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136039552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8:51:21 | 只看该作者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

十一)培养出一个会懂爱的宝宝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宝宝是幸福的,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宝宝,爸爸妈妈爱宝宝,周围的人也很喜爱小孩子,沐浴在“爱”中长大的宝宝,他懂得爱吗?如果有人喜欢宝宝时,宝宝是否也知道呢?
  ※宝宝“情感认识”指数测试:
  1.宝宝做了错事,当您对他做出非常生气的样子时(不要有太强烈的责骂声),他的表现是:
  A.不理解,没有明显表情变化。  B.理解,会马上抑制自己行为,甚至会被吓哭。
  C.理解,不一定马上停止自己的行为,有时还会反过来逗大人开心,有点厚脸皮。
  2.从宝宝手上把他正在玩着的玩具强行拿走时,他的表现是:
  A.无所谓,转身去找其他玩具或干别的事情。  B.大哭或大叫,直到您把玩具还给他。
  C.看看您,然后伸手表示要,或直接说“要”或明确地说:“这是宝宝的!”
  3.在公共场所,当有陌生人对宝宝投来微笑或逗引的时候,宝宝的反应是:
  A.没反应,只是好好地看着陌生人。
  B.表示害羞或害怕,躲进妈妈的怀里,并不时地偷眼看看陌生人。
  C.会回应陌生人微笑,甚至还会主动打招呼或是搭腔。
  4.当您拥抱孩子的时候,他的表现是:
  A.不喜欢,甚至会被吓着躲到经常带他的爷爷奶奶处。
  B.能接受,但不会回以同样的拥抱和亲热。
  C.非常高兴,会给予同样的拥抱,还会顺势提出一些“要求”。
  5.当您买礼物送给宝宝的时候,宝宝的表现是:
  A.没有明显的高兴表情,他还是喜欢原来的玩具。
  B.很高兴,然后开始玩耍。
  C.很高兴,而且还会表示感谢。有的孩子会邀请您一起和他玩耍。
  评分:A—1分;B—2分;C—3分
  对于以上情况,您的宝宝是怎样反应的?
  ※宝宝情感认识、接受和表达程度分析
  1.≤5分的宝宝。宝宝对情感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原因可能有:宝宝太小;或者是宝宝很少接触人,性格太内向;再有就是您平时不很关心宝宝,您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有待提高。您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再爱宝宝多一些、让宝宝多接触人,让他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区别自我,学会建立和他人的关系。
  如果您不知道您的宝宝是否能“区别自己”,最好的标志就是:在您和宝宝分离的时候,宝宝是否有强烈的依恋表情。如果有,说明宝宝可以区别自己了;如果没有,说明您给予宝宝的感情和爱还不够。您需要引起重视!
  2. 6—11分的宝宝,他能很明确地认识情感,也懂得“爱“,但需要您帮助他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您可能需要注意在平时生活中帮助宝宝建立对周围环境或人的信任关系,同时您需要对您平时的行为反省一下,是否对宝宝有特别粗暴的言行,如果有就要立即改变。
  另外,这样的宝宝不是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当您带他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您不要一来就要求宝宝去和陌生人打招呼,而且陌生人的热情反而会让宝宝更难以适应。您最好抱(牵)着宝宝,很随意地和您的朋友闲谈,但要随时关注宝宝,适当的时候给予宝宝积极的鼓励和帮助,带宝宝一块儿参与到新环境的游戏中。而不只是简单的口头鼓励“去吧!没有关系,和小朋友一块玩!”除了语言的鼓励,最好您和宝宝一起参与。
  3.≥12分的宝宝,您的宝宝一定是一个非常可爱而且很懂得爱的孩子,这样的宝宝容易得到来自环境中更多人的爱,情感发育会比较健康。您需要做的是帮助宝宝学会主动探索、游戏和学习。
  当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不太需要您的引导和示范,您给宝宝一个目标,就让宝宝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吧。比如,宝宝特别想玩穿红衣服小朋友的球,您可以鼓励他去,但怎么做,您没有必要告诉他。先让他自己去试试,如果遇到困难再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相关理论
  ——情感的认识、接受和表达
  情感健康的首要就是对情感的认识、接受和表达。宝宝是通过一个发展的过程来获得这些能力的:首先,要教会孩子认识和命名这些情感,比如让孩子认识“生气、高兴、讨厌、气愤”,这些情感的表情、行为和其对应的名称;接着就是帮助孩子学会接受他们体验到的各种感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并把这些感情看作是健康的、自然的;最后,孩子才能学会在各种状态下能用合适的方式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用言语方式表达或是肢体动作表达。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看“哭”脸和“笑”脸
  A.您提前画好两张脸谱图,哭脸和笑脸。在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不时提问,“小姐姐摔倒了,她哭了。哪个是哭了?”让宝宝选择。
  B.对于稍大一些宝宝,您的脸谱制作就更有意思了,您只需要画好娃娃脸谱的上半部分,留下嘴的位置,再用可重复粘贴的纸画好两张“哭”“笑”嘴,让宝宝根据您的要求贴“哭”脸和“笑”脸。
  C.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宝宝模仿“哭”脸和“笑”脸。
  【讲解】帮助宝宝巩固对“哭”和“笑”概念的认知,促进宝宝语言能力提高。
  (2)学会表达爱
  A.在宝宝和小朋友或他喜欢的人分离时,鼓励宝宝用自己的方式和他告别。
  B.对于依恋程度比较强的孩子,我们还可以设计许多有趣的告别动作,让孩子顺利渡过分离期。比如“飞吻”、“捏鼻子”、“顶牛”、“拉钩”等。还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个“依恋”物,比如乖乖狗、芭比娃娃等。
  C.您在生活中要结合场景使用各种能表达情感的词汇,当宝宝有同样的经历时,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达他的感受。比如有:高兴、生气、伤心、委屈等。
  【讲解】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帮助孩子对人和物形成积极的、可以信赖的依恋。
  (3)相信自己
  给宝宝创设一些富于“冒险”的环境,鼓励宝宝相信自己去探索完成。比如:
  A.鼓励宝宝从书桌上下来,可以告诉他怎么做。
  B.鼓励宝宝试着按按“鳄鱼”(鳄鱼玩具)的牙齿,不要害怕。
  C.翻山越岭:妈妈蹲下,让宝宝从妈妈的背上爬上去,妈妈站起来,让宝宝配合妈妈的动作爬过妈妈的肩头,然后再从肩上翻下来,头朝下双手触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宝宝相信妈妈,但不可以强迫孩子。
  【讲解】让宝宝学会相信自己和他人是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反映了宝宝对您的信任程度。
  (4)送礼物  先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全家人的情况,比如,您可以这样说:“爷爷非常爱宝宝,爷爷每天都带宝宝到楼下的花园去玩。可是爷爷老了,他的腿有点毛病不能走太长的路,我们需要送一双舒适的鞋给爷爷。”然后让宝宝从几双鞋里挑一双合适的鞋“送”给爷爷。以此类推,您还可以让孩子送礼物给其他家人。
