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更新中
6 带孩子观察实物
让孩子亲身观察实物有助于他的理解
所谓“百问不如一见”,与其用语言来说明,也比不上让孩子观察实物来得容易理解。让孩子看熊猫的图片,孩子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说道:
“熊猫的耳朵、眼睛和脚,都是黑色的。”
“是呀!熊猫的爸爸、妈妈也是一样的,她们的眼睛、耳朵和脚也都是黑色的。所以生出来的小孩也一样。”
“小孩长得像爸爸、妈妈吗?”
“是呀!你不就长得像爸爸吗?”
利用这机会,带孩子到动物园〈如果可能的话〉,让他实际地观察一下大熊猫。这时,孩子一定会说:“真的,熊猫的耳朵、眼睛和脚都是黑色的!”
和爸爸、妈妈三个人站在镜子前,孩子会发现:哇!我的眼睛像爸爸,嘴巴像妈妈。鼻子也很像妈妈。我长得有点像爸爸,也有点像妈妈呢!”像这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这是最好的。并不需要直接回答其问题,让孩子亲眼看一看实物,就可以让他发现答案。
“为什么大象的鼻子这么长?”
人类的鼻子可以闻东西,还可以呼吸,但是却短短的。因此,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呢?这是孩子觉得很不可思议的地方。
带他到动物园去,实际让他看看大象。这时候,孩子看到大象用鼻子搬运食物,把食物送到口中,用鼻子吸水。甚至将鼻子举得高高地,好像在向游人打招呼:”嗨!你好!”这时,孩子很自然地会了解到:”哇!原来大象的鼻子和我们的手的作用是一样的呀!”
但是有时候,也不容易有直接接触实物的机会。这时候,经由电视让他间接观察实物,也是很好的。当然,在孩子问问题时,不见得会有机会让他看到相关的电视节目。因此,有时候,母亲必须要记住孩子所间的问题。当看到书本或图片有相关的资料时,赶紧告诉孩子。”你曾经问过除雪车怎么样除雪。你看,就像这样!”
虽说是事后才向孩子说明,孩子仍旧会觉得很高兴的。
因为受到父母亲重视其发问态度的激励,这孩子就会有不断地发问的意愿。父母亲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还必须要孩子充分感觉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
让孩子经常看到实物,就会不断地引发孩子间出和实物有关的问题来。所以让孩子有新的体验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每天只带孩子到固定的地方去,过固定的生活,那么孩子就不会产生新的兴趣。但也不需要大费周折地去旅行。像妈妈每天去买菜时,带着孩子一起去,这样就很好。
尽管只是上蔬菜摊子买蔬菜,但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菜色也会不一样。这也可以提供孩子新的体验,帮助他掌握新的知识。
“今天有好多南瓜哦!”
“是呀!今天是冬至嘛!”
“冬至?”
“也就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
“为什么冬至会有这么多的南瓜呢?”
“因为以前的人认为,在冬至时吃南瓜,不会生病。”
“哦?那么,我们也吃南瓜吧!”
跟着母亲一起购物,孩子也能够有新的体验。
母亲在做家务时,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对孩子而言,这也是很好的体验。例如:浇花时,也可以让孩子跟着一起浇。即使是平常很熟悉的花,实地看去,也可以发现每朵花的颜色、大小、形状,乃至叶片的些微差别。这会使孩子提高对于植物的关心度。
“为什么花和树木要浇水呢?”
“花和树木是用根来吸水,这样才能够长大。就像你要吃饭一样。”
“那么,我们来多浇点水。”
“但是,如果浇太多水也是不行的,会把树和花淹着了。这就像人一样,吃太多会拉肚子。其实,花和树木不仅需要水,也需要太阳光的照射。”
也可以趁着这机会,向孩子说明有些植物需要很多水,有些植物不需要太多水。还有二开花以后,就会结果二带孩子到公园去,一边看植物,一边进行说明。借此机会丰富孩子的植物知识,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会喜欢上自然科学。
在孩子发问肘,如果能够灵巧地广泛回答,就能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这也是回答方式的秘诀之一。
关于动物的问题
在此,试列举让孩子观察实物而作答的例子。这些大都是有关动物的问题。
五岁的男孩问题:
“为什么动物中,公的比较漂亮?而且,还会以美妙的声音啼叫呢?”
