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711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版◆李跃儿等家教专家的经典书籍《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全十四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7 15:3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江湖包平邮价140元
-----------------
  










“牵手两代”----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荐
一套凝集权威专家才智的系列图书
一套吸取最新研究成果的家长课程
一项面对0-18岁孩子的家教方案
一批惠及千家万户的家庭教育培训
家教专家:王晓春 李跃儿 管文荣  孔屏 ……
我们的目标: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关系
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生活
自然深情的内心独白
生活场景下的心灵对话
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
真实典型的案例分析点评
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
设计思路
摒弃目前家庭教育类图书和家长读本过于“理论说教化”所带来的空洞玄虚,过于“机械操作化”所带来的冰冷僵硬,以陶行知“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造就“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及“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围绕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和家长的期待与无奈,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的生活场景下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所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家族)、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家长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在此层面上,家庭教育所应有的心灵互动、交流体验式教育法和融于日常生活中、流淌于吃喝拉撒间的生活行动教育法将得到一个完美的呈现,而这种“说”与“做”的紧密结合也由此可以帮助不少家长实实在在地解决“家庭教育怎样进行”的问题。
关于《牵手两代》丛书的介绍
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初稿已经发行,内容涵盖0-18岁孩
子的成长。

共14册,幼儿版4册
小学版6册
初中版3册
高中版1册

这套《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丛书,就是由这些专家和实际工作者撰写的。我反复地阅读
了这套书稿,深感这是一套很有价值的家庭教育指导丛书。这套丛书有几个显著特点:
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全书紧紧扣住“家庭教育要有利于孩子今天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孩子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这样一个科学的理念,努力引导读者,克服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浅薄的教育思想。该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内容。引导
读者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关心、培养孩子,努力克服片面的“一半的教育”和畸形的“单打一”培养的倾向,为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和积蓄发展的后劲奠定基础。

该书对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种种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努力引导读者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影响孩子成长发展的“变数”越来越多,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千万不能把家庭教育简单化、庸俗化,不能轻信社会上流传的种种教子“秘诀”、“绝招”、合辙押韵的“顺口溜”和虚头八脑的“口号”。
该书自始至终引导读者要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重点关注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问题,学会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不要把培养教育孩子看成是单纯的技术性的问题,不要只是关注培养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迫切希望得到指导。目前出版的家庭教育图书虽然数量不少,但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满足不了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要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很需要出版系列的家庭教育指导丛书。这套丛书尽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毕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探索。我希望这套家庭教育的指导丛书能成为儿童和青少年家长们的良师
益友,使之为家长排忧解难,增强培养教育子女的自信心。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赵忠心
2006年9月5日编者的话

这是一套为0~18岁孩子的家长们编写的教育课程。
这套课程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造就“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及“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围绕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和家长的期待与无奈,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的生活场景下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点评,自然
揭示并深入解决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所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家族)、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家长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

本套课程共计11册,0~3岁为第一册,3~4岁(幼儿园小班)为第二册,4~5岁(幼儿园中班)为第三册,5~6岁(幼儿园大班)为第四册,6~8岁(小学一、二年级)为第五册,8~10岁(小学三、四年级)为第六册,10~12岁(小学五、六年级)为第七册,12~13岁(七年级)为第八册,13~14岁(八年级)为第九册,14~15岁(九年级)为第十册,16~18岁(高中年级)为第十一册(暂未出)。每册分为八讲。
本套课程可以成为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日常教学的重要载体,也可以供广大家长自学使用。

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全书紧紧扣住“家庭教育要有利孩子今天的发展,更要有利孩子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这样一个科学的理念,努力引导读者,克服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浅薄的教育思想。该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内容。

