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0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鼓励孩子自己学会去尝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3 15:1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只饥饿的小狗,实验地点是安装有两块木板的实验室。
  第一天,木板被设置成按A板可得到肉丸子,按B板会被电击。小狗很偶然地按动了A板,结果得到了一个肉丸子;又很偶然地按动了B板,结果被电击了一下。多次尝试之后,小狗终于知道了只有按A板才可以得到吃的。
  第二天,A和B两块按板的功能调换了。小狗刚开始当然是不断地按A板,可是每次都得到了电击,它于是尝试按一下B板,咦,居然得到了肉丸子。多次尝试之后,它终于懂得了只有按B板才可以得到吃的。
  第三天, 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无论按A板还是B板,都会被电击,不再有肉丸子。小狗在很努力地尝试了若干次后,终于学“乖”了,趴在地上不肯按任何一块木板。
  第四天,两块木板的功能又被调整过了--随便按哪一块板都能得到吃的。但当饥饿的小狗再次进入实验室后,实验者等了又等,学“乖”了的小狗却不再作任何尝试了,甚至把肉丸子放到它的脚边,它都懒得去碰。
  这个实验叫做“习惯性无助”。“无助”指的是小狗什么都不愿意尝试的状态,但这种无助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惯的。实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像第三天那样,对小狗所做的任何尝试均报以电击、而没有任何肉丸子的话,小狗就不知道什么才是被鼓励的行为,因而变得无所适从,并从根本上失去自信。
  

      这个道理可以让我们反省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就像那只尝试着的小狗一样,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所以,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变得自卑和退缩,就应该记住:当孩子尝试的时候,只要不是极端危险的和损害别人的,就不要横加指责或制止,而应该--
     1、对孩子“试一试”的行为予以鼓励和帮助:
     当不会洗碗的孩子总想跃跃欲试时,别对他说:“不行!你会打烂碗的!”而是给他一个盆,放上几只碗,让他洗个够;当不会扫地的孩子总来抢你的扫把时,别简单地拒绝:“去去去!越帮越忙!”而是给他一个小扫把,让他扫个够,即使他真的把地扫得一团糟,也不必太计较,在赞扬了他“真能干,会帮妈妈扫地了!”之后,再悄悄地把脏地收拾干净;孩子要吃辣椒,不用担心他被辣着,尝试一次后他自然会选择以后还要不要吃;孩子去摸菠萝,用不着告诉他上面有刺,只是在他大喊疼痛的时候对他说:“真能干,发现了菠萝会刺手。”
  2、在孩子失败了的时候给予安慰和支持:
  孩子试着自己煎鸡蛋,却把大半只鸡蛋掉到了锅的外面,对着沮丧的孩子你应该说:“不错,第一次煎鸡蛋就能把小半只鸡蛋弄进锅晨了。”孩子试着自己折飞机,却没办法让飞机飞起来,你可以建议说:“把头弄尖一点试试。”切忌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调整挖苦,那会熄灭他的探索热情;也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可怜他,那会使他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
  3、对孩子的尝试予以进一步的启发和建议:
  孩子把玻璃杯摔碎了,别急着责备他粗心,而是问问他,玻璃为什么这么容易摔烂?可不可以想些办法让玻璃杯不那么容易摔破呀?孩子看卡通片入迷了,与其为此而发愁,不如问问他,想不想知道卡通片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要是孩子哪一天说“我可不可以不吃饭?”完全可以让他试一次看看哦中!当然,如果确实是绝对不可以试的事情,必须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告诉他:“绝对不行。”比如孩子问:“我可不可以试试跳楼,看会不会死掉?”你可千万要认认真真地告诉他“万万不可以!”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已经很没有自信了,惟一的办法就是停止对他进行“电击”--不再动辄对他所做的事情指责、挑毛病,而是适当多给些“肉丸子”--只要他做就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当然就会以乐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月下读荷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4-23 16:34:31 | 只看该作者
给胡萝卜还是大棒, 关键是时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4-25 13:32:4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收到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5: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帖子

谢谢了!

[ 本帖最后由 朵朵仔 于 2007-4-25 15: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5-28 11:52:20 | 只看该作者
试一下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5-28 12:02: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6-8 15:29:29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宝宝说送楼上跳下去会跌倒,会上医院等等,我就是非常严肃地说:绝对不可以的。电、火等安全意识小家伙一直是非常强烈的,不可以的事情就坚决不可以,一次也不可以。其他的无所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6-10 22:27:22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耍讓小孩覺得安全才容易有成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6-10 22:37: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故事让我想起管理学里面一个著名的关于跳蚤的故事:
跳蚤与爬蚤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被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时,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很多人的遭遇与此极为相似。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熄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6-11 09:46:4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们平时就是太注意孩子的行为了,总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其实多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23:07 , Processed in 0.07957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