母亲回答道:
“到底为什么呢?这都是神的创造,必须要问神。”
这时,母亲看到孩子一副无法接受、落寞的样子。其实,这时候,母亲必须要好好地想一想再作回答。
实际上,这有很多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雄性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孩,抵御外敌。要在其他动物面前,显出威赫有力的样子,所以外表会比较漂亮。另外外表漂亮,而且叫声响亮,有底气,才能够吸引母的动物。如此说明即可。至于较大的小孩,就可以告诉他,较强壮而有元气的雄性动物,会生出比较强壮的动物,这样才有利于种族的延续。同时,也可以告诉他”这是大自然的法则”。
如果小孩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深感兴趣,可以带他到动物园去。告诉他:”那只是公的。”或是:”你看,哪一只是母的呢?”让孩子们去猜,也会很有趣。如果无法马上带孩子去动物园看,也可以翻开动物图画等的书籍,让孩子比较看看雌雄动物的不同。如此也很恰当。
六岁的小女孩看到动物园的长颈鹿,问道:
“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呢?”
“为了吃高大树木的叶子,所以她的脖子就逐渐变长了。”
“那么,她睡觉的时候,怎么睡呢?”
“我们一起来查查看吧!”
其实,”逐渐变长”的说法,并不太合适,可能会误导孩子”在小的时候,是短短的,然后逐渐地变长”。也许,可以告诉孩子:
“长颈鹿喜欢吃叶子。为了要吃高处的叶子,所以有长长的脖子。此外,因为脖子比较长,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所以她能很快注意到有没有老虎和狮子等猛兽的来侵袭,可以提早防范。”
长颈鹿睡觉时,她的脖子到底如何摆呢?实际上,大概只有在动物园才会看到长颈鹿睡觉的样子(长颈鹿非常用心,很少让人见到她睡觉的样子〉。长颈鹿睡觉时,是弯着膝盖,弯曲脖子,把它放在自己的背部的。
六岁的小女孩一边看着书册,一边问道:
“为什么兔子的耳朵那么长?为什么她的眼睛是红色的呢?”
这时,妈妈就拿着动物图画给小女孩看,一边说道:
“兔子的耳朵非常发达,而她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我们来看动物图画,查查看吧!”
很可惜的是,图画上并没有写,所以无法回答。至于兔子的耳朵,多少还能够告知小孩:
“兔子是非常胆怯的小动物,当很远的地方出现熊等凶猛的敌人时,就能够马上听到声音。因为她的耳朵长,所以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关于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那是因为我们能够直接看到兔子血液的颜色,而兔子眼睛的血管非常薄,几乎就像
一层透明的塑料膜一样。
经过这样的说明以后,如果有实际观察兔子的机会,会发现有些兔子眼睛是红色的。有些兔子的眼睛并不见得是红色的。孩子经由观察就会了解这一点。
这时候,母亲也以趁机告诉孩子:
“你看看,人类的眼睛又如何呢?你仔细观察妈妈的眼睛。”
让孩子观察妈妈的眼睛,孩子会觉得很有兴趣。
这时,可以顺便告诉孩子,东方人的眼睛是黑色的。也有些人的眼睛是蓝色的,甚至是绿色的。
孩子本来是在关心兔子的眼睛,母亲则趁机扩展问题,非常认真地做各种回答。孩子一定会对于母亲的诚意产生好感。此外,很可能会一再地提出问题,而产生继续发问的意愿。
四岁的女孩问道:
“大象有肚脐吗?”
“大象也有肚脐呀!由母亲生出来的娃娃都有肚脐,母亲经由肚脐而把营养输送给肚子里的娃娃。”
“那么,小鸟也有吗?”
