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5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自闭儿刘氏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2 10:4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border="0"><tbody><tr><td height="244"></td><td class="blue2" valign="to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7%" border="0"><tbody><tr><td height="24"></td></tr><tr><td class="blue2" valign="top" height="53"><span class="yellow">a.「ABA」不是教育目标</span>「ABA」目前已有新的版本和新的方法。但不论怎么修改,它正如作者所说,是「提升自闭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方式。对自闭儿早期不开口、不会沟通;它是一种方法。但是能沟通、能受教之后,下一步该教什么,怎么和入学后的学习接轨,ABA并不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计的。 <span class="yellow">b.自闭儿的教育「刘氏」不从「社交」、「语言」开始!</span>问题表象,是在语言和社交能力上。所以不论医学界或心理学界都针对他们的语言、社交能力去研究设计方法。例如「ABA」针对社交能力,「语言治疗」针对语言缺失。但是刘氏的观点则不同。刘氏针对的是「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又是那些能力形成的去做。所以「ABA」教的是「方法」,刘氏教的是形成原因和「内容」。教方法的人常会因内容的不了解,在孩子能沟通后,不知道往后要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与小学的课程相接轨。「治疗语言」的人也一样,除了语言的诱发,不是那么到位,对「语言能力发展」(语言能力及龄)也无法提供帮助。所以学前自闭儿,往往因为从事这两项或其它医学方法而耽误了宝贵时间和学前特教的机会。「心理」和「医学」两个领域只想把「社交」和「语言」能力建立起来,刘氏则是将「社交」和「语言」能力分成不同阶段,每年都有不同目标。懂得社交和语言能力怎么形成,又知道什么年龄该达到什么语言和社交,还有其它学科的能力水平,才容易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入学后每个学科的学习接轨。否则辛辛苦苦,用尽了「医学」和「心理学」的方法,还以为自己已尽心尽力,却不知道,实际上是耽误了孩子。<span class="yellow">c.被误诊为自闭症的孩子</span>许多语言能力发展慢、两眼东张西望、社交能力差、不太与人沟通、四处走动……的孩子,经常被误诊为「自闭症」或「有自闭症倾向」。其实他们是「学习能力不及龄」,属于「学习障碍」。但是在学前这段时间,他们跟着大家跑医院,拖到入学前,是开口说话了,但是各项能力都没跟上同龄应有的水平。入学后,除了学校没有为这样儿童安排的补救环境,也没有能有效教育这种孩子的方法。他们的问题还经常被视为是「行为」、「态度」、「注意力」、「多动」……所造成。这种把结果当原因的专业知识,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让他们无暇,也不可能想到真正原因不在这里。假性自闭孩子们,需要用「学习能力」提升的方式尽早从自闭儿群中分离出来。<span class="yellow">d.别说「什么方法都试过了」</span>自闭儿的「自闭特质」是不能根治的,但是思维能力却能逐年上长。想法成熟,脱离了幼稚的阶段,自然「自闭」的情况可以改善,但是这种「想法逐年成熟」、「思考能力随年龄成长」,是「学习能力」逐年上升,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可惜的是全世界的自闭症儿童,从被发现是自闭症之后,到入学之前,忙来忙去,几乎都是在医院所倡的各种「治疗」中将时光轻掷。没人重视自闭儿的「学前特殊教育」。医疗并不是教育,而且特殊教育更能解决的问题,何须浪费时间,用医疗、复健(康复)的方法,只寻求些微的帮助。「语言治疗」、「感觉统合」、「听力统合」、「音乐治疗」、「艺术治疗」……能治疗孩子的作文,如「有内容无章法」或「有章法无内容」(写的短)吗?能治疗几年级的应用题呢?能让阅读能力胜任几年级的教材呢?不同年龄的说话内容和理解能力,也是这些方法「治疗」出来的吗?没有这些「治疗」教育就不能进行吗?多年来,家长们带着孩子们穿梭在医学和心理的方法里,根本无法判断这些方法的属性和优劣,对自闭的孩子而言,有如悲剧。<span class="yellow">e.认识不同的专家</span>研究儿童的学智,领域多,专家也多。一、教育的领域,主要研究「教材」(学科)和「教法」。例如数学、语文科教材、教法便是。二、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称为「教育心理学」。强调的是心理和行为,用的是强化(增强)的方法。 认为只有好的态度和行为,如注意力集中、专心、有自控能力、有兴趣……等,学习才能更好。这 种只强调行为、态度,而忽略了「几岁的能力,面对几年级的教材」;似乎在暗示我们小学生只要 专心、注意力集中……,也可以读大学。况且儿童能力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不足,经常是行为和态 度不当的原因。反而不当行为和态度经常是「能力不及龄」的结果。这种倒果为因的看法,经常困 惑着教师和家长。在「刘氏」提出这个论点之前,全世界的教师是被心理学家这么教的。心理学在 教育领域的研究称为「教育心理学」。强调的是心理和行为,用的是强化(增强)的方法。三、医学涉及教育方面的研究,多朝向影响学习的「生理条件」。但是,却证明不了备了这些「生理条 件」,就一定学得更好。「感觉统合」、「注意力不集中症」(包括多动)都无法提出这样的证明。 这些研究里,经常还提到:「奇怪的是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做某些事,注意力却非常集中」。 而且这一类的病症,有时候竟然拿不出「到底有没有这个症」的具体医学根据。目前儿童学习问题已「心理化」和「医学化」了。前者对很多现象倒果为因,后者则常拿不出医学上具体的根据。</td></tr></tbody></table>刘氏上海分部(上海奇翔儿童发展中心)http://blog.sina.com.cn/u/1228654290</td></tr></tbody></table>此帖由 lindachen 在 2006-08-22 10:41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3 10:41:17 | 只看该作者
刘氏个别化教育机构创设于公元一九七九年,是我国最先针对「学习障碍儿童」所设立的教育机构,专为智力正常,学习有困难,行为违常的儿童,实施「学习能力」的诊测与训练;目前除本部外,美国、台湾、中国大陆共设有二十所分支机构。由于多年来教学成效优异,且因教导学习障碍儿童公私立机构普遍不足,遂于公元一九八八年增设“过动儿童”与“自闭儿童”的训练课程。一九九五年九月美国洛杉矶成立分部,推广学障,短短一年半间,在洛城造成轰动。
    本机构采「完全教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了解不应从「心理学」或「感觉统合」的角度去探求;其它因素诸如营养、食物、健康、环境、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学习,而其中与学习最直接有关的就是「学习能力」好坏,所以应该以此为核心,逐步建立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应具备的「学习能力」,然后辅以其它上述不同角度之观察,来充分了解儿童,才能寻求最恰当的方法,实施完全的教育。因此「完全的了解,才能进行完全的教学」是刘氏一贯之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1:32 , Processed in 0.07358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