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96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论儿童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28 02:0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年前,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其中的一本《儿童教育讲座》是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A.C.马卡连柯所著,其中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宝贵的思想。现摘录部分内容供大家借鉴。

第一讲 家庭教育的一般条件

您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不要认为,只有当您与孩子谈话,或教导他,或命令他的时候您才在教育孩子。在您生活的每一个时刻,即使您不在家的时候,您都在教育着孩子。您怎样穿衣服,您怎样与别人交谈和怎样谈论别人,您怎样高兴和忧愁,您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您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具有重要意义。孩子能发现并感觉到语调中的细微的变化;您思想上的所有转变,都会通过无形的途径传达给孩子,而您没有觉察。如果您在家里很粗暴,或者爱吹牛,或者酗酒,甚至更坏,您侮辱母亲,那么您就不必再考虑教育问题了:您已经在教育您的孩子们了,而且在教坏他们,任何好的忠告和方法对您都是无济于事的。
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就是首要的和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正确的教育并不要求家长寸步不离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只能给孩子带来危害,发展性格中的消极性。这样的孩子过分习惯成人的社会,他们在精神上的成长也太快。家长为此而洋洋得意,但以后就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您不要认为您应该小心翼翼地把您的孩子与消极的影响或甚至敌对的影响隔绝开来。要知道,在生活中儿童总归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接触到异己的人和有害的人及情况。您应该培养儿童对这样的人和事的分析和与之斗争的能力,及时认识他(它)们的能力。在温室中进行教育,长期生活在与人隔绝的环境中,是培养不出这种能力的。因此,让您的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当然是完全应该的,但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放任不管。

教育工作的实质根本不在于您与孩子的谈话,也不在于您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而在于组织您的家庭、您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在于组织孩子的生活。在这项工作中是没有小事的。



[ 本帖最后由 Coffeebreak 于 2006-11-28 02: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02:09:49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教育讲座》苏:A.C.马卡连柯

第二讲 家长的威信

    威信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它不需要任何论证,它是作为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被接受的。可以说,在儿童天真的心目中威信被看作家长的力量和价值。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和母亲应该具有这种威信。遗憾的是有些家长把这种威信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他们竭尽全力去让孩子们听他们的话,这就是他们的目的。而实际上这是个错误。威信和听话不可以作为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正确的教育。如果孩子听话,家长生活得就安宁一些。而这安宁本身就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事实上无论是安宁还是听话,都不能保持长久。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威信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起作用,很快一切就土崩瓦解,既没有威信,也没有听话。常常有这样的家长,他们取得了让孩子听话的结果,而因此忽视了教育的其他所有目的:确实培养出了听话的孩子,然而是一个懦弱的孩子。
    这种虚假的威信有许许多多样式。我们分析其中的十来种。
    以高压获得的威信。这是一种最可怕的威信,虽然不是最有害的。有这种缺点的更多的是父亲们。如果父亲在家里总是吼叫,总是发脾气,为了任何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不管在合适还是不合适的场合下举起棍棒和皮鞭,粗鲁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惩罚孩子的每一个过错,这就是高压下的威信。这种威信不能起任何教育作用,它只能使孩子养成离可怕的爸爸更远一些的习惯,它引起儿童的虚伪和人性的懦弱,同时它在儿童的心中孕育残忍性。这样的被打怕了的和没有自由的孩子,将来或者长大成为讨厌的、好无用处的人,或者成为人性胡闹的人,在自己的整个一生中报复儿童期受到的压迫。
    以疏远获得的威信。
    以妄自尊大获得的威信。
    以迂腐获得的威信,
    以说教获得的威信。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用喋喋不休的教训和训诫式谈话,确确实实地把儿童的生活搞得痛苦不堪。在只需要用开玩笑的口气与孩子说几句 的情况下,家长却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对面,开始自己的枯燥乏味的、令人讨厌的谈话。在这样的家庭中很少有欢乐和笑声。家长竭尽全力地力争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他们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永远不会犯错误的人。但是他们忘记了,孩子不是成人,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必须尊重孩子的这种生活。孩子的生活比成人更有情趣,更有热情,孩子最不善于发表议论。让孩子养成思索的习惯必须是逐步的,而且是相当缓慢的,而家长经常不断的高谈阔论、单调乏味的絮语和唠叨,在孩子的意识中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孩子不可能把家长的说教看作是什么威信。
    以爱获得的威信。这是在我们中间最普遍的一种虚假的威信。许多家长确信:要让孩子听话就必须让他们爱父母;而要得到这种爱,就必须随时随地向孩子表明自己作父母的爱。温柔的言辞、没完没了的亲吻、爱抚和表扬,过量地倾撒到孩子身上。
    在这样的威信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在这里发展着家庭利己主义。孩子们对这种爱当然无能为力。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对爸爸妈妈可以想怎么欺骗就怎么欺骗,只要表面上装得温柔可亲就行了。只要嘴一噘表现出爱正在消失的样子,甚至可以恐吓住爸爸、妈妈。孩子从幼年起就开始懂得对其他人是可以讨好的。因为他不能热烈地爱其他的人,那么他就可以毫无任何爱的、带着冷冰冰的不知羞耻的念头去讨好别人。
    这是一种危险的威信。这种威信培养不诚实的、虚伪的利己主义者。而这种利己主义的牺牲者往往首先是父母自己。
    以善良获得的威信。这是一种最不聪明的威信。在这样情况下儿童的听话仍然是通过儿童的爱养成的,而这种爱的产生不是由于亲吻和真情的流露,而是由于父母的让步、软弱和善良。
    。。。