.”小鸟是从蛋中生出来的,从蛋中生出来的动物都没有肚脐。
这位妈妈的回答方式很有智慧。不过,对于四岁的孩子而言,这种回答程度未免太高。希望能够达到孩子理解的程度,就要具体地以小孩子身边的例子来举例说明。这么做会较恰当。
“母鸡下蛋,再从蛋中孵出小鸡。青蛙产卵,从卵中孵出蚓虫斗之后,才变成青蛙。像这些小生物,是没有肚脐的。不过,像狗、猫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所以都有肚脐。”
如果家中有养猫、狗,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这些动物的肚脐。
关于星星的问题
最近,由于污染越来越严重,在都市内几乎很少能够看到闪亮的星星。可是,孩子们却常会问及星星的问题。在此,举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五岁的孩子和哥哥一起进行星座观测的时候,问道:
“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呢?”
这时候,母亲不知道如何回答。可是,哥哥却很快地告诉弟弟:
“星星是浮在宇宙中的。”
这时,五岁的孩子又接着问:
“如果掉下来,会爆炸吗?”
这时,母亲赶忙告诉他:
“等你长大以后,你就好好地研究星星,到时候你再告诉妈妈。”
就这样地将孩子的问题敷衍过去,并不太合适。这位妈妈还是有必要稍微思考一下再作回答,这样会较恰当。向这个年龄的小孩说明万有引力,可能他们并不了解。但是,可以试着这么说:
“星星们都在天空上,大家的感情非常好,所以手牵着手,像这样不会掉下来。它们在上面看着你们,正微笑着看着你们,问道:'小明、小山,你们好吗?'你看,星星们是不是很漂亮呢?”
如果孩子还不知道流星的存在,也不需要加以说明。但是,如果孩子知道,就可以告诉他们,有时候它们会放开手,这时,星星就会掉下来z可是,马上又会被其他星星捉住。甚至在掉落的过程中会燃烧掉,不会掉到地面来,如此说明就可以了。
四岁的女孩看着夜空,问道:
“为什么会有星星?”
“曾祖父、曾祖母他们都变成了星星。”
“是不是大家都会变成星星呢?”
“活着的时候,非常聪明的人,死后都会变成星星。”
死了以后,都变成星星的说法,会让人觉得很牵强。当然,也有必要先了解孩子的发问心态再来回答。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星星那么美丽,但是却那么远,拿不到,而问”为什么会有星星”时,这时可以告诉他:”到了晚上,太阳公公去休息了,于是许许多多的星星就高挂在天空中,为我们照亮,这多美啊!”如此回答,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星星的独特与美丽。因此,要对于孩子的心态做某种,程度的接纳,而后再给予回答。
此外,还可以问孩子:”那么,要不要和妈妈一起来画星星呢?”一边看着天上的星星,一边在纸上画出类似星星的形状。这也是一个回答的方法。
关于人体的问题
三岁的小男孩洗好澡后,看到自己手上的血管,一边指给妈妈看,一边问:
“为什么这是紫色的呢?”
“这个嘛,是我们的血流经的通道,就像下水道里面的水一样。”
其实,对于三岁的小孩子而言,要向他说明下水道中的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连,孩子是不太容易了解的。
“我们的身体里有很多的血。这些血把各种营养,运送到体内各个地方,流速比较慢的血呈现暗红色,透过表皮来看,就呈现紫色。”
还可以告诉孩子:
“你真不错,还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呢!”
趁机夸奖孩子。
四岁的小琴看到祖母把假牙拿下来时,问道:
“为什么祖母的牙可以拿下来呢?”
“年纪大了以后,到了祖母这样的年纪,身体和牙齿比较容易疲倦,而容易坏。所以就用假的牙齿,来当作代用品。”
“那么,小琴也要用假的牙齿。”
“喜欢吃甜食、有许多蛙牙的小孩子,有时候也必须用假的牙齿不可;所以你要非常小心。”
前半段的回答还不错,但是后半则稍微有点不自然。
其实,可以趁着这机会,让孩子注意到牙齿的保养。最好是这样告诉孩子:
“假牙和真牙比起来,非常的不舒服,也不如真牙结实耐用。不信,你去问问祖母是不是这样!所以,小时
候,不要吃太多甜食。睡前、军后要好好地刷牙、漱口, 如此一来,就不需要这么早就使用假牙。从小就注意保养牙齿,那么即使到祖母的年纪时,也不需要使用假牙。一旦蛀牙,就很麻烦了。最好尽快地接受治疗。”
如此说明就足够了。
还有,小孩子看到大人把假牙拿下来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最好是不要吓到他们,可以把握机会告诉他们,保养牙齿的重要性。
关于机械的问题
五岁的男孩看到墙上的时钟,问道:
“为什么时钟的针一长一短?”
