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73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绘画涂鸦] 儿童涂鸦与儿童美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7 17:5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涂鸦是潜在的儿童美术



儿童涂鸦并不等同于儿童美术。


儿童涂鸦更多的是表达和体验,可以是一种消遣方式、表达方式,它也许在某个时候可以发展成为儿童美术教育的一部分,但对于涂鸦的孩子个体,涂鸦更多的是成长中的一个最主要的需要。很久以来,涂鸦被归结为美术教育的方式。大凡孩子发现蜡笔可以画出小点点来的时候,在我们成人世界的内心就给了孩子这样的举动一个命名——涂鸦。接着,因为涂鸦所用的工具和外在的表现形式的缘故,我们又把它归结到了美术教育当中。于是我们成人世界的固定的观念告诉我们自己,涂鸦就是儿童美术的雏形。然而,从大量的实践和研究的案例中来看,孩子虽然有感受美的能力和要求。但在孩子涂鸦的过程中,美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大量除了美感以外的信息和要求隐藏在涂鸦作品中。在孩子涂鸦的过程里,美感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孩子涂鸦期间,会有很多个阶段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无论孩子的心理能力、生理发展还是感情、智力成长都是统一的,不能单独的来对待。因此,对孩子而言,儿童涂鸦与美术的关系就不是唯一和最重要的。涂鸦的孩子对涂鸦发生兴趣不是因为美,而是因为需要,不是美术学习的需要而是成长的需要。美作为一种成人的概念被施加在儿童涂鸦活动中。因此在对待儿童涂鸦的时候,过程和结果必须分开来看。在儿童美术中,我们习惯以美术的眼光看孩子的涂鸦、习惯了看作品的效果。这样,孩子本身涂鸦的目的就被转移了。



涂鸦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儿童美术教育混淆了。



在一个孩子开始涂鸦的时候,他不会去选择任何的工具,只要可以让他的手在纸上或者墙上划出痕迹就是最重要的,因此,是否具有色彩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一样的。当孩子在纸上留下一个点,他并不需要任何思考来支撑。他只需要不停的划线条,然后等待出现轨迹。根据他自己的感觉和生理的发展来控制线条的方向,或者这也是最初的美感。



   


这两件作品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孩子是否意识到自己。从视觉关系上来看,图一的美术感觉比图二的强,更可以称为“作品”,无论在色彩和主次关系上都比较的到位,外在的美感也非常好。因为孩子的认识和感受相对单纯的缘故,图一更注重效果和美感。图二则稍微有些差别,美感不是最重要因素,而经验和体会是主要的因素。两件作品都是儿童意义上的涂鸦,但并不都是美术意义上的作品。也就是说,涂鸦对儿童而言未必是美术的感受,而儿童美术则一定是涂鸦。



   对于作品的解析:
    [图一]:《海面上的海螺》。在孩子绘画过程中教师没有干扰孩子的感受。孩子因为喜欢涂色彩,因此,在涂鸦中大量的应用了色彩来表现。当孩子在绘画出海螺的时候,随即无意识的也是下意识的用笔蘸了另外的色彩点在了绘画上海螺周围。相对三岁半的孩子,朦胧的美感是最大的感受,玩色彩的感觉也是非常重要的。
[图二]:《我在喝牛奶》。其实从技法(儿童的技巧)上还是表达上来看, 这件作品都是很好的涂鸦。当然它从美术的角度来看,跟美术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在作品中,孩子涂鸦时候的思考过程就非常重要,远比得到的结果更为重要。通过孩子的涂鸦跟孩子自己的形象结合分析,孩子对自我的体验能力相当高,当他喝牛奶的时候,孩子并不仅仅在喝东西,他同时孩子在体会自我的行为,感受自己的经验。这才是重要的。在这件涂鸦作品中,孩子没有考虑任何的美感经验,而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


