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兒童教育:從經典開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5 21:5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兒童教育:從經典開始http://www.jiaozicn.com/bbs/Show.asp?id=564&BoardID=25&TB=1 文/本報記者鐘華11歲的廈門小女孩林依奴走上講台,用英語背誦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的第138首和第139首,事實上,她可以將莎翁的154首十四行詩全部背誦下來。而《論語》、《孟子》,她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已經倒背如流了。  為什麼成年人都覺得難以理解,更難以背誦的經典書籍,這些小孩卻可以輕而易舉地熟練背誦呢?  說起背誦《論語》、《孟子》、《道德經》,那似乎是祇有教古文的老先生才能信手拈來;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仲夏夜之夢》,可能外語系的大多數學生也只能望洋興歎。 然而,在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教育中心、臺灣華山書院以及廈門紹南文化讀經推廣中心共同主辦的“千童背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啟動儀式”上,一個11歲的女孩子林依奴走上講台,用英語背誦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的第138首和第139首,發音準確、語調流暢。事實上,她可以將莎翁的154首十四行詩全部背誦下來。而《論語》、《孟子》,她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已經倒背如流了。而在進行兒童經典誦讀的小朋友中,達到她這種水平的,並不少見。也許你會擔心,他們背誦這麼多東西會不會不堪重負呢?但是林依奴開心的笑臉會打消你的疑惑,“我每天只花一兩個小時在上面,一點兒都不覺得累,也一點兒不耽誤學習和休息。”  為什麼成年人都覺得難以理解,更難以背誦的經典書籍,這些小孩卻可以輕而易舉地熟練背誦呢?兒童經典誦讀的推廣者、臺灣華山書院的王財貴教授道出了其中的奧祕——  幼兒教育:記憶比理解更重要  王財貴教授說:“我們一直對小孩實行‘懂的才能教,教了才會懂’的教育,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記憶力和理解力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發展曲線是不同的。依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0到13歲是人的記憶力發展旺盛期,13歲以後才是理解力發展的旺盛期。因此,對于13歲以下的兒童來講,記憶比理解更重要。而我們的教育卻硬逼著小孩理解以後才能進一步學習,結果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記憶力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理解力提高得也不多。”  他認為,要解決當今的語文教育問題,就必須從教育觀念入手,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論,不要再把兒童當作理智的“工具”看,而應該正視兒童學習能力的特點,要給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兒童善於模倣,善於背誦,如果讓他們背誦的話,他們很自然就背上了。  蘇嘉琪是北京市花園村二小三年級的學生,她花了六個月的時間背下了整本《論語》。她的母親林思樺對記者說:“我們從來不給她講解意思,講得她聽不懂,她就煩了。而讓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背誦,她就興趣很大。”蘇嘉琪在這六個月裏,每天跟著母親讀一小時,開始記得很慢,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背,後來速度就快得連家長都吃驚了。每天一小時的誦讀,不僅沒有影響學習,她越來越強的記憶力,也對其他功課的學習大有幫助。現在,她已經開始了背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計劃。  文化傳承:經典要從娃娃抓起  在1995年第八屆全國政協會議上,趙樸初、葉至善、冰心、曹禺、啟功、張志公、夏衍、陳荒煤、吳冷西等九位政協委員發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吁》的提案。他們指出:“我國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連續性,形成一條從未枯竭、從未中斷的長河。但時至今日,這條長河卻在某些方面面臨中斷的危險”,“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任此文化遺產在下一代消失,我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他們希望學校社會能重視對傳統經典的誦讀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聽弦歌,到古典學校中走一走,看看後繼之人”。  著名的翻譯家、詩人屠岸先生說:“在中國,從小孩就開始背誦經典,已經被實踐証明了是好事。”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由母親教著背《古文觀止》、《左傳》、《戰國》、《史記》、唐詩宋詞,母親要求他每篇一定要讀五十遍,而且還要背得滾瓜爛熟。他母親八十多歲的時候,到杭州的放鶴亭遊玩,還能把王勃的《滕王閣序》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背誦一遍。屠岸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患了失眠症,每當睡不著覺的時候,就背誦兒時背過的古文。直到現在,82歲高齡的他,仍然可以把許多篇目倒背如流。  也許兒童在誦讀經典的時候祇是一知半解,但是讓他們在心靈最純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接觸最有價值的作品,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在漫長的人生路上,這將會成為他們享用不盡的財富。  從孔子到莎士比亞:經典無國界  兒童經典誦讀工程將兒童的視角從中國古代延伸到了世界,從孔孟延伸到莎士比亞,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教育中心組織了“千童背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活動,在2007年的4月23日,也就是莎士比亞443週年誕辰,全中國將至少有一千個兒童集合在北京,一齊背誦莎士比亞154首十四行詩的全文。  著名翻譯家許淵衝教授在啟動儀式上,高度評價了這項活動,他說:“這為中西文化的交流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希望這箇中西文化交流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作出貢獻。” 東方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東方的《詩經》、《楚辭》,西方的《荷馬史詩》。中國強調禮、樂,目的是培養人類一種和諧的關係;西方重視體育與音樂,則體現了他們努力征服世界的願望。東西方的經典文化的開始是如此相似,發展又是如此不同,但牠們都是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永遠璀璨的精華。中西文化的經典誦讀對于兒童,或許並不止於開發他們無窮的智力,更是對于他們美好人格的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7-26 12:51:19 | 只看该作者
发帖:从繁体字开始效仿:从台湾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32 , Processed in 0.08329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