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自己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 11: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孩子自己成长顺教法
作者:不详 来源:中青网 时间:2006-11-29

  书市上《千万别管孩子》、《孩子不能不管》、《管还是不管孩子?》并肩叫卖,把前来买书的家长弄糊涂了,他们质问:孩子到底管还是不管?我们的回答是:孩子不需要家长过分管束。

  家长要顺从孩子

  这里说的家长要顺从孩子,就是我们主张的“顺教法”。所谓“顺教法”,就是家长按照孩子的喜好、按照孩子的价值标准来对待孩子。

  其实,家长看到孩子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后,就立即让孩子朝那个方向发展是错误的。比如说,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画画,马上把孩子送到绘画特长班,结果刚刚对绘画产生兴趣的孩子面对严格的训练方式,容易兴趣全无,甚至产生抵触。正确的方式是,发现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后,应该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保护,让孩子决定是否学习某些特长。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是管束。

  来看看刘先生是怎么用“顺教法”来引导孩子的。刘先生的儿子小强有一段时间对钢琴有了兴趣,刘先生就替小强找来了钢琴老师。学习钢琴一段时间后,小强表示不想继续学下去,也不想考什么钢琴级别。刘先生顺从了儿子的意愿。之后,小强兴致所致,间或谈上一曲,很是开心;小强喜欢上了毛笔字,乐此不疲的跟着爷爷练习。一段时间后,小强不想再继续练毛笔字,刘先生支持了孩子的想法。某天放学回家,小强从书包里面拿出一张全国毛笔字比赛的奖状……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能带有很强的功利心,那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刘先生对儿子的教育自有一套,他认为教育孩子好比“大禹治水”,要用“疏”的办法而不是“堵”的办法。即使小强在外面交一些所谓的不正当的朋友,刘先生也认为是理所当然,认为那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必须经历的。刘先生还强调,什么都要顺着孩子,孩子自己会慢慢成长。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孩子有自己判断事物的标准,孩子的成长要顺其自然。

  顺从孩子不是不闻不问

  严厉家教在现在的社会很难行得通。很多家长喜欢管束孩子的一切,从学习成绩到所交的朋友,管得天衣无缝。这种管束的负面作用导致了孩子反叛、导致了孩子与家长的代沟等等家庭问题。于是,很多家长就放任不管孩子。其实那是家长们错误的理解了“顺教法”的意义。现在的社会新闻有太多的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事件,家长教育孩子尤其要注意方法。

  孩子三岁至六岁是潜意识搭建期,一些孩子在三岁以后容易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有些家长在不经意间会制止孩子去做某件事。这样孩子的潜意识会形成一种反抗心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比如孩子喜欢玩球,但家长却让孩子练习钢琴,家长回家后问孩子,你练琴了吗?孩子就可能会撒谎。一次骗家长成功后,孩子就会经常撒谎。

  让孩子听话的好方法

  家长常常为教育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无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说服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在这里建议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着孩子,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对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教育孩子是很难的,因此,说话前请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效果会很好。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生硬,但过一会儿,孩子很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二、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告诉他如果违反的后果将是什么。你要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无须大声威胁。

  三、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不要批评孩子。

    延伸阅读: 教育孩子要阴柔阳刚并举

    塑造孩子,爱当然是首要的,但严也不可缺少。比方说,发烧要打针时,孩子怕疼又哭又闹,但再疼也得让他忍;寒暑表水银柱已跌到零下了,还闹着要吃冰激凌,吃不上就半天生气,但再气也得扭了他这个坏习惯……这些都必须“狠”——虽然这狠也可以说是从大爱中渗出来的。

  温和与柔顺容易造就软弱的下一代。家庭不是基督教堂,不能培养“打了你的左脸,再送上你的右脸”的信徒。我们要造就社会人,社会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要应对各种各样的事。尽用爱灌溉,“狠”全挤没了,孩子的阳刚气质就难显出来。这样长大的孩子,装嫩、发嗲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要碰上贪官污吏,究竟一概宽容还是一针见血,碰上犯罪行为,是噤若寒蝉还是能挺身而出,就很难说了。总对孩子民主说理,也有问题,比如让他进了部队就很难适应,上级给他下道命令,没有说什么道理,到底是执行还是不执行?让他冲锋,事先没有民主协商,上还是不上?

  因此,一个家教角色,还是既是“圣母”又是“将军”为好。“圣母”是阴柔,“将军”是阳刚;“圣母”意味爱,“将军”意味严。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既该有慈祥、温柔和善解人意的呵护,又该有严厉、刚毅和百折不挠的激励。

  “圣母”式教育已见许多,不再口罗嗦,下面讲点“将军”式的,谨供参考。

  “将军”式教育的方法常常强硬。星期天邻居家的小强问妈妈要钱买巧克力。小强到了街上,见珍珠奶茶摊上拥了一群同学,很是心动,他想吃巧克力,又觉得奶茶也不能放弃,便拿了一杯。摊主向他要钱,他说不是给你两元了吗?摊主忙糊涂了,没再追究。一边的小山看见小强的两元钱还在手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小强妈。小强妈问小强时,小强编了一段谎话,不承认。小强妈火了,语气斩钉截铁,要孩子必须到摊主那里补上两元钱及当面认错,并对他说,记住,×月×日,你不诚实,妈妈很生气,罚你一个月没有零花钱。妈妈狠揭其短,为的是让儿子深记痛改。也见过很娇气或者是沾染“油气”的城里孩子,道理听多了,比大人还能说,可就是坏习气改不去。结果家长狠狠心联系乡下亲友,把孩子转到农村,让他翻地割稻,牵羊喂鸡,给他吃点苦受点难,来一场环境磨炼。

  美国的幼儿园有种“体验饥饿”的特别教育,用抽签方式(比如说抽中60,代表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让多数孩子装扮成穷人、乞丐和流浪汉,3天里只给孩子吃很少的粗粮,让孩子体验饥饿和贫穷。还有新近的育儿畅销书《父母的心理学把戏》,书中认为,大多数孩子都是带着魔鬼品行来到人间的,比如喜欢吵闹,破坏有余,随心所欲。作者主张刚性教育,不迂回,让孩子在疼痛中与缺点决裂。里面列举了几个招数,比如用录音机录下孩子的叫喊声,然后开大音量放给他听,让孩子明白叫喊的危害;如果孩子把屋子弄得一团糟,就把他最珍贵的玩具拿来挂在垃圾堆的上面,每分钟下降10厘米,让孩子在玩具掉进垃圾堆之前把房间收拾干净;把孩子最喜欢的一双鞋子弄脏,让他从此知道珍爱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的做法不一定照搬,但给我们不少启示。

  不可想像,一种优秀的教育只有甜没有辣,只有笑没有哭,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也不可想像一个没有碰到过非议和责难,没有受过打击和失落,没有经历过惨痛和冤屈刺激的孩子,心理会十分健全。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只是一只嫩小鸡甚至是一条可怜虫。

  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听了一句讽刺的话就气上半天,考试一次不及格就闷着头灰心丧气,有了心结就等着爱来温暖和拯救,那么,请别忘了“将军”这一手。

  教育孩子,什么时候都不能没有“将军”,也只有“将军”才容易造就出“将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38 , Processed in 0.07051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