  提醒您,在平时生活中您可能让孩子送过礼物,但您采取的方式可能过于简单或直接,您可能会直接让孩子“把×××送给××”,而没有突出送礼物的原因。
  既然是游戏,您还可以结合故事来让孩子做这样的游戏,比如,在您给孩子讲《卖火柴的小姑娘》时,您可以问问宝宝:“想送什么礼物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儿?”引导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
  【讲解】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理解人类最复杂的感情。
  ※在生活中营造爱的环境
  1.生活中,不但需要您给予孩子爱,同时应该要求孩子懂得关爱您、关爱其他人。
  2.爱是广泛的,包括了对人的爱,还包括热爱其他的生命。所以,您可以给孩子养一个宠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爱小动物。
  3.爱不是挂在嘴边的东西,他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尽管如此,您还是应该用言语的方式告诉孩子“您爱他”以及爱的含义,并大胆地尝试用肢体语言去表达爱。
  4.不要问孩子“您最喜欢谁或您最爱谁?”这样的问题,更不能在这样的回答中贿赂孩子。
  5.如果您惩罚了孩子,在他情绪平静以后您需要通过游戏、故事或其他形式正面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惩罚你的原因是因为你做错了事情,不是不爱你!”不要认为这是表面形式,这对宝宝非常重要。
  6.给予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溺爱。
  ※致家长的话  沐浴在爱心中成长起来的宝宝会懂得爱,但无限制的溺爱,也会让孩子不懂得怎么去爱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8:52:03 | 只看该作者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

(十二)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
  ※一个“不该发生的故事”
  琪琪出生的时候比预产期提早了2个月,所以全家人都特别“照顾”孩子的成长。琪琪从小就不太爱动,爷爷奶奶还“夸讲”琪琪是个“乖宝宝”。可到了2岁琪琪还不会走路,爸爸妈妈有些着急了,每天都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走路,教了2个月效果也不明显,爷爷奶奶就说了“琪琪早产,什么都会晚一些的,该会的时候自然就会了!”。爸爸妈妈一想也是,就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妈妈带琪琪参加亲子园游戏班时,在老师的叮嘱下,经过医生的检查才发现孩子有“脑损伤”现象,所以导致了不会走路,而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期已经错过了。
  在以后的指导过程中,我又陆续碰到过几例类似这样的事情,往往都是家长没有对孩子的异常行为引起重视耽误了孩子。每当我看着幼小的宝宝、看着着急的家长,我的心“痛”极了。所以我以这样的形式提醒每一位读者家长,当您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咨询相关人员,不要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时机。
  ※异常的行走姿势,提醒您特别注意!
  正常情况下,1岁4月以后宝宝就能行走自如了,绝大多数2—3岁的宝宝不但能行走自如,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发育跑步、跳跃等更为复杂的大运动能力,并将在这一年里逐渐完善这些能力。
  如果您的宝宝到2岁的时候走路仍有问题,您就必须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导致宝宝不能走路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有脑神经方面的问题或是髋关节有问题等身体方面的因素,也可能有心理因素。
  有极少部分2岁以后的宝宝可能会出现的异常行走姿势有:
  A.自己不能独立站立,必须要大人扶或扶着物体才能站立;
  B.自己能走路,但在平地上走路左右摇摆幅度过大,容易摔跤;
  C.自己能走路,但在迈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脚尖有明显的方向变化;
  D.扶着东西可以走得很好,但不扶东西的时候就不能自己走;
  E.不会走路,同时还伴随有语言滞后现象或智力落后现象。
  当然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健康的、正常的孩子,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做一个“特别提示”。
  如果您的孩子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您也不要灰心,要有勇气面对“现实”,勇敢地帮助孩子迈开他人生的第一次步伐。
  ※如果发生以下情况,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行为:
  A.发生较严重的意外伤害:比如摔倒、跌落、碰撞等,尤其是头部受伤要特别注意;
  B.孩子生病:比如高烧不退、抽风、用过一些特殊的药品;
  C.经历过特别紧急的事件:比如受到惊吓、观看不宜电视节目、父母过激吵斗场面等;
  D.有过窒息现象发生:这些窒息可能是因为哭闹导致、过于兴奋激动导致、疼痛导致、吃过大的食物导致等;
  E.受到严重的挫折:突然和亲人离散,受到家长过于严厉的批评或是惩罚等。
  以上这些情况,有的可能导致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和身体受损,有的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当孩子可能经历过这些情况的时候可,您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您可能会发现的异常行为:
  A.宝宝出现痉挛或呕吐现象,两眼瞳孔不一样大或瞳孔对光没有反应;
  B.如果宝宝睡着了,您感觉很难摇醒他;
  C.手脚活动不灵活,容易跌倒,手中东西容易滑落;
  D.脸色异常并持续一段时间;
  E.突然默不作声,目光呆滞,性格变得胆小害怕;
  F.异常地吵闹,很难安静下来;
  G.睡梦中容易惊醒,清醒的时候异常地“缠”人,需要大人紧紧抱住;
  H.语无伦次,发音不准,爱怪叫;
  I.眼神不敢直视其他人,显得非常的惊恐不安,等等。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现象,您首先要做的是立即带孩子上医院检查,或进行积极地观测记录,并分析回忆哪些事件可能造成了孩子的异常行为,然后主动地告诉医生或心理医生,以便采取适合的治疗手段。
  异常行为不会象身体出血那样症状立即、明显地表现出来,它会延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并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往往会被家长忽视。
  ※致家长的话
  孩子是那么弱小,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您有责任保护好孩子,关注孩子,同时还要学会应对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8:53:08 | 只看该作者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十三)和您的宝宝一起跳、跳、跳
  从宝宝出生以后,您有多长时间没锻炼身体了。或许您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天天带孩子太累了!工作太忙了!……
  现在,放下您手头的工作,带上宝宝一起来做做“亲子健身操”!
