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一袋子宁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袋子碎语】从02GG的签名说到语文教育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7-5-26 12:57: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是一根葱 于 2007-5-26 12:45 发表

这那里是听02讲故事,这分明是花钱雇枪手要自己想要的东西,给个主题让02编去,“黄?赌?毒?”


主题02早已自定,蜜蜂帮主再次点拨:

02GG的风花雪夜的故事

围绕着“平生怎就何所忧了呢,此世又如何随缘过的”而写。。。。。。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小小蜜蜂 + 2 + 2 群众就喜欢这些热点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7-5-26 13:05:20 | 只看该作者

风花雪夜的故事-民间故事版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方一个小村子里,有两个很要好的小兄弟。他们虽不同名同姓,却是形影不离,比同胞兄弟还亲。

哥哥家里很穷,父母早去世了。到了结婚的年龄,乡亲们给他在外村说了个姑娘叫[二袋子MM]。快要成亲了,哥哥才发现这个姑娘正是弟弟的恋人。他很后悔,为了弟弟的幸福,他宁肯不结婚了。于是哥哥就下决心作了和尚。

弟弟一听哥哥出家了,心里难过极了,就对姑娘说:“我要去寻找哥哥,不找到哥哥我永远也不回来。”

弟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受了多少苦难,一路走一路打听,一直走到苏州城,才在枫桥边上找到了哥哥。见面那天,弟弟折了一枝鲜艳的荷花,作为礼物,哥哥拿着一只盛素斋的篾盒子迎接他。兄弟俩高高兴兴地跳起舞来。过去的老百姓不识字,就把拿着荷花的弟弟叫做“和”,把拿竹篾盒的哥哥叫“合”。弟弟找到了哥哥,也出家做了和尚。老百姓把这弟兄二人称作“和合二仙”。哥哥的法名叫寒山,他在姑苏城(今苏州)外立了一个庙,取名为“寒山寺”。弟弟的法名叫拾得。到现在,庙里还有一块青石碑,上面刻着兄弟二人的画像和名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小蜜蜂 + 2 + 2 打击翻版,打击抄袭,没有主角0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7-5-26 13:07:29 | 只看该作者

和合二仙-爱神版(断背之嫌版)

  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轴。但见面轴之上两位活泼可爱,长发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他们相亲相爱,笑容满面,十分惹人喜爱,人们借此来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 ,永结同心。

  和合二仙是我国民间的爱神。他们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有讲究的。那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而五只蝙蝠,则寓意着五福临门, 真是大吉大利,实际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几胎,并非仙人,他们都是唐代人。他们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德,寒山和拾德都是僧人。寒山是个诗僧,怪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

  寒山的诗写得很美,而脾性又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庙中望空噪骂,和尚们都说他疯了,他便傻笑而去。他在国清寺曾 当过厨僧,与寺中的拾德和尚相见如故,情同手足。拾德是个苦命人,刚出世便被父母们遗弃,抛弃在荒郊,幸亏天台山的高僧丰干和尚化缘路过其处,他慈悲为怀,把他带至寺中抚养成人,并起名“拾德”,在天台山国清寺将他受戒为僧 拾德受戒后,被派至厨房干杂活。当时寒山还没到国清寺,但拾德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未入寺的寒山吃,他俩真谓贫贱之交,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见他俩如此要 好,便让寒山进寺和拾德一起当国清寺的厨僧,自此后,他俩朝夕相处,更加亲密无间。

  寒山和拾德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他俩常一起吟诗答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这两位继丰干以后的唐代高僧,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好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我国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 至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德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终成正果”之处,其间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着寒山拾德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雄宅殿的后壁嵌有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 家罗聘所绘的寒山拾德写意画像石刻。佛殿的后壁嵌有寒山诗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的日本客人到寒山寺听钟声,拜和合二仙。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7-5-26 13:08:53 | 只看该作者

正史版

寒山

寒山子,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唐兴县寒岩,时往还国清寺。以桦皮为冠,布裘弊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墅歌啸,人莫识之。闾丘胤宦丹丘,临行,遇丰干师,言从天台来。闾丘问彼地有何贤堪师,师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在国清寺库院厨中著火。”闾丘到官三日,亲往寺中。见二人,便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饶舌。阿弥不识,礼我何为?”即走出寺,归寒岩。寒山子入穴而去,其穴自合。尝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屋壁所写文句三百馀首。今编诗一卷。

拾得

   拾得,贞观中,与丰干、寒山相次垂迹于国清寺。初丰干禅师游松径,徐步赤城道上,见一子,年可十岁。遂引至寺,付库院。经三纪,令知食堂,每贮食滓于竹筒。寒山子来,负之而去。一夕,僧众同梦山王云:“拾得打我。”旦见山王,果有杖痕。众大骇,及闾丘太守礼拜后,同寒山子出寺,沈迹无所。后寺僧于南峰采薪,见一僧入岩,挑锁子骨,云取拾得舍利,方知在此岩入灭,因号为拾得岩。今编诗一卷。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7-5-26 13:09:37 | 只看该作者

