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77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给孩子一点点(北大修正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23 10:0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多家长听到这样的话可能会在心里大呼冤枉:我这不都是为了孩子吗,只要能让孩子成材,就是要天上的星星月亮我也去摘。说起对孩子的付出,这些家长悲从中来,声泪俱下。
  诚然,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呵护甚至溺爱有目共睹,只要是为了孩子,再大的付出也不会吝惜。然而,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付出与回报并不总是成正比,很多家长为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可回报给他们的却太少太少,甚至一些家长倾尽一生所有,却只得到“一把辛酸泪”。
  每当家长一起谈论孩子的时候,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那孩子不争气。说这话的家长很无奈,长叹息,怨孩子不争气的同时怪自己命不好: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孝子?
  自家的孩子没希望了,转而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瞧人谁谁家那孩子,多懂事,都不用管,可学习老是第一。
  仔细想想,满心疑惑:俩孩子从小一起长大,怎么人家孩子越来越懂事,学习越来越好,我的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成绩越来越差了。人家孩子当足球队长了,我的孩子常泡病号了。原本是一样青葱可人的小树苗,为什么一棵长得直立挺拔,另一棵却斜叉满冠呢?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这决非要否定伟大的母爱,而是说,只有爱和付出是远远不够的。爱是讲究艺术的,付出也要有所选择,盲目的爱与付出,往往会成为孩子成长前进的绊脚石,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想想有些家长都为孩子付出了什么吧。把孩子养的白白胖胖的是付出,让孩子穿的风风光光的也是付出,替孩子洗衣做饭甚至穿衣喂饭还是付出,还有的家长替孩子背书包,写作业,“扛”老师的批评,甚至有的家长还替孩子拉关系,走后门,不要自己的面子。也有这样的家长,为了孩子,他们没日没夜的拼命工作,没时间跟孩子说说话,谈会心,甚至很长时间都见不到孩子一回。他们一心攒钱,让孩子上重点学校,读名牌大学,买漂亮房子,找体面工作。这些无私的家长们象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只为孩子前途的光明。可孩子得到了什么呢?家长收获了什么呢?结局让孩子和家长一样尴尬。
  孩子是又白又胖了,可身体并不健康。家长包办了所有的家务,孩子没有了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事事替孩子考虑好了,孩子没了责任心。最终,家长的血汗钱大多都交了择校费,打点了关系圈。而孩子虽然上了重点学校,却连个普通大学都考不上。
  这些家长感到茫然困惑,不知所措,其实成功离他们只有一步之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再多付出一点点。一点时间,一点精力,一点耐心,一点情感。
  挤出一点时间,多和别人特别是那些有成功经验的家长交流,探讨他们教育孩子的有益心得。事实上,那些所谓的神童绝大多数都是后天造就的,正常婴儿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所以,孩子的成长之所以出现差异,家庭教育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保留一点耐心,宽容地面对孩子的失败,帮助孩子成长。其实每个家长天生都是教育家,他们教会了孩子最难学的两个本事:说话和走路。在所有需要走路的物种当中,人学走路是最难的。大多数的生物是一生下来就会走的,可人却不同,三翻、六坐、八爬爬,通常一岁左右人才学会走。为了学走,数不清会摔多少跟头;为了学走,家长要耗费很多时间。可就这么难的事,我们伟大的家长们都把孩子教会了。
  在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中,语言是最难掌握的。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便不厌其烦的教孩子说话,盼孩子说话,可即使聪明的孩子,也要到一百多天才开始含糊不清的叫出第一声爸或妈。而那些语迟的孩子,很可能上千个日夜后才张口说话。从孩子叫第一声爸爸妈妈开始,到他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少说也需要十年八年时间吧。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一件事一件事的认,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爱心啊,我们伟大的家长也把孩子教会了。
  大多数的家长觉得这并没什么,哪个做父母的不是这样呢?其实不然,一些缺乏耐心的家长这方面该注意些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给人条鱼简单,教给人钓鱼的方法却难了。尤其碰上个笨些的学生,宁肯天天都给他些鱼也不愿去教他。说话和走路家长没法替孩子做,再难再烦也要教孩子。家长偷不得懒,孩子就学会了。洗衣做饭就不一样了,反正也不在乎多两件衣服洗,多一个人的饭做,加上孩子本就不感兴趣,家长也就懒的去教了。不学当然不会做,不做也就不去学,最终只好不做了。
  成长的过程需要耐心,更需要帮助,象扶孩子学走路,教孩子学说话一样,再难的事孩子都能学会,再大的事孩子也能做好。
  拿出一点精力,与孩子同成长,共进步。