作者:李跃儿  的简介  
李跃儿,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曾入围“中国油画三百家”;
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现为教育部“十五”规划“家园共育365”重点科研课题组专
家组成员,〈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签约育儿专家,创办“李跃儿巴学
园”,著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 “李跃儿教育”是国内幼儿教育及儿童艺术教
育知名的品牌教育之一,是由李跃儿与她的先生徐晓平一道,经过22年的实践与研究,在兼
顾中国国情、融合西方教育的前提下,总结出的一整套集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
机制、课程设置、课堂操作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作者:孔屏 管文荣  的简介  
管文荣,1945年出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进修学校心理学并结业。多年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心理咨询等工作。曾获得区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园丁、德育、教育科研带头人称号。曾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科研部副主任,现为北京四中网校专家组成员。被多家电视台邀请,做过有关教育的节目。经常在全国各地做以家庭教育、教育科研、班主任工作及对青少年成长指路为内容的教育讲座。被河北信都等学校聘为名誉校长,被西安青少年宫聘为教育顾问等。参与了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少年儿童习惯培养与人格关系研究”的工作,曾指导过国家级课题“家长会新模式实验与研究”,现任国家级课题“家庭与学校教育配合的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孔屏,女, 1968年9月出生, 1991年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理学学士,1996年——1998年进修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现就职于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中共党员,高级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发表国家级论文3篇,省级论文十余篇,有十几篇论文获全国和山东省科研论文一、二等奖,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2000余篇,为齐鲁晚报、山东商报、现代教育导报中学生报、生活日报教育版专栏作者。
作者:王晓春 孙阳立  的简介  
王晓春 1943年生于北京,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高级讲师。出版家教专著多部,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做过家教专题讲座。他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众多家庭教育讲座,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家长解决家教难题,其积累的丰富的国内外权威家教理论和成功父母的教子经验,加上他的深思和专研,使他在家教领域显示了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洞察力,由此他被许多家长称为“家教救星”。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8-2-17 16:01 编辑 ]

bdbe90aaf3a18f0009e0eb4ae4255707_063912.jpg (49.12 KB, 下载次数: 3)

bdbe90aaf3a18f0009e0eb4ae4255707_0639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5:38:34 | 只看该作者
“牵手两代”----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荐
一套凝集权威专家才智的系列图书
一套吸取最新研究成果的家长课程
一项面对0-18岁孩子的家教方案
一批惠及千家万户的家庭教育培训
家教专家:王晓春 李跃儿 管文荣  孔屏 ……
我们的目标: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关系
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生活
自然深情的内心独白
生活场景下的心灵对话
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
真实典型的案例分析点评
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
设计思路
摒弃目前家庭教育类图书和家长读本过于“理论说教化”所带来的空洞玄虚,过于“机械操作化”所带来的冰冷僵硬,以陶行知“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造就“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及“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围绕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和家长的期待与无奈,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的生活场景下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所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家族)、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家长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在此层面上,家庭教育所应有的心灵互动、交流体验式教育法和融于日常生活中、流淌于吃喝拉撒间的生活行动教育法将得到一个完美的呈现,而这种“说”与“做”的紧密结合也由此可以帮助不少家长实实在在地解决“家庭教育怎样进行”的问题。
关于《牵手两代》丛书的介绍
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初稿已经发行,内容涵盖0-18岁孩
子的成长。
共10册,其中李跃儿编写的是第一至四册。
第一册:我们的宝贝(0-3岁)
第二册:三岁看大(幼儿园小班)
第三册:发展中的冲突(幼儿园中班)
第四册:学前准备,你做好了吗(幼儿园大班)
第五册:学习从习惯开始(小学一二年级)
第六册:慢慢走,欣赏孩子哟(小学三四年级)
第七册:孩子的烦恼,你知道吗?(小学五六年级)
第八册:家有初中生(七年级)
第九册:别让初二吓倒你(八年级)
第十册:悄悄推一把(九年级)


这套《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丛书,就是由这些专家和实际工作者撰写的。我反复地阅读
了这套书稿,深感这是一套很有价值的家庭教育指导丛书。这套丛书有几个显著特点:

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全书紧紧扣住“家庭教育要有利于孩子今天的发展,更要有利于
孩子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这样一个科学的理念,努力引导读者,克服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
视长远利益,甚至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浅薄的教育思想。
该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内容。引导
读者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关心、培养孩子,努力克服片面的“一
半的教育”和畸形的“单打一”培养的倾向,为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和积蓄发展的后劲奠定基
础。

该书对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种种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努力引导读者认识到,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影响孩子成长发展的“变数”越来越多,培养教育孩子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千万不能把家庭教育简单化、庸俗化,不能轻信社会上流传的种种教子
“秘诀”、“绝招”、合辙押韵的“顺口溜”和虚头八脑的“口号”。

