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ala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3-30 15:19:1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查查这个女孩的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却没看到什么资料。记者都知道是心理的问题,却没有去追根究底发生的原因,所以才没有人去调查她的早期家庭生活。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心理案例。那些媒体是最讨厌的,完全可以帮她们联系医生接受辅导,就是为了利益,对这家子不但不帮,还朝大火里推。推波助澜的每位记者都应该有深深的罪恶感!!!刘德华也够蠢的,早都该让他的工作人员安排帮助他们找心理医生治病,其余的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价值。人死了他没有一点震动?我就不信,张国荣的事情应该让他们接受了一些心理疾病的知识的,他要说他不懂,纯粹就是蒙人。反正我觉得他们都很冷漠!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2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5 + 5 同情是道义,没有责任
668 + 2 刘没有这个义务,也没有这种预知能力
小小小鲸鱼 + 2 + 2 我很赞同。谢谢你了
ealain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7-3-30 15:38:36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

是谁把智障女儿领成这样了?

俺同情刘德华, 不然俺暗恋的西施还不得嫁给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猪的铺子 + 2 + 2 hoho小心被你lp看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7-3-30 16:06:37 | 只看该作者
1、如果说杨丽娟是重症心理病人,那么她的举动是为病态,对于一个病人的举动,做为公众人物的刘,有什么权利不考虑自己的影响力评价别人“不忠不孝?”

2、为什么媒体社会包括明星自己都可以安排去见那些重症的儿童,以谓之慈善,而不愿满足这一家人卑微的濒于绝境的梦想?

社会是冷的,人情是淡的,至为关键的是,杨家人是弱势的而已。

父母选择了错误的爱孩子的方式,舆论媒体及刘本人错误的导向,终至一条人命的消失。没有谁有权利要求别人为自己负责,值不值得?应不应该?问问海中漂浮的杨父,问问依旧璀璨的明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5 + 5 重症疾病不同于心理疾病
小小蜜蜂 + 2 + 2 姐姐你可来了,终于有个人知道我在说什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7-3-30 16:46:10 | 只看该作者

杨丽娟曾是重点中学里品学兼优的高材生

新民网3月30日报道 新民网29日下午联系到了首家报道杨丽娟追星事件的《西部商报》记者王喜阳,他向记者透露,杨丽娟曾是重点中学里品学兼优的高材生。

王喜阳向新民网透露,杨丽娟初中是在兰州市的西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就读,这是一所市重点中学,能考上该学校的学生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杨丽娟当时的成绩也很不错。

王喜阳说:“杨丽娟在追刘德华之前是个挺正常的小孩,性格也挺开朗,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很好。”不过,在喜欢上刘德华之后,杨丽娟的言行举止就开始变得很古怪,也不喜欢和人沟通了,生活的中心完全变成了刘德华。

王喜阳向新民网透露,他第一次去杨丽娟家采访的时候,她的父亲曾表示过对女儿追星的反感,但后来不知为何就妥协了。而且,王喜阳还曾带一位心理学家去过杨丽娟的家,他向新民网描述了当时的情况:“我们走进她家,原本想通过谈话对杨丽娟做一些心理测试,他父亲当时也很欢迎,笑眯眯地迎接我们,没想到杨丽娟却一个人躲到卧室里,把门关上,不理睬任何人。我和心理学家也只能作罢。”当新民网问及杨丽娟当时的状态时,王喜阳表示从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太大的不正常,只是不愿说话而已,但同行的心理学家认为从专业角度来看,杨丽娟的行为还是有异常.

新民网昨天试图联系杨丽娟之前所读的西北师范学院附中,但总机和教务处以及校长办公室的电话均无人接听。记者在论坛里发贴寻找杨丽娟曾经的同学,但也未果。

新民网会继续对此做追踪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7-3-30 16:47:01 | 只看该作者

杨丽娟亡父曾是高级教师

“追星时代”老唐确实压力大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兰州市城关区唐娟(注:杨丽娟)一家曾租住的院子。住所房门紧锁,房东证实房子已出售。所有人听说老唐的消息,第一反应都是震惊:“追星10多年,老唐确实压力大。”

  溺爱邻居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唐娟一家搬家了,搬家的原因他们并不清楚。去年6月的一天,唐娟说寄来了照片,后来就听见了他们激烈的争吵,“当时,我看老唐可怜,还端出一碗炒馍馍给他吃。”

  说起一家人平时的生活,邻居称很少看到他们做饭,经常在外面买着吃。“比如1元的稀饭,锅里撒一把米一会就可以熬好了。”“租房过日子,一家人还是很苦。最怕妻子和女儿闹,一闹,老唐就没有办法了。”

  “经常是老唐买来饭菜,不敢惊动女儿,悄悄地挂在门把手上。如果弄出响动了,女儿就不吃了。”几名曾看到这一幕的邻居认为,老唐夫妇确实对女儿过于溺爱。“以前还经常看到老唐夫妇两人在院子门口晒太阳,很少看见姑娘出门。”

