皆非,我尽力让他靠近书中的译文去理解。杨伯峻的注释简单但相对准确,让儿子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论语》博大精深,多少学者穷其一生都不敢保证能真正读懂它,何况我辈乎,还是留点空间给孩子,他以后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家奇13岁了,学习态度非常好,虽然读着吃力,还是尽力去读,去理解,偶尔也谈自己的看法。比如,他说自己班级就有一个学生符合“贫而乐”的标准,他家里穷,没有爸爸妈妈,裤子都是破的,但总是很乐观。。。。
看来俩孩子的理解力还不错,只是读文本不够熟,还需要更多的耐心。以后上课前要多复习一下前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5:1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8 饮水思源2405 的帖子

以前找了不少资料,但仔细看过之后基本都不用了。网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很多解释或者故事内容都不准确,只能做参考。书呢,我找过一些,也买过一些,图书馆里有《四书集注》,看起来比较考验自己的耐心。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比较个性化,虽然很受欢迎,但太另类了,不能作为教材。还有台湾出的《国学基本教材》,它不是按照章节顺序注释,而是划分了主题,更适合有古文基础的高中生使用,我孩子还小,他的理解能力跟不上。最后就是杨伯峻版的《论语译注》了,是我大学用书,注释比较简洁,但相对准确,文后还有《论语词典》很实用。所以,我孩子基本上就用这一本书。我偶尔翻看的相关书籍有:钱穆的《孔子传》
网上的有:论语故事动画:http://6.cn/plist/63965/,有画面,但不够生动,有译文,但不是很准确。还有这个论坛的一些资料,在我看来,只能作为一家之言参考,讲给孩子前要三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2 , Processed in 0.08003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