该书自始至终引导读者要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
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重点关注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问题,学会动脑筋进行
教育的思考,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不要把培养教育孩子看成是单纯的技术性的问题,不要
只是关注培养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迫切希望得到指导。目前出版的家庭教育图
书虽然数量不少,但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满足不了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要实现家庭教育
的科学化,很需要出版系列的家庭教育指导丛书。这套丛书尽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毕竟
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探索。我希望这套家庭教育的指导丛书能成为儿童和青少年家长们的良师
益友,使之为家长排忧解难,增强培养教育子女的自信心。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赵忠心
2006年9月5日编者的话

这是一套为0~18岁孩子的家长们编写的教育课程。
这套课程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心理学理论为依
据,以造就“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及“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围绕着不同年
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和家长的期待与无奈,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的生活场
景下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点评,自然
揭示并深入解决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所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
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家族)、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
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家长系统地
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

本套课程共计11册,0~3岁为第一册,3~4岁(幼儿园小班)为第二册,4~5岁(幼儿园中
班)为第三册,5~6岁(幼儿园大班)为第四册,6~8岁(小学一、二年级)为第五册,8~10
岁(小学三、四年级)为第六册,10~12岁(小学五、六年级)为第七册,12~13岁(七年
级)为第八册,13~14岁(八年级)为第九册,14~15岁(九年级)为第十册,16~18岁(高
中年级)为第十一册(暂未出)。每册分为八讲。
本套课程可以成为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日常教学的重要载体,也可以供广大家长
自学使用。

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全书紧紧扣住“家庭教育要有利孩子今天的发展,更要有
利孩子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这样一个科学的理念,努力引导读者,克服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
忽视长远利益,甚至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浅薄的教育思想。
该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内容。


作者:李跃儿  的简介   李跃儿,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曾入围“中国油画三百家”;
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现为教育部“十五”规划“家园共育365”重点科研课题组专
家组成员,〈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签约育儿专家,创办“李跃儿巴学
园”,著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 “李跃儿教育”是国内幼儿教育及儿童艺术教
育知名的品牌教育之一,是由李跃儿与她的先生徐晓平一道,经过22年的实践与研究,在兼
顾中国国情、融合西方教育的前提下,总结出的一整套集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
机制、课程设置、课堂操作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书名: 我们的宝贝  价格: 10.00 元
出版日期: 2006-9  页数: 166 页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ISBN: 7-5303-5637-2/G·5556

第一册
目录
第一讲认识我们的孩子1
孩子出生1
孩子从探索家庭开始了解世界3
精神成长所需要的环境13
第二讲孩子与教育21
以家长为本的教育22
以学校为本的教育33
以孩子为本的教育42
第三讲孩子与家庭55
孩子的问题源于成人56
成人的问题源于童年61
童年的问题源于家庭68
第四讲源自于童年的成人问题73
人际关系建构的不完善74
人格发展的不完善86
情绪控制的不完善91
智慧建构的不完善97
第五讲认识孩子的发展107
行为能力的发展110
语言能力的发展112
社会性能力的发展114
情感的发展 115
智慧的发展 117第六讲童年的秘密之一:有吸收力的心灵121
什么是吸收121
吸收力量的特质125
吸收的环境126
第七讲童年的秘密之二:敏感性131
0~1:岁建构安全感的关键时期132
0~2岁:感官探索的关键时期135
2~3岁: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142
3~4岁:个体与客体探索的关键时期144
5~6岁:社会与文化认知的关键时期153
第八讲童年的秘密之三:阶段性159
感觉运动时期159
前运算时期160
具体运算时期162
形式运算162
第二册
目录
第一讲了解幼儿园1
普通园1
特色园6
以教育理念为特色的幼儿园10
第二讲选择幼儿园21
根据孩子的个体特征21
根据家庭的情况24
第三讲适应幼儿园39
入园前的心理准备39
准备不足会造成的问题44
入园期观察49
学会倾听55
积极引导66
正视分离90
第四讲三岁——对性别感兴趣的年龄93
一骗二堵三训斥产生的问题93
在性别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102
第五讲三岁——发现自我的年龄109
探索情感边界109
探索友谊113
问题及对策117第六讲三岁——喜欢说“不”的年龄123
发现自我,探索权力边界126
发现自我,探索“我”与事物的关系129
问题及对策133
第七讲三岁——苛求完美的年龄137
升华秩序137
发现完美并保护完美139
三岁儿童的认知水平140
发现及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44
问题及对策148
第八讲三岁看大151
三岁看大——看什么152
三岁看大——怎么看162