[ 本帖最后由 Coffeebreak 于 2006-11-28 02: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11:27:46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教育讲座》苏:A.C.马卡连柯

第三讲
游戏


    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与活动、工作、服务对于成人的意义相同。儿童在游戏中是怎样的,当他长大后在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也将是这样的。所以,对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在游戏中进行。
    在每个好的游戏中首先都要努力工作,都要努力动脑子。如果您给孩子买了一只带发条的玩具老鼠,整天都上紧了老鼠的发条让它走,而孩子将整天看着这只老鼠并且非常高兴。这个游戏没有任何好处。在这个游戏中孩子是消极的,他的全部参与就是观看。如果您的孩子只是做这样一些游戏,他将成为一个消极的人,习惯于观看别人的工作,缺乏主动性,也不习惯在工作中创新,不习惯克服困难。不出力的游戏,没有积极活动的游戏,永远是坏的游戏。可见,在这一点上游戏与工作是很相似的。
    游戏给儿童带来快乐。这或者是创造的快乐,或者是胜利的快乐,或者是审美的快乐即有价值的快乐。好的工作也带来这样的快乐。在这一方面是完全相似的。
    在指导儿童游戏方面我们应该要求家长做些什么,现在已经很清楚了。第一,家长应注意不让游戏变成儿童的唯一追求,不能让游戏引诱儿童完全抛弃社会目的。第二,要在游戏中培养从事工作所必需的那些心理和身体的习惯。正如上面已经说过的那样,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逐渐吸引儿童参加劳动来达到,劳动将慢慢地、但必然会代替游戏。第二个目的要通过正确指导游戏去达到:选择游戏,在游戏中帮助儿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11:32:18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教育讲座》苏:A.C.马卡连柯

第四讲 纪律
我们有权只称呼那些人为守纪律的人,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始终善于选择正确的行为,选择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也能坚持地持之以恒,不管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不愉快。
我们特别要求家长们永远记住这样一条重要的原理:纪律不是靠某些个别的“惩戒”措施形成的,而是由整个教育体系、全部生活环境、儿童受到的所有影响造就的。
制度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我们说过,制度仅仅是手段。
我们首先要请家长们注意以下所述:不管您为您的孩子选择了什么样的制度,这个制度首先应该是合理的。如果您要求孩子们定时吃饭,并与他人一起坐在餐桌旁,那么,孩子们就应该懂得,必须采用这种制度是为了减轻母亲的或家庭女工的劳动,也是为了每天全家人能相聚几次,大家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您要求孩子们不要留下没吃完的食物,那么,孩子们就应该懂得,这一制度的必要性是出自对生产食品的人们的劳动的尊重,也是出自对家长劳动的尊重和对家庭经济的考虑。
希望家长们在制定家庭制度时要考虑它的合理性和目的性,同时我们也要告戒家长们完全不必随时随地地向孩子们解释这个或那个规则的意义,不要用这样的解释和说明来使孩子们感到厌烦。必须尽可能地让孩子们自己去理解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规则。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需要向孩子们指示正确的思想。一般来说,应该力求让孩子们尽可能牢固地形成好的习惯,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是经常地练习正确的行为。无论多么好的经验,都会被关于正确行为的絮叨的议论和高谈阔论所破坏。
每种制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的确定性。如果今天需要刷牙,那么明天也需要刷牙;如果今天起床后必须收拾床铺,那么明天也必须这么做。母亲不应该今天要求孩子收拾床铺,明天却不要求他这样做,反而自己去为他收拾床铺。这样的不确定性使制度失去了任何意义,使他变成了一堆偶然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的命令。正确的制度应具有确定性、准确性,不允许有任何的例外,除非确实必须有例外,并且这种例外是由重要的事情引起的。在每个家庭中通常都应该有一种方式,从而使对制度的哪怕是最细小的破坏也必然会被揭示出来。这必须从儿童幼年时做起,家长越严格地监督制度的执行,儿童违反制度的情况就越少,将来不得不采用惩罚的情况也就越少。
如果家长自己不真诚地对待制度,如果家长要求孩子遵守制度,而同时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条理,不遵守任何制度,那么制度的确定性、准确性和必要性就正在遭受到莫大的威胁。当然家长本人遵守的制度与孩子遵守的制度自然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不应是原则性的区别。

