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46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感觉没有百分百─认识感觉统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3 21:2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觉统合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为何有些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其实,感觉统合没有百分百完美,但成人的接纳和鼓励,能让孩子百分百做自己。「孩子已经小二了,写起字来常常左右不分,不是少一画、就是多一画…」「我的孩子智商正常,为什幺老是笨手笨脚,常常打翻杯子,上下楼梯慢吞吞。」「孩子个性冲动,一点小碰撞就发脾气,令我很头痛。」 在专家的诊断下,这些「凸槌」的孩子可能会被诊断为前庭功能失调、重力不安全症、触觉防御失常等感觉统合失调的病征。这些稀奇古怪的病名,往往让不明究里的父母起了疑惑和担心:我的孩子是问题小孩吗? 虽然感觉统合功能的评估与治疗属于医学范畴,但由于感觉统合的发展关键期在幼儿阶段,与儿童的发展息息相关,且感觉统合失调若能早期发验,疗效最好。因此,对许多新手父母和幼教老师来说,认识感觉统合是极重要的。 有些孩子在三、四岁时,接受了坊间机构的检视而发现感觉统合失调,必须接受治疗,令父母忧心忡忡。但更多父母却是在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学科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孩子因学习有障碍,被列入所谓的资源教室班级,并片段得知这是感觉统合失调所致;即使孩子就读于普通班,也会因为孩子的学习状况不佳而发现孩子的感觉统合不良。究竟何为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对孩子会造成什幺影响?如何把握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我们不谈病理,只想协助一知半解的父母和幼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一分认识与用心,及早防范和因应。何谓「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美国加州爱尔斯﹝Ayres﹞设,从中枢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提出「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理论。他认为如果中枢神经系统无法将前庭平衡、皮肤触觉、肌肉运动觉与视听觉的感觉统合,将会造成行为和学习上的问题,即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具有多年幼儿感觉动作活动设计经验的台北智宝园学前园地所长陈凤轻,以浅白易懂的方式指出:人类的身体有许多感觉器官,如:眼、耳、口、鼻等,这些器官接收外界的各种信息后,必须经大脑做适当的组织整合,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才能整体运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比如,切苹果吃时,眼睛的视觉,让我们知道苹果是圆形的、红色的,接触苹果时,感觉其光滑外皮,重量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切开苹果后,嗅觉会嗅到苹果特有的香气,味觉则是酸酸甜甜的,这些感觉神经讯息的统合,赋予了「苹果」的认知意义。 由此可知,感觉统合是正常孩子发展过程中,借着内、外在的需求和环境刺激,不断整合各种感觉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如果大脑无法正常且有效的处理感官讯息或指挥动作,就会出现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感觉统合为何失调?美国马里兰大学特殊教育硕士,任职桃园启智学校教师的陈玉珍表示,感觉统合失调是脑功能失常的现象,真正原因不名,但推测与下列因素有关:产前:遗传、感染、外伤﹝如车祸﹞、物理伤害﹝X光﹞、缺氧中毒﹝烟酒过量、滥用药物﹞、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异常。产中:生产异常—早产、生产时受伤。新生儿疾病—感染、缺氧、代谢异常等。产后:头部受伤、感染、中毒﹝铝或汞﹞、严重营养不良、环境剥夺。 由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范围很广,又属于医学范畴,一般人很难判读。为了帮助父母做最初步的观察,以及早发现。具有27年儿童职能治疗经验的吴端文早期疗育中心负责人吴端文老师,整理了八大症状,若孩子出现下列一种以上的症状,父母就应提高警觉:·过动、容易分心:随时动个不停,无法静坐和专心,在团体学习时与同龄孩子的差异大。·注意力、觉醒度差:明显的心不在焉、丢三忘四,做事无计划或一副没兴趣的样子,总是旁观或游荡。·对触觉、动觉视觉、听觉过度敏感:如不敢荡秋千或爬高,对衣服或食物的质地特别挑剔,不喜欢别人碰触,或是非常怕大声说话。·对感觉刺激反应不足:有些孩子会寻求强烈的感觉经验,如持续转圈圈、由高处往下跳,或对病痛的反应不灵敏。有些孩子则在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间摆荡。