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3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30 16:0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著名学者林学堂先生在谈到亲子关系时讲过这样一句话:"人生重要的关系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任何一种人生哲学如果不讲求这个根本,便不能说是适当的哲学,甚至于不能说是哲学。”是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拥有的最初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孩子在这一关系中所经历的瑕疵和困惑,将在他以后生活中不断出现。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像朋友那样彼此知心,那样相互关心,把人性、尊严、平等放在至高的位置。但,真正受孩子的父母,并不是一味迁就孩子,面对孩子的缺点,家长要采取冷静态度,充分了解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要求,给予他适当的自由,这有助于发展与孩子的正常关系。
       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要义
       1、无条件地爱孩子
    不是说全心全意,一切为了孩子,而是你只是爱孩子,这份爱和孩子的行为没有关系,不是孩子得了高分你就爱,得了低分你就不爱;把屋子收拾干净了你就爱,不干净你就不爱——绝不是这样,如果没学会无条件爱孩子,你去批评孩子,那麻烦就大了。他会跟你讨价还价,还跟你对抗,你要告诉你的孩子,无论他走向何方,他成为总统,还是拾破烂的,他永远是你的孩子,你永远爱他。当一个人确认对方在无条件爱着自己的时候,他对这件事就不再怀疑了,这样他才肯听你说什么。
        假设有人和你变生意,人家和你谈条件,你会不认真听吗?你会不会讨价还价吗?如果家长不能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会分析你的话并且想从哪儿反击“我会做什么?你会给我什么?我不做你会怎么样?你这句话错在哪里?哪些话伤了我自尊心等等”他密切注意你的话,找机会奋起反击,他只注意挑你错误,根本没有听你讲的道理。
        所以,无条件的爱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以行为作为你爱孩子的前提。告诉孩子:即使你不改你的缺点,爸爸妈妈也依然爱你!当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感到世界上有人无条件的爱着自己,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无所谓了,想让他改变是断然没有可能的。
        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拥有爱,便拥有一切。只要有爱,就会拥有快乐。只要有爱,就会拥有成功。只要有爱,就会拥有幸福。只要有爱,就会拥有一切。爱心,可以创造一切。爱的眼光里,会发生许多奇迹,沿着父母的爱,你会走向人生的辉煌。
        2、只对孩子的行为提出批评
        批评的程序首先是,指向行为,确节他所做行为是不对的。然后是——
        3、表达孩子的缺点给家长造成的痛苦的感觉
        谈感受,你这种行为让妈妈非常生气,我感觉我的孩子不会这样,我感到非常痛苦等,如果不谈感受光讲道理,没有用,用道理说服人必须双方在相同水平上,在理性层面上,否则是不可能的。然后——
        4、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鼓励和期望:“妈妈相信下次你一定会做好,这样的错我相信不会在犯了。”然后———
        5、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良性行为上
        指出正确的行为,告之孩子怎样做是对的。家长要把注意力焦点放在积极的一面,不要专挑孩子的缺点看,孩子考数学时如果20题里错了5题,他们便会责备孩子,他们只看到错了的5题,却没有看到算对了的15题,这种态度只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知道成绩不理想,他早知道了,老师已经在考卷上写好了,父母不要再给他增加压力,家长应该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单看坏的结果。
        6、确认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的优点
        找出孩子缺点的对应优点,然后在孩子的身上确认这个优点,放大优点,多使用“亮点原则”。确认欣赏孩子的优点,会导臻孩子对自己感觉良好,并认为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都能取得成就。因此,赞美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7、表扬孩子最微小的改善行为
        父母关注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习惯,对孩子良好的微小行为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而对不良行为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让他没有加深印象的机会。对于孩子的好行为表扬得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8、鼓励孩子做进一步的改善,表达对孩子绝对的信心
        告诉孩子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事情,凡事都有改善的地方。家长只要用发展的眼光,信赖的态度,表达出对孩子进一步改善充满了信心,孩子一旦明白了父母的用心,便会努力按照大人的要求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力争让家长满意。
        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觉得前途无望。一天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听了他的诉说,握住他的手:这怎么叫缺点呢?分明是个优点吗,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少出乱子。医生的话说得孩子如释重负。最后,医生告诉他:所谓的缺点,至多不过是个营养不良的优点。
        你看,这位医生说得多好!这样的说法,怎不使孩子的心灵快乐成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孩子的心灵一片空白,有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更多的时候,他们对错误的未知而显得惴惴不安。因此,做家长的,对孩子的那些所谓的“缺点”,多做些美丽而充满智慧的诠释,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9、感激孩子好行为给家长带来的快乐
        当孩子有好行为表现出来时,父母应作出适当的感激,这也是和孩子沟通的良好方法之一。向孩子表示感激的方式有许多,除了表达了快乐的感受,还可用语言、行动、眼神、微笑或以物品作为奖赏的方法。
       10、对孩子要有耐心,持续地信任与鼓励孩子
       父母对孩子持续地信任与鼓励能给孩子以巨大的信心,孩子会因此产生一种心理:“我就是一个好孩子”、“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孩子会一天天进步起来,会一天一天创造奇迹,甚于让人刮目相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6-30 17:24:55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9:3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人生谜情 的帖子

自己顶一下.
