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为什么不敢表现自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8 13:0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次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结束后都有家长焦急地问老师:“别的孩子怎么那么敢于表现自己,总是争着举手发言,而我的孩子怎么那么胆小,不敢举手,就算站起来发言,也是勉勉强强的,声音很小……”

  是的,在幼儿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在家能说、能唱、能跳,活泼自信,可是一出家门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但嘴巴变笨,而且行为也木然呆板。在幼儿园里,他们总是喜欢充当“听众”、“观众”的角色,一旦让他们试试表现自己,他们就紧张万分,愁眉苦脸。

  “我担心孩子如果不敢表现自己,很容易被认为是能力不足,在同伴之间,总是当‘跟班’;另一方面也怕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退缩和自我封闭的行为。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在未来竞争社会里注定要成为输家。”

  为此家长忧心忡忡。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孩子害怕表现自己?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

  孩子不敢表现自己的N个原因

  与天生气质有关

  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都不同。气质是每个人行为方式的客观评价标准,指的是每个人自出生起,先天就决定的对内在或外在刺激反应的方式。

  趋避性。孩子第一次接触陌生的人、事或环境时,所表现的行为是接受、大方,还是退缩、怕生?若是属于后者,当然很难要他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适应度。适应度低的孩子,面对新的人或环境,他所需要的适应时间要比一般孩子长,在集体中的学习效果和表现能力自然会受影响。

  反应强度。反应强度弱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发出的信息过于微弱,无法引起他人的注意,甚至被忽略而受到挫折,使孩子不敢或不愿表现自己。

  情绪本质。有些孩子天性比较愉快,惹人喜爱;有些孩子纵然内心高兴,也很难在脸上表现。这种情绪本质的差异,往往会使孩子得到不同的待遇。

  坚持度。坚持度较低的孩子较没有耐性,往往稍受挫折、打击,就不愿再表现。

  生理发展方面

  有些孩子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如兔唇、脸上有胎记、口吃等因素,也会感到自卑而导致不敢表现自己。

    教养态度及教养方式不当

    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形成畏惧的心理而不敢表现自己,甚至用闹别扭、耍脾气的方式拒绝表现。

    过分保护孩子。家长过度保护和关爱,使孩子只有在家里,在父母面前才感到有安全感,才敢表现自己,到了幼儿园等其他的场合,便会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把自己藏起来,不出声了。

    禁止孩子之间的交往。有的家长为了安全和怕孩子学坏,不准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孩子失去了和同辈相处的机会,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也影响了孩子表现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期望过高。家长没有顾及孩子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孩子期望过高,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便表露出对孩子的失望情绪,甚至责怪孩子,使孩子更加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不敢表现自己了。

    孩子没有练习的机会。在一些家庭里,成人喜欢以“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的权威来训斥孩子,渐渐地,孩子因为畏惧而不敢表现自己;因为缺乏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不懂得怎样表现自己,在集体里也就不敢、不愿表现自己了;从小把孩子交给保姆照顾的家长往往忽略和孩子谈心,让他讲述他的所想、所思,帮助他发展思考、想象和说话的能力,孩子在缺乏练习如何与人交谈、沟通的环境里,渐渐变得木讷和退缩。

  家长:请多了解孩子

  先了解孩子的气质属于哪一种。如果孩子天生的气质就是退缩、适应力和坚持度低的,表现能力自然较差。那么,只要他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活动就行了,没必要勉强他去表现和突出自己。在孩子的世界里,同样有面子问题,大人不应过分勉强他表现,要考虑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以免造成恐惧、挫折而形成心理负担。

  扩大活动范围,促进有益的交往。不要总把孩子关在家里,应鼓励孩子去和同龄小伙伴交朋友。幼儿在交往中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

  传授活动技巧、增强成功体验。失败常常会让孩子胆怯,尤其是对那些本已胆怯的孩子,他们稚嫩的心灵还很难承受这样的打击。要使孩子成功,就需要向他传授必要的技能、技巧,帮助他增强能力,当孩子品尝了成功的愉悦后,自信心也就增强了。

  真正的表现不是表演。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当作炫耀的工具,每当孩子会念诗歌或是会跳舞时就急于让他在众人面前表现一番,父母经常提出这样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厌烦,也会带给他压力而拒绝表现。成人应该避免将孩子的表现局限于才艺表演的狭义范围内,孩子喜欢讲故事,喜欢当小哥哥小姐姐照顾别的小朋友,喜欢帮助别人,如安慰正在哭泣的小朋友等,这种自发的行为,更是主动表现自己的体现,应该得到家长的赞赏。孩子也是独立的自我,家长对孩子不敢表现自己不必过于紧张,每一种性格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何不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呢?

  老师:

  请多鼓励孩子

  多鼓励和赞美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师要尽量给予每个孩子公平的机会,并适时在大家面前夸奖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和点滴的进步。如让孩子轮流当游戏中的主角、轮流领操,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你的衣服叠得真好”、“你能把图书摆得这么整齐,真了不起”、“你讲的故事真有趣”、“你剪纸比上次进步了”……老师的关注和及时肯定,一定能使孩子心情愉快并逐渐自信起来。老师给孩子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在孩子心中都有很重的分量,可以让他们受到很大的鼓励。

  提供一个没有压力、富有安全感的环境。孩子刚参加集体活动时,可能有些笨拙,老师不要过分要求他,只要他愿意参加就行了。孩子发现并没有人嘲笑他或说他不好,慢慢地,他就不再满足于只当旁观者而要好好地表现自己了。

  积极鼓励尝试。对于怕表现自己的孩子,教师(家长)会有这样一种心理:“算了,别让他试了,万一当众出丑,会令他更加难堪,今后更加胆小的。”结果,这类孩子成了坐冷板凳、无人问津的对象。虽然老师和家长出于善意,但其结果导致了孩子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胆怯障碍。而且在老师、家长的无视下,孩子更加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因此,怕表现自己的孩子需要尝试表现自己的机会,只是尝试的目标不可过高,应是力所能及的,有了成功的体验,孩子才能一步步走向自信。如孩子不愿在众人面前表演,可以让他先在家人面前表演,再逐步扩大到在亲戚面前表演,最后扩大到在同伴中表演。只要孩子肯表演,不管表演的效果如何,都应给予肯定和赞赏。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孩子才会变得敢于表现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12 , Processed in 0.18423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