·情绪及行为的困扰:易怒、紧张、固执、很难自我调整情绪,面对新的情况时,难以适应。另外,冲动、缺乏自制力、不守规范,造成人际互动上的困扰。·动作协调差:大肌肉或精细动作的协调性差,如常跌倒,剪纸、握笔有困难。·语言发展有问题:听觉过程上的失常,如漏听、听不懂、理解特慢,或无法记得一连串的指示等。说话则有口齿不清或语言发展迟缓等现象。学业成绩低落:读、写、算的学习有困难。感觉动作能力与学习能力 令父母忧心的是,感觉统合失调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果。陈凤卿所长表示:「儿童的大脑功能是逐渐成长的,智能的发展与大脑功能有密切关系。当外界环境有了刺激,便会经由感觉器官来接收,再输入大脑,而加以分辨、整理、贮存,以供身体各部位充分利用。因此,这些感觉器官便成了学习管道。」由此看来,若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学习管道就有的阻碍,无法畅通。除此,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常伴随着动作笨拙、手眼不协调等症状,致使孩子对自己没信心,情绪低落,对学习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这也是为什幺孩子不笨,却对读书没兴趣的重要原因。 「当孩子会走、会跑时,多鼓励孩子走路、骑脚踏车或利用社区公园设施活动筋骨,都是很有益处的。这时,父母必须建立的心态是接纳孩子的小挫折、小伤害,千万不要保护心切,而阻止孩子自由探索的成长需求,阻碍孩了感觉统合发展。」陈凤卿所长指出有孩子动作不协调,并非生理性的感觉统合失调造成,而是现代孩子的生活空间日趋狭小,加上父母的过度保护,使孩子成长过程的动作刺激过少所至。陈所长有感于此,特别在园里为孩子设计多项的感觉动作游戏,他说:「感觉动作能力、听知觉统合能力和是知觉记忆广度,是孩子学习的三种基本能力。这三种基本能力若没有得到充分的、适当的发展,就可能影响日后的学习发展。」 陈所长表示这些有趣的游戏,除了可以在教室进行外,也很容易在家中或利用社区公园的器材进行。不过,这些活动仅提供平日用来预防和增强感觉动作能力,若孩子的失调情况严重,建议要寻求专业人员做治疗。把握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 在生命的前七年,孩子藉由感官的探索来认识自己和周遭环境,以发展各种能力。人类的遗传基因中,都具有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但仍需要与环境互动,让身体与大脑顺应环境的挑战,使感觉统合的发展良好。陈玉珍老师指出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是三至七岁,因此,这时期的孩子经常动个不停,忙于寻找感觉刺激,是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时期。 如何把握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与幼儿接触最频繁的父母和幼教老师应留心些什幺?吴端文老师做了以下的分享:老师可以怎幺做?·教学课程安排应动态、静态交替进行。·感觉统合是学习的前奏,当孩子能稳定、专注、不哭闹,教学的进行才能有效。比如,老师说故事时,多数孩子动来动去时,就该暂停说故事,先让孩子起身动一动。·感觉统合师调是隐形障碍,需要照顾者特别细心的观察入微。比如,观察幼儿是否太偏差的选择固定的工作?因为可能孩子在别的学习有困难。·顾及孩子的个别差异,比如,某个孩子有特别的需求,老师可将此需求融入课程设计中。·留心孩子的发展是否落后,若有异常,应及时与家长沟通,转介给专家进一步的咨询与评估。 父母可以怎幺做?·从怀孕开始,孕妇就宜多散步、跳舞或坐摇椅,最重要的是减少压力。·父母应有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念,孩子需要平衡发展,而非仅有智能的发展。·多提供孩子探索、活动肢体的机会。·提供均衡的营养外,脂肪的摄取有助于脑神经的发展,但需留意油脂是否有益健康,并避免摄食油炸物。·留心孩子的发展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早寻求专家协助,做进一步的评估与治疗。 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感觉统合有问题,怎幺办?吴端文老师表示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症状,利用感觉统合教具而设计一系列游戏化的活动。不但能帮助孩子稳定神经,促进脑神经功能,并能有效改善自我控制能力。除此,最重要的是教育父母,因为脑神经调整是天天需要做的,因此教会父母如何在家配合实施是很重要的。 「一位合格的职能治疗师无论在预防、治疗或亲职教育上,都希望能将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念传达给婴幼儿的照顾者,让家长、老师更清楚幼儿阶段的孩子不应整天坐着学东学西,应该多多经验感觉动作的活动。」吴端文老师恳切的说着,并有趣的提供秘诀,建议家有过动儿的父母多提供孩子可以用力咀嚼的食物,如杂粮馒头、啃玉米、嚼培果,而胡涂的孩子则给予柠檬冰沙,让他吸吮,保证神清气爽。 由于感统治疗的疗程大约需费时半年至一年,而且需持续在家调整,全家的生活型态势必因此受到影响。吴端文老师提醒家长需先建立正确心态;「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生病的事实,只有接受现况。这种心态育早建立,疗效愈好,如果父母无法坦然面对,孩子和家长都会很辛苦。