  ※您的宝宝目前能做哪个动作?
  A.能大走大跑,拉住他的双手可以跳离地面;
  B.扶栏杆可以自己跳起来;
  C.能双脚同时跳离地面一点点,但不能连续跳;
  D.能很轻松地跳离地面,而且可以连续跳3次以上;
  E.能从原地立定往远处跳,至少跳30公分以上;
  F.能从台阶末级往下跳,跳下以后能站稳;
  G.能从地面跳到高15公分的台阶上。
  您的宝宝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从A—G,动作难度越来越大。
  ※针对已有A、B种能力情况的宝宝,您可以这样做:
  您需要做的是锻炼孩子的下肢肌肉爆发力:
  (1)妈妈拉手跳跳跳  用4块彩色地板拼图拼接成条形放在地上。您双脚分开站于地板两侧,拉宝宝两只手的手腕(防止手脱臼)做左右跳动作。每次跳之前先让宝宝做好起跳姿势,然后妈妈拉宝宝的手配合口令完成动作。
  除此之外,您还可以拉宝宝的手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前后跳、上下跳等动作。
  如果您和宝宝经常做这样的游戏,您会发现有什么变化呢?
  “惊喜板——您的小腹变小了,不信试试!”
  ※针对已有C和D种能力情况的宝宝,您可以这样做:
  您现在需要做的是锻炼孩子的腰腹部肌肉力量,让宝宝能协调运用身体各部分跳得更好。
  (1)小飞机起飞了  您双脚微微分开,托住宝宝的身体让宝宝面朝下,然后把宝宝的腿盘在您的腰间,引导宝宝的身体从下往上用力抬起。在宝宝用力抬起身体的时候,您也要配和宝宝的动作努力顶起腹部,当宝宝身体落下时,您的身体也应配合收缩腹部并稍稍弯腰。如此反复几次。如果游戏让宝宝感到恐惧,就不要强迫!游戏过程中,配合动作,可以告诉宝宝“小飞机起飞了”(抬起身体)、“小飞机降落了”(落下身体)。
  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同样的姿势和宝宝完成“轴心旋转”游戏,刺激宝宝的平衡感发育。   “惊喜板——宝宝变得胆大了,您的腹部变得更小了。”
  ※针对已有E和F种能力情况的宝宝,您可以这样做:
  您现在需要做的是引导宝宝完成更为高级的肢体协调性动作。
  (1)单脚跳动作  您和宝宝都用一只脚跳,只要能跳起来就可以。如果完成程度高的宝宝,您可以要求宝宝连续多跳几下。
  (2)单双脚交替跳动作  您和宝宝一起按口令完成动作,“单-双-单-双”,或数“1-2-1-2”,节奏由慢至快,锻炼宝宝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肌肉适应性。
  (3)单脚交替跳动作  类似于您在预备活动中做的原地高抬腿跳动作,您不要求宝宝的腿抬高,需要关注的是宝宝的摆臂动作是否能和腿抬起的动作协调一致。这个动作能为宝宝未来的快速跑动作奠定基础。
  “惊喜版——您在反复示范和当‘陪练’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您的身体素质正在改变,您上楼已经不喘了!”
  ※针对已有G种能力情况的宝宝:
  您应该非常高兴,您的宝宝可能具有比同龄孩子更强的肌肉爆发力。他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位运动健将,至少体育成绩不俗。您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完成一些需要配合身体其他部份共同完成的综合动作。您可以和他一起做:
  (1)跳绳:  您先示范给宝宝看怎样跳绳,让宝宝自己尝试一下。如果宝宝完成有困难,您把绳对折合成一截儿蹲下来平着地面甩绳,让宝宝配合您的口令完成跳跃动作。
  (2)跳投  给宝宝一个小皮球,让宝宝在跳起的同时把球抛出去。刚开始不要求宝宝抛的方向,等反复几次宝宝动作熟练以后,再要求宝宝把球抛给您。
  (3)简单武术动作  如果有条件,您甚至可以引导宝宝模仿您做几个有蹲、跳、站起等连贯动作的武术动作或是舞蹈动作。提高宝宝的身体协调性。
  “惊喜板——原来宝宝是个天才!”
  ※相关理论
  孩子能够独立行走以后,就要开始发育比较难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能力,其中跳跃就是一项比较难的运动能力。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在1岁10个月左右的时候能做到双脚跳离地面,但也有一些孩子到了2岁半还不能跳起。这主要和孩子早期的身体协调性的训练相关,如果孩子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身体各部分肌肉能力的锻炼和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孩子掌握这个动作就会晚一些。对于会跳的孩子,我们要尽可能增加跳跃的技巧训练,让孩子可以在跳起的过程中控制方向、控制身体。跳跃的训练让孩子的感觉统合功能得到良好发展。
  ※如果您的宝宝到3岁还不会跳!
  有极少数宝宝到了3岁还不会跳,您不用太着急。他不能跳起的原因可能有:
  A.宝宝一直以来运动方面的指标都比较滞后!
  B.遗传原因。爸爸、妈妈小时候都是跑跳能力差。
  C.没教孩子做过这样的动作,孩子不能克服心理障碍去自己完成,一定要借助外力帮助。
  D.曾一度禁止孩子做这样的动作,害怕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
  E.脑神经方面的问题。
  不过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孩子3岁还不能双足离地跳离地面,您一定要引起重视了。先花一点时间教孩子,最好先利用跳跳床。如果没有任何进步,建议您去医院或相关的机构对孩子进行检查。
  ※相关提示
  A. 3岁以前的宝宝,由于骨骼的钙磷比例和我们成人不一样,骨骼的硬度也不一样,所以任何跳跃动作都不适宜长时间做,以免压迫孩子骨骼,造成骨骼变形。
  B.不鼓励孩子做危险的跳跃动作尝试,比如从很高的地方往下跳,防止没有成人保护的时候孩子自己盲目尝试。
  C.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致家长的话  除了要关心宝宝的健康,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和宝宝一起进行锻炼是最明智的选择。健康宝宝会给您减少许多麻烦,让您感到为人父母的快乐;同时,健康父母也会给宝宝带来更多的幸福和照顾,让宝宝觉得这个世界真美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8:53:59 | 只看该作者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十三)和您的宝宝一起跳、跳、跳
  从宝宝出生以后,您有多长时间没锻炼身体了。或许您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天天带孩子太累了!工作太忙了!……
  现在,放下您手头的工作,带上宝宝一起来做做“亲子健身操”!