“如果二根针的长度一样,就不容易看,会很容易弄错。短针告诉我们现在几点钟,长针则告诉我们几分钟。”
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很合适,还可以更加简单易懂地加以说明。如果有玩具时钟,可以实际操作,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说明。
“如果短针在3,长针在12的时、候,这就是‘三点钟'。”实际操作,让孩子看十二点钟、三点钟,以及晚饭时间等等,这些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刻。一边让孩子看一边加以说明,有助于孩子容易理解。
六岁的男孩在坐地铁时,问道:
“地铁的驾驶座是怎么样的呢?它是怎么走的呢?”
这时,可以告诉他:
“妈妈实在不清楚,回家以后来看看图片好吗。”
如果有图片或家里有车子,可以借此加以说明。当然,如果能够观察到地铁实物是最好的,但是似乎不太容易。因此,可以让孩子看身旁的一些东西,来作说明。
关于地铁的驾驶台,也可以让孩子看看图片或自家的车子,并说明驾驶台前的仪表作用;告诉他:”像这样车子就能够动。地铁也是一样,驾驶车子的人坐在最前面的驾驶座位,如此地驾驶。”
此外,还可以告诉孩子,驾驶地铁比驾驶汽车困难得多,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操作的。地铁上载了很多人,要开动这么沉重的列车,必须是个接受过特别训练的人,才能够担任驾驶员一职。
这些谈话会引发孩子想要成为地铁驾驶员的愿望。这时,可以告诉他:
“当你长大以后,你可以好好地学。当个地铁驾驶员,真是太棒了!”
这种回答方式不只能够给予孩子喜悦,充满满足感。当然也顾及其愿望。
关于人类社会的问题
父母亲在和亲戚谈话时,五岁的男孩问道:
“为什么我们家和小志家同姓呢?”
“因为爸爸和伯伯是兄弟,所以同姓。”
小孩子对于亲戚关系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可以把实际姓名写在纸上,并且说明:”爸爸有三个兄弟姊妹,而小志的爸爸是我的哥哥,我们同姓。姑姑是爸爸的妹妹,我们也是同姓。”如此说明即可。
有些社会现象,小孩子经由实际观察,会更加容易理解。
当小孩问道:”到底警察在做些什么?”
这时,不只是告诉他:”警察要抓小偷,整顿交通,告诉人家路怎么走,把别人遗失的东西送还给遗失的人。”如果实际上让孩子看看交通警察,了解他们管理交通的情形,就更好了。
当然,有时候,并不太容易有实际观察的机会,所以也可利用电视或电影、书等,这种间接观察也是一种方法。关于这方面,,可在第7章中会有详细的叙述。
7 难以说明时即查阅书籍
父母亲要和孩子一起学习
即使幼小的孩童所问的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回答出来的。尤其是关于科学方面的问题,有时候真的是会令父母亲感到头痛。其实,这种情形很多,例如:
孩子问道:
"电脑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这时,你要怎么回答呢?
有位母亲这样回答:
"在电脑里面计算,因为电脑里面有各种机器。"
"可是,它又没有纸和铅笔。是怎么计算的呢?"
"因为机器里面能够记住计算的方法。"
"可是,它又没有脑袋。他怎么记住呢?"
"虽然它没有脑袋,可是它有线路呀!"
"线路是什么?"