尤其愈早接受治疗,不但效果好,也能避免被嘲笑、被处罚等莫须有的痛苦经验,影响自信与自尊。尤其在学龄前做好所有的调整,日后孩子才能全面发展。」让孩子百分百做自己 经由感觉统合治疗,失调的症状可以获得改善,但其疗效却因身心障碍的轻重而有别。期盼子女集聪明、才艺、相貌、品德于一身,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不过一但有了比较心,往往就事与愿违。当孩子不是我所预想的完美,甚至是难以改变的缺陷时,不妨换一个角度思索。如同陈玉珍老师所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有自己的成长步调。每个孩子的气质、性向也都不同,长短优缺互见,这才是「正常」人,因人不是神,神才能完美无缺。要求孩子达到完美,无异是缘木求鱼,徒增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挫折和压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障碍,有生理的、心理的,有明显可见的、有隐晦难明的。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个体。您的接纳和鼓励,能协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百分百做自己!游戏化的感觉动作活动 文/陈凤卿 名称:涉足险境、勇往直前内容:高低平衡木及吊桥﹝可利用高低椅排列而成﹞目的:训练在不同高度的平衡木及绳索上的平衡感名称:百变魔术箱内容:从箱子中取出某特定物目的:透过手部的触觉,感知事物的形体,增进认知功能名称:迭迭乐内容:幼儿在棉被上相互堆栈目的:透过重量觉、压觉的活动,减少触觉防御的情形,促进幼儿身体触觉正常化的发展,增加人际互动能力。名称:丢来丢去趣味多内容:丢接球,拍球目的:增进眼球追踪物体的功能,练习对球类的速度、方向、角度的手眼协调及控球能力名称:鱼跃龙门内容:蹲跳、过绳跳、跳绳目的:增加双脚的肌力、速度、方向感、韵律感及双手的协调名称:花花世界任我行内容:单脚站、单脚跳目的:促进单脚持续站立与跳动的方向感和平衡感名称:绝地大反攻内容:钻越隧道、钻龙,爬过地面障碍物﹝可利用桌椅排列而成﹞目的:再不同名案度的隧道内,训练幼儿协调方向的空间感,以及肢体在地面匍伏前进,克服障碍物,协调方向和速度的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1:28:51 | 只看该作者
【感觉统合之简介】 所谓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SI﹞是一种自动发生的神经过程﹝neurological process﹞,它是神经系统将来自身体和环境中的感觉讯息做适当的组织和诠释,好让个体能有效地和环境互动。换言之,SI的功能有如警察指挥交通一样,将分分秒秒的不断涌进神经系统的感觉讯息做适当的过滤、分类、比较、合并、并赋予意义,如此个体的神经系统才能正常运作。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艾尔丝博士﹝1923~1988教育心理学博士,职能治疗师﹞所提出,以神经医学、神经心理学及神经生理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此一理论。一开始,艾尔丝博士以治疗学习障碍的学童为主,尔后,此一治疗架构亦被应用于治疗成人之生理及心理障碍。艾尔丝博士相信,唯有基层的讯息传递良好,全面发展的大脑,其高阶层的功能才能加以发挥。而触觉、本体觉及前庭觉为个体发展早最基础的三个感觉系统,若发生障碍,则会影响未来更高层的皮层功能。 感觉统合之发展是依循着一定的发展顺序,而且各种知觉功能之好坏会相互影响。通常出生﹝前﹞后即开始发展,至七、八岁时达到高峰。以下为感觉统合各层次之发展情形:一、第一层次的感觉统合 1. 从皮肤来的接触统合形成:初期的吸吮、吃、亲子关系及触觉之舒适感。 2. 前庭感觉与本体感觉之统合﹝1﹞前庭感觉:对地心引力及身体移动的感觉﹝2﹞本体感觉:对肌肉关节的位置及动作的感觉。形成:眼球运动、姿势、肌肉紧张度和重力安全感。 二、第二层次的感觉统合把触觉、前庭感觉与本体感觉三种基本感觉予以统合。形成:身体形象的知觉、身体两侧之协调、动作计划、活动量、注意立即情绪稳定。三、第三层次的感觉统合 1. 此阶段听觉与视觉加入感觉统合的过程。 2. 听觉、前庭感觉、身体形象知觉及相关功能之统合。 3. 视觉与触觉、前庭感觉及本体感觉三整基本感觉之统合。 形成:手眼协调、视知觉、做事有目标、能使用工具:如汤匙、笔及日用品等。 四、第四层次的感觉统合 1. 各种感觉统合形成大脑之整体功能。 2. 形成感觉统合之最终产物:﹝1﹞组织能力及集中注意力为学业学习能的一部份。﹝2﹞自重、自制、自信来自于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为一有能力的感觉和动作的个体及良好的神经整合。﹝3﹞抽象思考及推理能力。﹝4﹞身体两侧及大脑半球的专责分化。   因此,若是上述四个层次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导致了感觉统失常,便会造成下列的问题:一、前庭及大脑分化失常前庭反应不足所致。﹝1﹞造成眼球运动、姿势、平衡及肌肉之紧张异常。﹝2﹞惯用手无法建立。﹝3﹞阅读演算困难、情绪及人际关系之处理发生障碍。