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3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医专家陈可冀院士直评英国中药毒性事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6 22:4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能这样客观地讲问题,确实不愧是院士。陈院士的话,给了那些极端的,业余的中医爱好者们一记响亮的耳光。<h1>中医专家陈可冀院士直评英国中药毒性事件</h1>  最近,英国药物安全机构检测称,复方芦荟胶囊被发现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另一种草药何首乌则会引发肝炎,将对部分中药安全性进行持续调查。  此事一出,旋即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各方专家先后做出回应,称国际用单一成分判断中药有毒有欠科学,中药出口遭遇国外双重标准困境,然而,公众对于中药毒性的疑虑并未消除。  为此,本报独家专访中科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先生,权威解读此次“英国中药事件”。  被点名的中药有没有毒?  北科报: 这次英国药物安全机构重点提出,复方芦荟胶囊汞含量超标11.7万倍,该药在国内也很常见,它究竟有没有毒?  陈可冀:复方芦荟胶囊的主要问题就是汞含量超标,它里面包含的四味药中有朱砂。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纯品含量可达96%,还含有铅钡等矿物质。几千年前我国药物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将其归入“下品”,指出其有毒,应当慎用。   汞长期食用,会出现口腔溃疡,剥脱性皮炎,严重时甚至致命,绝不是简单问题。中医很多著名的含朱砂的医方如朱砂安神丸之于失眠,红升丹之于褥疮,都堪称灵验之药,包括我自己都亲历过汞撒利茶硷在利尿方面的神奇作用。但是现在都不用了,归结原因在于医生治病处方开药要有一个益害比例考虑的问题,朱砂作为药用,从传统医药角度来看,确实有效,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让它害处减少,起码现在看起来是害处很大很大,所以不能长期食用,像复方芦荟这个方子,长期使用是绝对不行的。  有的人认为,这次中药有毒事件是英国人用西医的标准来卡中医,这种观点我不能同意。实事求是地说,由于朱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十分常用,对此国家药检部门要求不是非常严格,表示要尊重传统。汞中毒的问题,以前中医有认识,但并不全面。现在国外提出了这个问题,有其合理性,闭着眼睛不承认,仅仅强调我们的药很有效,是绝对不行的。   北科报:何首乌这次也被点名了,它的毒性如何?  陈可冀:英方对何首乌的处理不一定完全对,何首乌有补肾乌发的作用,不过何首乌的一些成分是通下的,也有一些副作用,这很正常。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现在有种现象,国外说到哪种中药有问题,人们或者害怕得要死,或者气愤得要死,完全没有必要。 “是药三分毒”,通常认为阿司匹林毒副作用小,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全球大量的病人都在服用,其实不少人也引发颅内或消化道严重出血;所以,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国内有一种浮躁现象,几乎所有的中草药都是好的,试看医药学杂志中刊登的临床文章,很少说是阴性的(疗效不好的)。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真要这样的话,天下那会有死人?我国中医药临床假阳性报告很多,有一个研究设计不严谨问题,缺少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的设计问题,循证医学原则强调不够问题,以及学风不正哗众取宠等等问题。   中药重金属超标情况是不是很严重?  北科报:中药重金属超标是普遍现象么?最近一段时间的相关药品被曝光的很多,有什么背景?  陈可冀:中成药出现重金属超标是个较普遍现象,根结在于中医药学界不够重视,从领导开始就有责任,没有重视质控标准的严格性,不能全怪医生,美国和我国台湾及香港先后公布上百种中成药重金属超标,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有什么背景?我看没有什么大背景,人家国外观察到现象就提出来,我不认为是他们故意来攻击我们,大家对这种事情切不可过于敏感,我们过去没有建立药物安全性检测中心,最近几年建立了,落后人家几十年,正在逐步发展,还不是很健全。