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8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财贵教授近日在读经网纠正一法轮功信徒之文章思想错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7 00:2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位叫denny的先生转贴法轮功一位信徒武汉仁 一篇所谓<神传汉字之谜>的文章,教授善言开解如下:
      

    近來,DENNY先生轉貼了不少文章,很感謝他的熱心。但一般來說,應是轉貼者認為該文有其傳播價值,才會轉貼。但吾細觀此類文章,帶有一特性,使吾甚為憂心。此特性即是:「帶有學術性的似是而非」,這種特性是最麻煩的。因為如果只是淺陋荒唐之文,則凡人皆知其無聊,不會受其愚弄。如果是真有學術價值之文,則「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不管識與不識,皆或多或少受其益。但如果是有著學術的外衣,或者正經的用學術言辭,而其實不照學術規格,或者發其未成熟之言論,或者有其另外用心,則不論原作者是否「故意」,皆可欺弄愚眾,而障人智慧,朱熹所謂「彌近理而大亂真」,只因其「彌近理」,所以更能「大亂真」,不可不慎也。在讀經推廣之地,吾人既以經典自任,故不得不發此勸說也。

請大家對我的話不要誤會太多。我並不是說此諸文作者沒有學問,也不是一無是處。可能的意思是:如果這麼有學問的人,為什麼不更上層樓,研精確之學問,作人間之學者?把學問真誠與「臆測遐想」分開,把文化傳佈與「信仰宣傳」分開,清清白白,坦坦蕩蕩。以這些作者當前之學問、才情與對人生之熱情,要躍上這一步,而對世間有貢獻,是很容易的。

當然,在宗教信仰的範圍裏,是無所謂「清白坦蕩「的,因為其「清白坦蕩」是以是否堅信教義為標準,教徒之於教義,是不會反省,也是不可以反省的。有時愈是荒腔走板,激烈慷慨,愈是能得到教內教徒所共許共敬,但走出教外,要論學術,則不可把所有世人皆當自己教友來看也。故此種文章,若在自己教內的資訊中流傳,則可,若出了門,則不可也。

說DENNY所轉諸文,多有臆測似是之處,空口無憑,姑舉最新一文為例,其他蓋可知也,不能一一:

一,總題目云:「神传汉字之谜」

按:以此為題,即有「返文明於渾沌」之過。中華文化之可貴,不在其神話,乃在其理性。有關文字之猜解,孔子及其弟子識字當不在少,但未聞孔子以拆合文字而說教者。且文字之研究,自東漢許慎以來,已成專學,文字之創設,有其六書之法,知漢字乃吾族古人文明之積累,非由神傳也。且文字乃記錄思想之「工具」,無所謂「謎」之待解也。當然,天人交錯之際,或有一二術士有靈感者,以拆文字解命運,此乃該術士之功力,非因文字本身之有「謎」可猜也。有靈感之人,設不用文字,頭髮聲音照片,皆可解命也,此則另當別論。但凡精於此種議論者,定不會說此是神傳造字之意。明白人必說明白話,有真靈感,真神通者,定是明白人也。所以,要嘛,就直接說「我是用靈感而說神話」,不可又引說文解字,似是「義有所本」,又扭曲說文而說之,以攪亂人意欺惑愚眾也。

二,本主題是「什麼是道」,文云:「“道”字的本义是道路,但这个道路并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道路,而是我们人类开始的、首先的、第一的、最大的、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道路,这种道路就叫做 “道”。」

按:說「道」字有「一般的道路」與「最大最根本的道路」兩重字義,是可以的。其實,要把此兩義說清楚是很簡單的。即說:「『道』字之本義是『人所行也』(段玉裁注),是指一般人走的道路。而引申為一切理路,乃至於天地人生宇宙之原理。」前者是本義,後者是引申義,主客先後顯然,亦無神祕之感。但說「但这个道路并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道路,而是某某某某云云」,這樣的說法,好似古人先因」「天道」而造「道」字,然後才有「人所行道」的意義。是倒亂主客先後,會讓人迷混不清的。或者其文意即是要引人入於迷惑之境?