﹝4﹞注意力及相关行为出现问题: · 过动 · 注意力无法或有困难集中 · 注意力短暂 · 注意力一直在转移 · 从事的活动经常缺乏目的性 · 对于不应该注意的事物却投注太多的注意 · 需要别人的提醒才回到所需注意的事物 · 对于有兴趣的事物可以专心 · 对学校的课业缺乏注意力 · 易注意到教室内、外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分心 · 小孩子一直在动 · 经常以跑代替走 · 坐立不安 · 无法专心及顺利的完成家庭作业 · 容易冲动 · 话常听一半、或没有听玩就急着反应 · 爱说话、说个不停 · 无法克制自己 二、重力不安全感 前庭对重力及移动速度反应过于敏感所致。会出现下列之问题: · 当脚离开地面,会显得焦虑、或努力要把脚放下,如果信任的人协助他,他可以合作 · 害怕或非常害怕跌倒、爬高、站在高处 · 不喜欢头倒立、翻觔斗、翻滚 · 不喜欢动态的游戏器具,如荡秋千、怕摇摆 · 害怕从高处跳下去 · 某些动作会特别慢,如:走上、下斜坡、走凹凸不平的地面,进入车内,或从前座到后座 · 需要比正常小孩子多一点时间学习上下楼梯,而且上下楼梯需要扶栏杆 · 害怕走上凸的地面,类似的地面虽然正常小孩子觉得没什幺,但对这类的小孩而言,似乎是特别高 · 当旋转时,会觉得好象失去平衡 · 车子转弯时﹝快速﹞,会吓到他们 · 似乎对空间概念之判断能力差,而且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无法处理动作的问题 · 在爬高架格子的游戏中不敢往上爬 三、动作运用障碍  无法作同年龄小孩都会做的事情。造成:动作计划有困难、动作笨拙、无法应付日常生活动的活动。四、触觉防御 对触觉以相当情绪化的拒绝方式反应五、视觉与听觉语言失常  视觉与听力语言为许多基本脑部功能的产物,必须先发展好三种基本感觉的统合功能,才能改善视听的处理过程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职能治疗采用感觉统合治疗的理论架构来加以解决,其治疗的处理原则为:一、运用外来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之影响,改善神经整合性的适当反应。二、运用有目的的活动来引发个案的功能,做出整合性的适当反应。感觉统合治疗的效果,对小孩而言:一、神经系统比往昔更有效的处理感觉输入二、对感觉刺激敏感过高或过低者,其敏感度会正常化,因而改变了情绪适应,人际关系及自信。三、粗动作或细动作的技巧及协调能力上之进步。四、语言发展上进步及学业进步。五、组织能力较好、较有自信、容易相处。 总之,幼儿及儿童在学龄前及学龄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因感觉统合失调,进而导致学习方面的障碍发生。因此当家长或老师发觉幼儿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应及早转介,由合格的职能治疗师施以详细的评估及施行正确且完整的治疗计划,并与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医疗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如此才能使这类的小孩获得最大之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1:30:11 | 只看该作者
有趣的感觉统合教学一、 有趣的感觉统合教学   很多人认为感觉统合是针对特殊问题儿童的矫治,其实这是不正确的。0-6岁的学习,主要是以感觉学习为主,通过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由右脑输入信息,并在左脑逐渐组成概念和判断体系,这是幼儿期思考体系及学习行为的形成。 但是,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感觉学习的过程是相当复杂而细腻的。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和大脑神经细胞的接触必须灵敏准确,所有感觉区对同时输入的感觉信息的协调和整合也必须完整,否则便会影响幼儿思考力和学习能力,这便是所谓的感觉统合。 由于0-6岁幼儿的感官本身仍在成长过程中,感觉统合不健全也是正常的,因此这段时间,设计有趣的感觉统合游戏作日常性训练,将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孩子日后学习能力的发挥有巨大的影响。 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日渐严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脾气暴躁、害羞孤僻、语言障碍、偏食挑食,主要是由于幼儿成长的环境日益恶化,先前锻炼孩子大小肌肉的机会减少甚至消失了。 二、前庭平衡失常、本体感不足、触觉敏感 人类大脑中,最重要的地方是左右脑间呈现沟状的位置,被称为中央沟,这里也是潜意识的储藏重心,脑中枢神经体系,由此往后颈部延伸下来,和脑叶形成一树干形状,被称为脑干部。脑干部的前方有一个网膜,主导外界感官输入信息,这个网膜便称为前庭网膜,它也是大脑各感觉区的协调中心,是我们人类掌握重力、距离和方向感,认识自己身体各部门,协调身体动作的主要重心,前庭网膜功能的失常或成熟度不足,便形成所谓的前庭平衡失常及本体感不足的现象。前庭网膜功能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如胎位不正、早产、人工生产、婴幼期活动空间不足,祖父母照顾所造成的早年右脑刺激不足,或父母迷信零岁教育所形成的右脑刺激过度,左脑成长不足,父母亲忙碌,无暇照顾,以致幼儿爬行不足,颈部往后举高不足等。 前庭网膜成熟失常,最常见的五种毛病,包括1)视觉不平顺。2)听觉识别不足。3)前庭平衡失常。4)本体感不足。