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国大陆医疗体制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7-25 17:55:3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评论医学出现一个很搞笑的现象是:抨击中医为伪科学的热衷人士清一色的是那些民间西医——所谓的民间西医即既只懂西医皮毛,又对中医狗P不通的人。比如民间西医们哄抬何祚庥、方舟子等不是医学专业人士的口水物价,此刻稍有进步的是抬出一个在业界不甚知名的王澄。原来代表西医界来抨击中医的尽是一些民间西医货色或者是在业界为下三滥角色,这些人士也恬不知耻地宣称他们是西医界学术的代表、权威。如果称他们是学术打手还差不多,做学术批判人恐怕还差得远。怎不见有中西医结合名家批判中医呢?如果抬出一些中西医结合名家来批判中医为伪科学,我认为那才有说服力。因为只有这些人才理解中医、才知道中医是否为伪科学。民间西医以及下三滥的西医讲话如同放P。此帖由 周无忌 在 2006-07-25 18:01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6-7-25 18:00:27 | 只看该作者
非典前的香港,西医称霸天下,中医只能瑟缩街头。那儿的西医早已经跟国际接轨了。可是非典后的香港,经历了西医治非典死亡率高企的教训后,香港正式提出要建设“中药港”的发展战略。这一场劫难,给港人的教训,胜过何、方以及王澄的任何文字和口水说服力。 中国的西医就是这样,自己无能治病,又怕中医抢了生意。所以才采取百般打压的卑鄙手段,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抬出一些民间西医名人来拉虎皮作大旗(狐假虎威)。好比我们乡下说的那些便秘人士,拉屎不出就怪厕坑石硬。中国的西医不能发展却把账算在中医的存在头上,这个逻辑足可以获得诺贝尔荒唐大奖。此帖由 周无忌 在 2006-07-25 18:06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6-7-25 21:48:44 | 只看该作者
周无忌+2006-07-25 18:00+pid919933-->引用: 周无忌 @ 2006-07-25 18:00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19933">查看原帖[/url]  非典前的香港,西医称霸天下,中医只能瑟缩街头。那儿的西医早已经跟国际接轨了。可是非典后的香港,经历了西医治非典死亡率高企的教训后,香港正式提出要建设“中药港”的发展战略。这一场劫难,给港人的教训,胜过何、方以及王澄的任何文字和口水说服力。 中国的西医就是这样,自己无能治病,又怕中医抢了生意。所以才采取百般打压的卑鄙手段,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抬出一些民间西医名人来拉虎皮作大旗(狐假虎威)。好比我们乡下说的那些便秘人士,拉屎不出就怪厕坑石硬。中国的西医不能发展却把账算在中医的存在头上,这个逻辑足可以获得诺贝尔荒唐大奖。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eek.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无忌同志, 对你的观点无感觉, 但是上述论点本末倒置, 盲目乐观自大无益于中医, 无益于论坛水平, 无益于你的观点维护。非典是2003年, 中药港概念97年董特首就提出了, 下文摘自[<font face="SimHei">投资中药领域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作者:北融投资 李希希)<font face="黑体" size="2"> 三、中药港对中草药产业的影响<font face="黑体" size="2">  香港特首董建华在1997年、1998年的施政报告中两度提到将香港建成国际中医药中心。“中药港”发展项目是特区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之一。这一项目的提出受到香港业界接受和重视。香港商界巨头李嘉城、李兆基、郑裕彤等对此项目均感兴趣,准备投巨资发展该项目,并已付之行动。<font face="黑体" size="2">  香港特区政府工业署署长何宣威已宣布香港中药业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在未来十年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工作为引入规管架构和中医药方面人才;第二阶段实现传统中医药现代化;第三阶段发展新配方的中药健康食品,并实现首家中药上市公司;第四阶段现代化新药阶段,企业发展以中药为本的新药。<font face="黑体" size="2">  香港中药港的横空出世,对国内中医药的发展必然带来契机。