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7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读”时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7 20:2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孩子学校老师要求,写了这篇“ 共读时光 “与大家分享!

刚一听儿子说老师让写在家与孩子读书的故事时,我还真是一下就愣了,和儿子之间有什么读书的故事吗?没有吧!可仔细一想又想起好多来,也都是一些点滴的小事罢了。
没有哪个人是一出生就爱上读书的,都是一事物的引导才让其产生了读书的兴趣的。儿子小时侯我经常教他认字,数数,随时随地都会抓住机会教他,他也乐此不疲,见到字就问我读什么,一副很认学的样子。随着他一天天长大,我开始给他买一些图画书,有的是带文字介绍的故事,他很喜欢,而且还认识好多字,都是以前无意识教给他的,他竟记得那么清楚。也许是这个原因,他不怎么排斥看书。后来买文字介绍多图画少的书,他也能好好读,还经常发问,问好多书上和自己想出来的问题,也着实掌握了不少知识。再后来儿子上学了,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思想和选择,他开始自己选择他想看的书,而不像以前我买给他什么书,他就读什么书了。所以书店也就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他经常一呆就很长时间,我也很高兴。只要他愿读的书我也会买给他,他读完后也会告诉我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漫漫地他自己就养成了一个读书的好习惯,如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他都会读上一会书,有时写完作业或放假时,他也喜欢在自己卧室读书。
也许还是孩子的缘故吧,他对故事书,科幻书偏爱颇多,而很少读一些寓言或逻辑推理书,虽然这样的书家里也不少,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去看这些书。有时我读完一个故事,我会建议他也去看一下,然后问他故事里说了什么,让他明白了什么,他也会认真去读,因为他知道我读过了,他就很想说出一些我不知道的来,有时也会问我一些问题。在生活中,他也会问一些问题,我便借此机会建议他去读书,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我,我也学习一下,有时我们也一起探讨一下。由于知识有限,他也小,经常会碰到一些生字,不会查字典时就跑来问我,我就教他,后来我就鼓励他自己多查字典,正好学校老师也在教他们如何使用字典,慢慢地他也习惯了这种方法,也学会了更多的字。由于孩子的天性始终是玩,很多时候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他也不是很愿去查书,有时也会一连好几天光玩,我没有怪他,每到这时我只要有时间便会和他一起去找故事,看人家的作文,看科学,讨论故事内容,做科学实验,他也很乐意配合,因为我觉得我也很在乎的事情,他会很用心。
毕竟这样他脑子里也会有很多东西,就像他每次给别人讲什么的那种自信。
孩子嘛,多花时间陪他们,他们就会很高兴,可除了陪他们玩,陪他们读书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他能学很多知识,你也会从中受益非浅的,因为现在社会飞速发展,有时我们真的不如他们知道接触得多,多听他们讲,多鼓励他们读书,多陪他们讨论做实验,让他们知道我们希望和他们一起学习进步,这样我们的亲子时间岂不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转眼儿子已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学习,读书对他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也许以后还会有很多时候他不愿意读,但我还会陪他,鼓励他,也相信他会懂得更多。我也会把这些珍藏心底,等他长大了,我会跟他一起分享曾经属于我和他的共“读”时光。

      希望高人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20:30:30 | 只看该作者

表扬和奖励有分寸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表扬和奖励有分寸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滥用或者太过反而会出现副作用。例如

    1、责任范围之内的事干好了是份内事,不必事事表扬。如天天自己穿脱衣服,把柜子整理好,叠被铺床,自己洗耳恭听手绢和袜子这是5岁孩子应当做好的一,如果还未学会应加紧练习,学会就应坚持,不必事事表扬。但可在自理格上打钩表示做好,这就是表扬。替大人干活,如饭前擦桌子、摆餐具、分水果、学会收拾客厅、擦桌、扫地等,可能在服务的格子上打钩以示表扬。但是在某次干得特别出色,如把厕所角落弄干净,或把门厅外楼平台擦干净,超出平时范围就可以特别表扬一次。如果经常坚持做得好,一个月也未落做一次,也可以得到特别的坚持奖,使坚持成为固定的习惯。

    2、平时不许愿,不要为了得到某种奖励才去干。待家长观察觉真正值得表扬或奖励时才给予,使表扬和奖励来之不易才更加珍贵。

    3、不以金钱价值论奖,要以意义论奖。例如孩子的画被老师选上贴在幼儿园的展览室,家长为了进一步促进孩子学画画,奖给一盒彩笔,让他更能发挥画画的创造性。如孩子参加六一节庆祝会唱歌演出成功,妈妈送一个口琴作为奖励,反之,有些家长在奖品上标价,这回送一件东西10元。下次再送是20元。孩子学会向家长讨价就不太好了。还有些家庭让孩子做一些劳动发工钱作奖励,这就更不好了。因为会养成为钱而干活的心态,就难以养成无条件帮助别人的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3:39 , Processed in 0.09550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