三,云:「《说文解字》说:“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導,古文道,从首寸。”“道”,就是所行走的道路的意思。所以,“道”字从“辶”(“辵”即 “走”,亦即“辶”)旁和“首”字,“道”就是首先的、首要的道路的意思。」

按:引用古人之文,如沒有明顯界線,恐矇混而令人誤解。如引說文解字之言,:「道,所行道也,从“辶”和“首”」,引到這裏,大體是說文的原文,雖文句略有變更,但意思還是對的。但其下所云:「“道”就是首先的、首要的道路的意思。」則是作者自己加上去的意思了。細察說文,看不出有這種意思。說文解「首」字,說「頭也」,乃是人的頭部的象形(段氏以為是「側面之形」,再加幾根頭髮)。以人的「首」代表整個人,這是修辭學上的「借代格」,而加上「辵」部,表示「(人)所行(的)道(路)」,這樣解釋是很合情合理的。大體造字之初,都是很樸素的。把「首」引申到「首先」「首要」,都是後來的引申發展。該文中直接說「道,就是首先首要的道路的意思」,這是不合造字及文化發展的實情的。只因作者一直想要把「道」這個字的意思引向高遠,故不惜一切心力而為之。其實,要說「道」很高遠,甚至要說「道」這個字涵意很神祕,都是可以的,但不可以藉說文解字直接說。要嚴格分開它的本義和引申義。

四,云:「有的书籍和词典说,宇宙万物的本原就叫做“道”,这个本原其实就是最高宇宙特性“真、善、忍”。」

按:這段文字的前半段是客觀的學術的可靠的,後半段則攙入了自己的意見。道,固可以名「宇宙萬物之本原」,但說「這個本原其實就是某某某某云云」,此只是某個宗教或其個人的看法。若作「傳教」可,若作學術討論則不可。

五,云:「”《说文解字》说:“一达谓之道。” “达”是“逹”字的别体。“辶”旁和“大”字,组成一个“达”字。“达”者,通也,有达道、通达、通道等词。达道,最大的道路,人所共由之路。“一达”,第一大道,第一大通道,人所共由第一大道。」

又云:「“道”字还通“首”字。“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所以,这个“道”字的本身就有“大”(“强为之名曰大”)、“首先” “一”等含义。」

按:「一達謂之道」是說文的原文,沒錯。但此「一達」的意思,是「只往一個方向,去到一個地方」(說文所謂「行不相遇也」)的意思,故他處又云:「四達謂之衢」「九達謂之馗」,十字路叫做「衢」,九條通叫做「馗」。如此看來,一達,本來是指單獨的路,而非四通八達之交通要道,是比較低劣的意思。今把「一達」的「一」解成「第一」,又藉「达」之字形廣為發揮,既已明說了「达」是「達」的別體字,別體字的意思,也可以說是俗體,是一種後來才造的俗寫形聲字,因「達」字本來的聲音念如「大」,所以用「大」字作聲符,另造這一「达」字。凡後起字,都是比較不按牌理出牌的,都是比較不符造字原理的,在此,「大」只是注音的作用,並不是因為「道大」,所以用「大」作偏旁。又安可因其有「大」之偏旁,而硬說「達」有「大」的意思,合起來說「一達」是「第一大道」,豈非望文生義得厲害麼?又引老子說,好似老子深通「道」「達」這些字的文字學才用「道」「大」這些字來表達似的,則更穿鑿附會一塌糊塗矣。

六,云:「“導”字为什么要从“寸”字呢?古代有“寸心”(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寸心)、“寸田”(道家称心为心田,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寸田)的说法。所以,这个“寸”是指“心“。“導”字从“寸”,“(首寸)”的“導”字,也从“寸”,是表示导引是从“心”那儿开始的。」

按:「寸」原是個會意字,其中一點,乃指示腕下「寸口」之意。「寸口」乃中醫候脈之處,古人即以從腕關節到這脈博最明顯的距離,作為「一寸」,分十寸而為「分」,積十寸而稱「尺」。「尺寸」「分寸」既成度量單位,則為人群所共守,不可詐亂,故引申為「尺度」「守法」之義。「導」字是「導引」的意思,但其字之所以「寸」,段玉裁已注明,是:「引之必以法度」的意思。「寸」原不是「寸心」或「寸田」的意思。「寸心」者,以「心」之大,不過方寸,故稱寸心,此乃「寸」字之應用。「導」之从「寸」,不關「心田」。又「導」有「引」義,說成「引導」,亦應是通常所謂「引發導正」之義,並非仙家血氣「導引」之義,畢竟「引導」不是「導引」也。

七,云:「宇宙万物的本原,他就是最高宇宙特性“真、善、忍”,他就是我们人类的返本归真之路。明白了这一点,十个不同的“道”字(有的用计算机无法打出)为什么都从“首”和从“辶”(或 “行”)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按:說「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麼,這在現今的時代裏,已經沒有人敢露骨而說了。因為宗教是一種「很主觀」而「非理性」的東西,教徒守其教義之太真切,則往往產生很大的「排他性」,乃至對不信者,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嫉恨。美國九一一之難,乃由宗教之嫉恨而生也,而作案者,且猶自以為是「替天行道」,所謂「殺人不眨眼」,宗教之所以可怕,可以由最純潔的熱忱轉為最可怖之惡魔,今世之人不可不知也,不可不反省也。人人皆當謙卑包容,不可動不動即以「見宇宙萬物本原」自居,尤不可批評別人他教必不通真理,而急欲引渡之。近幾年來,世界學者有所謂「全球倫理」之倡導,即欲化除各宗教之自我封閉自我執著,乃至自我尊大自我愛憐。他們在世界之各宗教間異中求同,終於找到一條可以互通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也。他們把這句話稱作「全球倫理的黃金律」。嗚呼!各大小宗教之所應信守者,乃出於非宗教之儒家之言,為人處世之道,可知矣!

