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石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樂焉读经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9-10-6 17:26:14 | 只看该作者
好了好多东西 特别说声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石心 + 10 + 10 感谢每位看我日记和真心分享的人。就要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09-10-6 22:01:36 | 只看该作者
一直跟着看,觉得特别好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石心 + 10 + 10 感谢每位看我日记和真心分享的人。就要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2:57:54 | 只看该作者

乐嫣两岁八个月到十个月

八月低我们返回中国,在北京停留一周见到了季谦先生,一些北京的老师和远道而来的老师拜访先生,听众们都大有收获。

乐焉上了三天的“知谦”。

后来返回长沙。真羡慕北京有很多读经学校,可以放心白天把孩子放那里。长沙的读经家塾有两个(有个还是最近才知道,估计没时间机会去拜访了),拜访了宋老师和沈老师的“明光学堂”,当时也只是周末有大孩子来。在两位老师那里取经,送了他们一套《百问千答》。本来回来就是来看父母,也打算在家里教,于是就在家里教。每天坚持读大约一个小时,乐焉集中精力的时间渐渐变长,现虽扔指读不多,但随时跟读都没有了问题。回想刚来长沙她跟读还不大好,也是软硬监视,威逼利诱才让她养成习惯,现在回想,当时心态再放轻松点更好。其他时间在家就仍是放录音,她高兴时也跟着读几句,更多的就是听。出去散步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是我背她读。现在《大学》三个月来陆续“听完+读完”有100遍,《论语 学而第一》她读了100遍,我也读了100遍。由于家里人客来往多,她的心也不是总能静下来,所以效果不算特别好,返德前的前两个星期我由于杂事繁忙纷扰,也没有心境好好给她按点读了(检讨,还是功夫不够)。但我完全有信心,一周后返德,我们读经绝对会又进入正轨,争取每日读经三个小时以上。11月她上半天的幼儿园,12月我去半天上班。依然要保证下午晚上的时间安排读经。

乐焉的中文已经说得相当流利,逻辑清楚,用此准确,滔滔不绝。平时一个人爱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副词“如果”“估计”“大概”“可能”“肯定”“然后”都用得很准确。一般人见了后都问:“小孩会说中文么?”然后发现她的中文如此之流利,都很惊讶。原来是妈妈在家里自己教的。外公外婆也很欣赏她的中文,自然也赞叹读经。

她的趣事太多了。顺少想起两个颇让我吃惊的。
一日,她在床上蹦跳,披着一个毯子,然后要求我给她做成两个大袖子,说是要唱戏。给她搭好了,她说:好了,开始唱昆曲了。然后就唱啊蹦啊。(瞎唱,仍是走调)。看来妈妈爱看戏曲她是印象深刻的。
又一日:给她剪手指甲,她忙说:不剪不剪,要留着来弹古琴的呢!
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有直接给她说过,自己观察来的。看来这就是“感染”的作用吧。

本来也没有想这次回家做太多事情,关键是参加奶奶的90大寿和多陪父母。于是不像去年那样每天都跑出去,只有每天基本做到坚持早起去学杨氏老六路太极,其他时间主要是和亲戚在一起,本想每晚还能安心读一两个小时其他经典,结果也只做到了一次。个人修养未能提高,不能不说遗憾。

还有就是和有缘人说读经。尤其是一位太极拳友,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的老师,去年都是随她练习。她的儿子一岁不到,聪明稳重(大概和她怀孕时每日仍安心练太极有关)。她知道读经有两年,现在夫妻两更加笃信,看完了《百问千答》,自己也读,孩子也听。祝福她们全家!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10-10 18: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7:36:39 | 只看该作者

乐焉两岁十个月到三岁前两周

从中国返德之后转眼过去一月。喜闻汉堡读经秋令营圆满结束。11月起乐焉开始上半天幼儿园。

现在〈论语〉跟着班上的进度读到〈里仁〉。乐焉从〈为政〉开始所有的内容大概指读或跟读了35遍。还加了点〈易经〉和英文。每日读经时间30分钟到2小时不等。这包括边走边跟读的和指读。外出时她的跟读几乎是下意识的。家里基本上是我指读。她的状态还可以,哪怕不是特别感兴趣的时候,有一次甚至困到就要睡着了,虽然效率不高,在我的要求下除了上厕所外不会提别的要求。但她管不住自己,边读边有不少小动作,打岔也不少(小孩子的通性啊),但有时也会突然一鼓作气跟着读上一大段。