结果,使得孩子更加混乱,而更加不解。母亲也不是电脑专家,不了解电脑。在这种情况下,要简单地说明电脑,实在不容易。
不过,这时也不可以告诉孩子:"你现在还小,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如此封杀孩子的问题,是很不恰当的作法。
如果认为要用其他的方法来说明,可以告诉孩子:
"妈妈不太了解,等妈妈查查书,然后再告诉你。"
不过,有时候,"查查书"的说法是逃避孩子的困难问题的借口。但是,最好是按照与孩子的约定,尽快地给予答复。
如果在书或图画上,看到可以回答孩子的资料时,要和孩子一起阅读,然后再作说明。如果是从百科书中得到的知识,就必须要依照孩子所能够理解的程度,详细地解释并说明。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可以通过查书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将来在孩子上学念书以后,对于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也会自己查书。此外,查看书本不只是能够回答孩子的疑问,同时,这也是开启孩子未知世界的一个方法。让孩子从小就接近书本,也许这孩子就会变得非常喜欢看书。
查书有一个好处,尤其是查阅带有图画的书册,可以充分动用孩子的视觉。有些是只用语言无法了解的事物,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回答时,一边说明一边看图,这也是一个方法。
如果母亲告诉孩子:"妈妈不知道,要查书。"这时,孩子很可能会对母亲失去信任感,甚至会因为无法马上得到答案,而会有一些不满。很可能因此而增丧失问问题的意愿。
母亲不应该觉得科学令自己感到头痛,而是要培养自己对于身边的事物经常有"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科学探讨的眼光和态度,和孩子一起学习,不断地吸收这方面的知识,并接受孩子所问的问题,而不是仅仅把书本扔给孩子。
利用查阅书本来增加孩子的兴趣
四岁的男孩第一次到海边时,问道:
"为什么海水是威的?"
妈妈也不太清楚,不过自古以来,海水就是咸的。"
"那么,为什么自来水的水不是咸呢?"
"因为叔叔阿姨造自来水用的不是海水,而是湖或河川的水,然后再用机器使它变得纯净J这样我们才能够使用。"
这样的问题,从孩子最容易了解的部分切入,是最好的。例如:告诉孩子,"可以从海水中取得盐"。这时可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了解如何从海水中取得盐。或是图书,告诉他有关于晒盐的情形。
此外,也可以告诉孩子,"海水中的鱼喜欢成的水,而我们人类并不喜欢咸水"。还有"海水比较脏,有些人饮用以后会生病"。
甚至也可以告诉孩子,河川和湖里的鱼也不喜欢咸水,并说明鱼可以分作海军的鱼和何川、湖里的鱼。同时,还可以一边问孩子:"海里的鱼和河川里的鱼,有何不同呢?一边与孩子一起查阅有关鱼的图画,以增加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已经是小学高年级的程度时,也可以举出鲤鱼、佳鱼等例子。告诉孩子,这些鱼是在河川出生,却在海里长大的等等有关鱼的知识。这会让他们觉得很高兴。
四岁的女孩看到庭院中本未盛开的菊花枯萎时,问道:
"为什么到了冬天时,花会枯萎呢?"
"因为花不喜欢寒冷,所以就枯萎了。不过,也有些花是寒冬中开放的。"
"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花呢?”
"如果所有的花都不在寒冬中开放,你不会觉得很寂寞吗?所以大自然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花,而让人经常看到花开。"
如果再稍微仔细地说明花和季节,这样会更好。
"天气寒冷时,我们都会想要躲在家里,行动也比较不活泼。花也是一样,比较喜欢温暖,所以当天气变得暖和,像是春天和夏天时,各种花卉都会一一盛开。"
这时,可以告诉孩子,春天开了哪些花。父母可以一边翻开植物图画,一边说明,例如:蒲公英、郁金香等,是春天的花。到了夏天时,向日葵和牵牛花会盛开。到了秋天,菊花会盛开。依照季节的不同,所开的花也会不一样。还可以告诉孩子:"天气转冷时,菊花虽然会枯萎,可是到了明年的秋天,菊花还会再盛开。我们人类常会忘记东西,可是花是不会忘记的。一旦季节到了,就一定会开花。"
最近,有许多温室栽培的花,还可以追加说明:"我们想要随时看到花的话,可以在温室中栽培。在春天和夏天开的花,也能够在温室中盛开。"
六岁的女孩子从幼稚园回来的途中,问道:
"为什么有人呢?"
"那是因为妈妈会生出娃娃,当这娃娃长大以后,结婚了又会再生娃娃。渐渐地人就增加了。"
"那么,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呢?"
