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纠正一个错误观念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为什么读书使人聪明呢? 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 根据20年的经验,教师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凡是文理兼修、学习轻松的中学生,都是在小学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课外书籍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人的大脑好比待垦的荒地,广泛的高品位的阅读,使它成为热土,只有在这样的沃野里,才有可能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结出丰硕的知识之果;仅抠教材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无疑是贫瘠的盐碱地。即便现在的考分很高,我们也不敢对他的将来乐观。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我的孩子完成“本职工作”已经费力了,还是少读课外书,集中精力务正业的好。 对于这种看法,我们还是听听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吧。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正因为功课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很艰难,所以我们更要鼓励他们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就好比让一个在封闭的屋子里干活干久了的人,到鸟语花香的园子里散散步。否则,他们对于学习的理解将是枯燥和无法忍受的。 有些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开窍较迟。用教育学家的话说,是思维暂时处于沉睡的状态。那么,怎样唤醒思维,使他们蕴藏着的聪明苏醒过来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读有趣的课外书。 当孩子怎么努力也解不出一道别人看来很简单的数学题 时,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做的——他说:“孩子,放开吧。你先看看这本漫画书,回头再来想。” 加上《基础训练》里的儿歌,学生每天要读3首,能完成任务就很不错了。部分孩子在读“另一本”,关于“另一本”,教师再次强调:内容不能太长,到学期结束,一天能读一篇一、两百字的短文就是超级棒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性急。对于这些孩子,家长要注意的是——给他们足够的玩耍时间。 今日提示: 一, 星期三让孩子把《365夜儿歌》带来,教师要检查朗读情况。 二, 课后绿框里的字是二类字,只要认识就行,不必让孩子写。因为它们最终是要以一类字出现的,现在教写,一则加重负担,二则伤害学习兴趣。即便以后统考考到了,扣分了,教师也会告诉学生:犯错的是出题人,我们不理他。 一年级语文教师 10月19日 (十二)教育写作并不难 这是第二次读书检查,二班的一位同学得到了两个100分——另一个是给孩子妈妈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位身为工人的母亲,已经拿起笔,开始了她的教育写作。 请读: 今天李宋杰同学背诵非常好,妈妈都比不上。10月10日 今天好可爱哟,背儿歌也背的非常甜蜜。10月14日 今晚的月亮很美,李宋杰也很漂亮,儿歌也读得很美。10月18日 很好,奖励一个五角星。10月24日 说实在话,在孩子的书上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被深深感动了,因为在这些简短朴实的句子里所蕴涵着的,是最深沉的母爱——将来,当孩子长大,他必定会一再重温他人生第一本大书,重温这永不褪色的母爱。 看啊,教育写作就这么简单。日子一天天过去,太多劳累经过不留一丝痕迹,可是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就可以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留下美好温暖的印记。 一班虞安祺的家长也开始啦! 当然,以后我们可以写得丰富多彩些,也不一定句句都说读书,比如像这样—— “二十多天没有下雨了,空气很干燥,孩子读书的声音滋润了我的心。“ “现在是晚上八点,背好了,看电视去咯!” “天气凉了,明天要给孩子添衣服了。” “明天开运动会,比赛成绩不重要,我祝孩子玩的开心。” 这是爱的诗篇,这是与孩子同行的足迹,面对这样的家长,教师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还有少数同学,儿歌读得很生疏,这是家长的失职。 一年级语文教师 10月27日 (十三)让我们跟上他们吧家长:第三次读书检查情况如下:(1)班24名同学会背,没带书的6人,基本不会读的1人。