我深知在家读经的难度,也借鉴和实践了一些经验。每次当我操之过急责骂她的时候,事后我一定后悔。现在觉得,宁可用“望梅止渴”的方式承诺读完后的奖励,也不要以伤害孩子心灵的责打方式来对待。要读经绝对是原则性问题,但如何提高孩子的兴趣完全有善巧的方式来引导。只有自己失去平衡的时候才会处理不好。因为她基本上是孺子可教类型,虽然她“名堂”比较多。我现在基本上是打亲情牌外加坚持立场。

比如她会突然打岔提起一件以前发生的事情,内容可以是天南地北,我简单的回答后仍坚持重复读,一次若干次,她后来便又跟着读回来。

她会故意捣乱乱读。我是读经每句都不马虎的人。后来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重复若干次后便接着往下读,她马上会自己提醒我上面那句其实她读得不对(她自己也很清楚,一个地方都不漏)。这样我再重复一次,她就会读正确的,然后我们接着往下读。她有时会在每一句里面都故意加一个“不”字,后来我寻思:听说小孩有个逆反时期,总和父母说话“不”字开头。曾经短暂的出现在她和我的日常对话中,难道这又是一种显现?

还有,有时候读经的效率不高,你读了一句半天不见回音。近日发现一个窍门,可以接着就快速读下去,一会她回过神来尖叫着说,“怎么不等我啊”。于是再回头带她读一次。这样我就也读了两次,过新的内容,比如〈易经〉时,过瘾。

读经的时候当然是环境越单纯,周围东西越少越好。

我自己制作的读经文本都用繁体竖排去标点,(曾经一度在诵读〈大学〉时她就标点而打的岔特别多。)

后来她真的没有东西可打岔,便更专注于所指读的字。就会就某个字或读音提出问题来。我是很耐心回答。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姓尹,她读到“下而饮”每次都会问”是不是尹阿姨的饮“还哈哈大笑。后来再读到“餼羊”,她会说,“这个有点像尹阿姨的饮吧!“另外,在读到<为政>的时候,我感觉她平时说话有时故意把一个字说两遍,后来才醒悟这是因为其中“知之”的两次重复和“奚其為為政”以及“殷因於夏禮”的缘故。还有一趣事,她一般跟读几次就可以长句的读,但每次读到“父母唯其疾之憂”时,她都要求“不要读那么快。”我就笑者分开来读。这成了默契和乐趣。某日,看到指读过数次的“巧笑倩兮”,她突然宣布,“巧”字很好看,她喜欢。有时读到文句中很快又有重复到的字,她会发现,并说要把那些字互相覆盖等等。或者她会突然读某个字很敏感,比如“所”,“足”啊等等。这些都是目前读经进入状态的表现,更有甚着,她自己会唱经。就是用她自己“走调”的曲调来唱。这是种绝妙的状态,可惜都没有录下来。大概是我最近读得太心急,也有段时间没听到她唱了。还真得多鼓励鼓励。

若我有任何读错发音的地方她都会“不留情面”的指出。如果有和录音不同的地方(录音是从小就听起的啊),她更知道。比如每次读到“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都要为“宁”读几声“罗嗦”很久。

我感觉她许多单句都记得。只是未必能串起来。有时候,我背的时候会到一半就突然一句卡住,问她就对了。或者我背错了,她就着急的说,“不对,不对!”一直到我说对了,她才满意。

读完后的奖励就是讲故事。最近我讲的基本上是传统历史小故事,这都有些图画绘本可以拿来讲。讲的多的也有成语故事。今天在讲张良给老人拾掉了的鞋子时,她突然要求重看画面,说“斧子也掉了”,原来是想起了〈金斧子〉,我便也想起了“刻舟求剑”的剑也掉了,于是两人便哈哈大笑,都说:“还有什么掉了啊?”她更说:“怎么都掉了呢,好奇怪啊!”是啊,这么多的传统历史故事可以讲,又有深度,又有教育意义。

还有个趣事,那天看电视舞台上有武松打虎,谁知那个老虎老不出来,我就说,老虎还不出来啊,她就忙学着我平时的口气安慰说,“不着急,不着急,一会就出来了。”(虽然她有时着急的时候听不进去,其实还是知道啊!)过一会她又说。后来卖烧饼的武大郎出来了。我又说,“哦,卖烧饼的。”她马上说,有个故事就是卖烧饼的。啊?我怎么不记得?只见她翻出了那本“绘本中国故事”的〈中国民间故事(上)〉,封面上赫然有张“王记烧饼坊”的画。我几个月前或更久前和她提到过一次画的是“卖烧饼”,她就牢牢记住了。

