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19|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9 08:5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13 MB, 下载次数: 252,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4-19 10:57:57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
作者:阿甲


第一篇
·前言
·我当“小书迷”的日子(代序)
·古典名著(1)
·古典名著(2)
第二篇
·图画书(1)
·图画书(2)
·图画书(3)
·图画书(4)
·图画书(5)
·图画书(6)
第三篇
·童话(1)
·童话(2)
·童话(3)
·童话(4)
·童话(5)
·童话(6)
·童话(7)
·童话(8)
·童话(9)
·童话(10)
·童话(11)
·童话(12)
·童话(14)
·童话(15)
·童话(16)
·童话(17)
第四篇
·历险、奇遇故事(1)
·历险、奇遇故事(2)
·历险、奇遇故事(3)
·历险、奇遇故事(4)
·历险、奇遇故事(5)
·历险、奇遇故事(6)
·历险、奇遇故事(7)
·历险、奇遇故事(8)
·历险、奇遇故事(9)
·历险、奇遇故事(10)
·历险、奇遇故事(11)
·历险、奇遇故事(12)
·历险、奇遇故事(13)
第五篇
·动物故事(1)
·动物故事(2)
·动物故事(3)
·动物故事(4)
·动物故事(5)
·动物故事(6)
·动物故事(7)
·动物故事(8)
·动物故事(9)
·动物故事(10)
·动物故事(11)
·动物故事(12)
·动物故事(13)
第六篇
·侦探故事(1)
·侦探故事(2)
·侦探故事(3)
·侦探故事(4)
第七篇
·科普、科幻故事(1)
·科普、科幻故事(2)
·科普、科幻故事(3)
·科普、科幻故事(4)
·科普、科幻故事(5)
第八篇
·奇思妙想的百科全书(1)
·奇思妙想的百科全书(2)
·奇思妙想的百科全书(3)
·奇思妙想的百科全书(4)
·讲不完的恩德(1)
·讲不完的恩德(2)
·讲不完的恩德(3)
·讲不完的恩德(4)
·讲不完的恩德(5)
第九篇
·成长故事(1)
·成长故事(2)
·成长故事(3)
·成长故事(4)
·成长故事(5)
·成长故事(6)
·成长故事(7)
·成长故事(8)
·成长故事(9)
·成长故事(10)
·成长故事(11)
·成长故事(12)
·成长故事(13)
·成长故事(14)
·成长故事(15)
·成长故事(16)
第十篇
·第十篇漫画故事(1)
·第十篇漫画故事(2)
·第十篇漫画故事(3)
·第十篇漫画故事(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4-19 10:58:46 | 只看该作者


前言
  这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通篇聊书的书。它的目的是想让你对所聊的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去读它聊的书,或许不必再看这本书。不过结果也可能相反,如果你读过它聊的书,或许会觉得一起来聊是更为愉快的事情。

  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的书,但是所聊的书都是适合孩子看的书。对于它的话题,家长、老师和其他关心儿童教育的大人们会更感兴趣些。不过写这本书的哥俩儿是成天与孩子们泡在一起的人,说起话来难免孩子气些,有点“疯疯癫癫”的劲儿,所以孩子们可能也会愿意读,毕竟它聊的都是那些让孩子们开心的书。

  孩子,是这本书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在作者的心目中,这个词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概念等同,也就是“0~18岁的人”。但在汉语的使用习惯中,儿童的年龄偏小一些,大一些的孩子被称为“少年”,年满14周岁还可以加入共青团。所以我们一直尽力回避使用“儿童”这个让人困惑的词,而使用“孩子”这个泛泛而称的词,有时甚至把童心未泯的大人也称作孩子。

  这是一本关注孩子阅读培养的书。我们的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我们倡导从零岁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推崇为孩子大声读书和努力在家庭、学校营造阅读环境的方法,推荐在成人阅读引导者与孩子之间建立类似“师傅—徒弟”的关系,鼓励以“大人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态度引导孩子迈向阅读成长的道路。我们将在本书的姊妹篇《为孩子大声读手册》中详细讨论以上这些问题。本书介绍那些适合给孩子们阅读并能引起他们浓厚兴趣的书。我们把它看作一项必要的准备工作,因为如果你对这样的书一无所知,那也只能难为无米之炊。

  本书偏爱讨论“让孩子们着迷”的书。许多大人偏爱为孩子列“必读书目”,喜欢找“每个孩子一生中应该读”的书,但在真正的阅读者看来,这些“应该读”的书并不存在。热诚的阅读者从来不愿意按照既定的书目阅读。每一个了解孩子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儿童阅读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可以为孩子们列出100万个“应该读”某本书的理由,孩子们只需要一个理由拒绝:它不好玩!这是典型的“一票否决权”。

  泰戈尔在自己的孩子出生不久深情地写道:“我愿我能在我孩子的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新月集》)——这也是我升级为爸爸以来最深刻的感受之一。能打动孩子的纯净的心灵的书,往往是最了不起的书。本书通篇试图在证明这一点。那些过去和现在让孩子们深深为之着迷的书,不但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往往是充满哲理的,值得每一个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大人反复回味。

  这本书聊到的书肯定不止101本书。“101”是个很有意义的数字。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考试的时候拿100分,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即使拿100万个100分也没有实质的意义。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永远处于“不满”之中,永远尝试着跨出新的一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真正的书虫是饕餮的,永不满足,永无止境。在本书中,第101本书是象征性的。如果你有兴趣数一数,肯定会发现超出了这个数目。就当你买101个大馅饼,我们又额外附送几个罢。

  怎么读这本书?

