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药物副作用和医源性疾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2 22:4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药物副作用和医源性疾病王明华http://www.med8th.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ID=12758&page=1我的系列论文《健康时代来了,西医三件宝怎么不灵了?》(征求意见稿第一稿http://wmh2first.blog.hexun.com)计划专题逐一讨论健康时代医学发展面对的5大新问题:老年病,亚健康,慢性病,药物副作用,医学科学发展和管理。在讨论老年病问题、亚健康问题两大非病问题时,我们发现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西医西药失去了方向,远离health for all的WHO(世界卫生组织)新世纪医学发展要求。在慢性病问题的分析讨论中,西医西药对于新世纪占主要地位的“文明病”、慢性病不能治愈而处于软弱无力的尴尬地位。在本篇《药物副作用和医源性疾病》的文章讨论中,我们将讨论西医西药在科学快速发展的同时,耗费大量资源和资金,治病能力没有提高,却给社会产生了大量药物副作用和医源性疾病。热爱西医和关心医学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应该呼吁和着手“拯救西医”!而承认和重视泛滥成灾的药物副作用和医源性疾病,研究之,改正之,应该是我们大家“拯救西医”行动的当务之急。21世纪是健康时代,而我们看到目前世界上的多数健康问题还没有得到医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而对“文明病”治疗控制无力和对已经没有希望成功抢救者滥用资源和金钱的情况却在加重,这是人类迷信于自我“科技进步”的优越性和严重忽视基本自然规律的后果。美国癌症研究所创始人之一迪恩·伯克在为《现代医疗批判》[1]写的序言中这样说:“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不是核战争,……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现行的、难以捉摸的和看不见的破坏: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食品失去了自然属性、对环境的毁坏活动不断增加。人类不再是死于衰老,而是死于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等。今天,它们已被接受为正常的死亡原因。流感、关节炎、消化不良、便秘、疼痛和内服药成了生活的一个个正常的组成部分……在长期进化中,人类已经步入了危险的境地。”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疾病的模式在发生变化。2000年WHO宣布,全世界因营养过剩死亡的人数,首次超过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人数。同时,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据WHO统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药物的滥用[2]。2006年1月,中国首次全民用药安全调查结果在北京发布,在对京、沪、穗、津等全国25个城市100个社区3万名居民的调查中发现,普通人最担心药物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但在用药时阅读说明书并不细看药物成分。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张鹤镛说,“霞光计划”所到之处,绝大多数普通居民最担心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本次调查发现,87%的受访居民单纯地认为安全用药就是“按说明书服用”,但多数人表示看说明书仅是看用法用量,不会细看也看不懂药物成分和适应症;还有近两成居民误认为,有OTC标志的非处方药就是安全的,而处方药肯定会有不良反应[3]。理想的药物或医疗技术应该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只作用于有病的部位,对其他部位没有任何伤害。但是,这种理想的药物和医疗技术几乎是不存在的。古代的中华医学先辈已经认识到:是药三分毒,用医如用兵。今天的现代医学也同样如此,医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即便在十分严密的科学系统控制的情况下,怵目惊心的“药害”仍然比比皆是。职业妇女为了不影响工作,克服妊娠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德国格律塔尔公司(Chemie Gruenenthal)为此生产了合成药物“反应停”(沙利度胺),科学家们在研制反应停时,发现该药物对孕妇怀孕早期的妊娠呕吐疗效极佳,而且在老鼠、兔子和狗身上的实验没有发现药物有明显的副作用。公司于1957年10月1日将反应停正式推向了市场,反应停便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的广告用语),被医生大量处方给孕妇以治疗妊娠呕吐。到了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这些婴儿主要是四肢畸形,短手、短脚,像海豹一样。还可伴有腭裂、盲聋和内脏畸形。全世界诞生了两万个海豹儿,仅在当时的西德就有了6000多个海豹儿![4]《现代医疗批判》[1]有一个章节专题介绍另一个“药害”SMON(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1955年日本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疾病,不断在人口密集居住区爆发流行,1964年日本第61届全国内科医学会大会正式命名这种疾病为SMON,认为病因可能是病毒。由于搜寻病毒的研究工作毫无结果,1969年日本厚生省改组了SMON研究委员会,拨款增加10倍以查明威胁整个国家的可怕病毒,并把研究范围扩大的细菌,然而还是劳而无功。药物学家和神经学家69年怀疑SMON的病因是药物氯碘羟奎,而不是病毒。这种正确观点在当时却不被接受,尤其是给病人开这种药的医生坚决反对。但事实不容置疑:日本政府批准制药公司生产氯碘羟奎药品后不久,就爆发了SMON流行。日本政府1970年9月禁止氯碘羟奎后,SMON流行便停止了。69年日本SMON有2000例,71年是36例,72年是3例,73年是1例。日本教授们犯错的原因如Kono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许多医生只不过拒绝承认会发生医源性疾病。同样医学对细菌和病毒的纠缠不休是无益和危险的,医生寄希望于用化学药品杀死它们的愿望也是无益和危险的。