看看我们的中药说明书,过去对副作用都不讲。现在讲一些了,有些不痛不痒;要报喜,要也报忧,以病人安全为重。   北科报:长期没写清副作用的原因是什么?是故意忽略,还是没有发现?  陈可冀:过去的确有的是有意忽略,避重就轻,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中医药是我国民族性极强的科学文化,应该着力保护,但科学的东西不要老强调政策保护,科学本身和政策要分清楚。老祖宗其实从来没有说中药是没有毒的,所以我们首先也应该实事求是告诉公众有关药物的好处与可能的副反应。  北科报:目前国家对中药重金属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规定?有专家说,中医用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原则,可以避免重金属的害处,实际上能做到么?  陈可冀:有,但是不够严谨。“十八反,十九畏”是老祖宗说的,有对的有不对的,但是我们对其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一直没有组织大家作非常详细的研究。目前国家药典里还放着这个,它和解决重金属危害完全是两码事。几千年前的人怎么可能懂得具体那些重金属的限量指标?不可以苛求古人;古代的经验有一定科学性,但到今天要与时俱进。详细弄清出一种药物多大量可用,多大量不可用,可以用多长时间等等,要组织有关安全性研究。仅仅靠几句话,不可能解决中药毒性方面遇到的问题。   中药应不应该承认西药的化学标准?  北科报:有一种观点说,拿化学药的标准来要求中药是不正确的,您怎么看?  陈可冀:中药是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但是不承认化学标准是完全错误的。吃药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吃的具体是什么有效成分,不是一笔糊涂账么?实际上,药监部门在审批中成药的时候,都需要求作有效化学成分和指标成分鉴定,主要成分必须报告出来。做其实一直这样做,只不过老百姓外界不一定了解。  北科报:有人提出,英国用食品标准来要求中药,这是不公平的。没有中医指导服用中药出问题,责任也不在中药。  陈可冀:无论食品药品,汞含量超标都不行。食品和药品确实有区别,中药在海外表面上是食品,其实在当药品使用。因为在国外基本上没有被正式批准的中成药药品,中药在美国就是以营养食品补充剂的形式出现,某种程度上说,“中医药已经走向世界”其实是差得远呢,路还长着呢!   没有中医指导服用中成药出了问题,确实不应该由中医来承担责任。就说复方芦荟胶囊,脾胃虚寒者、大便偏稀的人就不适合用,因为服用这个要通大便,大便原本很稀的人就不适合使用。  用中医理论和外国人讲,他的体质是寒是热,是虚是实,是不会被很快理解的。有些人认为,中医应该首先将文化带出国门,中药自然打开局面;其实,疗效才是第一重要的,能解决,解除疾苦,文化自然有了出去的载体;不要太偏激。  中药国外遇冷是不是文化冲突导致?  北科报:是啊,有些人倾向将这次英国禁药事件归结为文化上的冲突。  陈可冀:不是什么文化冲突,就是药有问题,考察一切药物归根结底是疗效和安全性,有效安全的药没有谁不用,青蒿素类药在非洲供不应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就是明证。目前中医药界应该考虑的还应该是药品质量安全可控且有效,当然,这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问题。随着药物安全性研究工作的深入,中药以前的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可能还会陆续暴露出来,不要惊诧或惊慌失措。以病人为中心来思考,倒是好事。医学科学要回归到人文本位上来。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现在很多外行不停地发言,高喊“神奇”,心意好,但有时效果适得其反,影响非常坏。强调中医“万能”,以及外国和我们文化何等不同,不是强调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对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不够宽容。杨振宁说中医如果只按照周易做就没有前途,引来了几十篇批判文章。钱学森曾在全国一次中医会议上指出,中医学是维象医学,可以做的很好,但理论上很难阐释清楚,也招来不少非议,是个教训。  北科报:中药想真正接受住考验,必须解决那些问题?  陈可冀:就拿注射剂来说,生物注射剂要求有效成分纯度达98%。其余非有效成分2%也应该弄清楚是甚么。而中药注射剂常常是好多种复方混在一起,却只要求80%的有效成分纯度。  中药想进入国际市场,除了有自己的标准,还必须考虑符合输出国的标准。如果科学性够,就应该能够接受统一科学的检验。