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51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的“犯错”成为一种“美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8 17:5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人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何况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呢?小学生犯错误应该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换而言之,活泼好动的孩子不犯错误,那才不正常呢。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学生“犯错”的时机,巧妙地进行引导、教育,促其认识错误,在纠错中前进,终将“坏事”变好事。因此,我认为学生一时的“犯错”可以成为一种“美丽”,教师能利用好这一教育良机。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呢?真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如何看待学生犯错?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常犯的错误往往表现为:行为不合规矩,不听教师管教,学习缺乏主动,等等,诸如此类。应该说每个孩子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具有独特而模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不尽相同,他们所犯的错误性质和种类也不尽相同。
在看待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学生“犯错”是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能敏锐地利用好这一富有生命气息的教育资源,予以及时调整,营造积极生动的教育过程和氛围,促使学生主动认识错误、纠正错误的话。那必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己改正错误的能力,回到共同前进的过程中来,更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贡献社会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如何对待学生犯错?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布贝尔曾对良好的师生关系作过如下的描述:“教师和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人格和平等身分与对方发生关系,谁也不强加谁,谁也不同化谁,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相互发生作用,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叶圣陶先生也认为,德育不单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也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学习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活动。我认为平行的师生关系,才能唱出和谐的旋律。
身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使学生处于你施我受,你教我学,你训我听的不良状态。这样的做法,往往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想要消除师生之间这条无形的心灵鸿沟,教师的角色就必须进行转换,重新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老师+学生=朋友”。首先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严加有爱;其次是学生教学相长,好学多问;归根结底是朋友,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师生之间有了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学生的情绪得到优化,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产生了。
(2)注重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
在处理犯错的孩子时,教师应从他们的个性特点出发,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正。正如案例中所述,面对容易激动的徐港,我采用较为缓和的事后处理方式对待他,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双方激烈的争执,保护了课堂的教学秩序,又让徐港能有机会认识“错误”,主动纠错,应该说这样处理能使“教育”与“教学”相得益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实践,我认为“激励的语言与微笑的容颜”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一座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教师可以用微笑的容颜面对学生的“犯错”,以缩短师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感染情感的交融;用激励的言语对待学生的“犯错”,使学生学会认识对与错,感受“选择对与错”的意义。
我倡导在教室里、操场上……一切的场合,我们教师在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能时时地去抚摸他们、抱抱他们,与他们一起游戏、玩耍、讲故事……。同样让我们充满激情的   “你真行!”“你真聪明!”的语言常挂嘴边。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犯错”的教育资源的闪现,及时地处置,激发学生的再思维,从而将它们转化为具有活力的教与学的资源,这不是体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吗?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错误成为一种美丽”,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弘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纠正中前进。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嘀哒嘀 + 2 + 2 纯粹支持。
ngig + 1 + 1 纯粹支持。权限不足不能多给,莫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6-8 23:28:15 | 只看该作者
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6-13 00:25:45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6-13 07:32:50 | 只看该作者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注重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
(3)注重和家长沟通交流,达成观念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6-16 09:17: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unhaozheng 于 2007-6-13 07:32 发表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注重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
(3)注重和家长沟通交流,达成观念统一


第三点需要家长的配合。可现实中有很多家长(特别是贫困地区女生的家长)并不是很配合学校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13:01:19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还遇到过个别极端暴力的家长,在孩子教育非但帮不上忙,反而给你添麻烦的.但是毕竟是少数,对于这种少数分子,我们可以用集体的力量对他施加压力,也可以感化他.
     在这一点上,我校的"家委会"可谓战功显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啊.
    一些家长与教师之间难以交流的问题,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就真是多了.

[ 本帖最后由 annieqyp 于 2007-6-24 13: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8-24 22:11:41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的“犯错”成为一种“美丽”

很欣赏这一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0-12 12:35:49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观点和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0-25 18:26:18 | 只看该作者

培养孩子如同
旅游
不在乎目的地
不在乎沿途风景
不在乎收获感受
在乎冰心浊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1-9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有好的论文请发到

《成功》杂志(下半月教育版)征稿启事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成功》杂志(下半月教育版)是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人民出版社主办、安徽等上十家教育学会协办、成功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大型教育类综合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42-1560/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3052,邮发代号:38-338。本刊为中国第一本教育励志类大型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为其提供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平台,本刊欢迎广大教育及理论工作者踊跃投稿。

办刊宗旨: 纵览全球教育风云、聚焦中国教改热点、见证区域发展进程、把脉教学管理态势、诠释教育成功真谛、推动教育和谐发展。

栏目开设:卷首寄语、本刊特稿、人物访谈、教育新视线 <http://cjjyzz.2008red.com/listar ... 6&sortid=843229>、教育与经济 <http://cjjyzz.2008red.com/listar ... 6&sortid=843230>、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大家谈、德育探新、理论纵横、聚集新课程、教师教育、科教兴区、教育艺术、学科视野、信息技术、管理与创新、职教新观察、高教视窗、区域教育、健康新干线、学术论坛。

征稿对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及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各类大中专院校、技校及全国中、小学、职教中心、幼儿园等育人机构的教师;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各地教育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各行业教育工作者均可投稿。

来稿一般技术格式规范:

1、  文稿要求论题新颖,文章主题和内容须符合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见解独到,论证严密,语言流畅,标点符号符合规范,篇幅2000-6000字为宜。

2、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请同时提供以下相关信息:①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②工作单位(含二级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含邮编),联系电话、QQ号码;③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④文章内容摘要(100-200字),关键词(3-8个),以及文章题名(含副标题)。

3、  文稿引文务须准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先后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外加方括号。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表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顺序要规范。

4、  来稿文责自负,三天内快速回复是否采用。编辑有权作内容层次、语言文字和编辑规范方面的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投稿时特别说明,作者自留底稿。

本刊在中国期刊网网址:<http://cjjy.chinajournal.net.cn/>

本刊在龙源期刊网网址:http://cn.qikan.com/gbqikan/mag.asp?issn=1671-3052C

网址:www.cjjyzz.com



联系人:王都安(编辑)              电子邮箱:cgjy88@163.com

QQ: 651034000(注明:论文投稿)         联系电话:13511914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18 , Processed in 0.093222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