吾本不敢議論時政,亦不敢議論宗教,因這兩者皆甚非理性,甚可怕。尤其「無調查者,無發言權」,我於時政及各修行功法兩無所知,自知不可隨便議論。但我知道孟子說:「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離婁章句下)依孟子之教,如別人對我們無禮,且先反省自己是否已先對人無禮,反省了,我們不一定也要對別人無禮,當作禽獸,不理它可也。雖說以前的時代可能是個禽獸不如的時代,但,如今,或今後,宜可積極以思解之之道,不宜消極的一味鬥下去。如此鬥法,不只修練你們功法之徒受苦,其他宗教之傳播皆一起受連累,甚至文化之講學,亦因之而難得開展。奉勸DENNY,練功很好,好好練功,沒有人可以反對,但不一定要在思想上或行動上執著。他人猶可執著,讀經之人,理應好好讀經,好好盡其德量敬人愛人,「正己而不求於人」,方是真「真」,真「善」,而不必「忍」也。以真善之道自教教人,以待後學之興起,時代之改觀可也。

我再強調一次,「道」並非不可說得高妙,但不可雜引古文字學來證明道的本義之高妙,以欺群眾。文字學,好似火箭的推進器,只是一個初步的助緣,推進了,即要拋棄,否則,火箭進不了太空。不要將後來的引申義攙進原來的造字義之中,否則,這種文章就只能當作修道場中鼓舞人心的善書來看,不可以進「學堂」。我也希望這些文章的作者能更上層樓,成為一負責任的學者,不要把學問局限在測度臆想的範圍內才好。

是故,此等文章,包括另外以「神話」講「歷史」的那一系列文章,因為文字與歷史,都有其嚴肅的規格,尤其討論歷史,不可以「小說」人物和事件當真來看,三國演義作者已經很率性發揮了,今再以神話攪和之,則叫生民如何理解人生真相?在此學絕道喪的時候,我們為復興中華文化,為重建學術風氣而努力,都嫌來不及了,那有空閒再從事這些漫無根柢之臆度遐想,讓我國民復陷於虛誇妄想中?從某個角度說,我很敬佩寫這些文章的人,但有些議論,若在其本教之刊物內流傳,以增信眾之堅信,是恰當的,至少外人是不能說上話的。但在外面流傳,尤其在本讀經網之「學堂」上流傳,是不很恰當的,故他們沒錯,倒是DENNY把他們擺錯了位置了。若以後再貼此類似學術而非學術之文,或許會忍痛刪去,幸勿以為怪也。另外,當然,也希望傳教之時,多用功於學術,且宜心平氣和而論說之,所謂「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須是正知正見正語正業,教理才能廣大,傳播才能長久,方能成為人間大教,有益於世界人生,否則,泡沬一時,必將日漸萎縮,乃自取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00:29:53 | 只看该作者
后先生又补述如下:
     我寫文章甚慢,總是字斟句酌,此甚不合「網路精神」,但為了道上朋友們,想負點文字責任,把網路之問答也當真來看,所以習慣總是改不過來。上樓貼文從早上九點開始寫,中午也一面吃飯,一面寫,不眠不休,寫到下午,共費八個小時才完稿,回頭看看,也沒什麼重要意思,
以後應少做這種傻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00:33:04 | 只看该作者
张师姐又转来先生以前的有关发言做补充并表达了她的一点意见:
下面引用由季謙在 2007/03/18 04:43pm 發表的內容:

朱熹所謂「彌近理而大亂真」,只因其「彌近理」,所以更能「大亂真」,不可不慎也。在讀經推廣之地,吾人既以經典自任,故不得不發此勸說也。










當然,也希望傳教之時,多用功於學術,且宜心平氣和而論說之,所謂「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須是正知正見正語正業,教理才能廣大,傳播才能長久,方能成為人間大教,有益於世界人生,否則,泡沬一時,必將日漸萎縮,乃自取爾!






「文以載道」,對文字負責,也是知識分子讀書人的良知,雖是網路之問答,雖是花時間的「傻事」,也不能置若罔聞。

老師以此「真善之道自教教人」、「盡其德量敬人愛人」,我亦有大感發,以此為深自惕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5 , Processed in 0.12219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