  ※您的宝宝目前能做哪个动作?
  A.能大走大跑,拉住他的双手可以跳离地面;
  B.扶栏杆可以自己跳起来;
  C.能双脚同时跳离地面一点点,但不能连续跳;
  D.能很轻松地跳离地面,而且可以连续跳3次以上;
  E.能从原地立定往远处跳,至少跳30公分以上;
  F.能从台阶末级往下跳,跳下以后能站稳;
  G.能从地面跳到高15公分的台阶上。
  您的宝宝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从A—G,动作难度越来越大。
  ※针对已有A、B种能力情况的宝宝,您可以这样做:
  您需要做的是锻炼孩子的下肢肌肉爆发力:
  (1)妈妈拉手跳跳跳  用4块彩色地板拼图拼接成条形放在地上。您双脚分开站于地板两侧,拉宝宝两只手的手腕(防止手脱臼)做左右跳动作。每次跳之前先让宝宝做好起跳姿势,然后妈妈拉宝宝的手配合口令完成动作。
  除此之外,您还可以拉宝宝的手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前后跳、上下跳等动作。
  如果您和宝宝经常做这样的游戏,您会发现有什么变化呢?
  “惊喜板——您的小腹变小了,不信试试!”
  ※针对已有C和D种能力情况的宝宝,您可以这样做:
  您现在需要做的是锻炼孩子的腰腹部肌肉力量,让宝宝能协调运用身体各部分跳得更好。
  (1)小飞机起飞了  您双脚微微分开,托住宝宝的身体让宝宝面朝下,然后把宝宝的腿盘在您的腰间,引导宝宝的身体从下往上用力抬起。在宝宝用力抬起身体的时候,您也要配和宝宝的动作努力顶起腹部,当宝宝身体落下时,您的身体也应配合收缩腹部并稍稍弯腰。如此反复几次。如果游戏让宝宝感到恐惧,就不要强迫!游戏过程中,配合动作,可以告诉宝宝“小飞机起飞了”(抬起身体)、“小飞机降落了”(落下身体)。
  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同样的姿势和宝宝完成“轴心旋转”游戏,刺激宝宝的平衡感发育。   “惊喜板——宝宝变得胆大了,您的腹部变得更小了。”
  ※针对已有E和F种能力情况的宝宝,您可以这样做:
  您现在需要做的是引导宝宝完成更为高级的肢体协调性动作。
  (1)单脚跳动作  您和宝宝都用一只脚跳,只要能跳起来就可以。如果完成程度高的宝宝,您可以要求宝宝连续多跳几下。
  (2)单双脚交替跳动作  您和宝宝一起按口令完成动作,“单-双-单-双”,或数“1-2-1-2”,节奏由慢至快,锻炼宝宝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肌肉适应性。
  (3)单脚交替跳动作  类似于您在预备活动中做的原地高抬腿跳动作,您不要求宝宝的腿抬高,需要关注的是宝宝的摆臂动作是否能和腿抬起的动作协调一致。这个动作能为宝宝未来的快速跑动作奠定基础。
  “惊喜版——您在反复示范和当‘陪练’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您的身体素质正在改变,您上楼已经不喘了!”
  ※针对已有G种能力情况的宝宝:
  您应该非常高兴,您的宝宝可能具有比同龄孩子更强的肌肉爆发力。他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位运动健将,至少体育成绩不俗。您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完成一些需要配合身体其他部份共同完成的综合动作。您可以和他一起做:
  (1)跳绳:  您先示范给宝宝看怎样跳绳,让宝宝自己尝试一下。如果宝宝完成有困难,您把绳对折合成一截儿蹲下来平着地面甩绳,让宝宝配合您的口令完成跳跃动作。
  (2)跳投  给宝宝一个小皮球,让宝宝在跳起的同时把球抛出去。刚开始不要求宝宝抛的方向,等反复几次宝宝动作熟练以后,再要求宝宝把球抛给您。
  (3)简单武术动作  如果有条件,您甚至可以引导宝宝模仿您做几个有蹲、跳、站起等连贯动作的武术动作或是舞蹈动作。提高宝宝的身体协调性。
  “惊喜板——原来宝宝是个天才!”
  ※相关理论
  孩子能够独立行走以后,就要开始发育比较难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能力,其中跳跃就是一项比较难的运动能力。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在1岁10个月左右的时候能做到双脚跳离地面,但也有一些孩子到了2岁半还不能跳起。这主要和孩子早期的身体协调性的训练相关,如果孩子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身体各部分肌肉能力的锻炼和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孩子掌握这个动作就会晚一些。对于会跳的孩子,我们要尽可能增加跳跃的技巧训练,让孩子可以在跳起的过程中控制方向、控制身体。跳跃的训练让孩子的感觉统合功能得到良好发展。
  ※如果您的宝宝到3岁还不会跳!
  有极少数宝宝到了3岁还不会跳,您不用太着急。他不能跳起的原因可能有:
  A.宝宝一直以来运动方面的指标都比较滞后!
