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梅边吹笛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转]中华民国时期各色人物脸谱(1912年--1949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0 19:39:53 | 只看该作者
古直在庐山东林寺设帐收徒,杜宣等人前去听课,古直问他带了什么书,杜说只带了一部《辞源》,古直勃然大怒:“怎么我的学生用《辞源》?”
   杜说:“我不认识的字,不查《辞源》查什么?”古更加怒了,大声地说:“怎么,我的学生查《辞源》?”后来古直缓和下来,才说:“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不懂的字,要查《说文》,查《尔雅》,查《水经》”,“要查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的地方,这样才可靠。《辞源》这一类书,是二手货,不可靠的。我们做学问要有穷根究底的精神才行。”
  
  
  图片为杜宣与桑弧



20世纪20年代初,一部分留法的中国学生,趁战后德国马克大幅度贬值之机,纷纷到德国去“享受低价马克之福”。
   李金发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的环境,亦于1922年冬与林风眠等人结伴而行,一起到柏林游学去了。当时德国正处于经济极为困难的“凶年”,他们则是一群去“享受低价马克之福”的“食客”,李金发就把写于德国的第二本诗集题名为《食客与凶年》。
  
  
  
  
  此张小照为年轻的林风眠
  






冯友兰晚年口授《中国哲学史新编》,当写到“中国近代美学:奠基人——王国维”(第六册,全书第六十九章)时,涉及“意境”问题,联想到“七七”事变前后自己的真心实感,特意写下一个附记说:日军进北京城后,他和留守的清华校务会议的人觉得清华完全不同了。
   有一晚,吴有训和他一起巡察清华园,皓月当空,十分寂静,吴说:“静得怕人,我们在这里守着没有意义了。”冯顿然觉出幻灭之感,以为他们守清华为的是替中国守一个学术上教育上完整的园地,北京已沦陷,他们还在守着,岂不是为日本服务?
   过了几天,他就和吴有训同往长沙去找清华。他读清人黄仲则诗:“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以为所写正是一种幻灭感,反复吟咏,倍觉沉痛。
   到长沙后,冯住朋友家中一小楼上,经常凭栏远眺,见栏下一腊梅花,顿觉李后主“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之亡国痛油然而生,深刻极了,沉痛极了。
  
  
  
  
  图片为1941年清华大学校庆时领导合影。右起:叶企孙,冯友兰,吴有训,梅贻琦,陈岱孙,潘光旦,施家炀。
  


[size=-1]




叶公超先生教学法非常奇特。他几乎从不讲解,一上堂,就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读课文,到了一定段落,他大声一喊:“stop(停)!”问大家有问题没有,没人回答,就让学生依次朗读下去,一直到下课;
   有人偶尔提一个问题,他断喝一声:“查字典去!”这一声狮子吼有大威力,从此天下太平,宇域宁静,相安无事。有学生问他有的字在《英华合解词汇》里查不着,怎么办?
   他说:“那个《词汇》没用,烧了,要查《牛津大词典》。”钱钟书说叶先生太懒,郑洪年称他为“外国名士派”,闻一多则呼他为“二毛子”,指他精通洋文不懂国故。
  
  
  
