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3766|回复: 1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玩也是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9 13:0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的教育,就是“教”和“育”的结合。教育最终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于生活。它是两种形式互相渗透的共同结果。“教”,更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大部分倾向于社会性的共同的要求,是共同规范的教益。“育”,就是“养育”则是对人本身能力的挖掘,也就是潜能的开发。我们知道,知识可以通过成人的干预和规范的教导来获得,而人格、心理、智慧、情商、思维、感觉以及创造性等的获得则是“教”达不到的结果,它是“养育”的结果。??

    教育,不仅仅是依靠学校的知识性教育。而更重要的是家庭的“养育”。两者的结合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们通常把教育等同于学校的入学教育,甚至把家庭养育也变成了教知识和技能的学校教育的前锋阵地。 这也是“超前”教育的盲点。“养育”最大的方式就是“玩”。孩子在入学前的所有活动都是以玩耍游戏为主。孩子在玩耍中得到的教育非常全面而且整体。????

    一、在“玩”中积累经验、发展体验????

    每个孩子,在学前所有的感觉和经验都是玩出来的。从对光的感觉开始,孩子发展自己的体验和感觉都需要“玩”。??当孩子需要体验自己的肢体感觉,他会尝试着玩刀、玩火。拿刀敲打自己的手感觉疼痛,把手放在自己的嘴里咬,以此来体验牙齿的摩擦。把东西紧紧抓在手中,体验自己的手感。不停地把东西丢到地上……从这一刻起。孩子的生活就是“玩”。玩刀、玩火、切菜、把手伸进狗的嘴里(很危险)。一切的体验都在这样的玩耍中发展起来。我们很多的家长都在破坏这样的体验,破坏孩子的经验的积累。比如:孩子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拿着勺,把饭翻来覆去的倒,把沙或者土放进碗里吃。孩子在这当中发现了饭和土的不同点,知道了沙跟饭的不同的作用。当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忘记了回家,孩子的经验和秩序就是这样被积累的。父母在这些方面的不注意和干扰的“教”与“管”让孩子失去了被生活教育的机会。

??我们成人需要积累经验,需要了解自己更多的是通过对事情的经历和结果认知。孩子也是这样。一个孩子可以在水里泡上一整天,把水倒掉又装满、在水里放上各种东西,把头放在水里让水淹没自己的头。孩子通过这样的玩耍的方式来体验感觉,同时建立自己的感觉体系和认知体系。相对来说学校教育很少让孩子自己体验,通常是灌输给孩子古人的或者成人的体验。而这个知识并不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更无法协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体验和认知体系。这种体系一旦建立,它就不是分离的,而是整体的。而且因为不是被成人干预的结果,他的经验体系就保持了弹性的变化和深化的余地。

??所有孩童阶段的认识都可以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一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玩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体验的积累,经验对价值观的发展起着基本的认知引导作用。

????二、“玩”出来的思维能力

????大脑思维是个虚的东西。它不是实物,不可以拿出来看。思维就像空气,就像房子里的空间。它存在于每个地方,但我们通常会忽略它的存在。它不是依靠装载来得到充实的,而是依靠流动来维持自己的状态。这部种流动的、虚的大脑思维不是依靠学校教育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
??当一个孩子在玩耍,他是灵活的、主动的。思维也是发散的、没有逻辑的,同时也是活跃的。如果他在玩沙的时候看见一张废纸,他会想办法把这张纸用在他的游戏中,如果发现一个口袋或者其他任何不同于沙的东西,他都会不自觉的要应用到他的玩耍中。这就是思维的学习和开发。

??孩子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因为孩子不感觉错误,他的错误的行为就变成了对事物的探索和拓展。很多孩子把衣服弄脏、把玩具拆开再重组,他在这过程中思维没有限制,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组合创造自己认为合理的玩具、欣赏自己留在衣服上的“美丽图画”。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还会自己调整自己的想法。他很灵活而且不厌倦。一个孩子能把同样的一个东西,组合成不尽相同的各种“怪异”的、不是东西的东西。而这些怪异的组合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完美的、创造性的作品。他们通常做的不是3+4=?的事情,而是7=?+?的行为。这也是创造能力和逆向思维的养育。在幼儿期,无所谓对与错。任何的组合对孩子来说都是正确的组合,因为没有所谓正确的参考和判断。正确的玩具在孩子眼里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在孩子的大脑里,有无数个为什么在那里,他在自己求证自己的问题而使得思维不断扩展和充实。思维因为没有知识的干扰而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创造性因为没有受到固定规范的限制而保留了。玩耍,因为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要求,自然而然的发生,又自然的结束。所以,想象力得以发挥。孩子在玩耍中边玩边思考、一边计划一边欣赏、在欣赏的同时应用想象力的无限性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认知。
????
      三 “玩”中培养的人格和情感。