"人是来自和他最相似的猴子。"
人类的起源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在科学上也不清楚。当然你可以告诉她:"在很久以前,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不过,这样告诉孩子可能会更好:很久以前,有一群猴子可以用双脚走路,他们就住在山上或温暖的海边。而且,会制作工具、穿衣服、建造房子。虽然外形很像猴子,但是他们的头脑和猴子不一样,非常聪明。这就是人类的祖先。
另外,我们也可以买到有关人类进化的书。和孩子一起观看类似人类的人猿,而逐渐地演化成人类的过程。孩子就会更加了解了。不过,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应尽量给予具体的回答。综合的回答是无法满足孩子的!
有时候,提出这种问题的孩子,是在问非卢独特的事物!
六岁的孩子问道:
"如果人类的祖先是猴子,那么当猴子变老了,是不是也会变成人呢?"
由此可知,这六岁的孩子非常聪明。因此,不只是要让他阅读有关人类进化的书籍,在回答他问题的同时,也要让他了解,人类的演化和猴子是不一样的。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带他到动物园去,让他看看年幼的猴子和年老的猴子。这时,孩子就能够接受"猴子的年纪再大,也还是猴子"。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
四岁的女孩问道:
“吃下去的东西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
"食物从嘴巴进去后,就进入了一个气球形状的胃。食物在胃中被磨碎,然后就进入身体的各个部位。不需要的东西,就变成大便排出。"
再用车子比较说明,就更加容易了解了。车子发动时,必须要有汽油;这就像我们需要吃饭一样,否则就不能运动。而吃进肚子里的东西会使我们变得有力量,使身体能够做各种运动。不需要的东西就变成大便,如此加以说明。
还可以给他看讲述相关知识的图册。可以让孩子一边看书一边给予说明,提高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如此一来,孩子会对于身体的作用提出各种问题。
帮六岁的男孩挖耳朵时,他问道:
"耳朵里面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耳朵里是一条又长又暗的通道。"
"鼓膜长得什么样子?"
"我们一起来看人和身体的书,好吗。"
在书上看到解剖图的同时,再让他看看耳内"幽暗的通道"。因为太暗,这时母亲可以用手电筒,照自己的耳朵,让孩子看看。然后,再告诉他:
"你看,就像隧道一样。里面非常暗,就如书上所说的一样,里面有鼓膜。这鼓膜就想是一张白色的、薄薄的纸。当别人讲话时,鼓膜会震动,我们就会听到别人在说话。万一鼓膜破掉了,那么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要非常
重视耳朵,不可以自己挖耳朵。"
还要这样提醒孩子注意:
"挖耳朵时,会觉得非常舒服。因为时间久了,我们的耳朵里会积存污垢。像这样就会觉得听不清楚,有时候就必须要清扫,挖耳朵。"
如此告诉孩子挖耳朵的意义。孩子在六岁时,好奇心特别旺盛。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还可以翻开图画,提供孩子更多的相关知识。
六岁的男孩一边用硬纸板做小制作,一边问道:
"纸是怎么做成的?"
"是用树木做成的?"
"树木可以被压成这么薄吗?"
"树木先被弄成浆糊状,然后再用机器压成现在薄薄的样子。"
"哦?"
纸可以折成各种形状,还可以在上面写字。甚至也可以用橡皮把纸上的字擦掉,也可以用剪刀剪开、用浆糊黏
在一起一一所以孩子认为纸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因此想要知道纸是什么东西。
孩子出生时,纸是他身边最容易注意到的事物。三、四岁的幼儿大概不会问这样的问题。这是充满了好奇心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六岁小孩子所问的问题。这时,可以一边让孩子看有关于制纸的图解的书册,并且一边做科学性的说明。
"纸是由树木做成的,通常在北方有较多的树木。把树木砍下来以后,切割成小块。然后,泡在水中,使其变成有如黏土一样的木浆。接着,再用机器压成薄薄的纸。"
如此说明制纸的过程,接着,再告诉他:
"我们的书和用来折纸的纸,都是这样做成的。除此以外,纸还能够做成什么东西呢?"