说到唱经,她现在也很清楚自己唱歌没调,她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唱,而她不会。上次看她们一起唱时,她总告诉我,“我过一会再唱。”一来她最小,德语不如那些小朋友好,二来她很清楚自己唱出的和听到的不一样。我安慰她过了三岁就会唱了,并告诉她我们听了大量的古典音乐,那些都是调很准的,所以她绝对以后不会五音不全,唱歌走调。她就释然了。

每到吃饭的时候,她会一本正经摇头晃脑的说,“妈妈,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吧!”这是外婆让她安静坐下来吃饭的法宝。以前讨论的总是国内的“摇摇车”,这也是她至今一直最爱的话题。后来到德国又加入了“游乐场”的问题和其他等等。今天她突然说“妈妈,我们来讨论一下德国和中国有什么区别吧!”真让人大跌眼镜,这小小脑瓜子里都新装进些什么?

小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的孩子有什么不好,先反省自己吧。比如她这几天一说:”好烦啊。“我就开始羞愧了。早几日,我在抱怨她爸爸的不是,她就说:“妈妈,别说稀里糊涂的话了。”后来,我向她作检讨:你不要说烦了,“小小少年,没有烦恼”,妈妈以后也不说啦。妈妈以后要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好不好?她便说:好!

想起自己督促她读经有时太过着急,我也担心她内心是否也有抵触心理。有时她太淘我也打她屁股。她读完还总结,“今天读经不认真,打屁股。”“今天没打屁股。”听得我真是羞愧。如幻都说,还这么小,不要要求太严,自己好好读,做好表率就好了。这一说,我更惭愧。今天她还摇头晃脑宣布:“妈妈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试探她问,“妈妈读经,你读经么?”她马上说“妈妈读经,我就也读经。”后来又重复的说。我刹那间释然又恍然,我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宽容乐观的生命!想到我有时的急躁和抱怨,做妈妈的反过来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如此的达观和从容。

这就是一个母亲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从今天起我也要让女儿做我的老师。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我好喜欢。。。
ptsamm + 2 + 2 我好喜欢。。。
果行育德 + 2 + 2 真好哇!
paisley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09-11-15 03:59:48 | 只看该作者
太高兴了,又看见乐嫣的读经日记.非常感谢分享,对每个读经家庭都是鼓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石心 + 10 + 10 感谢每位看我日记和真心分享的人。就要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09-11-15 16:31:5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好感动

觉得漫漫读经路,有时候确实是很难坚持,父母的坚持最重要,看了你的日记,颇收感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石心 + 10 + 10 感谢每位看我日记和真心分享的人。就要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06:51:05 | 只看该作者
累积的乐焉读经来不及整理,先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我的个人制作吧。

---经典校对---
大字版论语正体(open office可编辑格式,本人支持开放源代码软件)

1論語学而第一 正體.odt(29.61 KB, 下载次数: 10)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pdf

1論語学而第一 正體.pdf(74.45 KB, 下载次数: 9)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参考:王财贵老师华山书院整体版本。字体和以前的《大学》一致,但去处了所有标点。原因有三:乐焉读经时对标点注意过多;且古书都无标点;《论语》大部头,还是节约点吧。校对至少两遍我才会帖上来,稍有各别字正体书写因为字库不同而不同。若有错处能告知我,不胜感激。

---个人学习---

季谦先生讲于 2009.12.10《論語》釋題

(2009.12.10)《論語》釋題.pdf(253.83 KB, 下载次数: 13)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先生终于开始打算开讲《论语》啦。以前听上课录音只有《学而第一》,太不过瘾。欣喜我已有了论语一百,今后的学习将多么值得期待。这次论语试讲,为以后正式讲论语做准备,是请中央电视台依照百家讲坛播放的标准来拍摄的。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在正式场合播放。文中,王教授解释了论语题目,建议了读四书五经的顺序。

