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85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孩子一定要学音乐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8 10:1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0000ff"><a name="1">[/url]学音乐有什么&quot;用”? <p align="left">  很多家长宁愿孩子早早开始学习英文、心算、电脑,有利于「启发心智”的学科,以便提早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未来社会。至于学音乐嘛,最多也只是希望能藉由习得一技之长,音乐才有所用。果真如此,那么许多曾经接受音乐教育,后来却不是音乐家或音乐老师的,是不是白白浪费了那段习乐、爱乐的人生呢?<p align="left">  当然不是。音乐不同于科学,它是一种情操教育,着重在潜移默化和涵养气质,但它与科学一样的有组织、有结构、有条理,也可以训练人的思考,启发人的心智。<p align="left">  因此我们可以重新思考音乐的特质:音乐具有瞬间即逝的时间特质,所以随着音乐进行,大脑的活动也是持续不断在进行的。音乐具有强弱交替的节奏特质,配合韵律或舞步,促进身心的和谐平衡。音乐具有人我交融的群育特质,合奏或演奏中可培养观察他人、包容他人的情操。<p align="left">  这样的「学音乐”观念,比较趋向于人格的养成。透过音乐来学习,孩子会有一个全面开阔的心灵视野。<p align="left">  培养一位音乐专才,除了孩子本身具备的秉赋之外,还需要很多条件与际遇的配合;但是,如果能藉着接触音乐,培育一个乐观进取、勇于学习的孩子,他的未来,是不是更无可限量呢?<div align="left"></div><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a name="2">[/url]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 <p align="left">  让孩子学音乐,是许多爸妈为孩子规画的重要课外活动之一。虽说是课外活动,但多数爸妈可是对孩子寄望颇高的呢!然而,爸妈自己都未必对音乐有多少接触,怎能要求孩子非得学好不可呢?<p align="left">  其实,要孩子学好音乐,最重要的是先培养兴趣,而兴趣,最好是在自然的情境下培养。如果爸妈能从塑造家中的音乐气氛做起,让音乐成为全家共同的兴趣,如此,不但爸妈能与孩子一同体验音乐之美,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也会较强,亦较有学音乐的动力。<p align="left">塑造爱乐的环境  爸妈可以从小就让孩子接触音乐,最早可从唱童谣、催眠曲给孩子听开始,让孩子习惯音乐的节奏性与旋律性;然后可以教孩子唱歌,陪孩子听各种音乐。除了人为的音乐外,爸妈还可以带孩子倾听自然的声音;例如,到郊外踏青时,可以引导孩子静心聆赏鸟叫声、流水声、风吹过树林的声音等等,体会大自然的音乐。平时让孩子多听各种声音之余,也可常以发问的方式要孩子辨别各种声音,培养对声音的辨识力。另外,还可以定期安排全家一起去听音乐会,体验临场演出的震撼与感动。爸妈平时与孩子听音乐时,也可以分享彼此对这些曲子的感觉,互相启发更深层的欣赏角度。 鼓励孩子学音乐  如果要孩子学音乐,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考虑他是否已具备足够的耐性及肢体敏捷度,然后再依他的个性及兴趣选择适合的乐器。当然,找个好老师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是影响孩子基本演奏能力、音乐感受力与学习兴趣的关键;孩子的耐心可能无法持续长久,因此需靠态度亲切、教学活泼的老师,为孩子打下稳固的基础。如果老师允许,初期爸妈可和孩子一起上课,不但消除孩子对陌生老师的疑虑,爸妈也可以藉此与孩子共同学习,回家后还能一起练习,甚至开个家庭音乐会,增进亲子感情。平时可多鼓励孩子演奏给爸妈听,但要避免吹毛求疵,多加赞美,给孩子信心。对于孩子学音乐,爸妈必须抱着为孩子发掘潜能或兴趣的心态,多些鼓励、支持,少些命令、责骂,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也不要为孩子设定一个他自己根本不想达到的目标;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音乐天份的,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学,就为他开条别的路走吧!<p align="left">  总之,兴趣是学习才艺最基本的要件,爸妈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塑造音乐的气氛,让孩子在有趣而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培养兴趣,这样孩子在学习音乐时,也自然能够学得好、学得久。 <div align="left"></div><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a name="3">[/url]陪着孩子快乐学音乐 <p align="left">  「怎样学习音乐?”  「怎样快乐的学习音乐?”  「怎样快乐的学习音乐,并且永远喜爱音乐?”<p align="left">  各有不同的境界。而其中,陪着孩子「快乐学音乐”更是现代父母最直接可行,促进亲子良性互动的理想方式之一。  请注意这个「陪”字 - 学习的主体是孩子,  快乐学习是过程 - 而主导这一切的是父母。  学音乐的范围很广,弹琴、唱歌是,跳舞和游戏也是;吹笛、表演是,创作和欣赏也是。所以,常听很多家长抱怨:「起初兴致勃勃学得起劲,后来就懒得练习。”「功课太忙,只好放弃了。”这就是将学音乐局限在「学会哪一项才艺”的死胡同里。当遇到了瓶颈,遭到了挫折,或对学习不再觉得新鲜有趣时,便中断了持续喜爱它的机会。  在孩子学习的路上「陪”他一段,倒不是孩子学什么,你必须样样都会。而是如果要他学音乐,你得自己也亲近音乐,甚至艺术文学;要求他用功,你也得好学。自己保持求知向上的心,才可以用欣赏和鼓励,代替催促和责骂。  生活在亲子同乐、共拥书香的家庭里,孩子自然会开朗、有礼、自爱,也知上进。而父母呢?重温成长的喜悦,陪着孩子再成长一次,将会感觉生命更加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0:11:05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a name="4">[/url]没有音乐细胞怎么办? <p align="center"> 「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怎么办?”父母会有这类的焦虑,多半来自:◇ 我四岁的孩子,上了半年的音乐班,怎么还不会看谱呢?◇ 我们夫妻两个都是「五音不全”的人,孩子大概也会是个「音盲”?◇ 他不爱听音乐,是不是没有「音乐细胞”?  其实,「音感”与「音乐感”,是属于不同层次的能力;同样的,「音盲”与「音符盲”,也是不一样的问题。从教育理念来探讨,除了耳聋的人以外,事实上不会有任何一个真正的「音盲”或「没有音乐细胞”的人。有些孩子也许是个音符盲,不认得音符名称,但是却有绝佳的音乐感,具有体会音乐的本能。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尤其在「认知”方面。对于一般四、五岁的孩子而言,可能连归类「第三线的音”、「第二间的音”都成问题,更何况它的音名是什么,唱名又是什么;但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理解它们就容易得多了。  试想,一群孩童经常一起玩耍,彼此不一定确知「他是王小明,他是李大伟…”,但他们一定有自己的方式来认得玩伴,如「那个绑辫子的女孩,那个胖胖的男生”,或「每次爱打人的那个小孩”…… 同样的,幼儿不一定能指出「那是aa,那是bb”,但如果他能抓住音乐旋律的线条,或感应音乐节奏的脚步,将更能享受到音乐带给他身心俱爽的愉快感觉。<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a name="5">[/url]玩音乐有一套! <p align="left">  2.3岁开始,宝宝已渐渐突破既有认知里的空间与时间限制,因此会喜爱玩想像游戏。而关于想像游戏,其实我们可以不用想的得太复杂;因为只要利用布偶、绘画、或音乐…等媒材,就可以帮助孩子启发发挥无限的想像,进入另一种不同感觉的世界。  然就音乐而言,不论有没有旋律,就算只有咚咚咚的节拍,都还是可以制造出游戏的情境;如果再循着年龄的成长,加上说明、与不同程度的音乐刺激,就能更轻易的带孩子进入运用「声音”想像的范畴内。从小培养对音乐敏感,不仅是一种活动的培养,还可以藉着音乐更贴近到自己的心情唷!如何带孩子玩音乐游戏  就算小宝宝还在努力让自己的步伐更稳定,就算还常常是「碰!”一声,就跌坐在地上,他们仍然还是喜欢在音乐响起时,随意甩手、摆头、弯腰、或蹲蹲站站、蹦蹦跳跳;像是完全沉醉音乐的快乐中!那么要如何延续宝宝在音乐中的感觉呢?1.快的、慢的音乐,都是音乐。有人可能认为快节奏的音乐,才比较适合用在宝宝律动上;但其实慢音乐也是相当适合的。这么比喻吧:像是「风”,有徐徐微风,有急急飓风。而如果用音乐节奏表现,当然就会不同。2.选首属于自己家的「family songs”吧!这歌,最好是宝宝很熟悉、会跟着唱的。并将这音乐、歌曲,搭配上动作、游戏、甚至是不同的拍子。例如:两只老虎可以唱成--三只、四只…。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可以唱成--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嘴巴…。还可以把跑得慢、跑得慢唱成--跑得快、跑得快…。宝宝发现之中的变化,就会觉得很好玩!另外再运用身体上的任何部位数拍子:拍手、踏脚、扭腰、摆臀,加上快慢、轻重转化,增加肢体与节奏结合的趣味性。