  B.遗传原因。爸爸、妈妈小时候都是跑跳能力差。
  C.没教孩子做过这样的动作,孩子不能克服心理障碍去自己完成,一定要借助外力帮助。
  D.曾一度禁止孩子做这样的动作,害怕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
  E.脑神经方面的问题。
  不过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孩子3岁还不能双足离地跳离地面,您一定要引起重视了。先花一点时间教孩子,最好先利用跳跳床。如果没有任何进步,建议您去医院或相关的机构对孩子进行检查。
  ※相关提示
  A. 3岁以前的宝宝,由于骨骼的钙磷比例和我们成人不一样,骨骼的硬度也不一样,所以任何跳跃动作都不适宜长时间做,以免压迫孩子骨骼,造成骨骼变形。
  B.不鼓励孩子做危险的跳跃动作尝试,比如从很高的地方往下跳,防止没有成人保护的时候孩子自己盲目尝试。
  C.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致家长的话  除了要关心宝宝的健康,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和宝宝一起进行锻炼是最明智的选择。健康宝宝会给您减少许多麻烦,让您感到为人父母的快乐;同时,健康父母也会给宝宝带来更多的幸福和照顾,让宝宝觉得这个世界真美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8:55:37 | 只看该作者
                     (十四)最“健康”的十种球类游戏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的一种玩具,是什么?——球。
  球类游戏是比较古老的儿童游戏,在球类游戏中,不但可以训练孩子的手腕力量,还可以训练孩子手控制方向的能力,提高手眼协调性,增强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而球的反弹特性,使孩子对事物运动方向的改变产生思考和认识,提高了孩子预测运动方向的能力。
  孩子在完成独立行走以后,随之就是高级的运动技巧的发育和形成,比如跳跃、模仿肢体动作、接球、跳绳等。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培养,需要我们指导者结合孩子的生理特征来制定一套符合孩子发育特点的、科学的训练计划。
  在这里,我们提供给您一些精彩的球类游戏。
  ※精彩的球类游戏
  (1)接抛来的球  和孩子相距一定的距离,轻轻地把球抛给孩子,鼓励孩子接住。这个动作较难,刚开始的时候,您可以拉孩子两只手帮助孩子接住球,让孩子有成就感,激发游戏兴趣。多次练习以后再鼓励孩子独立完成。您和孩子间的抛球距离要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适当地调整。
  【讲解】训练孩子手眼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2)接反弹过来的球  在第一步游戏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先把球在地上反弹一下,再要求孩子接住。和上个游戏一样,您首先要帮助孩子完成,然后再引导他自己完成。
  【讲解】提高孩子手眼协调性,让孩子对事物运动方向改变有一定的预测性。
  (3)学原地拍球抱起  有了接反弹球的技巧,您可以教宝宝把球往下拍,然后抱住球。这对2岁多点的宝宝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您可以把动作分解开,让宝宝配合您的帮助完成。比如您拍球,让宝宝抱球,或是让宝宝拍球,您抱球。反复多次,再教孩子连起来做。接近3岁的宝宝基本可以掌握了。完成情况较好的宝宝就可以教他连续拍球了。
  【讲解】训练孩子高级的连续动作运动技巧。
  (4)打保龄球  用家里的废易拉罐做靶子,让孩子坐在距离靶子2米以外的距离把球滚过去击倒易拉罐。观察孩子的滚球动作是否有方向性。
  【讲解】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发展,提高空间知觉能力。
  (5)用脚推球  让宝宝面对墙50公分的距离坐下,并用胳膊在身体后面支撑地,放一个球在宝宝脚下,让宝宝先练习原地用脚底板滚球,等熟练了以后,教孩子用脚把球踢出去,并尽可能用脚接住反弹回来的球。
  【讲解:】增强宝宝的下肢运动肌力和控制能力。
  (6)对滚球  和宝宝相距2米以上面对面坐在地上,双腿分开。然后和宝宝互相对滚球。在游戏过程中,您应该配合球的滚动增加一些“音响效果”配音,增强游戏的兴趣。
  【讲解】提高宝宝的手腕力量和手眼协调性,促进亲子关系。
  (7)手指转球  准备一个与宝宝手大小相合适的花皮球,您先示范如何用四指配合拇指转动球,然后帮助宝宝完成;您也可以让宝宝模仿您尝试用两只手配合转动球。在游戏的过程中,您应该配合动作和球的转动“做配音”。除了球,您还可以用其他需要用手指转动的玩具让宝宝玩,比如陀螺、碾子等。
  【讲解】增强宝宝的手指灵活性和力量,提高双手合作能力。
  (8)投球  先给宝宝可以单手握住的小球,教宝宝握球、过肩投掷。在适合的时候可以增加球的重量;然后再给宝宝必须要双手才能抱起的球,教宝宝抛球或是投篮。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要求宝宝朝一定的目标扔出去。
  【讲解】增强宝宝的手臂力量,提高宝宝身体协调性和手眼协调性发展。
  (9)“抢”球大赛  准备一些乒乓球和几把大一点的汤匙,把乒乓球放在洗菜的塑料筐里,您和宝宝每个人手里再拿一个小碗。“比赛”开始以后,您和宝宝用勺把球舀到小碗里,看谁舀得多。您当然要让着一点孩子,如果有朋友的小孩来玩,让小朋友们之间一起玩耍就更好了。
  特别提醒您,最好不要用较小的玻璃珠,容易发生危险。
  【讲解】提高宝宝的手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性。帮助宝宝建立竞赛意识。
  (10)“吹”球射门  准备一个乒乓球并用积木塔一个小门当“球门”,把乒乓球放在距离“球门”20厘米以外的地方。您先示范如何用嘴吹球进球门。然后鼓励宝宝尝试着做。宝宝进球的时候,您要及时鼓励宝宝。这个游戏最好在床上或是沙发上做,桌子太光滑了,球会到处乱跑。游戏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孩子健康。
  【讲解】提高孩子的肺活量,增强身体素质训练。
  ※相关提示
  A.在给2-3岁宝宝选购合适的球时,要注意球的材质不宜太硬,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反弹球击伤宝宝身体。
  B.球类游戏容易让孩子兴奋,所以最好在午睡以后再引导孩子玩球类游戏,时间不宜过长。球类游戏最好的游戏场所是室外绿地。
  C.根据不同的游戏,给孩子选择大小合适的球。
  ※致家长的话  配合有游戏材料的活动会让宝宝更感兴趣,宝宝在这样的游戏中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8:56:35 | 只看该作者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十五)教您几招“走路游戏”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当然能走得很好了,当他们运用全部的能力在尝试爬楼梯、双足跳、单足站立的时候,他们的大肌肉运动能力也在继续发展着。所以,您不能简单地把“行走”看成只要宝宝自己会走路就可以了,应该在走稳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完成身体平衡训练、步伐控制训练、节奏训练等,为孩子培养更复杂的运动能力奠定基础。
  ※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急转弯走  利用户外的树、杆等物体当作转弯标志,也可以带孩子去有迷宫隧道等设施的游乐场所。引导孩子做急转弯行走动作。
  【讲解】训练宝宝的步伐控制能力。
  (2)走小桥  用普通的书铺成一条“小路”,如果可能还可以垫高一点儿,也可以铺设成有弯道的“路”,让宝宝自己在上面走走。也可以利用户外的花台、比较窄的小坎引导孩子完成。
  【讲解】训练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
  (3)躲开“炸弹”  家长准备至少5个球,告诉孩子这些是“炸弹”不能碰到它们。在孩子往某个目标物走的过程中,把球以不同的速度朝孩子滚过去,告诉孩子避开球,看孩子在行走过程中是否会迅速地调转行走方向。
  【讲解】刺激孩子的本体感觉发育及动作快速反应能力。
  (4)听节奏走  家长可以利用节奏比较明显的音乐,也可以自己敲鼓点,引导孩子模仿一些动物的走路。比如老猫走路。
  【讲解】训练孩子节奏感,肢体动作模仿能力和步伐控制能力。
  (5)高低脚走路  给孩子的一只脚上绑上一个高5公分左右的东西,另一只脚不绑,引导孩子一只脚高一只脚低,朝目标物走去。完成情况好的孩子,还可以让孩子端一个盘子,在盘子上放几颗大枣,看看大枣会不会掉出来。
  【讲解】训练孩子平衡能力和专注力。
  (6)走走停停  您可以和孩子边念儿歌,边做走路的游戏。
  “宝宝妈妈走一走,走过大门口,遇到一条老黄狗,吓得他们不敢走,停!”在念停的时候,您的声音要特别提高,表情要显得突然、兴奋。反复几次以后,孩子就可以记住儿歌,会很好地配合儿歌来完成对自己步伐的控制。
  【讲解】用儿歌的形式训练孩子学习控制步伐,增强孩子的肢体控制能力。
