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偏题:
看到一篇好文章, 是我以前没有重视, 做得不够的. 很中意这个老师的做法. 贴来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bfcb301008pe4.html
我教学生看新闻
承担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已经有一年了。之所以选择带这门课,是觉得有潜力和空间,且可供自己发挥的余地比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视野是比较窄的,这与我们当前教育学科发展不均衡有直接的关系,小升初以语、数、英成绩为准,对老师、家长、孩子而言,这无疑是既定的近期目标,而品德与社会不再测查之列,自然成为被忽视的学科。也因此,造成了孩子被局限在狭窄的圈子里,本应关注的东西往往被忽略了。前一段在三年级讲课,提到国家领导人在湖南慰问灾民时,竟发现不少孩子混淆了总理和主席。当时觉得孩子们很可怜。孩子们没有错,错在哪个环节了呢?正是需要我们好好反思的。
于是,在我的作业中增加了一项-----记新闻。我要求孩子们坚持看七点的新闻联播,每天从新闻中要有一点收获,或记住一条新闻事件,或记住一个城市名称,或记住一位国外元首的名字,并记录在品社笔记本上。课前,用五分钟的时间用以交流。孩子们热情高涨,争相上台展示,把自己的获知与其他同学分享。一段时间,孩子们似乎形成了相互“攀比”的情状,你说一句,我能说出一条,你知晓水立方,我能放眼国外看俄重武器。氛围形成了,我便恰到好处的开始给孩子们讲新闻。孩子们看新闻往往会将注意力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知道的是某个事件或人物,由于缺乏对事件背景的了解,也往往是浅尝辄止。这时候,教师的讲解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看到有个孩子搜集的南方灾情造成巨大损失时,我将空洞的数字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生活:郴州断电,电视不能看,电脑不能用,空调不能工作等;我们这边几角钱的白菜在灾区要卖到三元多;许多期盼回家团员的人们滞留在车站,无法见到自己的亲人;南方的小学生有些因为灾情无法正常上课;许多人们都投入到这场“迎战暴风雪”的战斗中,舍小家顾大家,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想孩子们是懂了,因为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读到了牵挂,读到了关爱,看到了在他们小小的内心中燃起的火种和升腾着的希望。时值“两会”,在看到孩子们“两会”和我们零距离的新闻时,我又适时讲解什么是“两会”,每年召开的时间,以及代表行使的权利,并让孩子们关注近期的今日说法,用具体事例让孩子们明白会议的重大意义以及和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昨天,一位家长到我这里,言谈中感慨良多:以前让孩子看新闻,孩子总推说没意思,看不懂,现在不仅主动看,还要我们给他讲,有些我们不明白的还得查查资料,不然交待不了孩子。
我由衷的高兴,仿佛给了孩子们又一双眼睛,一双更加明亮的、学会看世界的眼睛!
真的写得很好, 不知有多少家的孩子是坚持看新闻的. 我们家里没能做到 .
一方面是觉得新闻里的空东西太多, 另一方面也是孩子不感兴趣.
颀颀所知道的新闻都是闲谈时, 我们给他讲的.
或是我们在网上看到, 认为他会感兴趣的. 挑选出来让他在电脑里看, 科技新闻颀颀看得比较多.
当然, 一些重大的社会新闻都会让孩子从电视中了解.
PS: 刚刚考了一下颀颀, 现在的国家主席是谁? 答曰:周恩来 又问他, 国家总理是谁? 答曰: 胡 锦 涛
检讨中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