贴心宝贝
10.19 11:07

发展中的冲突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第三册

书名: 发展中的冲突  价格: 10.00 元
出版日期: 2006-9  页数: 166 页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ISBN: 7-5303-5637-2/G·5556

第三册
目录
第一讲独立与依恋1
独立是儿童发展的需求1
依恋是儿童生存的需要14
问题与对策30
第二讲游戏与工作33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重要位置33
工作在儿童发展中占重要位置39
游戏与工作的区别49
问题与对策50
第三讲注意与被干扰53
注意由儿童内在指引决定53
被干扰由外在因素决定61
问题与对策63
第四讲意志力成长65
意志力成长的三个阶段65
意志力成长的三个条件73
问题与对策83
第五讲知识与智慧85
知识是智慧的结晶85
智慧是生存的基础92
问题与对策99第六讲想象与创造101
认识孩子的想象101
保护儿童的想象力108
了解孩子的创造116
问题与对策124
第七讲儿童智力与心理的发展125
智力在探索中产生125
儿童的心理成熟与智力成熟是同步的135
问题与对策139
第八讲儿童心智与情绪的发展141
儿童的精神发展与情绪状态154
儿童的焦虑与心智发展158
问题与对策165

贴心宝贝
10.19 11:08

学前准备,你做好了吗?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第四册

书名: 学前准备,你做好了吗?  价格: 10.00 元
出版日期: 2006-9  页数: 166 页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ISBN: 7-5303-5637-2/G·5556

第四册
目录
第一讲准备适合于学习的心智1
健康的心理2
良好的思维方式5
探索的热情9
对工作的持续热爱11
有熟练驾驭手部肌肉的能力13
发育年龄与实际年龄是否匹配15
第二讲进入渴求文化的年龄21
对识字的兴趣与识字学习21
对计算的兴趣与计算学习25
对音乐的兴趣与音乐学习26
对绘画的兴趣与绘画学习29
第三讲和孩子一起学习知识33
给孩子选择哪些知识34
知识的来源35
学习知识的能力37
产生知识的能力38
知识输入方法39
阅读40
第四讲和孩子一起归纳总结概念49
怎样给孩子正确输入概念50
怎样帮助概念混乱的孩子58
第五讲和孩子一起学习技术63
写字技术准备63
学习内容不可与小学重复72
让孩子热爱学习73
当孩子感到疲劳时89
当孩子厌学时90
当孩子粗心大意时91
当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时93
第六讲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95
儿童的道德发展101
儿童道德观与成人道德观之间的冲突116
第七讲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121
良好的价值观121
儿童的价值观125
第八讲帮助孩子升华精神需求151
和孩子一起寻找精神享受151
和孩子一起发现美152
关爱无法用言语传导156
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激158

贴心宝贝
10.19 11:10

学习从习惯开始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第五册

作者:孔屏 管文荣 史静  的简介   管文荣,1945年出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
系,后进修学校心理学并结业。多年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心理咨询等工作。曾获得
区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园丁、德育、教育科研带头人称号。曾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
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科研部副主任,现为北京四中网校专家
组成员。被多家电视台邀请,做过有关教育的节目。经常在全国各地做以家庭教育、教育科
研、班主任工作及对青少年成长指路为内容的教育讲座。被河北信都等学校聘为名誉校长,
被西安青少年宫聘为教育顾问等。参与了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少年儿童习惯培养与
人格关系研究”的工作,曾指导过国家级课题“家长会新模式实验与研究”,现任国家级课
题“家庭与学校教育配合的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孔屏,女, 1968年9月出生, 1991年山
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理学学士,1996年——1998年进修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
生。现就职于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中共党员,高级讲师,国家二级心理
咨询师。发表国家级论文3篇,省级论文十余篇,有十几篇论文获全国和山东省科研论文
一、二等奖,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2000余篇,为齐鲁晚报、山东商报、现代教育导报中学生
报、生活日报教育版专栏作者。



·详细信息
书名: 学习从习惯开始  价格: 10.00 元
出版日期: 2006-9  页数: 166 页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ISBN: 7-5303-5638-0/G·5557

