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们对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的今天,以尊重儿童权利、意愿、自由,以儿童为主体等先进的儿童观就成为主流,也就是坛子里右的厉害的倾向。(或许是左,因俺混沌,至今没分清楚尼)这种倾向下,似乎惩罚一词已经不再为大家所使用,甚至在大家的言论中消失了。人们更加重视赏识,重视鼓励,重视无为而治。可是孩子们的问题行为并未有所减少,一些孩子反而令老师和家长感到束手无策,难以教育。每每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似乎都会或多或少的使用惩罚。
一修在四岁左右,因为工作的方便,俺曾经带孩子练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同事跟我们作伴,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练习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一段曲子弹得不好,都会羞恼,会朝她妈妈发泄,拳脚相加,她妈妈总是好言相劝,可一般没有效果,往往一大哭收场,看着一修总是安静的练琴,同事很着急,问俺怎么回事,俺总笑着说,俺厉害啊,他不敢不听话呢。后来,我们同时放弃了孩子的练习,但是俺的理由是发现一修根本没有兴趣,而那位家长却是因为练习不下去了。她苦恼地说:不行啊,我的孩子简直痛苦死了,根本不想练了,每次都要打一架,我又不想总惩罚和限制孩子。。。当时真想说,你没有惩罚,没有限制,可是你却放纵了孩子,让孩子失去了对你的尊重。
单位组织去长岛玩,一大帮孩子中,有两个老师的孩子极散漫,时间观念较差,而旅行团是不等人的,一次因为不遵守纪律,被团队拉在后面,以至于没有玩到一个景点,看着人家在海水里扑腾完了高高兴兴的回居住地大吃大喝,那两个孩子直哭直闹,当时俺还想呢,这就是自然惩罚吧。一修小时候偶然被热水烫手,以后他就会小心开热水器;他曾经冲了我的咖啡,因为苦,下一次他就一口不尝。。。这些都是自然惩罚。这种惩罚可以让孩子自己知道某种事情不可去做。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靠自然成发来解决的,比如说孩子喜欢摸电源插头,爬窗户,横穿马路。这些问题靠说道理是根本来不及,也是不奏效的。这就要事先预防教育和适当的惩罚。
在现代社会,成人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则,会受到各种惩罚,儿童未来的世界,也将面对这些法律的规则,那么何不从小就对他们违反规则的一些行为适当施加一些惩罚,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当然对孩子的惩罚绝对不是粗暴野蛮的殴打、谩骂、讽刺挖苦。而是在爱护孩子的前提下,理性地针对他的不良行为施加的一种消退性的教育措施,应慎重地把握适当的度。
一直以来,对一修的惩罚俺也是很有原则的。首先是选择内容方面:
1、警告;这就是1、2、3。。。的惯用。
2、严肃坚定的给予否定的表情;有时候俺瞪着眼睛直看到一修发毛。
3、不理会;对孩子的胡搅蛮缠,哭闹,最好的方法是不搭理。
4、停止他喜欢的游戏、活动或暂时剥夺其游戏、读书的权利等;这招是俺惯用方法之一,在幼儿园也经常会用到。
原则:
1、 一种方法不能常用。
2、 惩罚要及时,且要就事论事。
3、 扬善于堂,弊过于室
惩罚是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只能用来禁止或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能使孩子建立良好行为,当孩子的不良行为以惩罚的方式被制止后,教师和家长应分析并设法减少引起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并考虑如何奖励和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理性谨慎地选择和掌握惩罚的时机、方式、尺度。并注意提供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和方法,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