  前面引用过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教育好孩子是一门艺术。”什么是艺术?任何事情,做到极致才是艺术。那么都有哪些家长懂得教育这门艺术呢?又有几个家长掌握了这门艺术呢?每个家长都清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也是终身的课堂。一个孩子守不守规矩,懂不懂孝道,爱不爱学习,有没有爱心,这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著名的亲子关系教育专家董进宇说过,一个人的成长,是有三部分生命构成的。一是孩子的有形生命,指的孩子的身体。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也都在茁壮健康的成长着。二是孩子的知识技能,这主要靠学校和自主的学习来完成。三是孩子的精神生命,指的孩子人格的塑造,勤劳、善良、仁爱、真诚,这些美德都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进取,笑对人生,与社会和谐的相处,幸福愉快的生活,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在起作用。社会风气不尽人意,学校功课负担太多,谁来培养孩子的这些品格呢?答案很简单,只有家长。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不断进步,信息纷纭复杂,今天的孩子们不光身体长的快,学识进步快,思想也成熟的快。很多孩子的言行会让家长感觉不可思议,以为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其实问题并不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长不懂得和孩子做平等的交流。如果家长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能够与孩子很好的沟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而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相信家长绝不会认为孩子有什么问题,这样的孩子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拿出点精力,留心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更新观念,澄清认识,明确教育孩子的目标,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教育孩子的艺术。该自己做的一定做好,不该自己管的坚决不管,允许孩子失败,接受个体间差异,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还孩子劳动与学习的权力。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家长轻松,孩子不累。这样教育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付出一点情感,做孩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音。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情感。家长往往非常注意孩子身体成长的需求,对孩子的物质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这些家长就忘了一点,所谓心智健全,精神和物质是偏废不得的,一个真正健康成长的孩子必定是“心”和“智”平衡发展的。
  心灵的成长靠什么,靠情感的滋)。情感从哪来,无非是和周围人交流中获得的亲情、友情、爱情。那些付出太多却收获很少的家长们,他们整天忙于工作,忙着挣钱,却忽略了和孩子做深入的交流,放弃了多少灌溉孩子日渐干涸的心灵园地的宝贵机会啊!只是孩子真的出了问题才恍然大悟,追悔不已。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放一放工作,陪一陪孩子,聊聊天,下下棋,倾听他们的烦恼,找出孩子的优势。孩子的成长需要沟通与交流,孩子的进步需要肯定和鼓励。成功的时候,需要家长与他们分享,失败的时候,需要家长给他们安慰。好的品格日常生活中的养成,家长的传帮带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孩子离不开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的熏陶,离不开和蔼可亲的家长的谆谆教诲。
  养育优秀的孩子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难,也不需要付出太多,更不必活得没了自个儿。再给孩子一点点,一点点时间教孩子自己做事,一点点耐心接受孩子的失败,一点点精力学些成功的教子经验,一点点情感与孩子共同分享。只要这样努力去做了,请相信你的孩子会一样出色!


[ 本帖最后由 wzh5945 于 2006-11-23 10: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lc4601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11-23 21:24:43 | 只看该作者
再给孩子一点点,一点点时间教孩子自己做事,一点点耐心接受孩子的失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ocean1119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11-24 08:58:13 | 只看该作者
在养儿育女的同时,我们也在成长.如何才能做到授孩子以"渔",是我们每一位大人需要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2:59 , Processed in 0.07219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