第五册
目录
第一讲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1
多想让老师喜欢我1
她们都不和我玩11
第二讲教孩子学会自我征服21
老师怪我开小差21
都是粗心惹的“祸”33
第三讲教育即培养习惯49
妈妈说我小“磨蹭”49
上课总是爱讲话59
第四讲成长比成绩更重要67
我想要个新书包67
我还小75
第五讲让孩子自主发展87
妈妈,我想出去玩87
妈妈,陪我做作业98
第六讲帮孩子认识自我109
为什么我一定要听话109
我从哪里来118
第七讲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127
我要妈妈,也要爸爸127
爸爸,请多陪陪我135
第八讲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145
我的小闹钟哑了145
我把小金鱼喂死了158

第六册
目录
第一讲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1
做不完的作业,烦1
我的学习有点难9
第二讲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19
我的零钱不够用19
网上游戏真过瘾29
第三讲帮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39
我爱读书39
作文真难写47
第四讲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61
做值日真烦61
扎风筝真麻烦71
第五讲孩子的成长需要自信81
同学喊我大肥婆81
我的作文没获奖93
第六讲培养孩子的责任心103
早饭,妈妈没给我买肉夹馍103
坏了,我又忘记带书了113
第七讲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121
妈妈,我也有自尊121
我的脾气有点大130
第八讲孩子需要欣赏141
妈妈,求你别唠叨141
别拿我和别人比153
主要参考文献164
第七册
目录
第一讲帮孩子解除烦恼1
我最好的朋友变了1
我好像有点喜欢她10
第二讲换个角度看孩子23
我凭什么让着他23
我也想上培训班33
第三讲成功是成功之母43
哎,又要考试了43
我为家长弹古筝52
第四讲爱,需要经营63
给妈妈洗脚63
爸爸妈妈别吵了72
第五讲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81
别开这车来接我81
他抢了我的风头92
第六讲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103
我不是小偷103
我再也不写日记了111
第七讲合理疏导不良情绪121
我想教训他121
究竟谁的脾气大130
第八讲为孩子的成长喝彩143
老师小瞧我143
分数被改过之后155


家有初中生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第八册

作者:王晓春 孙阳立  的简介   王晓春 1943年生于北京,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高级讲师。出版家教专著多部,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做过家教专题讲座。
她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众多家庭教育讲座,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家
长解决家教难题,其积累的丰富的国内外权威家教理论和成功父母的教子经验,加上他的深
思和专研,使他在家教领域显示了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洞察力,由此他被许多家长称为“家
教救星”。


·详细信息
书名: 家有初中生 价格: 10.00 元
出版日期: 2006-9 页数: 162 页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ISBN: 7-5303-5639-9/G·5558


·目录
第八册
目录
第一讲合理的物质需求1
一、孩子物质需求的表现1
二、家长存在的问题5
三、平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10
第二讲安全感17
一、初一孩子的安全感17
二、家长观念中存在的误区20
三、孩子、家长和学校共同化解不安全因素23
第三讲亲情关爱的需要45
一、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45
二、家长对孩子不当的关爱50
三、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53
第四讲被人尊重的需要63
一、孩子有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63
二、家长是否尊重孩子67
三、家长和孩子怎样相互尊重71
第五讲被人理解的需要83
一、孩子对“理解”的心理需求83
二、家长对孩子的理解87
三、理解要建立在沟通和互助的基础上92第六讲挣脱束缚的需要103
一、孩子挣脱束缚的表现103
二、家长对孩子挣脱束缚行为的反应107
三、关注孩子行为,有收有放地约束孩子112
第七讲人际交往的需要121
一、孩子各种人际交往的需要121
二、家长对孩子交友需要的理解126
三、家长支持与引导孩子的人际交往的方法130
第八讲感受成长的需要141
一、孩子需要发现自己的变化141
二、面对孩子的成长,家长的不同态度145
三、家长要学会感受并促进孩子成长149
结语161
第九册
目录
第一讲孩子物质需求的变化1
一、孩子需求的变化1
二、家长在孩子的物质需求上容易出现的问题5
三、取得家长与孩子的物质需求之间的平衡9
第二讲安全感25
一、孩子在安全感方面的需求25
二、家长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不安全感30
三、怎样帮助孩子增加安全感35
第三讲娱乐的需要47
一、孩子们需要娱乐的原因48
二、针对孩子的娱乐需要,家长容易出现的问题53
三、家长对孩子娱乐需要采取的方法58
第四讲交友的需要69
一、孩子的交友需要69
二、家长在孩子交友问题上容易出现的问题74
三、正确指导孩子交同性好友80
四、正确指导孩子与异性交友85
第五讲自我认知的需要93
一、孩子有强烈的认识自我的需求93
二、家长对孩子自我认识的认识98
三、家长创造条件帮助孩子认识自我102第六讲被人尊重的需要111
一、孩子被尊重的意识强烈111
二、家长怎样看待尊重问题116
三、家长和孩子相互尊重有利于孩子成长121
第七讲自由独立的需要127
一、孩子有强烈的自由独立需求128
二、家长对孩子自由独立要求的反应133
三、给予孩子自由与独立的正确观念和方法138
第八讲成就感147
一、孩子要的成就感147
二、家长面对孩子的成就感需要的常见失误152
三、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157
结束语169