提醒孩子注意纸的用途。甚至告诉他:
"纸是古时候的人想出来的。更早以前的人不知道做可纸的方法,所以他们把图或文字刻在石头上,或是刻在树木上。现在薄薄的一本书,在古时候有好几斤重,那时候,无论看书还是写字都非常不方便。直到有纸了以后,就非常方便了。"
如此告诉孩子,孩子会感觉到纸的可贵,因而珍惜用纸!
只用语言来说明自然现象,非常不容易理解
三岁的小女孩在电视上看到火山爆发,而问道:
"为什么山会喷火呢?"
"因为山发脾气呀!"
"为什么会发脾气呢?"
"因为大家到山上砍树、摘花,破坏山;所以不可以到山上砍树、摘花。"
也许,要向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说明火山,实在不容易。不过,回答时,也要根据事实来回答。这是应有的态度。如果像以上的说法这样告诉孩子,孩子会真的认为,是由于人们砍树、摘花而造成山发怒,而导致火山爆发。一旦孩子上了托儿所或幼儿园以后,他这么说会让别人吓一跳,或是遭到别人的取笑。因此,像以下的回答方式会较好。
"在我们住的地底下的岩石是非常热的。平时,它们在地底下,可一旦发生了故障,就有可能爆炸。这时候,地底下那些红色的岩浆会喷出来。但是,像这样的情形是非常少的,会喷出岩浆的山,就是固定的那几个。通常,他们在爆发前,都会先冒出烟来,所以很容易分辨。"
这样告诉孩子就足够了。如果就住在火山附近,可以以附近的火山来举例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画一张简图,做简单的说明。如果有适当的书本,可以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解释、说明。如此一来,孩子会更容易理解。
四岁的小女孩看到花园里的水管在浇树时,问道:
"为什么会有彩虹?"
"那是因为水碰到太阳光的照射,而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呢?"
"是呀!到底有几种颜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只有水和太阳光的照射,是不会形成彩虹的。
因此,可以告诉孩子:"因为在浇水,空气中有许多小水滴,就像下过雨之后一样。当阳光的照射恰到好处时,就会出现彩虹。"并说明彩虹有几种颜色。回家后还可以一边让孩子看图片,一边再给予说明。
四岁的女孩到滑雪场时,问道:
"为什么天空会下雪呢?"
看到堆积在地面上的雪,孩子觉得很不可思议,会想:到底从天空的什么地方飘下这么多的雪?
"如果下雨,太冷的话,就会凝固成为雪。"
"那么,为什么不像冰那么硬呢?"
"如果更冷就会变成冰。"
实际上,也会出现冰雹的情形。因此,这时还要作详细的说明。"天气较暖和时会下雨,可是较寒冷时,就变成雪。再冷就会变成冰,我们称之为冰雹。"
"下雪就可以做雪人,也可以打雪仗,还可以滑雪。可以像这样做各种游戏,真好。"这时,加上这一句话,会使气氛更愉快。这小女孩到滑雪场去,感到非常震惊,而有此疑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只是要把事实告诉他,同时也要顾及孩子的心理。这是在前文中一再提到的。
趁着孩子对于雪产生兴趣的机会,回家以后?再翻开图画等书籍,让她看看雪的结晶。这么做很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想象力。
五岁的男孩看到有关宇宙的书,问道: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呢?"
"因为地球形成的时候,就是圆的。"
不过,这样的回答孩子似乎无法理解。因为虽然在科学书.籍上,提及地球是圆的。但是,不论站着、坐着或走地在上时,一点也没有觉得地球是圆的。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位妈妈应该稍微仔细些,让孩子一边看书,一边用温和的语气来说明。例如:
"其实,地球是非常大、非常大的。站在上面的人,即使像妈妈,也不会觉得地球是圆的,更何况是你呢?例如:我们在做雪人的身体的雪球时,如果做得太小,那么那个要放在上面当作头的雪球放上去,马上就会滚下来。不过,爸爸做的雪球大,连你也可以站在上面。地球比爸爸的雪球还要大得多,所以有这么多人坐在上面,也不会掉下来。"
可能孩子还是无法了解。这时,可以告诉他:
"等你上学以后,你就会学到一些知识,那时你就会更加了解了。不过,你真是很不错-还注意到这问题呢!你真是很了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