  ※宝宝越来越爱动了,您注意过这些问题吗?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有较强的大运动能力,宝宝非常喜欢各种运动。这段时期,您要注意:
  1.要给宝宝准备合适的鞋,不要图省钱给孩子穿大一号的鞋。最好不要买系鞋带的鞋,以免鞋带散落绊倒孩子;
  2.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上衣可以稍稍长些,以免活动时露出肚子着凉。但不要过于肥大、过长,这样会使宝宝在活动中感到非常的不方便;也不要太小太窄,否则会影响动作伸展。衣领不宜太高,以免影响孩子的呼吸,限制头部活动;最好穿背带裤,因为宝宝似乎没有“腰”,松紧带太紧会影响呼吸运动、骨骼发育;太松又怕裤子掉下来影响活动;
  3.女孩不宜穿过长的连衣裙,最好穿儿童短裙,以免活动摔跤;
  4.孩子的骨骼还处于发育当中,要经常观察孩子小腿部分骨骼,发现变形要立即检查,并采取积极的矫正措施;
  5.不宜让孩子行走过久或负重行走;
  6.发现孩子走路出现“八”字脚时,要及时地矫正。
  ※致家长的话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运动。不要让孩子久坐不动,让他站起来、跑出去,沐浴在运动的快乐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8:57:29 | 只看该作者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十六)您的宝宝是“健康”宝宝吗
宝宝是全家的太阳、全家的中心,从他降生的那一日开始,您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健康。您害怕宝宝生病、宝宝不好好吃饭的时候您会特别着急,您向周围的朋友、长辈讨教如何喂养宝宝的方法;如果宝宝有什么身体不适,您会着急送孩子上医院;天气变化了,您会给宝宝换上合适的衣服防止生病……总之,宝宝的健康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
  ※您的宝宝“健康”吗?
  1.宝宝的一日生活,主要指睡眠、饮食、大小便等生理性活动是否有规律?
    A.有。    B.有的有规律,有的没有规律。    C.没有。
  2.宝宝经常生病吗?
    A.很少生病。  B.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就容易生病。   C.经常生病。
  3.宝宝平时穿的衣服和大人相比较:
    A.任何季节都差不多厚薄。 B.天热的时候差不多厚薄,天冷的时候就厚很多。 C.害怕宝宝生病,任何季节都穿得比较厚。
  4.宝宝的脸色是否红润、有光泽?
    A.宝宝脸色很好。 B.脸色还可以但没有光泽。  C.宝宝脸色偏黄,且无光泽。
  5.宝宝挑食吗?
    A.不挑食,什么都爱吃。    B.有几样东西不爱吃,其他的还可以。
    C.太挑食,不喜欢吃正餐,喜欢吃零食。
  6.对于新的事物或进入新环境的时候,宝宝的表现是:
    A.马上就会喜欢新事物并适应新环境。    B.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可以适应。
    C.非常害怕新事物,特别胆小的样子。
  7.宝宝经常会局促不安、显得特别烦躁吗?
    A.很少出现。    B.生病的时候才会出现。    C.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8.宝宝常常会担忧许多方面的事情,像个“小大人”吗?
    A.从来就没有过。    B.他会担心他的东西,比如喜欢的玩具。
    C.不但会担心自己的东西,还会为大人担心。
  9.宝宝常常会表现出可怜、不愉快、哭泣或痛苦的表情吗?
    A.不会,宝宝很快乐。    B.受到挫折的时候才会这样。    C.经常会这样。
  10.宝宝常常吸吮手指或咬手指甲吗?
    A.没有这种情况。    B.睡觉前或是特别紧张的时候才会这样。
    C.经常会这样。
  评分:A—2分;B—1分;C—0分
  
分析:
  总分超过14分的宝宝,非常健康!
  总分在6—14分之间的宝宝,基本健康,但您需要关注宝宝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总分低于6分的宝宝,您需要请医生或专业的心理医师给宝宝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相关理论
  过去的人们通常以为健康与否只是指身体而言,认为只要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而今天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只是指生理方面,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障碍,这就是家长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后果。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心理健康与否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础,缺一不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无不具有健康的心理。为此,家长千万不可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健康有以下几方面标准:
  1.具有与年龄相符的意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2.活泼乐观,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有求知欲和兴趣爱好;
  3.有自尊心、自信心,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4.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等。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宝宝?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帮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奠定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非常重要,它将有助于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您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或夸奖孩子;
  2.不要贿赂孩子或过分地强调物质奖励;
  3.不要勉强孩子做他不能胜任的事情或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
  4.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5.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6.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7.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8.给孩子做榜样。
  ※致家长的话  真正健康的宝宝应该是身体和心理都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8:58:59 | 只看该作者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十七)启发孩子的学习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自信心、独立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因而早期教育不是表现为一种近期效果,如会唱一首歌、会算一个题、而最终表现为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
建立不同大脑文件夹
您使用过电脑吗?如果您的工作经常要使用电脑,当您制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文件,有财务报表、合同制度、员工档案等,您会怎么存放这些文件呢?您肯定是在电脑里建立不同名称的文件夹来存放不同的文件,这样,当您想查阅某个文件的时候,您就可以很轻松地按照您的分类体系来找到文件了。
  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您存放文件的过程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他的词汇吸收能力特别得强。当大量的词汇进入到宝宝大脑的时候,它们是零散的、没有规律的,这个时期,您需要引导孩子做一些分类游戏,帮助他们把已知的词汇进行“分类储存”——建立“大脑文件夹”;除此之外,您还需要引导他们做一些联想性游戏,帮他们把已经储存的词汇“产生关联”。
  有了这些过程,宝宝的学习会更上一个台阶,宝宝变得更聪明了……
  ※您会帮助孩子进行“分类思维”训练吗?
