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nniferchin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在家读经宝宝日志--倡议读经妈妈们跟帖【155楼有新见解】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07-6-16 02:2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0 宽裕温柔 的帖子

游戏规则,需学习和交流,提前修完学分,才可成为高级评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07-6-16 10: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8 风中白杨 的帖子

我也有同感!打了孩子骂了孩子过后,孩子不但不生气,还会跟我道歉:妈妈,是我不好,是我惹你生气了。若是我们被别人打了骂了会这样说吗?可能不但不会这样说,还会气得要命,所以孩子真的是佛!现在我看到孩子犯错误,自己要生气的时候就在心里默念:可恕不可怒,可恕不可怒......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jenniferchina + 10 + 10 同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07-6-16 16:5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2 帕兰朵 的帖子

谢谢您的短信,我正在诵《地藏经》无量寿经久已闻名,会学习的。

正如您楼上所说,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不要以为给了孩子什么,其实,我们只要不去破坏孩子本具的自性就很好了!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真的是应该时刻注意不能长养孩子的分别心,我执心,瞋恨心,种种不好的习气,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很成功了!

这都是对佛教有所了解以后才逐渐明白的呀,对净空法师和蔡老师的感激,无以言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07-6-19 16:35:49 | 只看该作者

论语每篇字数统计



根据以下这个文档统计。

论语无标点原文.rar(25.79 KB, 下载次数: 5)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 本帖最后由 爱读 于 2007-6-25 10: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3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ilymybb + 1 + 1 谢谢你了
jenniferchina + 9 + 10 贴在教室供其他妈妈参考!
宽裕温柔 + 1 + 1 真好哇!
风中白杨 + 2 + 2 谢谢,太有用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07-6-20 11:5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uaige 于 2007-6-15 21:46 发表
我在想,如果想要保持孩子一直不忘的话,到底需要多大量的训练和复习呢?
请问是否有答案了?


《爱读按:我自己也还没有经验。根据净空老法师的讲解,背会后,需要再背多少遍就能不忘,是和孩子一开始需要多少遍能背会有关。》

中国传统小学教育
●古代教育,小学是从七岁到十二岁,它的教学宗旨、目标,就是培养正知正见,所谓的‘童蒙养正’,这一句话确实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谚语里面常常说到:‘少成若天性’-童子时候养成,就如同天性一样,‘习惯成自然’。这两句话虽然是老生常谈,细想想,它有很深的道理存在。
小学的教育,在生活教育当中,是要培养他的勤劳,洒扫应对,奉事长上,知道怎样奉事父母,怎样友爱兄弟,都是从这时候培养的。在德行、学问根本上,是培养他的根本智,根本智与后得智,这是佛法的名词。现在能说这个名词的人很多,但是这个名相所含的精义,能够说得出来的人就不多了。
(如何挽救社会人心系列-消除迷信挽救人心 24-11)

●从前儒家的小学,就是学前清陈弘谋编的《五种遗规》,过去我曾经教大家念过,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古时小学教育的教学宗旨确实是修定。我们在台中的时候,李老师选择这本书给我们做修身必读的参考书。过去我们买了很多《五种遗规》,买了二、三十本,一个人一本,从前都曾经发过,现在《五种遗规》也不见了,我看书架上这个书都没有了。
    你要不好好的教导小孩,他那个小头脑也会胡思乱想。怎么样教他修定?当然不能教他去盘腿打坐,小孩坐不住的,可以教他背书。背书叫修定吗?背书他就不会胡思乱想。所以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一部一部教他背,不讲解的。从前七岁到十二岁是小学,小学学的东西是洒扫应对,完全学怎么做人、怎样说话。小学教育是德行、言语,一举一动要有规矩,说话要有分寸。所以经过那样一个训练,这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很像大人,他有威仪,一举一动都像个样。这是生活教育,从小养成。“少成若天性”,小时候培养成的,就像天赋一样。从小培养生活教育,怎样侍奉父母,怎样对待兄长,人伦关系搞得很清楚,辈分分得很清楚,懂得礼节,这是社会秩序、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真正的基础。除这个之外,就是读书,读书要背诵,老师只教句读。因为古时候的书没有标点符号,念的时候老师给他圈句子。你看我们现在这个《四库全书》里面,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念的时候老师用红笔圈句子,教句读。因为以前的书不像现在有分段落,有标上小标题。好像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它分四十八段,每段都有个标题,从前没有,这是后人做的。所以老师教句读,再督促他背诵。
   