达摩指玄宝录-宗教版

第二参 一指玄门窍 死了二心好
达摩祖师 寒山大师 同降    癸亥年正月十八日
  诗曰:闲云野鹤叩禅关。请问祖师何日还。
     看破人情如纸薄。穿身便过夕阳山。
寒山曰:今夜为了向众生留下「话头」,故与祖师同圣德宝宫,请祖师出题开示。
达摩曰:到底「寒山」还是「山寒」呢?
寒山曰:一自遁寒山,养命餐山果。
    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
    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
    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青山穿树叶,渴有清风和绿水,不是寒山也非,倒是「心寒」呢!
达摩曰:为何「心寒」?
寒山曰:人心感冒了,所以心寒。感冒的人,「风邪」进了躯躯体,邪缘浸渗内心,搞得头昏脑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口里猛「咳嗽」!不将毒气扫出喉咙不会痛快,甚者还「发烧」呢!
达摩曰:既是「心寒」为何还会「发烧」?
寒山曰:就是「心寒」所以才要「发烧」(热心救世)。但发烧过度又令人生命危险,所以世人不要做出令人「心寒」的事,及做出令人「发烧」的事(过与不及),所谓保持适当的「温度」(不必太过热心,只要恒心),事事温和、中和,则可以「自度」!
达摩曰:好了,且来一参--「一指玄门,死了二心,如指你不悟,打你个大头,可矣!」请悟!
寒山曰:哈哈!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指你个大头,如还不知悟,还是个傻道童,只有落个烧开水的份儿,这种不成器的小孩该打。打你只知哭,这又填错答案。前面来了一个聪明儿,我打了他个小头,他却发笑,这回总算打对了!
达摩曰: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
    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
    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
    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
    被指指点点的这么多,有几个知道我的用意?这不是「点油做记号」,而是点醒你的自性,要你知道你是谁?五蕴浮云空去来,切莫认错了主人翁。如果点了还傻乎乎,只好做个佣人「如仆」,没法当个「主人翁」!
寒山曰:「你」不认识「他」,「他」不认识「你」,这门亲戚白做了!
达摩曰:哈哈!这一「眼」看不到另一「眼」,隔壁的双胞胎兄弟,虽然长得一模一样,可是互不相识,原来世人都是向外看,不知回光返照。达摩站在中间为你们拉一线,做个「中间人」,二位且回光返照,看看「我」(内观灵明自性),自然二位便互相认识了。-说玄不玄,里有洞天,谢师指点!
寒山曰: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日」看不到「月」,则永远没「明天」了。世人学道不必远求,
    我有一偈曰:
    一轮明月在当头
    世人苦苦海捞舟
    活佛门口当中坐
    低心问道鬼见愁
达摩曰:我亦留一偈:
    人说达摩有工夫
    岂知西来一切无
    放下万缘成大器
    提起心灯找明珠
寒山曰: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欲明自性,先平心情;情缘一生,万业聚集。未能了业,如何了死超生?且听我道来:
    三界如转轮,浮生若流水。
    蠢蠢诸品类,贪生不觉死。
    汝看朝垂露,能得几时子。
    生生死死无了期,来来去去何时休,
    忙忙碌碌谁体谅,快快乐乐把道修。
    世间亲友暂为伴,荒山有谁同携游,
    如今了悟世情事,奔向大道得自由。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7-5-26 13:10:29 | 只看该作者