(2)班26名同学会背,朗读不够熟练的2人,基本不会读的1人。两班十多位家长——或在“儿歌”书页上,或者在本子上,或在“教育在线上”的个人专栏上,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读了《教育写作并不难》,韩玉琛同学父亲建议:“让孩子在儿歌后面也写上一两句话,一来可以充分理解儿歌的意思,二来可以训练其书面表达能力。”多好的爸爸啊。我们再次深刻地体会到:“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现在一日一句,将来一日一段,长此以往——不得了啊。 “我也想到天上去玩玩。” “哈哈。爸爸背的时候分不清‘汤团’和‘汤圆’啦。” “东东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我们应当学习他。” 如果你是和孩子一起爬坡的,你一定知道:上面这些话,韩玉琛写在哪一页。爸爸属猪我属虎 。咦,小猪小猪胆子大, 敢和老虎打电话! 这是唐燕翎同学仿写的儿歌。妈妈说:"芸芸,你别赤脚走路,还没到夏天呢" 芸儿说:"妈妈,把脚吃掉,不就不能走路了." 妈妈:"........" (《赤脚和吃脚》) 芸芸说:"妈妈,你来陪我做一件事吧" 妈妈说:"什么事?" 芸芸跑来让妈妈弯下腰,附在妈妈耳边神秘地说:"做一件美丽的事." 妈妈说:"美丽的事,美丽的什么事?" 芸芸说:“陪我出去玩吧。” (《美丽的事情》) 这是晏楚芸的幼年妙语,是不是很有趣啊? 我们相信,这样的出色父母会越来越多——不为教师的表扬,而是为了孩子,为了自己。 他们已经走在了前面,让我们跟上他们吧。 通知:星期四下午4:00两班召开家长会,有重要事情通告,务必按时到会。下周的后半周期中考试。一年级语文教师11月3日(十四)请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长:期中试卷已阅,两班语文90分以上67人,其中95分以上35人。至于80多分的同学,很多丢分在最后两题——阅读和写话。随着学习的深入,今后的测试,将更注重对学生读题能力、阅读理解、写话能力的考察——只要孩子们在大量阅读的同时,辅以适当训练,应当没有问题。请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计算考分离100差多少,而要“从零开始”,计算孩子在两个多月里学到了多少——分数无论高低,我们都当它是孩子们辛苦劳动的收获。这样,我们就会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并且找到今后的用力点。 此外,孩子们还要注意书写规范、强化时间概念。关于本周读书检查:1班,儿歌会背30人,朗读不熟1人;2班,儿歌会背37人,朗读不熟1人。尤其值得表扬的是:原来朗读不熟的施俊瑞、朱丽丽、周子善、聂大伟也能背诵了。对于语文而言,最值得重视的,是广泛的阅读,而不是一时某次的考试成绩;对于将来其他的所有功课而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取得优秀成绩的根基。 很多同学或在书上、或在日记本上开始了“一日一句”的写话练习。最棒的孩子,已在向着“一日数句”乃至“一日一段”的方向前进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于这些孩子及其家长,我们深表钦佩和谢意。一年级语文教师11月12日 (十五) 让我们凭着自己的热情和毅力家长: 本周读书,一班会背18人,二班会背42人。 今天,他爸爸给他买了一个机器狗玩具,拆开包装,拼装好后,顺手要把包装盒扔掉。冉冉赶紧把包装盒收了起来,并且说:“小鸟的家在树上,包装盒是机器狗的家,你扔了,它就没有家了,多可怜啊。”看样子,爱心是随时装在孩子的心中,我们做家长的自叹不如——惭愧。(徐会) 以前我们都让小孩自己读,由于她不知道连词、断句,我们说她读书象在挤牙膏。后来,我让她先读两遍给我听,我试着背让她检查。对着书,她检查得比老师还认真呢。我背错的地方,她给我严肃指正,这样就加深了印象。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她。现在,她背的比以前快多了。(孔维琼) 这是母亲的笔录,教师也是母亲,在教师看来,这不值得惊讶——可是,在读书课上,当李旭冉和郭乐将上面大段的话完整读出的时候,教师的心情不能平静——多么希望孩子的母亲也能看见这一幕!人在潜意识里都是自我中心的,“读自己”——是谁也无法不专注的事情。这就是孩子能“认识”其中所有生字的原因。这些字记得是否牢靠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爱的回流,得到了上行的持久动力。因为孩子知道,无论学习艰难还是轻松,坎坷还是顺利,和他走在一起,欢乐辛苦在一起的,是他最亲的人。当然,还有老师。 我也要早起,绝不睡懒觉:(陈灏漩) 小鸟的叫声真好听啊。(朱丽丽) 我很想到月亮上面去荡秋千。(施淑静) 下雨了,妈妈说农民伯伯的心里一定乐开了花,田地里的种子也一定乐开了花。(李旭冉) 六点半我就起来了,我把背子叠叠好,还帮妈妈挤牙膏(金楚玥玥) 这是孩子们学写的话——这样做的学生,必将越来越多。让我们凭着自己的热情和毅力,笑望孩子的未来。 一年级语文教师1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