孩子无法改掉缺点的原因
      1、没有找到与缺点相对应的优点的行为模式,即没方法
      比如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相反的良性行为是专注;孩子懒惰相对的是勤奋。任何一个缺点都有一个相对应的优点,找出这个相应的优点,确认孩子这个优点就可以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确认孩子的行为是相当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孩子出世之后,是什么都不懂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他们没有是非观念,更缺乏判断能力。所以,他们不能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只有依赖大人的指导。
      2、家长和老师破坏性批评,即反强化
      孩子无法改掉缺点的原因是家长在皮坏性批评,使孩子的缺点得到了反强化。大家知道,并不是因为你的批评,孩子就必然改变。批评可能导致几种情况,可能他根本不在意,心不在焉,把你的话当耳边风,他可能跟你进行逻辑对抗找出你的错,即逆反心理。也可能反感你的恶劣态度,本来他犯了错,应该受到惩罚,可是你对他劈头盖脸一顿斥责,他心理平衡了。“我错了,可你也骂了我一顿,平了,下次还这么来!”
      所以,尽量不用批评这个方法,如果使用就必须按正确的程序做,否则,孩子无法改变。
      3、缺点能给孩子带来某种利益(得到快乐或免除痛苦)
      这种利益不是用成人世界的规则来衡量的。比如孩子有抽烟的行为,在成人眼里是恶习,而在孩子的头脑中,抽烟是英雄的行为。那怎样才能纠正孩子吸烟的缺点呢?首先,应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吸烟的危害性。让孩子认识到,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吸烟对呼吸器官的损害尤其严重,许多呼吸道疾病都与吸烟相关。通常说来,一个吸烟的人寿命比一个不吸烟的人短几年。对于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吸烟的危害尤其严重,这将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些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就是从吸烟开始走上歧途的。最后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戒烟的欲望。让孩子意识到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一个人都将迎来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吸烟不是走向成年的标志,许多成年人并不吸烟。而且,真正的成熟体现在心智的健全和通达,家长应该耐心劝导孩子,让他从心底里产生强烈的戒烟欲望。充分调动起孩子戒烟的主观能动性。
      4、家长忽略孩子为改善而做的努力(没有得到及时确认与鼓励)
      还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孩子想把一个好的习惯养成,需要持续很长时间,他通过努力稍有些改变时家长没看到,可是他一旦没做好时,家长又开始批评!孩子觉得努力了也没有用。
      我们知道,服刑期满出狱的人再犯的几率很大。原因何在呢?并不是别人的东西,他真就不拿手痒,而是因为周围人群的目兴,另人还把他当小偷看。反正倾斜角们也是这样看我,结果回到老路上。孩子也是一样的,当孩子对改变缺点做了一丁点努力,你必须用快乐的情绪感受来确认、鼓励表扬。如果你想等他将缺点全部改掉时再来表扬,那么今天请你记住,这一天是不可能到来的。
      5、不良环境的影响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的孩子学会内疚;家庭中不良的环境和父母的不良行为会使孩子滋生缺点。
      6、没有理想与目标(没动力)
      没理想与目标的孩子就没有改变缺点的能力。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该承认,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每个孩子成功的目标也不应该是相同的,家长应因材施教,看其兴趣何在,就选择哪儿为突破口,如果孩子语文好,数学差,则让他先做语文作业,再做数学作业。父母辅导孩子做课外题,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增加学习信心。如果孩子真有缺点,父母则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孩子提高改正缺点的信心和能力。孩子一旦完成了目标,就意味着得到了一种享受,如果经常尝到成功完成目标的滋味,也就会激起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当孩子达到他们的目标时,动力和能力会猛增。
      理想是人格的核心。理想是通过父母、老师、社会的启发引导,在孩子的内心逐渐形成的一种自觉追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规定目标,确定理想,并强加给他们。孩子单纯而幼稚,他们常常会因为读了一篇令其感动不已的文章而想长大了当作家,因为参观了一次自然博物馆而想当科学家,也可能遇到一个可亲可爱的老师,便立志自己长大以后要当老师。有的想当解放军,有的想当飞行员、当明星、当运动员。对孩子这些想法不要轻易否定,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雄心壮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不同孩子不同优势的显现,再把他们逐步引向适当的方向。
      有个孩子挺聪明,平时成绩也不错,他父母就一厢情愿的发誓,孩子将来一定要考上一流的大学,非北大、清华不读。结果,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临近高考,引发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连续几个月,每天睡不到4小时。成绩如何,可想而知。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无论如何时,人不应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
      7、自尊心与自信心遭到破坏
      如果孩子精神上的人被打倒了,改变是没有可能。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家长能够帮孩子建立自尊心,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家长们对自己的自尊心往往比较敏感,当孩子对自己有叛逆行为时,就会怒不可遏,一发为快。然而当孩子们觉得委屈了或遇到有可能伤孩子面子时,甚至还有意给他一点伤害,以示惩戒,这完全是没有把孩子当平等的人来尊重。所以,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到的是基石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事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我们家长常持这样一种态度:“你还小,你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要照我说的去做。”我们常常低估了孩子的自我观察和学习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聪明举动感到惊讶。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人的各个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
      8、对抗情绪
      这是说孩子形成了稳定的消极状态。了解这些原因对家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其实是改掉不良的习惯是需要很长一个时间段的。在孩子的生命早期,他稚嫩的心灵就像一块无暇的水晶,是你以爱的名义亲手在上面划下一道道伤痕。孩子成年后,从外表是看不到这些,而这些生命早期的心灵经历会自动影响他的命运。孩子生来就有天才的潜质,是我们家长用愚蠢错误的教育方式把他塑成了平庸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21 , Processed in 0.09100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