第十册
目录
第一讲安全感的需要1
一、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1
二、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意识需要容易出现的问题5
三、协调家长和孩子的安全需求9
第二讲升学的需要26
一、孩子对升学需求的不同反应26
二、家长对孩子升学期待的不同目的29
三、家长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帮助孩子实
现梦想32
第三讲压抑释放的需要49
一、孩子的心理压力来源49
二、家长对孩子心理压力的反应52
三、学会减轻孩子和家长自己的心理压力56
第四讲被人尊重的需要70
一、孩子对真实尊重的需要70
二、家长面对孩子的尊重要求的回应76
三、加强家长和孩子相互尊重的观念79
第五讲交友的需要89
一、孩子交友充分表现出青春期特点89
二、家长对孩子交友的态度94
三、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交友98第六讲获得帮助的需要 110
一、孩子要具体的帮助110
二、家长给予孩子帮助上的错误117
三、给予孩子帮助的步骤121
第七讲物质需求的变化129
一、孩子在物质需求上的分化形式129
二、家长对孩子物质消费的反应133
三、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消费136
第八讲自我实现需要148
一、孩子自我实现的渠道148
二、家长面对孩子自我实现需要的常见失误152
三、给孩子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157
后记1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7:09:40 | 只看该作者
 青苹果特邀专家——李跃儿
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曾入围“中国油画三百家”;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现为教育部“十五”规划“家园共育365”重点科研课题组专家组成员,〈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签约育儿专家,创办“李跃儿巴学园”,著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 “李跃儿教育”是国内幼儿教育及儿童艺术教育知名的品牌教育之一,是由李跃儿与她的先生徐晓平一道,经过22年的实践与研究,在兼顾中国国情、融合西方教育的前提下,总结出的一整套集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机制、课程设置、课堂操作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7:57:19 | 只看该作者
家教智慧从哪里来(家庭教育个案诊断)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7802033187
·国别:中国大陆
·版次:1
·出版日期:2006-7-1
·开本:32
·精简装:平装
·页数:301
第一章 什么是家庭教育诊断
一、家庭教育诊断的必要性
1.“非诊断型”家庭教育的弊端
2.家庭教育新形势对诊断的需求
3.家庭教育诊断的含义
二、家庭教育诊断的思路和过程
1.发现孩子的问题
2.提出假设,初步锁定问题
3.找出孩子问题和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
4.对家长的教育权威和教育能力进行评估
5.制定初步干预措施
6.在实施过程中检验诊断是否正确
第二章 孩子问题的诊断方法
一、通过孩子诊断孩子的问题
1.谈话的方法
2.问卷调查
3.游戏观察法
4.在活动中观察
5.画 画
6.早期记忆回忆法
7.释梦
8.词语联想
9.智商测定
二、通过家长诊断孩子的问题
1.孕期及生产情况
2.孩子上幼儿园前看护者的教育风格
3.家里有没有保姆
4.有没有祖辈参与家庭教育
5.孩子的病史
6.家长的健康状况
7.家长的成长过程
8.孩子性格与长辈性格的比较
9.家庭环境访问
10.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11.家长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怎样诊断孩子的问题
1.生活习惯
2.学习习惯
3.学习成绩
4.纪律
5.集体观念
6.同龄人的人际交往
7.个性特点
8.品德发展
9.师生关系
10.对家庭、家长的态度和评价
第三章 家长问题的诊断方法
一、通过家长来诊断家长的问题
1.看家长咨询的各种心态
2.通过语言了解家长的教育思路
3.了解家长和孩子打交道的方式
4.了解家长之间的关系
5.观察家庭环境
6.谁来开家长会
7.家长与老师的联系方式及联系密度
8.家长对老师的态度
9.家长对老师的要求
10.家访印象
二、通过询问孩子来诊断家长的问题
1.家长的常用语
2.家长为孩子做事的情况
3.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4.家长之间的教育方式是否一致
5.家长对老师的态度
6.家长的业余活动和爱好
7.孩子对家长的态度
第四章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园阶段
1.不受约束
2.急躁
3.胆怯
4.注意力不集中
二、小学阶段
1.厌学
2.动作磨蹭
3.不完成作业
4.过早关注异性
5.对父母产生敌对情绪
三、初中阶段
1.亲子沟通困难
2.师生关系紧张
3.同学问的矛盾
4.朦胧的早恋
5.学习能力不足
6.沉迷于网络游戏
四、高中阶段
1.准备高考的学生
2.职高学生
第五章 家长的常见问题
一、一般类型
1.溺爱和过度保护
2.唠叨和挑错
3.家庭教育应试化
4.家长失去权威
5.暴力和软暴力
6.家长意见不一致
二、孩子不同年龄段家长的常见问题
1.幼儿阶段家长的两个极端
2.小学阶段家长的两个误区
3.初中阶段家长面临的新情况
4.高中阶段家长的忧虑
三、不同职业家长的常见问题
1.官员
2.白领职员
3.军人
4.医务人员
5.教师
6.工人、农民、小商贩
四、单亲家庭家长的常见问题
1.在孩子面前说对方坏话
2.因负疚感而讨好孩子
3.父母不通气,孩子钻空子
4.把一切责任推给对方
5.双方都忽视孩子
6.重组家庭
五、隔辈家长的常见问题
1.老人带孩子的常见问题
2.老人与儿女常有的冲突