“中药港”的概念,为我国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历史机遇。中药港有可能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窗口。香港对中医药技术的人才的需求必将促进国内中医药方面人才和科研所发展。香港与内地中草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必将推动内地中药产业投资热潮。<font face="黑体" size="2">  “中药港”概念一提出,内地政府即刻表示支持。内地科研机构,中药企业均积极响应,欲借此风带动中药产业的全面发展。<font face="黑体" size="2">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均与香港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项目的发展方向,均已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及发展方向。<font face="黑体" size="2">  中药企业界亦开始行动,“广州药业”抢滩中药港,在H股香港成功上市。北京同仁堂亦拆股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四川和云南地方政府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四川省的中药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一,是国家唯一批准的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两地实业界互访,合作领域已全面铺开。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抢先一步与香港新世界成立了合资公司,建立了香港与内地的“绿色”通道。<font face="黑体" size="2">  香港内地携手大规模地发展中医药产业,必然使该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font color="#000000" size="4">另外香港特区立法会SARS调查报告一个字没提中医, 就怕得出没有打赢八国联军是经书没读好, 国学没进步的缘故?<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cry(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此帖由 klcz2002 在 2006-07-25 21:5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6-7-25 22:22:02 | 只看该作者
骗得多少是多少吧, 他弄十个谎言, 你总不能老是驳他吧, 只要有人相信一个, 他就达到了目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6-7-25 22:24: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医学笑话连载之一方舟子父子关于科学的对话引言:方舟子有“眼见的不一定为实”之说(眼见中医把一个个病人治好了,但因为中医没有双盲试验,所以不相信中医能治好病这个事实)。一天晚上,方舟子爸(下称舟爸)说:舟儿,打盘水来给老爸泡脚。方舟子(下称舟子):你是谁?舟爸:我是你爸呀。舟子:不对。那我问你,我的生日是某年某月某日?舟爸:某年某月某日。舟子:我妈叫什么名?舟爸:我老婆叫某氏。舟子:好,你经过双盲试验,证实你有可能是我爸。舟爸:眼见为实,为何怀疑我是你爸?舟子:不对,科学的思维是,眼见的不一定为实,经过双盲试验的才是真实的。不然红孩儿为什么问牛魔王他的生日,就是怕那孙猴子变成了他爸模样。舟爸大怒:活生生的老爸在你面前,朝见晚见你都不承认,你瞎了狗眼才叫双盲试验。舟子:我连祖宗都不认哩,何况你是爸辈。舟爸:你不认哪个祖宗?舟子:祖宗发明的那个中医我就不认为它是科学,我称它为伪科学。舟爸:畜牲!你祖父年青时早泄,跟你奶奶十年下不了一个蛋。后来看中医才生下了我,不然那来你这个畜牲。舟子:眼见的都不一定为实,何况我没亲眼看见我祖父服中药。你的来历我表示怀疑。舟爸:放P,我的话你都敢怀疑。舟子:你不知道我是打假大王吗?只有我认为是真的才是真的,我认为假的统统都是假的。舟爸:那你认为我讲的话都有假了?舟子: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当然除西医理论之外),这才叫科学精神。你是否是我祖父生的,只有我看到了基因测试结果才相信。在伟哥未开发出来前,任何药品宣称能治早泄的都没有科学根据。舟爸:放P,伟哥不过是帮助勃起、持久,它那能治早泄的原因?西药雌激素不是经过双盲试验说能调经吗?可是你妈吃了不但没调好还停经了,后来吃中药才恢复正常。舟子:我说你老又犯错误了,眼见的不一定为实。只有用数字表达才是科学,懂吗?