如果家长能更深入地熟悉儿子的伙伴及其父母,如果家长有时去看看孩子们的游戏,甚至参加这种游戏,与孩子们一起散步,看电影,看马戏,等等,儿童的许多不好的行为,尤其是儿童的许多任性现象就不会发生。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规范性关系的形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遇到教育带来极大危害的、形式极其多样的夸张的说法和过火的做法。有的家长滥用劝说;有的滥用各种各样的解释性谈话;有的滥用爱抚;有的滥用命令;有的滥用鼓励;有的滥用惩罚;有的滥用让步;有的滥用强硬措施。在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当然在许许多多情境下采用爱抚、谈话、强硬措施甚至让步是合适的。但是当问题涉及制度时,所有这些形式都应该让位给一种最主要的形式,这种唯一的和最好的形式就是命令。

家长应尽可能早地掌握安详的、沉着的、有礼貌的,但又总是坚定的语调,用这种语调对孩子发出事务性命令,而孩子从幼年起就应该习惯于这样的语调,养成乐意地服从命令和执行命令的习惯。
您的命令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发布命令时态度不应凶狠,不应叫喊和发怒,而应当象是在请求。
2、  命令孩子做的事应是他力所能及的,不应让他感到过分的困难和紧张。
3、  命令应当是合理的,即不应当违反常理。
4、  命令不应该与您的另一个命令或另一位家长的命令相矛盾。
如果发布了命令,就必须执行。如果您发布了命令,然后自己却把它忘记了,这是很不好的。在家庭中,与在其他事情中一样,必须有经常的、不懈的监督和检查。当然,家长应尽量把大部分这样的监督进行得不让孩子察觉;孩子一般不应怀疑执行命令的必要性。但是,有时候委托给孩子的工作比较复杂,而完成工作的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此时进行公开的监督是很恰当的。
如果孩子不执行命令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尽量不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孩子第一次不听您的话,您应该重复一遍命令,但这一次要用较严肃的、较冷淡的语调,近似用这样的口气说:
“我让你这样做,但你没做。马上去做,以后再也不要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对孩子再次下达命令并一定要孩子执行这个命令,同时必须好好地想一想,认真考虑一下为什么这次会出现抵制您的命令的现象。您一定会发现,您自己也犯了某种错误,什么事情没做对,忽略了什么东西。应力求避免这样的错误。
在这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您的孩子增长不听话的经验,不要让家庭制度遭到破坏。如果您允许您的孩子有把您的命令看作某种不必执行的东西的经验,那是非常不好的。
如果您从一开始就不允许孩子有这种不好的经验,将来您就永远也不需要诉诸于惩罚。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几种形式的惩罚,如:不许出去玩和娱乐(如果已预定去看电影或马戏,可以延期);如果给零用钱的话就停发;不许去同学家。
再次请家长们注意,如果没有正确的制度,惩罚本身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采用奖励措施同样需要谨慎。任何时候都不应事先宣布要给什么奖品和奖赏。最好仅限于简单的表扬和称赞。孩子得到的欢乐、满意、娱乐,不是对他的好的行为的奖励,而是以自然的方式对其正当需求的满足。孩子所必须的东西,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给他,而不管他有无功绩;而孩子不需要的或对孩子有害的东西,决不可以作为奖品给他。
必须把纪律和制度区分开。纪律是教育的结果,制度是教育的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11:35:25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教育讲座》苏:A.C.马卡连柯

