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547|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二招教養出快樂的小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30 16: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 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需 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 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 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 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 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 助人的习惯。

3、 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 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 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 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 有创意的讚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 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 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 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 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 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 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 音乐、美术、舞蹈等 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 音乐舞动、或是拿著 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 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 到比较满意。

8、 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 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 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 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 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
      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 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 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
      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 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答案是No, 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11、 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 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 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 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12、 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 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
      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
      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
      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6:23:4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在家庭中实施蒙台梭利教育

一、何为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所创办的。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蒙台梭利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法和富有成效的教育魅力,长久而广泛地流传于世界100多个国家中,并受到普遍的欢迎。
蒙台梭利教育法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她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二 、 在家庭中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的蒙特梭利教育不仅是幼儿园中应用的教育模式,更应伴随儿童生命的开始在家庭中应用起来。蒙台梭利本人也十分重视家庭环境(蒙台梭利《家庭中的儿童》、《蒙台梭利手册》) 的影响,要求父母、 成人改变对待儿童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呼吁社会关心儿童、保护儿童的权利。废除一切压制儿童个性和情感、摧残和折磨儿童身心的种种方法和手段,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中得到父母、祖辈无微不至的宠爱和照顾,过着皇帝般的生活。 与欧美国家的孩子相比,依赖心过重,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中心,责任意识淡薄;循规蹈矩, 创新能力较差;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 所以,为人父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使儿童虚度童年的宝贵时光。在家中,运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监督孩子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学会生活自理,让儿童自由、快乐、有序地活动,探索和尝试,体会成功、树立自信,使儿童获得更有价值的发展。
三、蒙台梭利教育在家庭教育实施中的具体做法。
    如何帮助孩子,就是蒙特梭利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家长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这一重大任务,应该有周详认真地准备。 因此 如果能使用合乎科学的做法,来促进孩子的智力和品格,也必然能够奠定孩子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才能让他们更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1、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幼儿在努力法尝试自己搬起一把椅子时, 大人们会这样说:“太危险了,走开! ”当孩子被一个漂亮的花瓶所吸引 ,想用手摸一摸,大人们会指责他们 :“不能摸,这不是你玩的地方,到一边去!” 幼儿常常会感到无所事从,那到底什么地方才是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呢?其实,当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正是他们发展其精神活动的那个组织过程:幼儿自发努力时,正是他们在盲目探索周围那些维持他们智力的物质的时候,这是多么神奇的时刻啊。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他们却经常实粗暴地打断!”
    做为父母应该在家中为幼儿开辟一片自己的小天地。在这一片小天地中,所有的物品都应该以幼儿的意志为主,是他们所喜爱的,尺寸是符合他们操作的。如果受居住环境的条件限制,没有多余的地方划为专门的幼儿活动室,也应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让幼儿有使用家中某一固定地方的权利。以保证幼儿在单独活动时,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 这样,孩子可以自动地去利用环境,自主选择。 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做的事情,成人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当你听到幼儿对你说:“这是我自己做的!”“这是我的小书柜!”时,我们不难体会到幼儿做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是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自豪!
2、让幼儿参与家中的家务劳动。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关爱他最多、影响他最深的家长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与孩子亲密的接触中,孩子能以最自然的心境,最专注地去观察、模仿家人的言行举止,那些让成人们视为简单、平常的(扫地、擦桌、倒水、刷鞋、浇花等)日常工作,也会成为孩子很乐于参与的活动,因为孩子们会从中实现自我、享受快乐。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首先是要让幼儿从事日常生活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务劳动,如果孩子们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扫地,如何擦桌子,如何使用工具,他就不会获得真正的能力。因此,家务劳动是进入蒙氏教育的热身运动,通过我平时的工作积累,我体会到:经常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在秩序感,责任心、独立性等方面的发展都较为突出。家长在分配孩子进行家务劳动时,应当考虑到孩子的实际年龄。比如,2-3岁的孩子可以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帮助父母取放一些轻便的物品。4岁的孩子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分发碗筷,叠放全家人的衣物,还可以在厨房里协助大人剥豆角,鸡蛋等。5岁的孩子学习用饭勺盛饭,尝试洗自己的小手帕,短袜等。
3、 让幼儿过有规律的生活。
    由于孩子年龄小,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比较模糊,也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如果家长不正确引导,很容易让幼儿养成拖拖拉拉,做事不认真的不良习惯。所以,在一个家庭中应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好的生活习惯一但形成,就不要轻意去改变。比如,在节假日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作息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社交活动,尽量不要打破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实在是有特殊原因,一定要向孩子说明,以免给孩子造成说话不算话的不好形象。在遵守规则的条件下孩子可以自由活动,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如画画、玩积木、看书、户外活动、做家务等。 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各种选择的自由。   
3、在生活中尽量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
    当成人要为孩子做示范时,应该将所要展示事情的正确做法归纳成简洁明了的步骤,便于孩子模仿,如果没做好,也容易发现是哪个环节出了错,并及时改正。减少孩子的挫败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自信,激发自发性。比如在教孩子学习叠前开襟上衣时,就可将整个过程编成一首儿歌:小门关关好(左右襟对整齐),手臂抱抱好(两只袖子重叠),再来弯弯腰(将衣服从中对折)。边示范,边念儿歌,幼儿很容易掌握窍门,如果没叠好,再念一遍儿歌,就知道错在哪里,便于纠正。
 4、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孩子有时做错事或做事情速度缓慢是因为他们的动作协调性还需进一步练习,而不是存心捣乱、故意出错。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不要使用“你怎么这样不听话”、“我对你太失望了”、
“你怎么老是做不好”等过激的词句 ,以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有自卑感的感觉,丧失进取向上的精神。父母应换之以称赞、鼓励、肯定、感谢等的话语,容忍孩子的失误,放手让孩子再作尝试。 千万不要急着催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速度,给孩子进行反复实践的机会,这将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5、让孩子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
    一个人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同时,在交往中学习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父母有责任教给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让孩子们愉快的承担责任。  
    3岁以下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的机会过少,会造成他长大后不会自动去找朋友的社交障碍。 父母应多抽点时间 ,带幼儿到孩子多的地方去,比如公园、幼儿园,亲子园,让幼儿产生和别人交往的自主愿望。 稍大后,适当为幼儿创造一些社交的机会,比如让孩子帮邻居送信,到其他小朋友家做客,在超市采购时,与收银员交谈等,让孩子的责任意识逐步增强, 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我相信,只要将蒙台梭利教育充分地运用于家庭教育中, 与幼儿园的教育相结合,就可以使孩子全面受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熏陶,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渐渐成长为“更聪明、有出息、常快乐”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5-31 13:47:51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感谢感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6-1 08:53: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中,争取能做到灵活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6-1 18:39:5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6-3 22:25:22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感谢!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6-14 16:04:50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很好,感谢!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6-15 22:51:39 | 只看该作者
同意观点!要组织全家学习谈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6-20 16:2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wyl9778 的帖子

轻轻一个拥抱、用心聆听、放弃完美主义
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2-29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很具体,有章可循,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13 , Processed in 0.08281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