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是各国医院和医生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解热镇痛药是骨科最一般的药物,潜在问题却很不一般。“扑热息痛”被称为“无声杀手”,英国每年因药物中毒住院的患者有48%是因为服用了“扑热息痛”,其中有200至300人死亡;服用“阿司匹林”可造成胃出血;消炎痛会诱发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显示,布洛芬和醋氨芬可以增加高血压的发生,达86%;等等等等……《财经文摘》有一篇“用药过度的社会” ,通过对多部国外畅销书的介绍,讲述了现代医疗产业如何让我们没病“生病”的许多生动故事[5]。据陈树祯《顺势疗法》[6]载:1976年哥伦比亚的堡高塔市的医生罢工52天,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不寻常的副作用”,就是当地死亡率下降了35%。同年在美国洛杉矶,当医生对医疗事故保险涨价不满而罢工示威时,全市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8%。加州大学的医生调查市内17家医院后所作的报告显示:在罢工期间,每一家医院平均减少了60%的手术。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以色列,1973年以色列全国医生罢工,为期长达一个月,根据耶路撒冷埋葬协会的统计指出该月的全国死亡人数下降了50%。1983年,以色列医生再度罢工,为期长达85天,按照斯莱特等人在英国的《柳叶刀医疗刊》中的统计指出:在医生罢工期间,以色列全国的死亡人数下降了50%。同样的死亡率下降发生在30年前,原因也是由于医生罢工所致。看了国外再看国内。目前我们中国滥用抗生素滥用激素滥输液的情况可能是全世纪最严重的。WHO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了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全国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7]。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滥用抗生素是医院获利、药商推销、病家无知的共同驱动。很多医生即使对于感冒等普通疾病也要开上一大堆抗生素,这种做法无异于“大炮打蚊子”。江苏省药学会的统计资料[8]显示,许多医院药品的利润占到总利润的50%以上,这其中省内三级大医院每年消耗的抗生素金额占所有药品金额的40%-50%,二级和基层医院所占比例更高,达到了60%-80%。药商推销形成了一种社会怪现象,药越贵医生越愿意开,医院越愿意进。在很多时候,病家也会要求医生开“好药”,治病要紧不怕贵。许多医生因此就把高档抗生素当成“安慰药”、“保险药”。大剂量激素治疗曾经挽救了许多非典病人的生命,但同时引发了不少股骨头坏死[9],患者因而丧失劳动与生活能力,后果仍然十分严重。“激素男孩”演出了本不该发生的悲剧[10]。各医疗机构输液室座位拥挤,其中有大量根本不需要输液的病人和非病人正在被“科学”地误输误治。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据社会人口死因的第4位,紧随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军队则为癌症以后的第二位[11]。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病人的用药安全情况很糟,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病人的11%至26%。在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多万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次,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每年约有近20万人。调查显示每五起交通事故中有一起与药物副作用有关[12]。讲了药物讲手术。手术可是西医的致胜法宝,曾令中医望尘莫及和学习变化。我是骨科医生,曾经做过无数次的手术。最早听到的反面意见来自国外,80年代我们中国的显微手术在医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在我们成功发展和普及显微手术的同时,听到了国外同道对我们“滥用显微手术”的质疑。今天的质疑转向最先进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手术集中了材料、制造、生物、医学、层流、管理等各行业的最新技术的精华,手术配套的医用机械电动工具和适应不同病人的各类组件一应俱全,高超技术和精致管理使常规的“木匠钳工”式骨科手术产生了本质变化。但是用医仍然如用兵,真理超前一步仍然是谬误,人工关节置换术滥用现象普遍就是明例,今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关节外科学术会议上,许多骨科专家为这种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滥用现象表示担忧[13]。“人工椎间盘”也可属于人工关节范畴,诸如“腰椎间盘病的人工椎间盘置换23例报告”等最新临床研究[14]促使既往习惯于大量施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所有骨科医生进行反思。我相信在我们骨科发生的过度手术和错误手术的情况在其他手术科室也同样存在。美国报道医学界滥用子宫切手术[15];甚至以前不手术的内科,在科学发展和技术融合的今天,会出现介入手术的滥用。哈佛医学院副教授罗杰·莱姆博士[16]认为,在美国每年开展的100万例心血管介入治疗中,有40万例是没有医学根据的。他说:“我可以确认,我们对病人存在着明显的过度治疗现象。”看看《现代医疗批判》129-130页引用的3位医学权威的观点[1]是很有教益的:“尽管满腔热忱地做好事,但医生却造成了许多损害。”;“医学对身体系统的影响最难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杀死的人数,比战争、瘟疫和饥荒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数还要多。”;“一些病人靠医学帮助好转了,一些病人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我认为最糟糕的例子是隆胸手术,当前被一些少女盲目追捧,也在医院被当作科学、美学和新潮。回想和对比中国旧社会妇女缠足,缠足被认为是落后和摧残人性,受到国内外同声讨伐。然而,缠足有几个断足的送命的?隆胸又有多少乳房切除甚至不幸死亡的?疯狂整容,痛何以堪?