5)触觉敏感过度 1)视觉不平稳视觉跳动原本是婴幼儿的自然现象,如鱼类、壁虎及其它动物都一样,人类眼睛的视觉天生是不稳定的,所以婴幼儿最喜欢看车子外移动的窗外景物,任何跳动的东西,比安静的东西更能引起他的注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增加,婴儿学习将视觉\˙盯住\˙较远的地方,视觉也逐渐稳定下来。稳定视觉后,便能作左右及上下移动,这也是阅读的开始。但是环境不良或爬行不足的幼儿,视觉不易成熟,因此这些幼儿即使到了4岁前后,视觉仍不稳定,便无法作平顺移动,所以看书跳字、跳行,严重的无法阅读,作算术也很难正确掌握住数字,作功课眼睛也容易疲倦,造成学习能力的不足。 2)听觉识别不足 人类的听觉神经形成最早,但成熟较晚,所以婴幼儿期间,听觉对大脑影响最大。早年的幼儿听觉较弱,所以受不了太高、太大的声音,祖父母带大,环境噪音太多,父母脾气大,经常大声责备,都会造成幼儿为了保护声音对大脑的刺激,便会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话的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听力不佳、容易忘却、不懂得和别人沟通、脾气古怪、上课不专心,学习上自然也会因而障碍重重。 3) 前庭平衡失常 重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对人类的影响最大,人类的翻、爬、坐、站、跑等的学习,无不和重力感有关,掌握重力感的便是前庭网膜。前庭网膜不但掌握身体的操作,更可协调身体和周围环境,也就是平衡感、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因此,前庭网膜的协调及功能不足,所有的平衡感、重力感都会因而失常。 胎儿不正,早年活动不足,爬行不足,或长时间留在学步车里的幼儿,都可能会导致前庭平衡的失常。失常的孩子,经常会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颠倒、经常撞到墙、碰到桌椅、喜欢爬高、兜着圈子玩、旋转不会晕旋,怕爬楼梯,或走平衡台等等,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由于感觉完全失常,而变得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喜欢作弄人、浮躁又坏脾气,甚至有些笨手笨脚、做事没有信心、学习能力自然培养不起来。前庭平衡失常的孩子,更严重的问题是话多,而且缺乏组织力,喜欢重复别人的话,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幺。这样的孩子不但自己学不到东西,也会影响课堂秩序,是所有老师最感头疼的学生。 4)本体感不足 身体操作也是幼儿期最重要的学习行为,大小肌肉训练、手眼写调,都必须由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学,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工作\˙,并且由工作到\˙工作计划\˙的掌握,便也是在培养孩子本体感的成熟。本体感不足的孩子,笨手笨脚、做事消极、缺乏自信,而且脾气暴躁、粗心大意,根本无法学习。更重要的是本体感不良的孩子,也会形成严重的语言障碍。由于掌握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脑神经,和掌握舌头、唇部肌肉、呼吸和声带运作的神经是相同的,所以本体感不良的孩子,唇部、舌头运作不佳,发音常不正确,而且呼吸不顺畅,声带受影响,会造成孩子口吃或不喜欢说话的习惯。5) 触觉敏感过度 在五感中,触觉较多,所以触觉的学习也更重要。人类在胚胎时期,共有三层,皮肤和脑神经细胞同质,是由外层形成的,所以幼儿期的皮肤触觉非常敏感,婴幼儿期普通怕人触摸,怕擦脸、洗澡、剪指甲、换衣服,便是触觉敏感现象所造成的。 随着年龄及接触面、活动面的增加,触觉的识别性增强,敏感度自然而然的逐渐降低,触觉的成熟也因而增进了。但早产儿或人工生产的婴儿,由于出生时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护膜,使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有些小时侯环境限制太多,触觉的学习也会严重不够,这便是触觉敏感症形成的主要原因。触觉敏感的孩子,怕生人触摸,因而神经质,容易恐慌、哭泣、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这种孩子一般都比较孤僻,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并且会粘固定的人,脾气固执,容易紧张,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有耐心、有恒心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由于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会固着特定口味,变得挑食、偏食、厌食。由于喜欢吸手指头、奶嘴,甚至喜欢咬人,都是触觉敏感造成的现象。不但会造成生理的不健康,对心理成长和学习能力,也会产生严重的阻碍。 感觉统合问题的改善,是要靠时间和耐心的,如果不能引导孩子自己操作训练,任何的矫治都会失败,因此改善感觉统合的失常,着重游戏方案的设计,除了由专业人员引导,以突破幼儿的心理障碍以外,家里和幼儿园都应配合设计各种游戏,引发孩子自我治疗的动机,才可以有效的改善孩子感官成熟不足及前庭网膜失调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1:31:10 | 只看该作者