    从前念书的标准,念十遍还不能背的,就不能教了,他承受不。那怎么办?每一个人天赋都不一样,从前上课的时候,天赋好的、根性利的、聪明的,每一天给他上的分量多一点,可以给他念十行、念二十行。二十行是一面,我们这个一页就是二十行。这二十行念十遍的时候,他一定会背,这就是他的能力可以教二十行。十遍不能背,那就减少,教十行。十行再不能背,就教五行。五行再不能背,教三行。用这个方法。所以,往往一个老师教十个学生、二十个学生,每一个人念的行数不一样,看他的能力。假如他要是五、六遍就能背了,这是天分好的,老师要督促他背一百遍,要大声的念出来,这个样子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笨一点的,天赋差一点的,一定要念到十遍才会背的,老师要督促他念两百遍。所以根性比较愚劣一点,要勤快、要多背,所谓“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家一遍就会,我要用十遍的功夫,勤能补拙,老师督促他的遍数。
    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要把前面的功课再背一遍,才上今天的课程。所以天天都要温习前面的,天天都要背前面的,把前面所教的统统背一遍。这本书上到最后了,前面的还是要背一遍,才给你上新的。所以他天天背书,心里面记着。书是决定不讲的,没有意思,小孩不懂这个道理,他的目的是训练“定”,训练记忆,用这个方法。
   

    大概到十二岁的时候,天分好的,读十三经,读诸子,诸子是选择的;还有历史这一部分,就读二十五史,二十五史不可能全读,也是选择的;或者是读《纲鉴易知录》,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大纲;天分高的有基础的就读《通鉴辑览》,统统都是念背,在七岁到十二岁当中全部完成。你问他某一句话在哪一本书里面第几页第几行,他都知道,真的背得滚瓜烂熟。他不打妄想,他心是定的。所以从前古人在十二、三岁时,心很清净很定,就是用这个方法训练的。
    现在难了,环境太坏了,现在小孩都去看电视、打电动玩具,你叫他背书,不可能的。“大家都去玩,叫我一个人背书”,他才不干。现在环境不一样,跟从前教学环境比差得太远了。你就晓得古人为什么会开悟,为什么会证果。现在人很聪明,一切环境比从前都好,为什么搞几十年都不能开悟、不能证果,你把这些统统看明白,你就晓得毛病发生在哪里。古人尊师重道,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老实念书,老实背书。所以小学阶段是学定。
学慧,慧是什么?读,读得很熟,这叫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先是无知,统统都念熟了,我什么都不懂,光是念得很熟。古时候的学校没有中学,小学再上去是太学,太学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大学。小学结束,十三岁就入太学了。太学里面教什么东西?讲解、研究、讨论。譬如讲解四书,研究讨论四书,没有背诵,完全是讲解。古人讲“读书乐”,真快乐!讲解就是老师带着这一群学生,每一天去游山玩水,“有事弟子服其劳”,老师坐车,学生要给老师推车,准备些酒菜,一路上旅行。为什么?老师、学生那些书都背得滚瓜烂熟,大家不要带书,讲到第几章第几页,一面走一面研究讨论,去旅行玩个两、三个月,这个课程就教完了。从前读书乐,不像现在这么苦!他就分成这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背书,第二个阶段讲解。小孩的时候不懂事,专背;十三、四岁智慧开了,可以研究讨论,这个教学法确实比现代教学法高明太多了。
民国成立以来,把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学法废弃了,采取西洋的,这一下子坏了!根本智没有了,后得智就更不必谈。根本智是无知,后得智是无所不知。从前的教学法,你看童子十几岁没有到二十岁的(二十岁是行冠礼),参加国家的考试,中举人的、中进士的(举人是省考,进士是国家考),往往派出去做官,十几岁就做县长,就去当县太爷了!人家把政治办得有条有理。现在十几岁是小孩,什么都不懂!教育制度方法不一样,所收的效果就不相同。
(沙弥律仪要略11-02-02,1994/1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前面讲到我们非常遗憾生在这个动乱的时代,废弃古圣先贤教学的这个时代,所以,我们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训练,没有文学的修养。于是文字成了障碍,尤其现在使用简体字,增加了我们对于古圣先贤典籍学习的难度。纵然把这些典籍统统用简体字重新来编排过,可是古人文字里的韵味、含义逐渐逐渐模糊了,这是有一定程度的损害,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要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首先要学繁体字,要学文言文,……
(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化众生21-192-02)