  此为叶公超先生的画作。






叶公超从小喜欢读书,先是在国内的南洋模范小学、南开中学,后来又去英国和美国读中学、大学,最后师从大诗人艾略特,从剑桥大学毕业。
   凭着一张剑桥文学硕士的文凭,昂首步入北大英文系出任教授。这一年,他才二十三岁,据说是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比胡适当年入北大还要年轻四岁。坐在下面的学生,论年龄大多比他年长,废名就比他大四岁。即便是最小的梁遇春,也只比他小两岁。不过,面对叶公超一口比国语还流利的剑桥英语,又是莎士比亚,又是艾略特,坐在下面的,纵然百般挑剔,也不得不服。特别是那些纯情的女学生,个个佩服得如痴如醉,恨不得立即以身相许。
   在北大、清华当教授时,年轻气盛,一副绅士派头。大概是年代不同,对他的描述也大相径庭:一说“风度翩翩,不拘小节,春秋着西装,背部微驼,头式右分,一尘不染”(秦贤次);一说“叶公超先生很少着西装,总是绸子长衫,冬天则是绸缎长袍或皮袍,下面是绸子棉裤,裤腿用线带系紧……先生的头发,有时梳得光可鉴人,有的时候又蓬松似秋后枯草。他顾盼自嬉,怡然自得。”
   (季羡林)学生中的崇拜者称他是“中国的约翰生博士”。他英文名叫George。他一直教西洋文学,吴晗、钱钟书、王辛笛、季羡林、常风、赵萝蕤等,他都教过。众多的学生在晚年回忆他时,几乎众口一辞,说上他的课既是享受,又有点“那个”。
  
  
  
  图片为叶公超
  







(下面为梁实秋写的叶公超二三事)
  
  
   公超在某校任教时,邻居为一美国人家。其家顽童时常翻墙过来骚扰,公超不胜其烦,出面制止。顽童不听,反以恶言相向,于是双方大声谇,秽语尽出。其家长闻声出视,公超正在厉声大骂:I’llcrownyouwithapotofshit!(我要把一桶粪便浇在你的头上!)
    那位家长慢步走了过来,并无怒容,问道:“你这一句话是从哪
  里学来的?我有好久好久没有听见过这样的话了。你使得我想起我的
  家乡。”
   公超是在美国读完中学才进大学的,所以美国孩子们骂人的话他都学会了。他说,学一种语言,一定要把整套的咒骂人的话学会,才算彻底。如今他这一句粪便浇头的脏话使得邻居和他从此成了朋友。这件事是公超自己对我说的。
  
  
  
  此为叶公超的书法
  
  
  
公超萧然一身,校中女侨生某常去公超处请益。其人貌仅中姿,、而性情柔顺。公超自承近于大男人沙文主义者,特别喜欢meek(柔顺)的女子。
   这位女生有男友某,扬言将不利于公超。公超惧,借得手枪一支以自卫。一日偕子离外出试枪,途中有犬狺狺,乃发一枪而犬毙。
   犬主索赔,不得已只得补偿之。女生旋亦返国嫁一贵族。
  
  
  
  
  楼上未有显示,再贴
  







公超在暨南大学教书的时候,因兼图书馆长,而且是独身,所以就住在图书馆楼下一小室,床上桌上椅上全是书。他有爱书癖。北平北京饭店楼下Vetch的书店,上海的别发公司,都是他经常照顾的地方。
   作了图书馆长,更是名正言顺的大量买书。他私人嗜读的是英美的新诗。英美的诗,到了第二次大战以后,才有所谓“现代诗”大量出现。
   诗风偏向于个人独特的心理感受,而力图摆脱传统诗作的范畴,偏向于晦涩。公超关于诗的看法与徐志摩、闻一多不同。当时和公超谈得来的新诗作家,饶盂侃(子离)是其中之一。公超由图书馆楼下搬出,在真茹乡下离暨南不远处租了几间平房,小桥流水,阡陌纵横,非常雅静。
   子离有时也在那里下榻,和公超为伴。有一天二人谈起某某英国诗人,公超就取出其人诗集,翻出几首代表作,要子离读,读过之后再讨论。子离倦极,抛卷而眠。公超大怒,顺手捡起一本大书投掷过去。虽未使他头破血出,却使得他大惊。二人因此勃。这件事也
  是公超自己对我说的。
  
  
  图片为叶公超在瓷盘上作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12-20 19:59:57 | 只看该作者
都是些很难得的资料,收藏一下,用的时候才不会慌乱,而且我的确有可能用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12-20 20:03:0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进来做个记号~喜欢喜欢~想起修近代史时看的东西~
特别喜欢那时候的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02 , Processed in 0.07090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