3.可以只是放音乐,只是静静的听;然后让孩子说出对音乐的感觉是什么。可能是很快的、很急躁的、很生气的…;也可能是很慢的、很温柔的、很轻飘飘的…。带孩子做的,就只是说。说完了,或许还可以写下来、画下来。4.身体跟着音乐动吧!快的、急躁的、生气的,像什么?像老虎在跑吗?老虎怎么跑?怎么叫?还是像台风?风呼呼呼的吹,都把大树吹倒了!吹到左边、又吹到右边…,哇!又下起大雨啦!快去躲起来!这就像是在演一出音乐剧呢!不同的音乐,有不一样的表演方式;我们可以先带着孩子做几种,再来,就让孩子自己来想,我们跟着做啰!  可以带孩子玩的音乐游戏当然不只这些。总之音乐本身就是很广泛而且自由的,因此用音乐玩的游戏就会是很自由自在的。记得:跟着音乐动,就对了!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a name="6">[/url]学音乐好处多?爸妈态度是关键 <p align="left">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由于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点上,许多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安排他学习才艺,而音乐,就是颇受爸妈青睐的一项。然而,并非每位爸妈自己都有接触音乐的经验;选择给孩子学音乐,只因那是时势所趋,如果不学,似乎表示自己的孩子技不如人。  其实,给孩子学音乐,不单只是让他不输别人而已,它还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喔!只不过,爸妈的态度,却是这些功能能否发挥的主要因素。  陶冶性情,培养气质。这是许多家长让孩子学音乐最主要、也是最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样的理由固然有几分道理,但它也必须建立在孩子本身对音乐的感受力及兴趣上。音乐或能培养温和个性,但若孩子每次都在爸妈厉声命令后,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练琴,心里只想快点完成任务,无法全心融入音乐之中,那么音乐陶冶性情的作用也可能大打折扣。 宣泄情绪。孩子日渐成长,会开始被要求遵守行为规范;当面临心理挣扎、冲突时,和大人一样,也需要发泄的管道。演奏乐器可以是极佳的纾解良方,只是,如果爸妈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要求过多,给孩子压力过大,反而会使学音乐本身变成了孩子情绪问题的来源。  锻练全身协调能力。演奏乐器不只运用视觉及听觉而已,它是融合脑、眼、耳、手、脚等的活动,对促进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如果爸妈能让孩子在愉快的情境下主动学习,将可达到最佳的发展与学习效果。 休闲娱乐。娱乐是音乐最基本的功能,也应该是孩子学乐器时最容易达成的目的;但是,往往爸妈偏差的态度,却造成了反效果。许多爸妈对孩子期望过高,在孩子学乐器的过程中施予太大的压力,使得学音乐反而变成孩子的负担。其实,如果爸妈抱着只是让孩子体验音乐之美的心态,就算孩子表现得不怎么样,至少他保持了对音乐的兴趣,这才是学才艺最重要的收获。<p align="left">  最后要再强调的是,学习音乐固然不错,但如果孩子实在没兴趣,爸妈也不应该采用强迫的方式。毕竟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潜能与长处,不学音乐,还有许多其他的发展。为孩子找出真正的兴趣,并支持他善加发挥长才,这才是爸妈最该为孩子做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0:11:53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a name="7">[/url]弹它千遍也不厌倦 - 从快乐学琴到快乐练琴   十几年前,有两句非常耸动的广告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和「孩子!我要你将来比我强!”到了今天,新好爸爸们说:「爸爸站在你这边。”多年以来,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价值观有了极大的转变。  以「学琴”这件事来说,过去的父母比较严厉,他们陪伴、逼迫等,出发点不外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现代父母,本身已是六○年代出生的,受民主思潮洗礼的新人类了,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更是抱持「自然”、「没有压力”、「快乐学习”的心态来看待。于是流风所及的各式学派,都标榜着「开放、启发”、「寓教于乐”等,老师也无不尽量以「引起兴趣”为目的。  然而,快乐学习是万灵丹吗?以故事、游戏吸引孩子喜欢学琴,然后呢?接踵而来的技法、熟练度、知识等,却需要一番「锤炼”工夫,远非开始时的趣味所能比拟。