●从明师受戒(诫)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 “佛法教人,先求根本智,无相无分别。次求后得智,能分别一切法。亦如中国往日教童蒙读经,先但句读,后乃开讲,自然开悟,是为东方文化一贯之思想。学佛亦应熟诵应读之经论,不求甚解,即为求根本智。及熟能生巧,由闻发思修慧,是为后得智。以是比较东西,东方不急求解,是培养根本智,而发达后得智。西方初学,即求甚解,是破坏根本智,而失后得智之用。”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4-07,老法师引述唐大圆居士的话,有关传统读经定力训练和根本智培养)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静竹 + 2 + 2 谢谢你了
shuaige + 2 + 2 谢谢回帖很有价值
风中白杨 + 2 + 2 感谢爱读的提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07-6-20 14:15:53 | 只看该作者
猫儿用了两天每次一个半小时,通读论语14共二十遍。基本读熟,速度还有所欠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07-6-20 18:14:2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很多读论语的经验,发现很多东西实践的时候才能体会。汇报一下最近的情况:

我的孩子两岁10个多月了,论语以前听过两个月左右(两岁四个月左右开始),每星期只反复听一篇,听到述而第七没有再往下听,又返回来从学而一直听到述而,听了一段。虽然孩子后来读三字经等的状态比较好,但过渡到论语时,因为一直没有适合孩子的特大字号的论语书,我也没有找到合适读论语的方法,孩子并不爱读论语。从今年三月初到四月中旬,基本没有“读”经典,以听为主。偶尔复习一下以前读过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唐诗。[现在看来,没有找到合适方法之前,适当暂缓,以听为主,也算一个不坏的过渡。]

4月中旬参加了一个国学启蒙班,读诵论语之路才走上正轨。
这个班一共十几个孩子,从3岁到78岁都有。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中间休息一次,约10分钟。上半次课,主要是老师领读新学的内容,下半次课,先要背诵上次学的内容,老师不点名,自己自愿上台去背,会背的小朋友都很踊跃;剩下的不会背的,也有一次机会集体上台念一遍。之后是上周记录分享时刻,可以由妈妈代写,也可以小朋友自己写,老师巧妙地根据写的内容,结合弟子规,进行启发和引导。

因为才开始,所以每次读的内容比较少,比如学而,为政,八佾,都是分成三次课,每次字数比较少,(206154137 166194223 238220235;),老师建议回家每天至少读10-15遍。

从第一次参加这个论语班到现在,尽量每天早上读10遍(孩子起得比较早),从一开始读十遍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到后来半小时之内读完;从一开始反复提醒坐好了、看这、注意等等,到现在可以一次集中精力读500个字;从不认真要打手心,到读完一次和妈妈愉快拥抱。。。。。的确体会到读经贵在坚持,家长的坚持。

从孩子读诵的情况来看,一开始背得并不快。虽然经常老师说上句,她就知道下句,但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有些容易被混淆的句子等,在读得一字不差之前,都需要花时间细细去雕琢(因为识字不多,加上并不是一直看书,基本上读就是在背)。为了更好的过渡,前两个月基本上在家只读10遍。一周一共70遍,基本上是妈妈孩子共读(没有跟读的这一环,因为内容比较熟悉)。前20遍在通读老师所教的内容时,发现孩子不熟悉的地方并特别念出,后面的遍数,有意地让孩子读她本来不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地方妈妈读。剩下的主要是听所学内容的CD朗读。.


以前孩子在家没有专门给大家背过,我们也没有要求她背。上了这个论语班以后,看到其他小朋友都上去背,孩子也自然上去背了,偶尔需要提醒,基本会背。背了有小贴画,都贴在论语书内页上。每周都很乐意去论语班。有时回到家也给大家小背一下,不过我们还是没有要求她背,从她读得情况,基本可以判断出她是不是会背了。复习方面,也主要还是听。这周我有意识和孩子读以前学过的,发现读还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相似句子的增加,有的地方还是会混的。可见以前虽然背会了,但背会之后,读的遍数不够。

从上周开始,觉得孩子每天读经的时间还是比较少,就自己和她读了里仁第四,505个字,每天1020遍,5遍约2500个字,约40分钟内(每读完一遍,要妈妈抱着远眺一下,算是休息),每天最少两次,最多四次。孩子好像没有特别察觉多了这么多遍,其实遍数不是很多,主要是每遍的字数翻倍了。担心她读累,我们按章奇偶数轮读,她不会的也由我来读,主要是起个头。坚持了一周多了,有两处还会混淆。我想是不是还是字数有些多了(因为以前200左右的字数很轻松),所以特意做了一个论语每篇字数统计。初步打算以后每周新学200-300个字左右,每天保证500010000个字的量,持续一段再调整。