[17]过度医疗是产生医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3月12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18],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卫生部正在组建专门的医疗服务监督机构,医护人员不能为了避免医疗纠纷而对患者进行包括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在内的过度医疗。据国外的文献统计,在人们所受到的各种伤害中,医、药源性伤害占到20%--30%,其中用药不当为2%--14%。据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组评估: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不合理用药已成为中国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杀手。医学发展,不断发明新的药物和新的手术,医院里药多手术多,人气财气两旺。然而,对“科学新技术”的迷信,也造成过度用药、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给医院和社会带来众多严重的经济问题和道德问题,副作用问题和法律赔偿问题,残废死亡问题和科学发展问题[19]。药物副作用和医源性疾病的产生与医生、病人和社会的“科学迷信”程度密切有关。医学、医院、医生以治病救人、促进健康为己任,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无论是中医、西医,能治病能养生就是好医,就是符合科学。如果能用少的费用、少的副作用获得同样的疗效则更是好医、更符合科学。客观地说,中医由于本身的基本理论不清、门派斗争和创新标准化不力,在精细认识人体和抗击细菌性疾病与西医对比明显处于弱势,只能让位与西医,后来居上的西医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主流和统治者。同样,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必然受到中国文化和中医精华的影响,目前西医为主的医院有中医科针灸科,医生通常开西药,西医无效也会试用中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肝炎和晚期肿瘤。中医院也用用现代设备武装,会用西药能开刀。这显然是件好事。知识经济认为,多元化的知识有利于互相学习、创新和产生突破发展。一切西医的错误,一切中医的糟粕,都应该坚决揭露和废除之;一切西医的成就,一切中医的精华,都应该坚决捍卫和继承之。我想,如果西医、中医都能自我批评和提高科学素养,为了发展统一医学科学的伟大理想共同追求,互相学习,融合一体,形成中国新医,为人类更多贡献,那该多好!那该多光荣!加拿大保罗·萨加德写了一本新书《病因何在——科学家如何解释疾病》[20],其中文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许多最新的论文可以从我的网站http://cogsci.uwaterloo.ca/获得。对中国读者来说,最令人感兴趣的近期论文可能是我和我的学生朱菁合写的“针灸、不可通约性和概念变化”。我们对现代西方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两者的概念体系和解释模式作了比较。我们主要着眼于针灸的实践及其能否在西方医学的概念框架内被理解。我们得出结论。尽管西方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之间不存在直译,在这种意义上说,两者是不可通约的,但是在相互理解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然而,在国内有一批没有学好科学的西医及其鼓吹者不遗余力地把“西医”主观定义为“科学”,把其它医术诋毁成伪科学;他们散布“科学迷信”,对西医存在的药物副作用和医源性疾病等弊病和危害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而对其他医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则进行无限夸大和打击。显然,这种所作所为本身就是极其不科学、反科学的伪科学行为。中南大学研究科学哲学的张功耀先生喜欢否定和消灭中国文化的许多东西,他不是医生,对西医明显是门外汉,对中医他认为是“零已知”,不知怎么却成为“西医科学迷信”的头头,成为“废除中医”的喉舌。我对他的公开质疑显然击中了要害,他只能删除自己的文章;他的五大伪科学被我逐一证明,至今不能自辩。但不知他怎么还能继续侈谈《“中医问题”与“西医问题”有什么不同?》、《再谈告别中医中药》、《从实践的角度看中医中药》。今天我的文章也同样送给张功耀先生,希望能对他“西医一切都好,中医毫无益处”的狂热病态有所治疗和帮助。制造和宣扬“科学迷信”与人与己有害!非理性的狂热和坚持才是真正毫无益处的!参考文献:1罗斯·霍恩:现代医疗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6月第1版2中国消费者杂志:谁来负责百姓用药安全http://www.law.cn/wenxue/rdgt/2005916143349.htm3用药安全调查结果发布 药物副作用最让人担心http://finance.21cn.com/news/315/tips/2006/01/10......0/2429519.shtml4北京晚报:http://www.nutrition.ac.cn/xbk/science-xbk-032.htm5 财经文摘2006年第08期http://www.21fd.cn/misc/2006-08/15/content_278539.htm6陈树祯:顺势疗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7抗生素让六成中国人都有耐药性http://www.studytimes.com.cn/txt/2006-08/01/cont......ent_7035810.htm8滥用抗生素之痛http://www.em800.com/index/ca24043.htm9北京感染非典医务人员超1/3染骨坏死 http://www.fm120.com/content/2003-10/20/12105.html10西安晚报:谁制造了"激素男孩" http://www.xawb.com/gb/news/2005-06/05/content_569528.htm1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历史及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历史及发展[url=http://www.gdadr.gov.cn/edu/2006522164927.pdf#search=]http://www.gdadr.gov.cn/edu/2006522164927.pdf#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29 , Processed in 0.07171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