一、家庭教育诊断的必要性
1.“非诊断型”家庭教育的弊病
当前,多数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非诊断型”的。不是没有“判断”
,而是没有“诊断”。
“诊断”与“判断”的区别是什么?
诊断要从对方的情况出发,判断则完全可以从判断者的主观想法出发。
诊断有一套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判断则不需要训练,谁都会判断,有的人甚
至会不加思考就做判断。判断可以是一种未经分析就得出的结论。
诊断需要具体,而判断则可以笼而统之。你到医院治病,医生的诊断一
定非常具体,比如医生诊断你得了胃病,他一定会告诉你得了哪一种胃病,
然后再开药方,他决不会简单地说“你胃有病”就完了。
诊断之后是要开药方的。并没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所以诊断不但要
说清你的病属于哪一类,还要说清是哪一种,这样才能与相应的治疗药物对
得上号。
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笼统判断恰好是和他们的
办法简单相一致的。可以说,正因为他们的判断简单,所以他们的解决办法
也只能简单;也可以反过来说,正因为他们没有多少办法,只好对问题原因
做最简单的判断。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某学生厌学,上课不好好听讲,下课不好好完成
作业,成绩不佳。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是很复杂的,至少可以分成智力
原因和非智力原因两大类。智力原因又可以分成智力类型问题、智商问题、
思维能力问题、记忆力问题等小类;非智力类型又可以分成注意力问题、情
绪问题、意志问题、动机问题、个性问题等小类,每个小类还可以细分。只
有这样细致地区分,才能锁定这个孩子的问题,做出准确的诊断,然后才能
“对症下药”。诊断越准确,“用药”越准确。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每当学生厌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对原因的判断都
是一些非常笼统的老生常谈:“贪玩”“不自觉”“不想学习”“胸无大志
”……这些话谁都会说,毫无专业气息。所以他们的对策也就只能是最一般
化的、最简单的方法,无非是管卡压加看守。教师实在没辙就打电话向家长
告状;家长没辙就对孩子武力解决;武力解决不了,就用钱收买;再解决不
了,只好干瞪眼了。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诊断不清,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这种情况?家庭教
育有什么失误?教师根本不清楚。所以遇到请家长仍然不解决问题的时候,
教师一般就只会责备家长教育孩子“不负责任”。家长则很委屈地说:“我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您说我还怎么办?”教师也说不出怎么办,因为他自
己也茫然——连诊 ……