引用:邓秀梅的[幼儿读经」浅谈,大家共勉!
「幼儿读经」本非难事,而是家长的心态要调整。虽然理论上幼儿的记忆不亚于小学生,但是事实上幼儿刚开始背书的时候,速度的确很慢。而且幼儿参加读经 班,应当要有一段缓冲期,这个阶段主要是陶冶他,让他渐渐熟悉古文的音调,每周一次上课是个熏习,回家听录音带更是必要的熏习工作。这个时期可能仅需半年,也可能长达三年,请家长务必要有耐心,岂不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民族菁英、国家栋梁的培养岂是一件速成之事.而且据我看来,这种熏习工夫正 是可以深入儿童的潜意识,所谓「真积力久则入」,经典的影响力于此方可真正可以达到「砭肌入骨」的程度。


[ 本帖最后由 爱读 于 2007-6-21 17: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风中白杨 + 2 + 2 讲得真详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07-6-20 18:55:54 | 只看该作者
随着相似句子的增加,有的地方还是会混的

---------爱读

确实如此,猫儿读经,前面的背得烂熟了,不会错误,可是往后背着背着,再复习前面的,突然发现前面的背错了,再往后翻翻,原来和后面反复出现的句子搞混了,顺到后面的章节去了。有时候我会生气地想,编论语的人,为什么要让相同的句子反复出现呢! 真正背起来才知道,想要论语二十篇于孩子胸中如长江大河般滔滔不绝可不是件易事!

这个帖子开得好,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经验,毕竟读经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了,具体的实施方法要靠每个妈妈摸索。而且为了抢学前的一点时间,我们开始的是那么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07-6-20 19:01:5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猫儿的论语14章虽然读快了些,没有用到一个半小时,但我还是只让他读了十遍,因为我发现孩子连续看书读诵,眼睛有些累,气息也有些跟不上。另外特别感谢爱读提供的数字统计,其实14是最长的,比学而和为政加起来还长,所以孩子能够读十遍已经很不错了。

14猫儿很久前读过一点,早已忘光,开始第一天我也并没有领读,基本自己认读下来,提醒少数字。从这个方面看,虽然离“如长江大河般滔滔不绝”还差很远,但是收获已经很不小了。回想当初读论语,妈妈领一句,孩子跟一句的当儿,这会儿不是在天上吗?

对了,今天还读了一遍弟子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爱读 + 1 + 1 好妈妈!好孩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07-6-21 17:31: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6-20 19:01 发表
今天猫儿的论语14章虽然读快了些,没有用到一个半小时,但我还是只让他读了十遍,因为我发现孩子连续看书读诵,眼睛有些累,气息也有些跟不上。另外特别感谢爱读提供的数字统计,其实14是最长的,比学而和为政加 ...


白杨,以前常看您的个人空间,您力行弟子规,我懒惰的时候,常以您为榜样呢。

和孩子诵读经典,我也常常提醒自己,牢记赵升君老师的烧开水理论:宁慢勿快,一定要一气烧开。 不过,反省了一下,发现自己在孩子刚刚进入状态的时候,又想开始加量了。上周,从每周200来个字,一下跳到500个字,虽然没有要求孩子在一周内背会,其实心里是有这个期望的。

从里仁第四以后,复习的量开始大了起来,应该在保证复习的量的前提下,适量学新的内容。每周到底应该学多少?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又看了一遍霏霏的妞妞读经,霏霏也强调了几次,大概是孩子开始记忆力还没增加时,应该分成较短的一段一段,等到以后记忆力加强了,就不用这样分了。
2、另外霏霏提到妞妞3岁前一点开始背论语,是需要一年左右的,按50周计算,平均16000/50=320个字/周。
3、记忆力经过训练是增加的,以至一年半以后,孟子在半年内就能背完,35000字/26=1346/周。(孟子约35000字为网上的统计数据)

所以读第一部经典时,记忆力应该是逐渐间提升的,可见开始时记忆的量,应该是比较小的。所以决定这两个月一定要在每周最多新学200-300个字之内,重视复习。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jenniferchina + 5 + 5 宝贵经验!
风中白杨 + 2 + 2 布施掉贪心,收获快乐。同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3 , Processed in 0.170789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