  异常该家属院住户张师傅爱喝酒,也爱开玩笑。“去年出门时,看到老唐夫妇时,老唐还曾主动打招呼,他没有想到一句玩笑话,却引来了110两次出警。”张回忆,当时他仅是笑着说了一句,“你们在等刘德华吗?”据兰州市公安局白银路派出所管段民警证实,老唐当时报警有醉汉欺负他们。

  “教学时代”老唐是好老师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老唐曾工作的单位——兰州市属某中学。谈起老唐,现任的甘副校长说:老唐退休前是正常、合格的老师,高级教师,教过高三。他表示对此事非常同情、惊讶。

  富裕“他是1973年调来的,1995年退休的!不到年龄就退了,他的女孩没有在此处读书,怎么想的搞不清,媒体报道后才知道。”甘副校长介绍,老唐有兰州市教育局福利分房,同时老唐的退休工资不低,“至少在1700元以上!”退休后单位定期慰问。

  “至于退休后,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变化不好说;个人生活情况是否变化,及心理情况的变化,我们都不清楚。”

  “隐匿”该学校门房的李永成师傅已在学校20多年,他证实,刚退休几年,还经常看见老唐前来领取工资,后来工资直接打到银行卡上,很少见他;检查身体时碰见,感觉老唐并没有什么异常。听说老唐跳海的消息,学校很多见过老唐的同事,都觉得异常惊讶。

  她当时就异常!

  曾经接触过唐娟的兰州心理专家兰国强分析:“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个女孩子可能有强迫症或者是妄想症,她的父亲可能是抑郁或者是心境恶劣障碍。”

  昨日,记者拨通了以前曾经接触过唐娟的兰州心理专家兰国强的电话,当记者询问在一年前他到唐娟家的情况时,他告诉记者:“当时我去的时候,谈话也不多,当时就异常!她父亲的压力我估计更多的是来自经济方面,前后去了几次香港,已经无法承受了,去年我们到她家时,家里已非常潦倒了,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兰国强在谈到了这件事时说:“这可能和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在面对女儿可以说是很疯狂的追星行为的时候,父母没有从各个方面来对女儿治疗、劝导,让她过一种可以说比较正常的生活。但是她父亲的去世还是让人感觉很意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7-3-30 16:58:03 | 只看该作者
杨丽娟和她母亲现在还是认为自己是应该这样做的,她母亲还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

这是广州日报记者与杨母的对话
杨母:

  对女儿的坚持精神我感到骄傲

  坐在靠窗的凳子上,杨母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太累了,我不想再重复以前的事情,社会把压力都压在我女儿身上,现在压力应该给刘德华一点”。“他们不知道,我们一家是垂死挣扎来到这儿的,这么多年来给华仔写信、寄快递,这么多年的辛苦,我女儿和其他歌迷是不同的,我们的付出远远大于刘德华其他的歌迷。”杨母喃喃地说,“这么多年来,不仅是金钱,还有女儿这么多年坚持的精神,孩子垮了,我们两夫妻也会垮的。”

  “对女儿的这种坚持精神,我感到骄傲、佩服,对女儿的付出我感到心痛,卖房子是小事,关键是付出的心力,现在我们的心整个都破碎了。”杨母说,她是1953年出生的,只读过小学3年级,14岁时她母亲就去世了,她一直没工作。身为女儿的妈妈,就应该支持女儿的想法。她说,为了圆见刘德华的梦想,杨丽娟初二下学期就没读书了。她认为,“读不读书是孩子的命”,所以她没有想过要去引导孩子继续读书,去像其他人一样正常毕业,参加工作。 

  “这么多年来,为了见刘德华,你们四处跑,你腿都摔断了,也没觉得难?”“没有,腿断了,我们不觉得难。”杨母快速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7-3-30 16:59:22 | 只看该作者
再看看杨丽娟是怎样说的

杨丽娟:

  你们都是刘德华的说客 

  这时,一直在房间内走来走去、不停接电话的杨丽娟走了过来。

  至于接下来的打算,杨丽娟站着有些盛气凌人地对记者说,现在她的想法变了,“爸爸是第一位的,刘德华应该首先去见见我死去的爸爸,纪念一下爸爸,接下来,我还要再单独与刘德华见面一次,完成爸爸的遗愿,这次单独见面我要说完我想说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我觉得这时间不长,事情都到这份上了,爸爸连命都搭上了”。听到这,一旁的杨母看着女儿,再次对记者说:“你看女儿对爸爸,我真的佩服我女儿!”