  我们并不指望你能一口气从头到尾把它读完。你可以随时抽取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开始读,直到找着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本书的后面提供了两个索引:作者作品名称索引和作品按最低适合年龄索引。你可以从自己最想了解的作者或作品出发,也可以从自己最关注的年龄段出发,开始本书的阅读旅程。

  处于不同年龄段和阅读阶段的孩子,具备不同的特点和兴趣。本书尝试在每本书的图书信息中标注推荐关注的年龄段,这种标注主要来自我们的经验、曾经反复做过的阅读实验、图书的出版信息以及作者本人的意见。但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成长的轨迹不同,阅读开发的程度不同,所以具体到每个孩子,这种年龄的建议未必是准确的。不过我们相信,有标注总比没有好。在图书信息中,我们还为某些书标注了“适合为孩子大声读”的字样,那些书是我们认为适合为孩子大声读的书。一般来说,孩子的“听觉词汇量”远远大于“视觉词汇量”,九岁孩子能独立阅读的书,一般也能为再小几岁的孩子大声读。

  为了便于读者找书,本书推荐书籍的图书信息还包含了出版信息。与其他导读性质的书不同,我们尽力寻找最近几年的版本推荐给大家,也就是出版行业常说的“在销书”,因为推荐停销和绝版的书,对于读者意义不大。你可以通过这样几个途径找到我们推荐的书:在当地的少儿图书馆查阅;在当地新华书店查找;直接向出版社查询;向专门搜集此类图书的红泥巴读书俱乐部查询。你还可以尝试通过互联网,找到部分图书的电子文本。

  另外,本书的相关信息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更新资料可以到以下网址浏览:http://www.hongniba.com.cn/101book

  这本书是谁写的?

  写这本书的是一对林氏兄弟,但肯定不是张天翼笔下的大林和小林。

  哥哥是萝卜探长,一位12岁女孩的爸爸。弟弟是阿甲,一位4岁女孩的爸爸。探长之所以被称为萝卜,是因为他最崇拜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探长。阿甲的得名,得益于他曾经尝试混入某剧社,申请扮演“匪兵甲”、“群众甲”之类的角色。

  萝卜探长与阿甲联手创办了著名的儿童网站红泥巴村(http://www.hongniba.com.cn),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一般称他们“探长”、“萝卜”、“阿甲”、“营长阿甲”什么的,只有他们的女儿例外,喜欢叫“老爸”或“臭爸爸”。

  萝卜探长和阿甲是嗜书如命的大书虫,自从升级做爸爸之后,又狂热地爱上了给孩子们读的书,总是借“为孩子挑书”的理由大过读童书瘾。本书中介绍的书,只是他们读过的一小部分。为了给孩子搜集更多的书,并向其他的爸爸妈妈推广教孩子阅读的方法,他们创办了红泥巴读书俱乐部。“不能给孩子玩的泥巴,不是好泥巴”——这是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本书的“侦探故事”、“科普科幻故事”和“童话”的中国童话部分由萝卜探长完成,其他部分基本上由阿甲完成。

  能够完成本书,首先要特别感谢两位女儿——露露和筱音,她们是两位爸爸的灵感源泉,也是我们进入这个美丽童书世界的最佳理由。

  我们也特别感谢人教社小语论坛的众位老师,扬州“亲近母语”阅读实验课题组的众位老师,新浪早教论坛和亲子阅读论坛的各位妈妈爸爸们,还有红泥巴村里忠实的小村民们,他们的热情鼓励和批评催生了这本书。

  我们对儿童文学界的许多朋友和老师也深表谢意。我们从张美妮、王泉根、浦漫汀、汤锐、梅子涵、朱自强、方卫平、曹文轩、彭懿等诸位老师和朋友的专著和书评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孙幼军、梅子涵、杨鹏、张弘等几位本书中涉及的作家也为本书的相关部分给予了热情的指点,两位好友王林博士和台湾作家张嘉骅先生也经常毫无保留地为我们提供信息和重要的理论指导。我们“偷学”的许多知识离不开他们。

  我还要特别感谢孙幼军先生,这位年逾古稀的怪老头儿是我最崇拜的中国童话作家,他的“古怪”使我们成为忘年的好友。他通读了本书的全部内容,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给予热情的鼓励,并欣然应允提供一篇文章作为本书的代序。《我当“小书迷”的日子》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回忆散文,介绍他本人如何通过早年的狂热阅读“蜕变”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书虫和作家。愿这篇代序给家长和老师们提供有益的启发。

  阿甲2003年10月


[ 本帖最后由 jenniferchina 于 2007-4-19 11: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4-19 11:02:35 | 只看该作者
下载了介绍一下,希望大家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4-21 17:29:27 | 只看该作者
我下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4-21 17:31: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不错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4-22 03:54: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不错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4-25 17:05:07 | 只看该作者
先下了,再看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5-5 16:26: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5-6 12:2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38 , Processed in 0.179320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