? 孩子在玩耍中建立的人格经常被父母忽略。总以为需要父母来教才是唯一的途径。在正常的情况下,学前儿童没有分享的概念,一切以自我的满足为主。一个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是全然的投入的,没有杂念和干扰(除非被成人干扰)。当他们专注于一个新鲜的事物,很少有孩子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们总是试图看清楚这些新鲜事物的每个隐藏的细节,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把他们认为“好玩”的部分清楚的展示出来。只要这种新鲜感一直存在,孩子就一直寻找而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专注的品质。
??孩子因为探索的需要,也因为对群体的好奇心和参与感、自我的表现欲望,他们通常也需要在群体中获得经验。一起组建家庭,一起分配家庭角色。而且女孩子都要做妈妈,男孩子都要做爸爸。他们希望也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就如父母照顾自己一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模仿父母对待自己的行为方式,抚摸孩子、跟孩子说话、帮孩子玩耍、安慰孩子……,就在这样不知不觉的玩耍游戏中,孩子具备了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在玩耍中还自然的体现出一种英雄情节。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就在这样的游戏中自然的受到影响和深化。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中,从铁臂阿童木、动感超人到蜘蛛侠、奥特曼、蝙蝠侠……,当孩子把自己灌注在这些英雄身上的时候,孩子充满了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孩子试图要拯救世界、保护弱小,似乎缺少了自己这个世界就会混乱一样。
??由上可以知道。孩子的玩,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玩耍行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它是来源于自然成长的、由自然所实施的教育。不同于成人的玩。成人的玩和游戏只是单纯的放松身体和心灵。但对孩子来,玩就是学习和探索,是对自己人格的建立、心理完善的绝佳的途径。孩子在其中可以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发展体验,建立价值体系和秩序、完善心理。(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47 金币 +47 收起 理由
快乐边子 + 1 + 1 这是我教育女儿一贯想并坚持的路线
wanyi77 + 20 + 20 我好喜欢。。。
pei5220 + 1 + 1 精品文章!
happy_99 + 2 + 2 精品文章!
涵儿 + 1 + 1 我很赞同。
左右左121 + 2 + 2 精品文章!
小灰熊 + 10 + 10 我好喜欢。。。
听语漫步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3-30 10:11:55 | 只看该作者
正所谓“教育无处不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3-30 13:49:06 | 只看该作者
我正试图做一个让孩子"玩"着长大的妈妈,可是又怕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潜能期的开发,真是进退两难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3-30 14:0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hr075 于 2007-3-30 13:49 发表
我正试图做一个让孩子"玩"着长大的妈妈,可是又怕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潜能期的开发,真是进退两难呀



   按照我的经验看法,这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3-31 12:26:37 | 只看该作者
高论!
阐述得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4-1 13:53:23 | 只看该作者
能不能说一下儿童的潜能开发期,比如说四岁的孩子应该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4-1 15:54:2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一直坚持以玩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6:32: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hr075 于 2007-4-1 13:53 发表
能不能说一下儿童的潜能开发期,比如说四岁的孩子应该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呢?



   按照大脑研究者的理论,6岁之前的孩子比较具备可塑性,也就是说在6岁之前,孩子大脑的触突的数量增长速度比较快,因此,刺激量大的话,孩子的触突增加就多而密,就像种田一样,种得越多,收获也越多。种类多,收获的范围就广,看如何刺激的问题了。

    同时,依照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一生成长,在每个阶段也有明显的心理需求,这个心理需求也跟孩子的“潜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它就像栽种庄稼的季节,什么样的季节种什么样的种子(当然现在有反季节的产品),在特定年龄的需求不能满足,那么,这个未能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就会在成人后表现出来,并对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负面的干扰。

   结合社会学家的需求研究的资料,我个人的看法,4岁的孩子应该注重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结合这种需要,对“潜力”的开发就很容易,也能比较少地为孩子所对抗。因此,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和反抗行为(有理由的辩白和讨论),刺激孩子的幻想与随意的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其中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原则性的习惯。而到了6岁后的孩子,心理需求又会开始变化,4。5岁的需求开始转移,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自我的想象与创造,而希望与人分享和竞争,确立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4-2 16:29:54 | 只看该作者
我正试图做一个让孩子"玩"着长大的妈妈,可是又怕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潜能期的开发,现今的这个社会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不知如何是好,我真的很想让我的小孩快乐健康的成长,不想让她小小年纪就要承受那么多的重担,让她轻松,快乐的成长,这样的孩子我相信长大了也会很自觉,自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4-3 10:30:24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会玩的孩子更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52 , Processed in 0.07957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