玩与感觉统合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对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在玩的 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他的身体机能也得到更大的发展。 但是,如今的孩子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认字, 背古诗,学英语,弹琴,画画,上艺校,学电脑……除此而外,玩电动玩具,电脑游戏,看电视光牒,这些静止的活动也占据了孩子很多时间。而那些奔跑,弹跳,摸爬滚打,玩水,捏泥巴,打弹珠等活动性游戏则越来越少见了。 问题就这样产生了:很多孩子,智力都没有问题,有的甚至很好,但 就是读不进书——经常在课堂上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字迹潦草,错误百出;做任何情都笨手苯脚,动作不协调;动作极慢,非常拖拉;除此以外,一些孩子还存在着脾气急躁,爱哭,不自信,交往能力差,语言发展迟缓等。 按照心理咨询老师的说法是:“不是孩子不行,而是他们不能!”——这些孩子在“感觉统合”方面有问题,即“感觉统合失调”,也就是说孩子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织能力。比如,有的孩子动作非常拖拉,其实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是不想快,而是想快也快 不起来。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差,经常作出错误判断和行为,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无法有计划,有条理地对事物进行操作。 感觉学习是通过视、听、嗅、味、触等感觉器官,在自然状态下学习 的,但是仅有感觉器官并不等于能保证感觉学习的顺利发展和完成。因为感觉学习除了有感觉刺激以外,更重要的是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能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称为“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在儿童的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完善起来的。如一个孩子取苹 果的过程,是通过看见苹果,对苹果与自己之间的距离作出判断,运作身体的能力组合,才能顺利完成。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普通的小游戏“打弹珠”能带给孩子什幺:瞄准 可以训练视觉功能,弹打训练手指关节,肌腱和手腕,瞄准时长时间伸长脖子,就是训练颈部的支撑力,而颈部的支撑力直接影响到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所以说,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的玩是在浪费时间,孩子是在玩中寻找快 乐,是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健康提醒:开启儿童心智 发掘学习潜能培养孩子十项能力:1.客观思维2.创造性思维3.决断能力4.解决问题的能力5.有效的交流能力 6.有效的学习能力7.人际交往的技能8.移情(角色互换)9.处理感情10处理压力孩子看着聪明,为什幺却好动、注意力下降、学习成绩差?孩子看着懂事,为什幺却脾气急噪、爱粘人、爱哭闹?孩子看着可爱,为什幺却胆小害羞,缺乏自信?孩子看着伶俐,为什幺却动作不协调、笨手笨脚?感觉综合失调导致: 大脑司令部交通阻塞 高智商低成就感统失调的原因 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摇抱少,婴幼期活动空间不足,爬行不足,依赖学步早,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放纵、过度干涉等。健康卡特别提醒: 孕产期和6岁前为最佳预防期,7—10岁为最佳治疗期。吸引孩子玩,产生“趣味+刺激+挑战”的场效应。感统训练建立在神经生理基础之上,须由医生指导。感觉游戏新天地触角游戏训练 刷子、海绵等刺激,摩擦手、脚、全身。浴缸内淋浴、浸泡、嬉戏。梳子梳头,头顶吹风,吸尘器吸身体。吹气、肥皂泡沫,发泡液、痱子粉粘于身上。呵痒、抚摸、抱进、抱、背、扛或夹挤在两人中间。揉、弹压脚、肩、腰、背并轻轻按摩。毛毯、大毛巾包裹抓住两头摇晃。本体感觉输入游戏 两脚屈曲、分开、并拢、交叉。手脚、身体尽量曲缩或伸展。头部左右转动、上下弯曲、伸缩。扩胸器伸展。抓住双手拉动或甩起身体。用身体举、提、背、滑车做各种移动。大皮球、轮胎从身上滚过。前庭感觉输入游戏 大球、吊网、木马、旋转盘、轮胎、吊绳、吊筒、旋转、摆动、滚动。抓住四肢上下左右摆动;弹簧板、羊角球上跳动。坐卧,仰于滑车、滑板上,从斜面高处滑下。坐于丁字形或单脚椅上保持平衡。学习困难儿童心理行为调查表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A---从来没有B---只有一点C---很少见D---非常多见本调查表是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设计,专门了解儿童心理卫生整体状况的用表。请根据孩子近一个月的表现对表中各项予以评价。如果您的孩子平分异常或您把握不住,请您将表寄至:100083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学习困难儿童指导组收,北医大精卫所将根据您的评分表对孩子的情况做最后评估并及时与您联系。