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awnc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文科的大学语文课也不该必修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7-5-24 10:28:26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人的中文水平,即使是所谓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正宗学生,也不过是刚识字而已。我的这个想法,一是与国学慢慢热起来的环境氛围有关;二是读过几篇有关过去的中国人读书生活的文章,约略知道一些古人的读书进度。远的不说,《书屋》2006年第4期刊登《清末读书少年郎》一文,作者沈宁写道:“近些年间,跟有些朋友谈天,我经常会感叹:现在的青少年们,实在是受教育程度太浅,在文史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学问。中国人特别是所谓读书人,确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的父亲那一辈,恐怕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代读书人,他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但照他说,他的学问还是远不及他的父辈和祖辈们。而且在父亲眼里,我还只是会写几篇作文而已。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何兹全先生,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是我外祖父陶希圣的得意门生之一,我的母亲称他师兄,我们便尊他做师舅,今年九十四岁。他读过我写的书,对我说:你很有才华,但是缺乏学问,今后要痛下决心,多下功夫读读书才好。我听了无话可说。我自认读书比同龄人多,可在我的祖辈父辈们看来,似乎并没有读过什么书,也许不过小学毕业水平。于是我想,比我更年轻的人,现在三四十岁的中青年,绝大多数恐怕只能算文盲。”
     以沈宁先生的推断标准,我都有些把自己算是往好处说,是作为非文盲的“极少数”了。实际上我就是一文盲。我读过中文系,但能背诵的经典古文不多、不会用古文行文写东西、不会写古体诗词、读到生僻的汉字还得查辞典、过年写春联还多半抄袭经典或模仿、听戏听出一句好词儿还乐半天,整个儿没见过好东西一股文化贫乏之气和浅薄之色……可不就是一个文盲吗?
     中国人语文不好,很难说是有文化的人。我这话说得一点儿都不偏激。我危言耸听地谈中国语文的危险现状,并没有任何抱怨之心。


[ 本帖最后由 织网的蜘蛛 于 2007-5-24 10: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7-5-24 10:5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5-21 15:05 发表
我更关心的是他们的工作能力,所以我会看重写作和表达。我希望大学学到的的语文,是孩子们的一种谋生的工具。

至于学不学阅读,学不学论语,涉及个人修养,我看这些反倒可以选修。

要是部下给我写的报告象 ...

        中国大学将自己的母语——中国语文课列为“必修课”,还“居然”引起争论,正说明了中国语文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逐渐对文字语言丧失了足够的尊敬和重视,而对祸害文字语言表现出无边际的松懈和纵容。就是说,中国人在对待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时候,没有了过去中国人秉持的那种敬惜之心,没有了对语言文字的神圣爱护情怀。这可能与过去几十年的社会背景有关,毕竟语言文字要为当时的人所使用,不得不迁就再迁就,将它丰富的诸多功能减缩再减缩,一直迁就减缩到框架散乱、神气全失、韵味殆尽。当社会开始开放、文化呈现多元的时候,那些原本先天不良、发育畸形的东西假借某种令人惑魅的形式,横冲直撞而来,再次使脆弱的中国语言文字生态遭到严重的重创。比如,成为当今中国人文化消费的主菜——流行歌曲,以无比强大的力量汹涌地销售着语言文字垃圾,非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反而得到许多力量的支持和推动。流行歌曲的胡说八道、十三不靠,起初看只是语言文字的错误和逻辑的混乱,当这种文化垃圾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费食品时,人们不经意间就连胃口都被改造了。
一定是在实际的社会使用和工作中,发现语文承担不了它应该承担的功能,发现中国人的语文程度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定是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汉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普遍到了不堪忍受、无力无能承担工作的时候,中国的大学才作出将语文课列入必修课的决策。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当然值得叫好和鼓励。但是,长期喜食文化垃圾,甚至誓死捍卫文化垃圾,能反刍出什么好东西来?语言文字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得十分危险,要将习惯于长期消化文化垃圾的胃口扭转得正常,不是容易的事儿。
中国人的语文究竟危险到了什么地步?这是个不好具体说明的话题。一个研究者未必比一个使用过新来大学生的街道办主任有切身感受。但就媒体报道的新闻来说,就能看出许多问题。
“文化广场”曾经报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导演任鸣,他的戏剧观念是,牢牢记住老院长曹禺先生说的:戏是要演给大多数人看的。——真理就是这样朴素得类似苍白,也很像是废话。但是,这个废话真理的背后,却深藏着许多忧虑、悲凉和无奈。戏剧一定是浅近通俗的,没有了浅近通俗,戏剧就没有生命。即使如当今人视若深奥晦涩的昆曲《牡丹亭》,也属彼时的浅近艺术,而在当今,却需要热心媒体再三地呼吁和炒作,才能哄骗似地将观众请到剧场里去,大多数人还看戏如同受罪。而京戏演出的时候,仍然需要媒体刊登唱词,以免观众不知道台上唱的是什么。和从前的中国人相比,当代人的语言文字整体水平可想而知。
中国语言文字在当今人那里,仅仅肤浅地掌握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部分功能,其独卓深远的审美功能和韵味、魅力,早就被遗忘和遗弃了。当今人们的许多文化艺术创造方面的困惑,其实往往是语言文字能力的不足和认识不到位。比如,用现代汉语创作歌词,似乎成了一个零门槛的事儿,谁愿意掺和就能掺和,只要谱上曲儿就能唱一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零门槛导致的结果是,人们普遍有一个认识:写歌词不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写得了。
国学据说要热了,许多人还在争论要不要它热,怎样的热才是好热。其实,在一个生态被破坏得严重的环境里,要的先是地上能长草,涵养水分、改良土壤,还不是精致地摆弄盆景的时候。国学热的风气里,对语文教学是有好处的,人们会知道中国语言文字的历史和流变。只是,被文化垃圾喂养大的、语言文字修养匮乏危险的一代和几代人,如果在国学热正常发展的趋势里,他们会显得很尴尬,如果还不努力,就必然会和前面的接不上,被后来者甩在一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7-5-24 11:53:3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设语文必修课不是没有必要,那毕竟是亡羊补牢的办法。

关键的是:还要请决策者考虑如何改变中小学乃至高中的语文教学,把基础的东西解决在应该解决的时候,十多年的初高中学习还没有解决写字的问题,不是问题吗?(当然我也没解决)

俺关心的是:楼主老虫还来不来了,昨天收到她的短信了……俺喜欢她,希望她常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22:02 , Processed in 0.14014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