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有些简单的事还真需要人点醒。真是太苯了。喜欢的文章,在网上看得太辛苦,所以两年半来学习效率很低。去年秋天北京读经推广中心的周老师说,所有的东西她都打出来看。厚厚两本“王财贵教授读经教育问题网络回复集成类编”特悠闲的躺在沙发上读着,羡煞人也。我这才开始着手打印自己或一直无暇看的,或看后又忘了的好文。为了锻炼自己,以繁体为主。总是编辑成双页好正反打印。于是,上下班的班车里,能见到我一边翻阅,一边用钢笔作记号的身影(儿时的学习方法,呵呵,不划记重点还真不行呢。)身边的外国友人,只有羡慕的份。

以上页面建议大家用环保纸(非纯白)打印,环保又保护眼睛。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10-1-10 07: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谢谢你了
hlp525 + 3 + 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07:21:3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校对---

大字版论语正体
源文件

2論語為政第二 正體.odt(27.75 KB, 下载次数: 5)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pdf

2論語為政第二 正體.pdf(88.38 KB, 下载次数: 12)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哪怕是王财贵老师编的书,句读的版本都有不同之处,也是我避免麻烦不愿校对标点的原因。其实大家若不习惯也可以打印出来后自己再加上标点哦(不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么?)。

---个人学习---
季谦先生讲于 2009.12.06 中華文化復興之基礎

(2009.12.06)中華文化復興之基礎.pdf(241.64 KB, 下载次数: 5)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我學習的資料中季谦先生的讲学大多来自“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之“王財貴空中教室” 板块。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10-1-10 07:3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7:12:15 | 只看该作者

乐焉三岁前两周到三岁一个月

孩子过了三岁就真是不一样,所以人说三岁看老。三岁是孩子的分界线,也是母亲的分界线。她生日一过我就“顺其自然”重新上班了。好在我早想清楚,上班时间越少越好,但又不至于没有工作,“半职”为中庸之道。于是与公司谈妥后,也就是上午和乐焉各自去上班上幼儿园,仍有下午和晚上时光。但以前没有上班已是家务缠身,现在自然更是时光紧促,需要很早起床,减少许多了自己学习充电的时间。现在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是关键。

读经现在刚好完成《公冶长第五》和《蒙卦第四》。《论语》从《为政第二》起应该都读了大概50遍。每日平均大概1小时多,且读时她爱打岔。和我定的两小时还有差距。但我知道她在进步。

以前她每次读到“父母唯其疾之憂”都要求我慢些读。而现在每次则要求我快点读,说以前不能读,现在能了。最近又解释,是因为“疾”字曾经太难。

我制作的《论语》大字版无标点,只在章节间有一个空格。没了标点符号可以研究,她就琢磨着用哪个汉字来把那些洞给填上。更爱找页面中重复的字。或宣布:啊!我看见了一个x字!(比如,“求”,“來”等。)

通过她的反映,我更坚定了一定要也用正体字课本读经的想法。
比如她有一次突然自己解释了“來”字:你看这是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小人出去玩。
又一次刚好家里长辈送她一个十字架项链。于是她看到“惡”字很兴奋的说:十字架!我问她在哪里看到过十字架,她说在画里有个人背着十字架。
“眾”不久也落入她的视野,她一直认为这也是“來”字。光盯两小人了。

妈妈说,我最爱读的是《论语》,她说我最爱读的是《周易》,因为有“蒙以养正,圣功也”。(她特别喜欢的句子。)

再说说她的幼儿园吧。

开始时她不知道要遵守规矩,又喜欢捣乱,比如不收拾东西,比如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突然推倒。这天主教开的幼儿园也有办法,谁反复强调一定次数后还不听,请做小板凳。罚单独坐在走廊上的椅子上,不得参与集体活动。所有孩子以后就都听话了。这样几次后,她就守规矩了。我也不断鼓励她会做个好小朋友。她现在完全适应,也很爱去那里。

幼儿园也有个中国小朋友,乐焉知道若和她说中文,要小声,要不老师会听不懂不自在。有时她说要带纸巾去幼儿园,想我的时候就能哭。我就“取笑“她一番。回来我问她哭了么?她说“有点没哭“。事实上,她可能就是第一两天突然想我就哭了一会,然后也没事了,和我预料的一样。我想,如果三岁内父母给孩子足够的关怀,她反而进幼儿园时能放开父母大胆融入社会,反之让孩子过早离开母亲,那种焦虑是无法形容的。我观察自己孩子,2岁半后大概具有进入幼儿园的心里素质。