请务必对好题号,以免出错。48道问题如下: 1摆弄东西(如指甲、手指、头发、、衣服等)。 A B C D 2对大人莽撞、冒失。 A B C D 3在交友或维护友谊上有问题。 A B C D 4兴奋、冲动。 A B C D 5总想折腾东西。 A B C D 6吸吮或嚼食(拇指、衣服、毯子等) A B C D 7好哭。 A B C D 8好斗或容易被激怒(盛气凌人、好争吵、好打架)。 A B C D 9白日梦、出神。 A B C D 10学习有困难。 A B C D 11扭动不安。 A B C D 12害怕(新环境、生人或新地方、怕上学) A B C D 13不安,总想站起来、总在活动。 A B C D 14有破坏性。 A B C D 15说谎或编造情节。 A B C D 16害羞。 A B C D 17比同龄孩子更容易惹麻烦。 A B C D 18与同龄儿比说话异常(婴儿腔、结巴、难以听懂)。 A B C D 19不承认错误或怪罪他人。 A B C D 20好争吵。 A B C D 21不高兴或生气。 A B C D 22偷东西。 A B C D 23不服从或服从但不满。 A B C D 24担心比别人多(如对孤独、生病、死亡等)。 A B C D 25做事有始无终。 A B C D 26感情容易受伤害。 A B C D 27欺负别人。 A B C D 28不能停止重复性的活动。 A B C D 29残忍。 A B C D 30幼稚或不成熟(自己的事却要别人帮助、缠人,常要别人保证。 A B C D 31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广度有问题。 A B C D 32头疼。 A B C D 33情绪变化快、急剧。 A B C D 34不喜欢或不遵守规矩或约束。 A B C D 35经常打架。 A B C D 36与兄弟姐妹相处不好。 A B C D 37在尝试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挫败。 A B C D 38干扰别的孩子。 A B C D 39基本上是一个不快乐的孩子。 A B C D 40进食有问题(食欲差、吃一小口饭就起来走)。 A B C D 41胃疼。 A B C D 42睡眠有问题(难入睡、醒得太早、夜间易醒)。 A B C D 43其它疼痛。 A B C D 44呕吐或恶心。 A B C D 45在家里感到被哄骗。 A B C D 46说大话、夸张。 A B C D 47任人欺负。 A B C D 48大便有问题(常拉裤子、不规律、便秘)。 A B C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1:32:17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感觉统合指导重点 语言的听、读、说、写是一种能力。它必须是属于身体的,用身体来学习的,也就是说它是身体和大脑协调出来的一种能力。因此,它需要成熟,更需要经验。成熟需要时间和耐心,经验需要努力和意愿。加强触觉及固有感觉的身体接触游戏梳子游戏:轻轻用梳子梳头发,头皮是感觉敏感的部位,可以直接刺激大脑皮质感觉区,对身体形象的建立有很大帮助。可以每天进行10分钟左右。也可以用吹风机吹身体各部位,强化身体形象感觉。抓痒游戏:可以让孩子躺在床铺或软垫上,张开四肢,由父母亲跪在地身旁,在孩子身上敏感处玩抓痒游戏,可以每天进行10至15分钟左右。球池游戏:大部分的幼儿园或游乐场所都有此设施。球池又称为浮力球,不但对孩子的触觉有所帮助,对前庭固有感觉的形成也有好处。孩子可以整个人藏入球池中,划动四肢或翻动身体。也可以站立,两脚踏动,或由上跃下,将身体投入球中。一般孩子都很喜欢这种游戏。触觉敏感的孩子开始时会有些害怕或排斥,但只要善加引导,大部能很快适应。球他的接受度颇高,适合刚开始接受训练的孩子。每天可游戏如 30 分钟左右。有趣的亲子游戏可用毛中,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亲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之。此游戏不但可以强化触觉,对前庭固有感觉的成长*可以有很大的帮助。可由父亲或母亲背着,在跳床上跳动,对固有平衡感及脑干的组织强颇有帮助。由父母亲协助孩子坐或趴在大笼球上,趴在上面,抓住两脚,保持平衡;躺在上面 或坐在上面也可以;用大笼球压过孩子的身体,对孩子触觉学习及身体形象强化有很大帮助。以上活动,可以从每回20次,逐渐增加到60至次100左右。手拉手游戏包括前庭固有感觉,手部的大小肌肉运动,以及身体姿势、身体运动企划能力等的强化。亲子平衡台互动游戏:平衡台是感觉统合相当重要的教具,可以仰躺或趴躺在其上,也可以父子或母于两人手拉手,在上面做左右摆动的游戏(图1)。可以由20次开始,做到60至100次左右。 游泳圈吊缆游戏:吊缆的种类很多。用3个游泳圈或轮胎做成的吊缆是比较容易在家庭内使用的一种,孩子可以躺在吊缆内,由大人用呼啦圈在前面拉引(图2)。这可以协助孩子进行前庭固有感觉的强化,促成平衡活力发展,对幼儿手部肌肉及运动企划能力也可以有很大的帮助。大型圆木柱吊缆:上铺软垫或地毯。对圆木柱可用俯卧可用俯卧抱住姿态,横坐姿态,骑马座姿势,也可以用站立姿态,像(图3)中父子两人手牵手站在吊览上左右摆动,也是相当好的互助游戏。圆木柱吊缆最重要的是运动企划能力的培养,对语言迟缓儿感觉统合问题改善颇有帮助。吊缆游戏30至200次不等,擦动方法可由固定方向到不定方向摇晃。小滑板、大笼球帮你感觉统合 小滑板是倡导感觉统合的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尔兰博士积十几年研究及临床实验,所设计的最重要的感觉运动教。大笼球运动可练身体与地心力协调。