  “那你准备和刘德华说什么呢?”记者问。“我会把爸爸的遗书给他看,我还会把我这些年来写给他的信给他看。”停顿了一下,杨丽娟说:“我觉得我太真诚了,是以前有些媒体在乱说。”

  杨丽娟说:“我不是嫁给他,我没想过,对他的感觉,就像大哥哥,又像家里的一员。如果刘德华不是公众人物,想不想见他,那就不一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7-3-30 17:02:40 | 只看该作者
广州日报30日
谁去关心逝去老人本身
大洋新闻2007年03月30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邱瑞贤、李颖
  
  文/本报特派香港记者邱瑞贤、李颖

  当杨丽娟痛哭的时候,我们的记者毅然走上前去,抱住了她。当女儿一声声催促上车的时候,杨母死死拉住记者的手,不愿放开。那一瞬间,我们眼前至少有10多盏镁光灯闪个不停。

  与这对母女3小时的直面对话,在记录下她们依然偏执的话语后,我们更甩不开一个追问
——当看完这对母女的热闹后,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母女今后怎么办?

  杨母和我们聊得很多,她一直不停地说着,说自己的丈夫和娟娟小时候的事。说到自己女儿小时候的优异成绩时,她会忍不住轻笑起来。然后马上警惕地说:“我怎么会对着你们笑起来了,我真是疯了。”

  一年前铺天盖地的舆论无疑给这家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部分媒体的大肆炒作将这家人推上了无法回头的境地,甚至是一种激励。“我们都付出了这么多,你不知道一年前的压力有多大,我们必须要一个说法,我们一家人倾家荡产,现在人财两空,我们要一个公道、一个说法。”

  老家的房子已经退租,而在杨丽娟的心中,那里早就不是家,回去的话,她无法面对邻里的压力。她也怕。

  指责仍是舆论主流

  翻开昨日香港本地的报纸和网页,对杨丽娟的指责仍然是舆论的主流。父亲杨勤冀的死,只是杨丽娟追星途中犯下的另一罪行。杨勤冀失去了生命,但他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依然是个糊涂、纵容女儿的老人,鲜有人真正关心他的逝去本身。媒体的报道变了,舆论的倒向和批判的理由却依然没变:网友鞭挞、明星劝喻、邻里惋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7-3-30 17:05:29 | 只看该作者
再来看看一些专家对这事的看法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资深志愿者、生命热线主持人赵广军: “追星不是错,但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看到今天的报纸我很想过去帮杨丽娟。她是一个沉迷在对偶像的狂想中的人,父亲的死并没有让她清醒,她还在黑暗中迷茫,父亲的死加重了她的彷徨。

  我是一个志愿者,过去的7年,有数不清的电话打到我的生命热线。以前的一切告诉我,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安安静静地陪着杨丽娟,陪她散散心,陪她选择性的遗忘。在这个时候,任何的劝导和指责都没用。对于这样一种人,可行的途径是转移感情。

  既然问题已经出现了,我们要做的是稳定她的情绪,我们不能像审问犯人一样把她逼上绝路。现在,让她们母女做再多的反思和回忆都是一种徒劳,那样只会增加她们的思想包袱。也许,一段时间后,帮助她改变更为合适。

  对于一个已经30岁的人来说,一切已经基本定型,试图在短时间让她“洗心革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要告诉她——“追星不是错,但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前我们也遇到过相同的案例,她的情况与痴迷传销的人类似。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只是表现不同,有的人选择平淡,有的人疯狂。

  很多人遇到这样的人,就试图劝服乃至改造他们,想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其实,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表面答应改,其实没效果。类似的例子告诉我,“我们不要试图强行打破一个人的梦想,但我们要慢慢地告诉她,你的梦想在这个条件下不适合。”

  换一句话说,刘德华请不到,我们可以请内地的一些演员跟她聊聊,我们要让她知道,明星也是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酸楚。

  杨父的死实际上是妥协,对女儿也是对生活的妥协,这是他失误之所在。其实,这个社会上好多人也与他一样,当自己无能为力后就会选择绝望。他不知道,有些东西单凭自己和家庭的力量是无法办到的。有些时候,求助社会、求助志愿者是个可行的选择。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668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7-3-30 17:05:59 | 只看该作者
深圳市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病区主任医师杨洪:应该督促她们尽快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杨洪建议,应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来接近杨丽娟做一个详尽具体的诊断,确定她究竟是精神病,还是心理、人格方面有障碍。杨洪认为,媒体以及有意愿帮助杨丽娟母女的团体,应该督促建议她们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非理性的偏执和坚忍不拔,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他认为,应该先做杨母的工作,杨母作为成年人更容易接受建议,由她来做女儿的工作,帮助她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帮助她认识到她的生活里不是只有一个刘德华,要拥有自己的生活。如果杨母愿意,他们愿意帮她先做心理咨询。

  从杨丽娟现在的情况来看,她可能把媒体作为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是在利用媒体。从心理学上推断,杨丽娟即使能再次单独与刘德华见面,还会提出新要求,要求只会越来越多,大家根本无法满足她,因为杨丽娟的所谓“心愿”是建立在非现实的基础上的。

  他建议媒体,不要一味顺着杨丽娟,应该尽早让杨认识到现实的困难,梦是一定要醒的,醒得越晚离现实越远,解决她的问题越难。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668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4:56 , Processed in 0.142877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