于是乎:「他很喜欢上课,就是不爱练习。”或:「去练、去练!每一首弹二十遍才可以!”很多家庭因此引起争战,而放弃学习也是必然的了。  当决定让孩子学琴的同时,也规画出培养练琴的习惯,是值得现代父母用心去思考的课题:◇ 安排一个不干扰家人作息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练琴,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尽可能的执行,不要找理由轻易改变。 ◇ 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家人或稍微了解他的状况的人,当他练琴时偶尔赞美(鼓励)或打气,如:「这一段好像比昨天弹得更顺了。”或:「这礼拜如果改掉小指倒下的毛病,老师会不会给你贴纸?”(提醒),也让孩子感觉练习并不孤单。◇ 和孩子一起「听”(欣赏)他弹出来的音乐,当他用心表达乐曲的内容时,反覆练习就不致枯燥乏味。  最后,别忘了「成就感”永远是最大的支持动力,让孩子感觉自己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有一点点进步,累积的成就感将化为「行动力”,帮他克服下一个难关。   要孩子成为音乐或音乐专家,需要很多机缘与条件配合。但如果因着「快快乐乐的‘练’琴”,而练出了恒心、耐心、毅力,以及对事负责的态度。那么,为人父母者终将可以欣然的说:孩子,我给了你最好的!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a name="8">[/url]听音乐,让宝宝更聪明! 带宝宝听音乐  学音乐,并不是非要求孩子乖乖坐在椅子上敲着键盘才算数;听音乐,也不是一定要莫札特的才像样!不论是自己唱、还是锅碗瓢盆自己敲,从小替宝宝制造随处都充满音乐与节拍的环境,就算是引领宝宝进入音乐的世界啊!  怀孕时有胎教音乐,为的是可以安抚妈妈与宝宝的情绪。宝宝出生了,当然也有宝宝音乐,为的是给予感官上的刺激与平静。别以为,宝宝不懂得音乐呢!当他真的听到一首熟悉的曲调时,会用眼睛盯着你,然后踢踢脚、甩甩手,仿佛在说:「我知道这首歌!我听过!我听过!”这现象,似乎也说明,不论是任何国家、任何种族,都会有摇篮曲一直流传,而不曾断过。 音乐让宝宝更聪明  就科学上的发现来说:音乐的处理是由右脑来主司;而右脑也同时掌管了空间、数理、逻辑、推理…等大脑发展。因此,90年代科学家有一个惊人发现:接触过音乐的孩子们,无论是学钢琴、还是学唱歌,对于迷宫游戏、描绘几何图形或一般图形…的能力上,都会比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孩子来的优秀。这或许说明了为什么人家都说学音乐的孩子会比较聪明的原因吧!散步音乐间  为宝宝制造一处充满音乐的环境,难吗?当然不会啰!您随口的哼唱,或随手切下音响的「play”键,都是最好的音乐来源呀!或也可以多多留意会发出声音的玩具,让宝宝在动动手玩玩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这类型的玩具,不仅具有大小肉的发展,也有让感官受到吸引与刺激的效果。瞧!一举两得呢!扭臀摆腰玩音乐  学步期的宝宝,虽然走路摇摇晃晃极不稳定;可是,四肢也算是强力有劲啰!这时,可以带着宝宝做做音乐的律动,转转头、摆摆手、扭扭臀、踏踏步…。可以是跟着音乐节拍,或是随意摆动,都会是非常有趣的音乐运动。尤其,对熟悉音乐的宝宝来说,也不须我们刻意带动,他们就会很有感觉的「闻声起舞”;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音乐天赋哪! 随着音乐哼音乐  再来,或许会想要学乐器、学跳舞、学唱歌…;或许什么都不想!无所谓呀!因为音乐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开心嘛!专不专精,不是重点呀!随意的唱唱跳跳、敲敲打打,也是都有节奏有音乐的嘛!随着音乐摆动…随着音乐跳舞…随着音乐敲打…随着音乐哼音乐…;「音乐”就该是这么轻易地进入我们的世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8-28 10:37:33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音乐小贵族》教程</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让</span><span lang="EN-US">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岁幼儿轻松学会钢琴、电子琴</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不再需要等到</span><span lang="EN-US">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岁或更大、不再为寻找好的老师而烦恼、也不再为昂贵的费用担心,不管您懂得音乐有多少,拥有《音乐小贵族》教程,每天只需</span><span lang="EN-US">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lang="EN-US">1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分钟,你就能让你的宝宝轻轻松松学会钢琴或电子琴,并拥有如莫扎特般的的音乐素养。