在进行感觉统合运动的指导时,从孩子操作教具时的反应,更能看出孩子这方面的问题。运用小滑板时的异常姿态一面方形板,大约可以将孩子颈以下、腰以上的躯干平放在滑板面上,下附四个轮子,可以前后左右行进、退后,并能做360度回转。敢不敢乘坐小滑板:孩子以附卧或仰卧姿态,趴或躺在小滑板上,头部抬高,用两只手滑动。颈部张力够的孩子时颈部可以挺高,用服部做重心,双手往前、往后,或是变化方向滑行都很顺利。但对颈部张力不足、前庭平衡发展不良的孩子,头部很难挺高,做这种动作时便有明显的困难。有些孩子滑行时非常不安,小滑板无法保持稳定,甚至不敢再到滑板上,这类孩子的平衡能力都大有问题。稳坐还是经常从滑板上掉下:在小滑板上滑动时,是以服部为重心,颈部用力往上提,胸部才能够挺起来;如此滑动时便能够轻松容易。一般的孩子只要练习几次,便可以顺利操作这种小滑板,甚至在大滑行板上以各种姿势滑下时,也能胜任而愉快。但有部分孩子,腹部无法用力,甚至在胸部抬不起来,滑动时,腹部变离开了小滑板,所以整个身子会由滑板上翻落和滑落。这类孩子显现出在运动企划能力上有明显的不足。头脚同时上举自如还是感到害怕或讨厌:滑板游戏中,有一种是仰躺式的运动方法。让小孩子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重心,颈、手、脚举起想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到的位置架上一条绳索。孩子可以用手及脚同时钩住绳索)以仰身的姿势想前慢慢滑动。有些孩子仰滑时,颈部无法用力使头抬起,或者腰部使不上力,会掉落下滑板,甚至手脚会失去应有灵活,不知如何协调滑动。这大多是筋肉张力的维持上有问题,因此经常造成运动企划能力不足的现象。筋肉紧张保持力不足的孩子,大肌肉的发育上必定也不顺畅,影响到站立、走路、坐正的正常能力,这种孩子通常容易焦虑、紧张、肌肉僵硬、缺乏自信。操作小滑板时手部的灵活度:不论卧滑或仰滑,小滑板游戏中,手的使用度非常重要。卧滑时双手同时着地,收缩手臂力量,带动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仰滑时,手部必须紧抓住绳索,用手腕及手臂的伸缩力量滑动,此时肩部必须保持平衡,否则手腕伸缩时,身体便会歪斜/操作时,有的孩子灵活顺畅,有的孩子迟钝笨重,差别主要在于双手、胸颈及腹部或背部间身体协调能力是否良好。双手是日常生活中身体使用最多的部位,从滑板游戏中,可以很快看出它们的运动企划协调能力。蹬墙壁往前跃动的脚盘部用力方法:滑板游戏在练习滑行后,还要练习利用墙壁的反弹力往前蹬行的运动姿势。为了集中后座反弹力往前蹬行的运动姿势。为了集中反座反弹力,身体的下半部、大小腿和脚盘的姿势,最好能够像青蛙游泳时的样子,蹬出去的力量才能特别大。这种运动对筋肉及关节见协调配合能力非常重要,当然没有足够的运动企划能力的孩子,也很难有效地协调这一连串的连续动作。更重要的是脚盘的位置,由于眼睛看不到,身体形象感不佳的孩子,很难将脚盘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可能变成脚背向墙面,错误的动作根本无法产生反弹力,以致做不好这种简单的动作。循指定方面滑行的控制:在小滑板游戏中,可以用积木或木板排列成一个信道,孩子卧在滑板上,顺着信道滑行。信道可以有各种方向变化的设定,孩子凭视觉判断信道的形态,在滑板上操控身体设置,以能顺利通过信道。这种游戏可以充分测试孩子运动企划能力的成熟与否。大笼球上的游戏活动在大笼球上抬头身手:玩大笼球游戏,首先由孩子以腹部为支点,趴卧在大笼球上,指导者将孩子的两脚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拉推。在大笼球上的孩子如果能抬头挺胸,并将手部上举,便表示肌肉张力足以保持抗重力的姿态。如果头往下掉,双手紧张地扶住笼球,显示身体和重力协调不良,而且容易紧张而僵硬。双手能顺利抬起的孩子,平常碰到身体倾斜、跌到或碰撞时,双手伸展保护的能力也较强,身体脆弱的部位(如头部)较不容易受伤。相反的,姿态不佳的孩子,通常平衡能力也较不足,在大笼球上会有恐惧感,平常也较胆小而不够灵活。头部位置的安定与否:大笼球游戏中,指导者也可以用双手压住孩子的腰部,让笼球做前后转动。这时候,孩子的头部位置非常重要,最好能稳定的摆在正中间,以免身体滑下来。如果筋肉张力不足,头部容易右手倾或左倾,便会带动身体往同方向滑落大笼球,由此可以测试孩子前庭平衡的发展程度。求轧过身的压迫刺激反应:让孩子仰式平躺或仰卧在地板上或地毯上,指导者滚动大笼球,轻轻地轧过他的身体,让他去感受这种压迫感的触觉刺激。这种游戏对孩子身体形象的学习帮助很大,可以让身体各部分的神经轻松地和大脑间做同步感受,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掌握身体各部位的感觉。通常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无法接受这种游戏,对压迫感会产生无法控制的情绪排斥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1-1 11:42:31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内容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1 12:15: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了,任何事情都没有百分百的啊。感觉统合捉住时机很关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24 , Processed in 0.10754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