家教智慧从哪里来.jpg (60.91 KB, 下载次数: 2)

家教智慧从哪里来.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8:16:57 | 只看该作者
我长大啦--小学生青春健康
作者:陈一筠
出版:中国妇女出版社
适用对象:父母用书
开本:16
ISBN:7-80203-187-7
¥18.00
“为什么我是男的,她是女的?” “女孩为何来月经”“男孩遗精对身体有害吗?”……当女孩男孩身体开始发育的时候,脑子里总是装着一大堆问题。老师没空给他们讲,父母则多半回避。在好奇心和神秘感的驱使下,有些孩子去翻读成人的书刊,有的孩子到英特网上去猎奇,还有的去偷看淫秽的光盘,无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寻找那些敏感问题的答案。 《我长大啦!》这本图画书,用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向小学生讲解关于生命孕育和诞生的知识,关于青春期到来时女孩男孩不同的生理变化,青春体貌差异以及关于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此外,少男少女的身心保健,自我保护及拒绝烟酒、毒品的知识,也在书中有简明的介绍。这本书适宜父母与孩子一道阅读,有助于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
人物角色介绍 1  男女有别的青春体貌 2  生命的孕育和诞生3  女孩与月经4  男孩与遗精5  异性同学的友谊 6  青春期的情与性 7  自我保护  8  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9  珍爱生命,预防AIDS10  慎用互联网 青少年朋友在哪里可以寻求帮助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6-12-17 18: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2-18 15:44:19 | 只看该作者
 有幸刚读完本套书的第二册〈三岁看大>,目前正在读第一册,粗浅地谈下体会。
 从〈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开始,就很关注李跃儿教育,关注她的论坛和教育实践,觉得这种教育可谓中西合壁,适合中国国情,又侧重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长,健康心理的成长。《牵手两代--幼儿篇》可谓她教育经验的一次总结,虽然仅读了一册半,但感觉水平已超越了早年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而且这套书非常实用,不空洞。
 作为一套家长课程,我建议从准父母读起,提早一个阶段进入角色。比如〈三岁看大>中讲幼儿园的分析,选择,幼儿入园的准备和引导等非常适合孩子三岁以下的父母看,为孩子顺利入园做准备,避免入园时孩子心理的焦虑和身体疾病。比如书中谈到,对孩子讲"上幼儿园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老师象妈妈一样"都不是恰当的解释。我也误导过儿子,儿子常常以幼儿园的饭是臭的来反驳,从而抗拒幼儿园,我很遗憾半年前没有读到这本书。
 反过来,对0-3岁一册,读起来仍是收益多多。如源自童年的成人问题一讲,不仅对孩子,对父母人格的修复完善也很指导意义。第七讲关于儿童敏感性的介绍也不局限于3岁之内,而是一直延伸到学龄前。
 对针对幼儿园中班的〈发展中的冲突〉我更感兴趣。我愿意提前做好准备,对他的成长规律有足够的认识和预见,同他“斗智斗勇”,使他在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工于擅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养孩子是父母的职责,众多教育工作者多年的经验总结是我们轻易登上一定高度,提升教育理念的基石。我并不贪求儿子日后多么的博学,多么的富有,我只希望他健康快乐,有一颗善良向上的内心。而现在,我要观察他,了解他,给他提供适宜的丰富的环境,保护"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中他独特的那一种。

[ 本帖最后由 雨扬妈妈 于 2006-12-18 15: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4:4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7:46:26 | 只看该作者
在水一芳

<牵手两代 >送<我长大了>
<蒲蒲兰系列---莎娜的绘本>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


书已发出
多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8 12:28:28 | 只看该作者
江湖,我要订两套,刚刚好要你送两套书给我,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3:05: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hwj 于 2007-1-18 12:28 发表
江湖,我要订两套,刚刚好要你送两套书给我,呵呵

呵呵,好的。。。多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6 02:22 , Processed in 0.114305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