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renyualic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会教孩子吗?——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431#
发表于 2007-1-6 14:03:26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故事叫《小黑驴过河》,小黑驴第一次驮着盐口袋过河,掉到河里后发现轻了不少,第二次驮棉花过河,以为过一下水就可以轻一下,结果被淹死了。这个故事给小孩子讲,小孩子没有这个概念,他不明白盐口袋与棉花是什么关系,我就亲自拿来一点盐和一小团棉花,让孩子亲自放到水里看表现怎样,孩子特别喜欢。通过游戏他知道盐在水里就化掉了,棉花从水里拿出来就更沉了。沉浮问题也可以玩出一大套游戏来,帮助孩子掌握很多很多的科学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发表于 2007-1-6 14:04:0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点,从指导策略来说是鼓励孩子去想象。对孩子来说很多问题都是游戏性的活动,画画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游戏。用画得象不象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是不科学的,幼儿园有一个很不好的做法就是把孩子的作品让家长来看,而且作品的内容是一样的,导致家长的反应是把自己孩子的作品与别的孩子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3#
发表于 2007-1-6 14:04:28 | 只看该作者
若是画的不好,孩子还会受到指责。这种做法很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他听到鼓励的话,就会有自尊心和积极性。小孩子的事情一定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鼓励孩子的想象是非常有好处的。有个孩子把天空全部画成红色的,老师问:“为什么?”孩子说:“我画的是傍晚的晚霞。”有的孩子画春天的树,可是把树叶画成金黄色的,他的解释是“太阳光照射的树叶是金黄色的”,他想画太阳底下闪着金光的叶子。这种情况是鼓励还是批评,大家就可以想象。比如说,让孩子接续故事,并且编不同的结尾:一种绳子可以做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
发表于 2007-1-6 14:05: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个指导策略是耐心的等待。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总是做错误的尝试,觉得孩子笨,赶紧告诉他应该怎样做。这个做法就很不好,比如拼装的游戏,孩子拼了半天可能就是不会,你在这个时候可以给一些启发,但是不要代替他做。你教他与孩子自己尝试着去成功所得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主动学习获得的经验,这对他将来主动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发表于 2007-1-6 14:05:33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条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的。现在我们的教育方针最大的毛病是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可实际上犯了错误才能成长。孩子的想法与大人不一样,他犯的错误对大人来讲会很可笑。好比鱼缸里的水位线下去了,他会说鱼缸里的水都被鱼吃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发表于 2007-1-6 14:05:49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认识和理解世界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他自己要喝水,他想到鱼也是活的,鱼也要喝水。他会用这种思路解释现象,假使遇到这种情况,大人怎么办?你要直接对他解释不是鱼喝掉的,而是蒸发到空气中去了,孩子未必明白。正确的办法是用相同的两个鱼缸,一个有鱼,一个没有鱼,过一段时间看鱼缸的水位变化。孩子就会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这时再对他讲水的三态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7#
发表于 2007-1-6 14:06:09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情况下孩子有了很感性的基础才能理解概念,所以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给点适当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发表于 2007-1-6 14:06:47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对孩子的角色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三岁的孩子要与他协同活动,就是一起玩。两岁以后尽量让他与伙伴交往,这对增长他以后的社会性交往经验非常重要。与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要培养他自己玩,将协同活动改为独立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发表于 2007-1-6 14:07:03 | 只看该作者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玩具,太多的玩具并不好。并不是说不给孩子买玩具,而是说每次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玩具。要孩子自己动脑筋,真正将玩法加入到使用方法上面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加到玩具中去,引导他和孩子一起学习。根据孩子的成长,家长及时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就好比你刚开始要给他一把梯子,要让他学会独立走,学会独立走以后,家长的帮助要间接一点,角度要注意不断的变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涵儿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0#
发表于 2007-1-6 14:07:4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科学地认识你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11:32 , Processed in 0.091787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