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年读书去刻意追求书中美的东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4 20:0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年读书去刻意追求书中美的东西,故而略伤脑筋。现在读书多了,自身的文化沉淀厚了,读读书中美的东西跃然眼前,作者笔下流失的美丽,我可在眼前信手拈来。现在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平时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读读散文,如同林中小憩,湖边散步,休闲的品茶,可以尽情的放松自己,把神经从繁重的工作重压中解脱出来,让捆绑的身心尽情的放松,象翦伯赞笔下的牛羊,在广袤的草原上奔驰。</DIV> <DIV id=pgh2>七月我把余秋雨刨了出来,余秋雨有两本集子叫《文明的碎片》、《文化苦旅》,我很有感触,余先生下笔造文的切入点很独特,表现美的方式很文化。余秋雨是上海十大高校教授,在华东乃至全国是个很有影响的文化人,有些人对它有偏见,认为他的文风不好,就是其作品太文化了,许多人解读不了。所以据我了解很多书友不喜欢他,我吗还可以,并不说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而是有耐心去解读这位文化名人罢了,因为茶愈浓就愈有品位哟!</DIV> <DIV id=pgh3>在文明的碎片中,有一篇文章叫《西湖梦》,因为写景的散文能给人一种直观的美感,感觉到那里去了,我的智商在余秋雨的笔下变低了吗?没有文化了吗?带着气又读了一遍,还是不行,不读了合上书,闭上眼,想想余秋雨在干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去写西湖。时间过去不长,脑子里印出了两个巨大的正楷字------文化,后面逐渐闪现西湖的文化,文明的西湖,西湖的碎片,哈哈,余秋雨的切入点在文明上。把书打开,再来第三遍。岳飞----苏小小-----白居易------白娘子------鲁迅------秋瑾,象一根线,我把他们串起来,是他们在映衬着西湖的美,是他们带来的文化烘托着西湖美,西湖的自然景观是需要人来渲染的,人是文化的缔造者,由人表现西湖文化,用文化来表现西湖美。终于我把余秋雨解读了,西湖碎片重组起来-------西湖真美,杭州真靓。文中没有了平湖秋月,没有了苏堤春晓,没有了三潭印月,但西湖梦中是乎不在乎西湖有这些东西存在,而独具魅力的文化表现,足够西湖享用终生了。</DIV> <DIV id=pgh4>我去过杭州,到过西湖。听过灵隐寺的钟声,感受到岳元帅的忠烈,见到武林山的秀雅,但真正的没有感到西湖的美。最后是归结看景不如听景。余秋雨终究改变了我的看法,景如人也,其美是含蓄的,要挖掘才能找到内涵的美,还要用心去体味美。不然,会象我的一位同游人曰:这西湖不就象我们的襄阳护城河,无非是大一点而已。我当时没有办法驳于一击,因为对当时的西湖在我的脑海中只有一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浓状淡抹总相宜的诗句,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水,湖水中两条笔直的线-----苏堤,白堤触不可及,而我们这些游客匆来匆去,不是西湖不接纳我们,而是我的心没有贴近西湖。没有春色的苏堤下闲庭信步,没有在秋夜的残月下荡舟湖面,没有在严冬的大雪中移步断桥,总归西湖是需要时间去品位的。</DIV> <DIV id=pgh5>谈到文化人我认为文化人很毒的,从古至今,我们读到的每位大文学家的文章时,尽兴之余,无不感慨用字的恰当,造句的精妙,结构的合理,是乎不想给后人留下用文字去创造世间美的空间,他们把景欣赏完了,咬文嚼字把美创造了,只想叫后人去欣赏和解读.特别是唐诗,唐诗的诗仙李白也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高远望,带着饱满的热情想创下千古绝句,而友人将崔灏写的黄鹤楼一读,李白欲题黄鹤楼,见灏诗而止,自以为不及也,愤然登舟沿江而下,到天目山去找寻自尊,去时只留下一首五言绝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玉绿杖,朝别黄鹤楼从诗中看出,一栋天下名楼给李大诗人留下终生遗憾,其内心很伤感的</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8:37 , Processed in 0.26504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