小资学习版

我见世间人
善 士
 ——寒山诗别解
  唐代诗僧寒山的诗直面世俗,针砭流弊,无所顾忌,可谓独具一格。“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
  寒山的前半生无异于世俗中人,后半生于佛门反观尘世,芸芸众生相毕显毫端,确使千载之下的后人也能看清他本人及世间人的本来面目。
寒山诗中自画相
  寒山的出身与年轻时的经历在他的诗中并无直接的叙述,他所受传统教育“学文兼学武”,秉性不凡,“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no.7,《全唐诗》中寒山诗序数,下同);不能做官,亦可学道;学道不成,再入佛门,他隐居天台山的寒岩幽窟中三十余年,其真实姓名无人知晓,被直呼为寒山子;身无长物,衣衫破败,形容枯槁,故又称为贫子;据说他生活于诗僧辈出的中唐时代,正是他的好吟诗偈在当时遐尔闻名。据《祖堂集》(卷16)所载,灵祐禅师在天台会见了寒山;《古尊宿语录》(卷14)中有赵州从谂禅师与寒山问答牛迹、罗汉的禅机的传说。他的生活情趣、禅思妙境处处留下天台山的烙印。“ 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千仞岩峦深可遁,万重溪涧石楼台。桦巾木屐沿流步,布裘藜杖绕山回。自觉浮生幻化事,逍遥快乐实善哉”(no.206)。自然的神奇造化与潇洒出尘的精神融洽无隙,令人神往!常年栖身于寒山使他忘却了世间的人事:“ 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岩栖息离烦缘。泯时万象无痕迹,舒处周流遍大千。光影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方知摩尼一颗珠,解用无方处处圆。”(no.203)安居于天人融洽的妙境,了断尘缘的寒山子心怀为之荡然无存:“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躯。”(no.202)摩尼珠据说意有所求,此珠皆能出之,也喻为佛德;“无价宝”即心性。
  寒山自称是 千云万水间的一闲士,“白日游青山,夜归岩下睡。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no.284)。貌似孤苦的寒山“携篮采山茹,挈笼摘果归。蔬斋敷草坐,啜啄食紫芝”(no.295) ;在乡间,入城邑,他直心真语,率性自适,不时招来僧俗的误会蔑视;他在天台国清寺来来往往二十年,“国清寺中人,尽道寒山痴。……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no•275)。就在这“便宜”中不知不觉地活到七十岁: 故人埋在古冢,自己今已头白,但见白云不染尘埃;山家为邻,孤灯明月,“自羡幽居乐,长为象外人”(no•292)。 住在村乡,无名无姓,贫贱寻常,自恃心坚同金刚。寒山的一生禅行之余留诗于壁上、树身,教化他人,不计嫌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诗僧,正如他自己所吟: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no.182)
寒山诗中世俗相
  寒山年轻时有意仕途,也有家室,世俗生活增添的无非是烦扰,他弃而投身于出世间的佛门 ,“本志慕道伦,道伦常获亲。时逢杜源客,每接话禅宾。谈玄月明夜,探理日临晨。万机俱泯迹,方识本来人”(no•280)。一心向道却不妨碍他对尘世生活的解剖,达官贵戚的享受,士农工商的作为,都经过他的慧眼识真,儒家的忠孝伦理思想与空门断尘绝俗尽显其诗中,使人看到另一个旷达自信的寒山。他于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道德风俗以诗“保真”,仅视其为消极思想恐有欠公允,也不合实情。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所孕育出的千奇百怪的众生相在诗文中颇多反映,在诗僧笔下则不多见,寒山纵笔描绘,显其真伪,乃至温婉讽喻,存心教化风俗。他对想藉科举入仕的士人屡屡发其真相。且看这位三十多岁的“措大”(书呆子),时来省南院,经四五次选考而不中,“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卷(绢)。行到店食前,不敢暂回面”(no.120)。失意之态令人同情;将另一位“嫌身不得官”者想再参加冬季选考喻为“盲儿射雀目,偶中亦非难”(no.113);博览经史的美少年人称先生学士,“未能得官职,不解秉耒耜”(no.129);此类人物甚众,百计求名利,“心贪觅荣华,经营图富贵。心未片时歇,奔突如烟气。……死了万事休,谁人承后嗣。”(no.85)知识分子不能成为利益社会的志士仁人,有些人会成为百无一用的寄生虫,其内心世界阴暗悲凄可以相见!那些聚财的“聪明士”又是另一种嘴脸,做官敛财,名利双收,无人步其后尘,“忽然富贵贪财色,瓦解冰消不可陈。”(n0.38)“买绢先捡绫”的富儿,家中仓米日久变色,尚不肯借给贫人,诗人讽刺道:“若至临终日,吊客有苍蝇!”
  男女不平等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影响下无处不在,婚姻常呈畸形关系 。寒山机敏地调侃一对已有儿女的老夫少妻:“ 柳郎八十二,蓝嫂一十八。夫妻共百年,相怜情狡猾。…… 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no.115)他劝告世人:“ 老翁娶少妇,发白妇不耐。老婆嫁少夫,面黄夫不爱。老翁娶老婆,一一无弃背。少妇嫁少夫,两两相怜态。”年龄相当才是两情相悦的前提!诗人曾是家庭伦理的亲历者,对世人的种种不幸与不义甚为感慨,有人“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no.135) 。家族观念根深蒂固者为儿孙操心,到死方休!寒山对那些贪图安逸的不孝子深恶痛绝,又心存教诲:“ 我见世间人,堂堂好仪相。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欠负他人钱,蹄穿始惆怅。个个惜妻儿,爷娘不供养。兄弟似冤家,心中长怅怏。忆昔少年时,求神愿成长。今为不孝子,世间多此样。……凡圣皆混然,劝君休取相。”(no.159)这样的不孝子在古今不同的时代不知有多少!诗人因此慨叹“茫茫走路尘”的世间人:“荣华能几日,眷属片时亲。纵有千斤金,不如林下贫。”(no.172)他的许多诗蕴藏着这样朴素的佛理禅机。