社会学家的研究知道,每个孩子在成长阶段都会有特殊的需要。最迫切的成长就是满足这个需要。这也是当前美术教育经常忽略或者转移的问题。在孩子4--5岁的阶段,孩子最主要的成长需要是发展主动性、幻想和创造。因此,孩子越是更多的体会他自己的经验,他在以后的成长中越具备更多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为关心和体验的也就是跟自己有关系的事物和想象的、创造的事物,对于更多的外在的知识性的事物的接受都只是帮助孩子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儿童涂鸦的需要也就是缘于这种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以美术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但是否应该归结为这是儿童美术,本人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手语





当一个孩子发现了蜡笔可以在纸上或者墙上制造出运动的轨迹的那一刻,孩子的兴奋只有身处其中的他才可以理解。充满好奇与新鲜感,冲动与智慧。他的小手紧紧握着蜡笔,艰涩而执着地慢慢做着无意识的运动,在这运动中,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体会蜡笔痕迹给他本身带来的新鲜兴奋,他还发觉到,原来,他可以这样的把心打开。



30个月大的孩子自由涂鸦



这件作品是一位网友发给我的,孩子通过几次重复运动所留下的痕迹。这里面没有美感或者技巧应用,有的只是孩子的感觉和动作的体验。单独的看这件作品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对孩子也是,但我们必须对应到孩子,为什么它绘画出这样的东西来?简单的美与不美的评价毫无价值。孩子涂鸦的时候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思?什么样的思考和表达造成了这样的作品?因此,孩子的涂鸦变成了一种对我们的手语,有赖于我们学习并理解孩子的语言。在这过程中,相对于家长,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视点,即:美术的和成长的。这两种视角在整个涂鸦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出现。



作品解析:从线条的长度上来看,孩子的手臂膀的运动范围比较窄,也就是说生理上的发展还很稚嫩,不能做太大的动作。因为是多次绘画涂鸦,那么通过线条的覆盖顺序来看作品可以知道,由短小而紧缩到大方舒展,可以显示这个孩子动作上的体验在增加,生理上成长合理。



对孩子,他是停留在运动感的体验上,通过肢体的运动来体会身体的感觉,从而了解自己的生理成长。他不需要任何的其他意义上的帮助。



因此,对于孩子这个阶段的涂鸦,家长是不应该多做干预的。尽管线条零碎凌乱,色彩模糊混乱,但都没有关系。需要分清楚的是,孩子是在体会自己而不是制作作品。越是鼓励孩子运动,孩子的感受就越强,发展孩子的自我能力就越好。家长可以籍由孩子涂鸦作品了解到孩子还只能做动作,而且这个动作孩子还无法控制,因此,对孩子的其他成人意义上的要求都只能带给孩子挫折和烦恼。同时,在消极干预孩子的时候,对孩子安全感的威胁也非常严重。



在1岁之前,孩子最主要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的信任。允许孩子涂鸦并支持他的举动便是满足孩子这一心理需要的方法。2岁到3岁的阶段则是主要在学习控制自己的生理,因此,涂鸦是最好的学习控制生理的途径,同时,通过这样的涂鸦运动,孩子也开始了解自己身体的能力与限制性。











同一个孩子36个月的作品



经由两件涂鸦作品的对照,我们可以发觉孩子在生理上的成长发展。从上面的作品到这件作品,线条在方向上的改变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孩子的思考开始了参与,并有了要改变自己动作方向的意图。这一改变是重要的,由于这样的对比,我们得以参考我们对孩子的养育是否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4-18 20:46:03 | 只看该作者
图片都是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7-10 13:42:05 | 只看该作者

受益非浅

要是早两年看到就更好了.
蔷小时侯涂得那些东西,我老是想知道到底是什么.
其实,那些是孩子得成长啊.
谢谢龚老师.

图有问题,一个也看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2-5 18:35:2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文章,但是没有时间一一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3 16:26: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让我认识到是自己错了,让女儿涂色太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7 15:26: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27 23:00:53 | 只看该作者
图看不了。似懂非懂的看着。想着。学习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2-1 14:55:44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受益,家长还是需要经常自我反省,思考,总结经验,还有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教育的意识要深远思考,不合理的教育误孩子。真希望每一步都是良好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2-12 01:18:10 | 只看该作者
精品文章,好好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ofia2001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3:04 , Processed in 0.200249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