发展方向应该是要求中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文/本报记者 董毅然  小知识  什么是“十八反”“十九畏”?  中草药的“十八反”是指18种中草药相互之间有相反的作用,它们如果相互配伍,则容易发生中毒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十九畏”是指19种中草药相互配伍后会使药物的效力减弱或失效。  专家简介  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此帖由 jerryhao 在 2006-09-06 22:45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9-7 08:54:2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尊重陈院士的直言。不过不同的人读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不同的水平。民间西医的读法就是不一样:1、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临床中医生,没有一个不认为中药无毒。中药无毒是一般人的观念,以及民间西医借此来攻击中医的把柄。有毒与无毒是相对而言的,在安全剂量内、短期使用就没有毒,不然维生素吃多也会中毒。只有民间西医才不知道朱砂的成分是硫化汞,临床中药学书中写得清清楚楚,并有分子式以及氧化反应生成物。民间西医自己没看过中药书,就不要乱评。先翻翻中药书再说也不迟吗。2、其次汞撒利茶碱是中药还是西药?民间西医的读法就不样。3、关于双盲试验,现在的药品注册管理法无强制要求(包括对中西药)。当然,有条件的最好做这个试验(陈院士说双盲试验仅仅用于测定其安全剂量,未讲与疗效关系,证实药品是否有效也并非民间西医所说的双盲试验一种方法)。4、陈院士还说“英方对何首乌的处理不一定完全对,何首乌有补肾乌发的作用,不过何首乌的一些成分是通下的,也有一些副作用,这很正常”,民间西医怎么不圈红字?凡是专业中医师都知道何首乌可治便秘,就是利用其副作用。西药治病有的同样是利用其副作用,如从鸦片中提出来的止咳平喘药可待因及止痛药吗啡。5、陈院士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中医药是我国民族性极强的科学文化,应该着力保护,但科学的东西不要老强调政策保护,科学本身和政策要分清楚。老祖宗其实从来没有说中药是没有毒的,所以我们首先也应该实事求是告诉公众有关药物的好处与可能的副反应。”陈院士就说中医药是科学的东西,不象民间西医那样说中医药不科学、没有疗效、欲置于死地。这话给民间西医一句响亮耳光!!!!陈院士不是说有时这中药还很神奇吗?6、陈院士说:“ “是药三分毒”,通常认为阿司匹林毒副作用小,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全球大量的病人都在服用,其实不少人也引发颅内或消化道严重出血;所以,合理用药至关重要。”不合理用药只能怪医生或者病人自己服用不当不能怪药了(古代中医对药错还是医错都有分析)。可是现在多少文章还在吹嘘这阿斯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不说它的弊端,明明误导人却挂着个“科学”牌子到处行骗。除了既是食品又当药品的外,任何药都不应该常服。就算是食品类药,如果偏食也是不当的,膳食平衡搭配才是合理的。西药没一样可当食品,反而中医把日常吃的当作药品。相比来说,那个安全?更卑鄙的是,西医明知西药治不好高血压、风湿病还要欺骗病人一辈子吃他们的西药(理由是“科学证明这病是治不好的”)而不告诉病人去看中医,结果许多病人不是由于高血压、风湿病而死,而是吃西药吃出其它药源性疾病而亡。中医治疗这两种病就比西医强(中医的长处还不止这两个病种)。有部分高血压病人完全可根治,部分可稳定控制而可以短期停药。吃一辈子西药难道就没有毒性吗?这吃一辈子药的科学根据在哪?象这种理念还比不上最古老的“是药三分毒”的中医朴素理念,还谈什么科学?7、陈院士说:“中成药出现重金属超标是个较普遍现象,根结在于中医药学界不够重视,从领导开始就有责任,没有重视质控标准的严格性,不能全怪医生,美国和我国台湾及香港先后公布上百种中成药重金属超标,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中成药是经过工厂生产的,他们要添加什么由不得医生来控制,药物的安全性要由医生来驾驭才能安全。这中成药重金属超标,不等于中药重金属超标。民间西医别把“中成药”读成“中药”,要区别两个不同概念。8、陈院士说:“我们过去没有建立药物安全性检测中心,最近几年建立了,落后人家几十年,正在逐步发展,还不是很健全。”过去既没建立安全性检测中心,要求中药做安全试验又从何来?同样没有这种中心,中国自产的西药安全检测又如何做了?还是与中药同样没做?我们学西医时就知道英国有一个很大设备很齐全的安检中心,国人羡慕得死了,可就是我国最近几年才搞这个东西。整个国家的人都浮躁,又何止中医界的一些人士呢?打假大王方舟子及一小撮民间西医不是浮躁得一见双盲试验一词就如获至宝,以此作为诬蔑中药没有疗效的救命稻草吗?你们对双盲试验又懂多少?中医需要专业的批判(专业的、善意的批判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不需要业余的诬蔑和攻击(业余的批判只给中医药抹黑、欲置中医于死地,居心不良)!!!!!!!此帖由 piyangnu 在 2006-09-07 10:03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9-7 10:54:26 | 只看该作者