  寒山身为佛子,对僧俗的修行“误区”一针见血,善意相劝:“ 语你出家辈,何名为出家。奢华求养活,继缀族姓家。美舌甜唇觜,谄曲心钩加。终日礼道场,持经置功课。炉烧神佛香,打钟高声和。六时学客舂,昼夜不得卧。只为爱钱财,心中不脱洒。见他高道人,却嫌诽谤骂。驴屎比麝香,苦哉佛陀耶。”(no.276)认为僧流中的高节者“堪为世福田,世人须保惜”;低愚者“浊滥即可知,愚痴爱财色”,告诫他们“不解善思量,地狱苦无极”(no.277)。还有一些广学知见,不明实相,空陈虚愿的信众,更有“口惭神佛少,心怀嫉妒多”的“行婆”,心口相违的“转经”者,往往俗念妄起,故难证道。
寒山诗中生命相
  寒山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对自己的人生历炼与所触及的社会人事的独特体验并不隐讳,藉诗直抒胸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鲜活的精神。从自然的变化,岁月的变迁,人生的无常中能分明印证世间万象的虚幻无意,其中融进他儒释合一的思想,由此也可略见当时社会风俗的厚薄与其人伦道德风尚。
  “人以身为本,本以心为柄。本在心莫邪,心邪丧本命。”(no.139)没有身体,自然一切无从谈起;正因为有一身体,方有生死荣辱。那如花的卢家女“贪乘摘花马,乐搒采莲舟”,其人生归宿“不免归山丘”(no.42);那驱驰洛阳道的美少年不信有衰老,诗人直言不讳:“白发会应生,红颜岂长保。但看北邙山,个是蓬莱岛。”(no.47)“蓬莱岛”乃坟坵;他讽喻世俗人酒肉须同享,迟早要上黄泉路 ,少壮时须努力,“玉带暂时华,金钗非久饰。张翁与郑婆,一去无消息。”(no.53)有时他对生命无常倍感无奈:“ 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渐灭如残烛,长流似逝川。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no,49)他直言生死,想唤醒那些痴迷不悟的红尘中人!雅好风骚的士大夫不易体悟到如此剀切的解脱精神的。
  生死于人而言,其大无过于此。不管你是何身份,如何品行,有生必有死!而各色人等对待生死的态度迥异,秦始皇、汉武帝“俱好神仙术,延命竟不长”;哲人姑且变作灰尘,“唯有空名在,岂免生死轮”(no.282)!寒山看惯世间人的生死:“恰似春日花,朝开夜落尔”;何况“那堪数十年,亲旧雕落尽。以此思自哀,哀情不可忍”(no.252);结果是“养生仍夭命,诱读岂封侯。……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no.122)对一个世俗人而言,人生真是苦不堪言:“ 出身既扰扰,世事非一状。未能舍流俗,所以相追访。昨吊徐五死,今送刘三葬。终日不得闲,为此心凄怆。”(no.145)寒山透视生命“天机”,看透“有人畏白首,不肯舍朱”(no.157),服用各种药品而终归徒劳,解脱不了尘世的生死!诗人自己“任运遁林泉,栖迟观自在”(no.163),习惯于“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既然人寿有极,则“唯当鬒发时,行住须努力”!
  寒山的诗向以通俗易懂为学者们注意,他以出世人而旁观世间人的种种作为与命运,以劲直的词语表现世态人情,“天然成章,非元、白所能望津。”(王夫之《唐诗评选》卷3)这或许是他的诗至今仍被海内外学者继续研究的主因之一,也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佛教文化遗产之一。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7-5-26 13:12:21 | 只看该作者
泥是哪根葱啊?02呢?

让02“讲述咱老百姓(02)自己的故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7-5-26 13:12:50 | 只看该作者

说明版

寒山与拾得都是02的老乡,02过国清寺就只记了“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这两句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把冰块摇成冰水 + 2 + 2 不算不算 请主角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7-5-26 13:14: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把冰块摇成冰水 于 2007-5-26 13:12 发表
泥是哪根葱啊?02呢?

让02“讲述咱老百姓(02)自己的故事!”  


偶是02的代理人,02说泥又欠他2000坛币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klcz2002 + 5 + 5 MM, 偶的代理人姓胡名不说,叫胡不说
一袋子宁静 + 5 + 5 这代理人姓胡名说,叫胡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7-5-26 13:1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把冰块摇成冰水   2007-5-26 13:14   威望   +2   不算不算 请主角来!
把冰块摇成冰水   2007-5-26 13:14   金钱   +2   不算不算 请主角来!

  泥是哪杯水啊?一袋子MM都说好呢,袋子MM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5 就是俺一直灌着的那杯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7:07 , Processed in 0.21408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