家庭和儿童教育


    爱需要一定的限度,就象奎宁和食物一样。
    幸福的家长常常有好的孩子。
    不难想象,一些幸福的家长是由于自己的社会活动、自己的文化修养、自己的生活而感到幸福,他们也善于支配这种幸福,这样的家长总是有很好的孩子,他们总是能正确地教育孩子。
    七八岁的孩子有时应该有一些冒险行为,您应该看到这种冒险,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如许冒险,使孩子成为勇敢的,使他不养成在您的庇护下做任何事情的习惯:妈妈说了,爸爸说了,他们什么都知道,他们手上有书,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在您的这种极端干预的情况下,您的儿子不会成长为真正的人。有时候他会成长为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既不能做出任何决定,也不敢去冒险,成为一个不能敢作敢为的人,而有的时候往往是相反,他服从,在您的压力下他的服从达到某种极限,在他内心激荡的、要求释放的力量有时候会爆发出来,于是事情就以家庭丑事而告终:“本来是个好男孩,但后来他出了点事。”事实上“出事”是个渐变的过程,当他服从的时候,当他听话的时候,始终进行着这一过程,他的天赋随着成长和学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产生着自己的作用,起初他开始偷偷地抵制,随后就公然对抗。
    常常还能遇到另一种极端,认为孩子应该充分地表现出主动性,可以随心所欲地行动,完全不关心孩子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做些什么,让孩子习惯于过一种不受监督的生活,习惯于不受监督地思考和作决定。许多人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发展儿童的意志。事实恰恰不是这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不能培养意志,因为真正的坚强的意志根本不是想什么就得到什么的本事。坚强的意志这不仅仅是想什么就得到什么的本事,还是一种迫使自己拒绝不需要的东西的能力。意志这不单纯是欲望和欲望的满足,这还是欲望和制止、欲望和拒绝的同时并存。如果您的孩子只练习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练习遏制自己的欲望,他就不会有坚强的意志。
    除此之外,还必须培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个特点不难培养:这就是判断能力。这种能力常常在一些小事中,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表现出来。请在童年早期就注意您的孩子的辨别能力,注意他说些什么。这时来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或者不完全是不相干的人,而是您的团体、您的家庭中的一个额外的人员:来访者、客人、阿姨和奶奶。孩子应该知道现在应该说什么和不可以说什么(譬如,不可以在上了年纪的人面前说老年,因为他们不乐意听这个。起初听别人说,随后自己也参加交谈,等等)。儿童立即感觉到自己所处环境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不难培养的。只要注意两三次,并与儿子或女儿谈一谈他(她)的冲动是怎样产生好的作用的,这样做就足够了。判断能力对于周围的人来说,对于拥有并掌握这种能力的人来说,是很有益的和令人愉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8 11:38:14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教育讲座》苏:A.C.马卡连柯

家庭和学校中的儿童教育

    真正的家庭应该是一个好的经济集体。孩子从小就应该是这个经济集体的一员。他应该知道家里的财产是从哪里来的,要买些什么,为什么需要买这些东西,而那一些为什么不可以买,等等。

    人们通常说:我母亲和我父亲,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为他牺牲了一切,包括个人的幸福。
    这是家长所能给予自己的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关于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说:如果您想毒死您的孩子,给他大剂量地喝您自己的幸福吧,他就会被毒死。
    如果您培养孩子去追求为父母带来幸福,孩子就不再感到委屈。让孩子首先考虑父母的幸福吧,而家长想些什么,这与孩子无关。
    如果您有多余的钱,您在想给谁买裙子,给母亲还是女儿,我就要说,只给母亲买。
    在孩子的眼中,父亲和母亲应首先有权享受幸福。
    必须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培养孩子产生一种纯朴的自然的愿望,让他们在父亲或母亲的愿望没得到满足之前自愿放弃自己的欲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28 11:40:29 | 只看该作者
道理是这样说,但是做起来是有难度的。主要是这些都需要家长本省的修养,很多时候是自己身上的品质,是长期依赖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品质。而在我们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中国的应试教育没有将这一部包括,所有都是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1-29 19:06:25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该多多普及!taolin的回复说得真好啊,我们有了孩子后才知道教育自己,还好,不太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1-29 19: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taolin 的帖子

真是本好书,好的教育理念阿!

回复也真好,我们才开始教育自己啊,还好,不太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9 , Processed in 0.09548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