补充:9、美国等西方国家管抗生素比管枪支还要严格,可是抗生素在中国(包括台湾)滥用非常普遍,这到底是哪门科学的教导?一感冒就上抗生素,中国的西医生有几个掌握了科学?还是以“科学”的名义掏病人的腰包?10、今日滥用激素的西医又有多少?使用激素治病在西医界本来就存在争议,至今未有定论,可是我们的西医连感冒都要上激素,“科学”性在哪?11、摘除扁桃腺的治疗方法,今日中国的西医有多少分析过其利弊?感冒并发的扁桃腺炎本来用中药很有效(如凉膈散等药方),你西医治不好扁桃腺肿和化脓,为什么不告诉病人去看中医,还一味固执地认为“科学证明这个病没法治要摘除”。“科学”难道就是你们说怎样就怎样的吗?怎不去用中医药来循证一下到底这种论断是否“科学”。12、慢性溃疡性胃炎是否由螺旋菌引起,中医界曾经做过循证,按中医辩证属肝胃不和型的这种病就没有发现螺旋菌。始发现此菌的西医生为何如此武断定认为是那个菌作怪?而天下的西医生却毫不怀疑其正确性,人云亦云,这难道就是科学精神吗?我甚至建议有条件做实验的医学工作者对西医所有观点都重新实验加以核实,是否就是先前所说的。13、西医学多数理论尚处于“假设”阶段而还未得到证实,可是我们的西医生就把它看作绝对真理,至高无上的权威。达尔文认为人类从类人猿演变过来的理论不外也是“假说”,是否人类就从猿演变还需要证明。我们既要讲科学但又不能迷信科学。民间西医有多少有此科学态度?14、民间西医说中药没有疗效,是靠暗示治病的,你们如此权威怎不去做中国医药注册审批委员会成员?中药有没有疗效难道由几个苍蝇嗡嗡叫几声就真的没疗效了?陈可冀是不是也说《爱你的小儿,请别看中医》吗?15、现在的西医如骄傲自大,以为自己的理论真的科学无比了,听不进中医界人士对西医的批判。还反咬一口说:“世界上不能批判的就是中医”,可中医不就被西医打压、批判甚至叫嚣要消灭在近代已经达百年时间了。这是什么样的“科学精神”?中医真正得到国家法律认可的才是近二十年时间,在这二十年时间里发展已经非常快了,让西医的人士看着眼红。中医能得到国家政策认可,无非靠疗效,如多个国家领袖的疾病都是由中医治愈的,过去的总书记赵某高血压西医治不了,却被广州一名医搞定了,赵回去后就改变了其先前政策,从法律上承认中医。16、中西医一起到海南省防治流行性出血热时,各自用自己的方法治疗,结果中医的死亡率就比西医的低得多,参与此项工作的西医生们都承认是中药疗效比西药好。可是那些民间西医却百般否认中医药的疗效。周仲英、万友生两位名中医用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总共1400多例,均按西医的对照方法,结果证实中医药就比西医药疗效好且副作用少(另外有西医治疗此病的,两种医学死亡率对比差异显著),此项研究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这些事实都摆在眼前,由不得民间西医“耻”口否认。我们要挑西医的缺点同样可以挑出很多很多。别以为西医就真的很科学(某些方面甚至愚昧得很!)不需要改进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不打着“科学”旗号,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是有限的;可一旦披上“科学”的外衣,它对人类的危害就是无穷无尽了。媒体甚至专业杂志,西医生的错误观念充斥泛滥,都是一家之见,无任何实证(即使有实证,也是偶然的一二次得出的结论),可是因为人们相信西医“科学”,结果这个西医生的一家之见其遗害比中医更严重。因为中医从来就讲究百家争鸣,不搞一言堂。医学的结论需要时间来检验。人体是个复杂系统,要达到“科学”的地步还遥遥无期。此帖由 piyangnu 在 2006-09-07 14:33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1:39:1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院士说话顶用,杏林春晓也开始赞同双盲了,你原来发的那些帖子还不快去删掉,否则摆在那里让大家笑话你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23 , Processed in 0.07647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