  1.当您教孩子认识香蕉的时候,您会引导他再认识一些其他水果吗?  A.会。B.不会。
  2.您经常会跟孩子说“一样”“同样”这类的词汇吗?  A.会。B.不会。
  3.您有过“妈妈的衣服比宝宝的衣服大!”类似这样的类比性描述吗? A.说过。B.没有。
  4.您给过孩子“家具”、“电器”这样类似的归纳性词汇吗?  A.给过。B.没有。
  5.您有没有让孩子学着找找哪两只鞋是一对?或类似这样的配对游戏。A.玩过。B.没有。
  分析:
  对于以上问题,如果您有3个以上“A”,说明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帮助过孩子建立“分类思维”,您现在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分类能力的知识。
  ※相关理论
  分类学习是宝宝数学学习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分类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归纳性思维的发展,为宝宝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孩子完成分类游戏的难点不是怎样分类,而是让孩子理解“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所以您在制定分类标准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认知情况,或者提前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分类标准是什么。
  在孩子完成分类游戏过程以后,您应该强调总结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并用一个概括性词汇来描述,比如“动物、食物、电器、文具”等,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您也可以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和这些“相同”,以扩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
  所以分类训练对于孩子形成高级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您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分类能力,以下是可以参考的训练重点:
  1.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各种因素的分类和区别;
  2.帮助孩子学习类比性描述;
  3.增强孩子的联想思维、归纳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训练。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动物分类  给孩子一些动物图片,让孩子把“会飞的动物”找出来,然后提问:“为什么它们会飞?”引导孩子去总结动物特征。同样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其他类型动物的分类,比如“水里游的”、“吃草的”、“家里养的”等。
  【讲解】1岁半以后孩子的认知学习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学会动物外观形态的识别上,我们要扩大认知的深度,引导孩子把已知的动物进行分类总结,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联想训练  游戏过程中要对孩子的回答表示尊重,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要引导孩子自圆其说。
  A.眼镜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眼镜和眼睛有关系?
  B.牙刷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牙刷和牙有关系?牙刷还和什么有关系?
  C.照相机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照相机和胶卷有关系?照相机还与什么有关系?
  D.铅笔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铅笔和纸有关系?铅笔还与什么有关系?
  E.雨伞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雨伞和下雨有关系?雨伞还与什么有关系?
  F.汽车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汽车和公路有关系?汽车还和什么有关系?
  G.太阳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太阳和白天有关系?太阳还和什么有关系?
  H.电扇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电扇和热天有关系?电扇还和什么有关系?
  以上联想训练尽可能给孩子许多因素的暗示,激发孩子一物多因素联想,从用途、功能、使用方式、事物相似性、外观形式、字面意思等多方面提示孩子联想、想象。
  【讲解】联想性语言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语言逻辑思维发展,而且促进孩子想象力,激发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里,指导者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无意的想象和联想占主要地位。孩子在游戏中会受其他孩子回答的干扰,不要马上制止,要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解释之间为什么会有关系。
  (3)找共同之处  您给孩子展示一些卡片,电话、电视、电吹风、电灯、电熨斗等,然后提问:“这些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引导孩子说出“它们都有电或它们都用电”,然后总结这些用电的东西叫电器。然后把其他名称中没有“电”字的电器产品(洗衣机、微波炉等)的卡片及一些非电器产品的卡片掺合进去,让孩子分分类(分两类即可)。分类的时候先不提示孩子哪些用电、哪些不用电。
  【讲解】2岁以上的孩子对生活中的用电产品早就有感知了。游戏中我们先用名称里有电的用电产品提示孩子这些用品的共性,然后通过不提示的分类游戏考察孩子是否能够发现分类的标准,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4)纠正错误  您给孩子故意说错话,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并指导孩子如何纠正错误。
  “洗衣机比电视机能洗衣服”、“小鸟比鱼飞得高”、“冰淇淋比汽车好吃。”
  【讲解】让孩子理解只有同类事物才能用来做比较,帮助孩子学会类比性描述。
  (5)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您准备吃饭用的小碗问问孩子“小碗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孩子回答。对于孩子的回答您可能想象不出来会有多少答案,无论孩子说什么,您尽可能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尝试做做看。比如,有的孩子会回答,“小碗用来敲核桃”,您可以问问宝宝是不是看见过谁这样做,然后找一个核桃让孩子自己试试。
  在帮助孩子尝试并验证他们答案的时候,对于孩子的一些“无边际”的回答您不要给予嘲讽,千万不能直接否认孩子的答案,您可以这样说,“现在不行,可能以后就行了!”要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在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联想力。
  您可以引导孩子提问的有“砖头、书、纸”等,最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讲解】通过发散性提问启发孩子的联想力。
  ※相关提示
  1.结合日常生活,您提问宝宝: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穿在身上的。
  2.在引导孩子进行分类的时候,因为孩子存在调和性推理思维,他们的分类过程比较混乱,一会儿按照色彩分,一会儿又可能按照形状分。所以在引导孩子做分类游戏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如果是孩子自己在进行,您需要引导提问“为什么他们是一样的?”或“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启发孩子理解分类标准的固定性。
  3.在和宝宝讲话的过程中增加类比性描述。比如您可以说“爸爸比妈妈长得高”等。
  4.去商场购物回来以后,您可以让孩子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是把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等。
  ※致家长的话  孩子的信息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孩子会记住偶尔听见的任何一个词汇,尽管他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个词汇,但凭借当时的场景、语意和分类思想,他就会知道这个词和他知道的哪些事物应该是一样的。这就是孩子的学习,他不需要样样事事都清晰明白地理解,无须解释,他照样会明白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8:59:48 | 只看该作者

最实用的早教亲子指导 强力推荐

(十八)启发孩子的学习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自信心、独立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因而早期教育不是表现为一种近期效果,如会唱一首歌、会算一个题、而最终表现为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
建立不同大脑文件夹
您使用过电脑吗?如果您的工作经常要使用电脑,当您制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文件,有财务报表、合同制度、员工档案等,您会怎么存放这些文件呢?您肯定是在电脑里建立不同名称的文件夹来存放不同的文件,这样,当您想查阅某个文件的时候,您就可以很轻松地按照您的分类体系来找到文件了。
  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您存放文件的过程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他的词汇吸收能力特别得强。当大量的词汇进入到宝宝大脑的时候,它们是零散的、没有规律的,这个时期,您需要引导孩子做一些分类游戏,帮助他们把已知的词汇进行“分类储存”——建立“大脑文件夹”;除此之外,您还需要引导他们做一些联想性游戏,帮他们把已经储存的词汇“产生关联”。
  
有了这些过程,宝宝的学习会更上一个台阶,宝宝变得更聪明了……
  ※您会帮助孩子进行“分类思维”训练吗?