</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传统的钢琴教学必须等幼儿</span><span lang="EN-US">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周岁或更晚才开始。殊不知,幼儿的音乐之窗从</span><span lang="EN-US">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岁开始敞开,</span><span lang="EN-US">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岁以后逐渐关闭,越晚开始学习,学习效果越差!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要寻找一个好的老师那是难之又难!</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再者,“好的耳朵”即能否准确辨别绝对音高(</span><span lang="EN-US">perfect pitch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是音乐素养的核心,也是学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关键,最新研究表明这一能力在</span><span lang="EN-US">3-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岁期间是可以训练出来的,</span><span lang="EN-US">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岁以后则很难训练。“好的耳朵”不仅对音乐的演奏,谱曲有极大的好处,而且数据证明具有此能力的人平均智商比普通人高出许多(美国福布斯杂志</span><span lang="EN-US">200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span><span lang="EN-US">7</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月</span><span lang="EN-US">1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日报道)。可惜的是,目前国内的传统钢琴、电子琴教学普遍忽视了这一能力的开发和训练!</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音乐小贵族》革命性的教学方法,即使你没有任何音乐基础,只要按部就班,你就可以自己教宝宝钢琴或电子琴,实践表明,幼儿对此学习方法乐此不疲,且大部分幼儿经过</span><span lang="EN-US">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月,每天</span><span lang="EN-US">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lang="EN-US">1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分钟的训练,能够准确识别五线谱,并初步具备准确辨别绝对音高(</span><span lang="EN-US">perfect pitch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的能力。</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产品网站</span><span lang="EN-US">www.littlenoble.cn</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9-19 10:43:21 | 只看该作者
顺其自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27 15:38:14 | 只看该作者
顺其自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6-2 10:21:49 | 只看该作者
顺其自然吧
   孩子喜欢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39 , Processed in 0.08343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