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心智发展不可控,环境是心智成长的沃土(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3 13:4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智发展不可控,环境是心智成长的沃土

蒙台梭利确实在她的著作中明确地提到,0-3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心智形态是自我建构的,成人无法介入,也无法影响。不少人因此断定,既然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形态无法介入,无法影响,那么3岁前就应该是个无为的阶段,让宝宝自我建构就好了。父母何必多此一举呢?果真如此吗?现在我们看看蒙台梭利提到的关于小婴儿自我建构为“人”的一段话,并与她在后来提到的潜意识心智的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一下,并对其略微进行一下分析,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蒙台梭利并没有这个被动“无为”的意思。

蒙台梭利说:“妈妈生产出的不过是一个小婴儿,正是这个小婴儿将自己建构成了‘人’。即便孩子的‘母语’也未必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因为孩子可能已经出生在国外,他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当地话,而他的爸妈可能还没他讲得地道呢。所以他那口流畅的语言不是遗传的,既不是因为父亲,也不是由于母亲,而是孩子利用环境中的一切资源,来塑造他的未来。” 蒙台梭利在这段话里,有两个关键词组需要特别标出来,一个是 “出生在国外”,一个是“利用环境中的一切资源”。出生在国外是这个孩子“讲一口流利的当地话,而他的爸妈可能还没他讲得地道”的前提,这个出生在国外的条件实际上是他语言朝哪个方向发展的环境因素。父母给他提供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他就必将习得什么样的语言。

3岁前,孩子的心智成长是我们无法介入的,但是环境却是我们可以调控的,因此,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加入去影响他心智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环境来对他的心智成长产生影响。

蒙台梭利也提到另外一个观点,即“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听觉,令我们惊奇的是,环绕他的声音有千万种,为什么他单挑人的声音来模仿呢?因为人的语言在他的潜意识心智中留下了特殊印象,引发一种特殊的感情与热诚,使看不见的肌肉纤维产生共振,从而复制类似的声音,而其他声音则无法引发这种行动。”确实如此,也许正如其他动物一样,孩子也有一种选择的本能,但是如果环境没有给他提供这种能引发他特殊感情与热诚的刺激,他无从选择,比如让他跟野狼为伍,那么他就没有选择的条件,自然也就无法复制人类的声音。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生活在英语国家的孩子首先学会的是英语,而生活在汉语国家的孩子最先学会的则是汉语。或者,虽然生活在英语国家,但是父母给他提供的语言环境是汉语,他就会最先学会汉语。再或者宝宝生活在一个多语言的家庭,那么,他就可能同时学会多种语言。而狼孩生活在狼群中,他就只能学会狼的吼叫和狼的其他一些肢体语言,也包括狼的一些生活方式。这就是环境的力量。

既然环境是可控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提供尽可能高雅的环境来提升他的心智,比如,我们可以给他选择高雅的音乐,而不是那些粗制滥造的噪音,我们可以给他提供高品质的图书,让他从小接受美的熏陶,让他站在一个制高点来发展自己。

蒙台梭利在接下来关于幼儿心智发展的一段论述中这样提到:“这(指幼儿心智)并不是在受有意识的‘意志’所主宰,而是有潜意识的心智来完成的。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孩子那奇妙的创造工作就是借这种潜意识心智完成的。我们发现,在某种时候,环境中的某些方面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兴趣,它表现出一种穿透整个生命的热诚,这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力量。” 既然潜意识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非要别着劲儿跟孩子对抗,而要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他的需求来为他提供更好的环境或者说更好的刺激物,帮助他发展他的心智。所以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围绕他感兴趣的这些事物来引导、拓展、延伸。跟着孩子的眼神走,跟着孩子的小手走,我们就不会有错。当然,这一切都应该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 本帖最后由 林林BAO 于 2007-6-23 14:1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8:24 , Processed in 0.06966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