两个月幼儿园她学到不少东西。每日回来就独自哼德文歌,一问说是自编的,幼儿园教的太难还不会。听cd时,她会宣布某歌学唱过。德语越来越好,她以前德语不如中文突出,但现在很快开始讲句子了。我能听出其中的中文语序。她有时不把动词放在最后(德语规则)而用中文的语序。

回到家总是拿着儿童剪刀什么都剪,好在她都主动先问能否拿去。从不会剪到剪标准的直线,剪蜗旋型的“塔“到剪各种形状。每天能专注的剪上很久。某天去接她时她兴奋的递给我一张钉了两钉书针的纸。“她总是在剪纸。“老师告诉我。又一日,她在剪一个五角星,园长告诉我,“我从未见过其他三岁的小孩能象她这样能有控制的用剪刀,用得这么好。”我很惊讶。圣诞假期她在Oma家单独几天而我要上班,每次打电话,她说“我在剪纸”。

她拿着磁性画笔涂鸦,然后告诉我她画的是什么,比如飞机,汽车,鹅,企鹅,鼹鼠,鼓,山,等等。每次不是形似就是神似。可是擦掉后无法再重复。我观察她图形识别能力很好,应该和给她看中外名画有关系。只要不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的成果也很让人欣慰啊。

透明胶也是她常用工具。后来她开始在纸上用剪刀戳洞穿彩带过去,尝试着打结。当我给她买了能打出图案的打洞机,她又多了件利器。她开始在纸的四角打洞,再穿绳子过去。

她用包装纸包礼物。并指挥我做了个垃圾桶,然后指挥我把它改造成一个灯笼。提灯笼的绳子是她自己打洞穿的。

她要我把几根绳子连起来套在小竹摇椅上,然后放入小熊和球等,绳套自己身上拉着摇椅围着饭桌转。一会她把绳子套另一小椅子上,自己在中间再推着椅子拉着身后的“车”。

有空我们看绘本,讲传统故事,看国宝在线。她爱看里面山,水,扁舟,小桥,人物,花,太湖石,鸟,猫,狗,鹿,马,还有一种葫芦型的印章。

有一次用德文数到12,而中文只到10。首次有了德语超过中文的表达。

一日听到她在不远处嘀咕什么,她后来告诉我是和邻居的猫说德语。

平时对话:
“我要做三个盒子:一个装吃,一个装玩的,还有一个装XX(妈妈已经想不起来了。“)
”你看我用筷子有三种吃法:套虾仁,夹胡萝卜,戳豆腐。“
“喜欢oma,因为她的脸总是笑咪咪的。”
“快来读经吧,老了就来不及了。”“--还没那么快呢。”
妈妈用搅拌机做巧克力奶油。“--刚才,巧克力在搅拌机里发抖。”
“你幼儿园有好朋友么?”点头,“--有的。”“是谁?”“--我明天再慢慢想。”
“花是怎么休息的?”我这才知道蝴蝶兰开了红花了。
“摇摇车里是怎么生锈了?”
“暖枕在哪里呢?”“--爸爸放在某个地方了。”“哪里?”“--放在妈妈找不到的地方。”
“我在幼儿园提醒小朋友一个人玩秋千危险,可他们没有意识到。”
假日想晚起,“妈妈,天亮了起床了,别偷懒!”
某日午睡,“吃完饭就睡觉,会变成两头猪。别睡久了。”

石心前日和朋友去Stuttgart看苏州昆剧院有王芳和沈丰英参与演出的"三梦"(《烂柯山》(痴梦),《牡丹亭》(惊梦,寻梦))。好过瘾哦。
后两折就不用说了,“痴梦”也极好看呢!
帖个经典版(梁谷音)与大家共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dgIG9c5UM4/

乐焉当然去不了,她期待着长大后与我同往。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10-1-11 07: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精品文章!
好运多多 + 2 + 2 最佩服这些工作, 育儿,家庭三不误的 ...
子墨宝贝儿 + 2 + 2 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0-1-11 09:13: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石心 于 2010-1-11 07:12 发表
孩子过了三岁就真是不一样,所以人说三岁看老。三岁是孩子的分界线,也是母亲的分界线。她生日一过我就“顺其自然”重新上班了。好在我早想清楚,上班时间越少越好,但又不至于没有工作,“半职”为中庸之道。于 ...

乐焉有这样的好妈妈真是她的福气,如果读经的妈妈都这样指导孩子读经,那孩子就不会厌恶经典了。以后我会常来学习,学习石心这种心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石心 + 5 + 5 互相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7 , Processed in 0.133819 second(s), 4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