  1.当您教孩子认识香蕉的时候,您会引导他再认识一些其他水果吗?  A.会。B.不会。
  2.您经常会跟孩子说“一样”“同样”这类的词汇吗?  A.会。B.不会。
  3.您有过“妈妈的衣服比宝宝的衣服大!”类似这样的类比性描述吗? A.说过。B.没有。
  4.您给过孩子“家具”、“电器”这样类似的归纳性词汇吗?  A.给过。B.没有。
  5.您有没有让孩子学着找找哪两只鞋是一对?或类似这样的配对游戏。A.玩过。B.没有。
  分析:
  对于以上问题,如果您有3个以上“A”,说明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帮助过孩子建立“分类思维”,您现在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分类能力的知识。
  
※相关理论
  分类学习是宝宝数学学习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分类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归纳性思维的发展,为宝宝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孩子完成分类游戏的难点不是怎样分类,而是让孩子理解“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所以您在制定分类标准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认知情况,或者提前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分类标准是什么。
  在孩子完成分类游戏过程以后,您应该强调总结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并用一个概括性词汇来描述,比如“动物、食物、电器、文具”等,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您也可以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和这些“相同”,以扩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
  
所以分类训练对于孩子形成高级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您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分类能力,以下是可以参考的训练重点:
  1.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各种因素的分类和区别;
  2.帮助孩子学习类比性描述;
  3.增强孩子的联想思维、归纳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训练。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动物分类  给孩子一些动物图片,让孩子把“会飞的动物”找出来,然后提问:“为什么它们会飞?”引导孩子去总结动物特征。同样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其他类型动物的分类,比如“水里游的”、“吃草的”、“家里养的”等。
  
【讲解】1岁半以后孩子的认知学习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学会动物外观形态的识别上,我们要扩大认知的深度,引导孩子把已知的动物进行分类总结,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联想训练  游戏过程中要对孩子的回答表示尊重,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要引导孩子自圆其说。
  A.眼镜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眼镜和眼睛有关系?
  B.牙刷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牙刷和牙有关系?牙刷还和什么有关系?
  C.照相机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照相机和胶卷有关系?照相机还与什么有关系?
  D.铅笔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铅笔和纸有关系?铅笔还与什么有关系?
  E.雨伞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雨伞和下雨有关系?雨伞还与什么有关系?
  F.汽车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汽车和公路有关系?汽车还和什么有关系?
  G.太阳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太阳和白天有关系?太阳还和什么有关系?
  H.电扇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电扇和热天有关系?电扇还和什么有关系?
  以上联想训练尽可能给孩子许多因素的暗示,激发孩子一物多因素联想,从用途、功能、使用方式、事物相似性、外观形式、字面意思等多方面提示孩子联想、想象。
  
【讲解】联想性语言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语言逻辑思维发展,而且促进孩子想象力,激发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里,指导者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无意的想象和联想占主要地位。孩子在游戏中会受其他孩子回答的干扰,不要马上制止,要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解释之间为什么会有关系。
  (3)找共同之处  您给孩子展示一些卡片,电话、电视、电吹风、电灯、电熨斗等,然后提问:“这些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引导孩子说出“它们都有电或它们都用电”,然后总结这些用电的东西叫电器。然后把其他名称中没有“电”字的电器产品(洗衣机、微波炉等)的卡片及一些非电器产品的卡片掺合进去,让孩子分分类(分两类即可)。分类的时候先不提示孩子哪些用电、哪些不用电。
  
【讲解】2岁以上的孩子对生活中的用电产品早就有感知了。游戏中我们先用名称里有电的用电产品提示孩子这些用品的共性,然后通过不提示的分类游戏考察孩子是否能够发现分类的标准,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4)纠正错误  您给孩子故意说错话,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并指导孩子如何纠正错误。
  “洗衣机比电视机能洗衣服”、“小鸟比鱼飞得高”、“冰淇淋比汽车好吃。”
  
【讲解】让孩子理解只有同类事物才能用来做比较,帮助孩子学会类比性描述。
  (5)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您准备吃饭用的小碗问问孩子“小碗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孩子回答。对于孩子的回答您可能想象不出来会有多少答案,无论孩子说什么,您尽可能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尝试做做看。比如,有的孩子会回答,“小碗用来敲核桃”,您可以问问宝宝是不是看见过谁这样做,然后找一个核桃让孩子自己试试。
  在帮助孩子尝试并验证他们答案的时候,对于孩子的一些“无边际”的回答您不要给予嘲讽,千万不能直接否认孩子的答案,您可以这样说,“现在不行,可能以后就行了!”要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在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联想力。
  您可以引导孩子提问的有“砖头、书、纸”等,最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讲解】通过发散性提问启发孩子的联想力。
  ※相关提示
  1.结合日常生活,您提问宝宝: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穿在身上的。
  2.在引导孩子进行分类的时候,因为孩子存在调和性推理思维,他们的分类过程比较混乱,一会儿按照色彩分,一会儿又可能按照形状分。所以在引导孩子做分类游戏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如果是孩子自己在进行,您需要引导提问“为什么他们是一样的?”或“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启发孩子理解分类标准的固定性。
  3.在和宝宝讲话的过程中增加类比性描述。比如您可以说“爸爸比妈妈长得高”等。
  4.去商场购物回来以后,您可以让孩子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是把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等。
  ※致家长的话  孩子的信息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孩子会记住偶尔听见的任何一个词汇,尽管他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个词汇,但凭借当时的场景、语意和分类思想,他就会知道这个词和他知道的哪些事物应该是一样的。这就是孩子的学习,他不需要样样事事都清晰明白地理解,无须解释,他照样会明白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6-12 10:32:32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辛苦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8 22:34 , Processed in 0.20602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