那雌激素即使只有1%的调经作用,也是经过双盲试验证实了的呀。你中药90%调好经,也没有数字、没经双盲试验证实过的,这1%是科学,那90%是伪科学,我宁相信这1%也不相信那90%。舟爸:这么说,你从娘胎时出来闭着眼的,眼见不着,你妈也没经过双盲试验证实是否是她生下了你。你就可以怀疑你妈了?舟子:不错。虽然你眼睁睁看着我妈生我的整个过程,但这不能作为科学证据。你说我妈生我有什么科学证据?舟爸拿起电话:“喂,120吗?赶快派台救护车来救救这儿的疯子。”舟子:“你说谁是疯子呀?”舟爸:“不是你就是我!”舟子:“没有经过双盲试验,不能证实我是疯子。”舟爸晕倒地上。[原创]医学笑话连载之二王澄的权威某日,中国以及世界不知名的西医“大学者”王澄,不远万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出于职业习惯,王澄一到国内就考察各地医院。由于王澄是极力主张清除中医的科学主义者,所以对那些高楼林立的中医院是一屑不顾的。不过,当看见有病人仍然络绎不绝地进出中医院时,王澄心里暗急得直跺脚:这些病人真愚蠢呀,我们左批判右批判,你们硬是不听,怎么还相信中医这门伪科学呢。王澄看着中医院的大门口多时,不料人有三急。一时觉得后面私处有些着紧,左顾右盼,不见附近有厕所,也顾不上大便要到“科学”之处解手的原则,无奈急忙忙地冲进中医院的厕所里。一蹲下厕坑,王澄便觉一阵中药味扑鼻而来,呛得连打喷嚏。王澄最讨厌中药味,因为这是伪科学气味,那比得上西医的福尔马林泡死尸香味好闻呀,那福尔马林气味是全世界最香的真科学气味了。于是,王澄呸地一下吐了一口痰,自言自语地说:“这伪科学中医院连厕所的气味都不如人。”不料旁边坑有个老头也在蹲着,听了这话,回应道:“小子,你祖宗世世代代都是闻这气味长大的,怎的现在讨厌这气味呀?哎,人言‘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小子你大概是到美国那边留学、镀过金的吧。”王澄道:“grandpa,你说得对,我这就从美国学西医归国的。对了,你们怎么还相信中医呀,思想太守旧了吧。现在西医院都非常科学的了,有彩超呀,CT呀,MRI呀,要什么有什么,诊断是非常准确的。那如中医那些伪科学分子,三个指头就断人疾病,太不科学了吧。他们在胡弄你们,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还不明白吗?”“哎,小子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偏头痛了二三个月,西医什么仪器都上过了,花了二万元。最后结果还是:待查。那些东西中看不中用。如果中用的话,就不会还有那么多的医疗纠纷了。我上周来这中医院,人家开几剂中药,头痛就好得多了。我们贫苦百姓,讲的是实用,那受得了这般高贵的仪器侍候呢,还是留着你们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使用吧。别拿我们的钱当科学试验品。”王澄听了,心里暗暗不高兴。说:“老人家,别相信那些伪科学中医,他们是仅靠暗示作用治病的。实际上那些中药不过是干柴罢了。”“哎,小子。人家能运用暗示也是一种能耐呀。我听说你们西医要生产一种药上市,就要搞个双盲试验的,以排除暗示作用干扰的。有这回事吗?”王澄:“呀呀呀,老人家还真懂点西医哩。对呀,西医就这么客观科学的。”“哎。小子,你读书读呆了。你们搞药理试验时,的确是排除了暗示作用。可是药品上市后,当医生开药给我们吃时,我们病人不照样相信你们开的西药都有治病作用吗?只要你穿着个白大褂,你们就算给我们面粉毒药吃,我们病人都相信你们那些药能治好病的。可是,那些西药老吃止不了头痛,人家中药三几包就见效。这也是人家的能耐呀,你就别眼红了。”王澄更不悦,问:“老人家,你们站在老百姓角度认为,中医能治好什么病呢?”老人家:“我们相信中医能治好月经病、肝病、西医检查不出原因的疾病,一些皮肤病、外科病,中医也挺管用的。”王澄:“不会吧。我看中医什么病都治不好。我就在儿童教育网发表了一篇论文,论证了中医不能治病的。”“你会用中药?”老人问。王澄:“我不会用中药。但凭中医是伪科学这一点,就推断中医不能治病。”“嘿嘿嘿,”老人家不禁哂笑起来:“我说你们读书人书读得多了,便变成呆子了。世界上那有碰都没碰过中药便断定中医不能治病的道理的。你这个留学生还不如我这个没多少文化的老头。”王澄更不悦:“那你说,中医连肝炎病毒都没看到,它怎么就能治肝病了?”“这个我不想跟你辩论。我也不懂。反正我看了一篇卫生部一个研究员的调查文章,经调查105位专家水平医生,中医、中西结合医、西医大概各占1/3,他们的结论是中医治肝病、慢性病优于西医。你要不要看这篇调查文章?我放在家里。”王澄心想:妈的,我刚发表了中医不能治肝病、慢性病的论文,这个研究员就这么多事,跟我搅局。看来这个国民劣根性难以一时根治,还有这么多人相信中医,说明中国人身上还有国民劣根性,要清除这劣根性还任重而道远啊。我得建议总书记,把中国的知识分子统统送到美国洗脑去,只有这样才能断中医的财路,叫他们白白饿死。王澄本来便急的,现在给老人一说,就拉不出便来。但又觉得里面很急着要出来。于是狠狠地跺着厕坑石,破口大骂:“操他妈的。在这个伪科学中医院厕所里连便都拉不出来。”老人听了,哈哈哈地大笑起来:“小子。你这症状就是中医说的里急后重呀。赶快去看中医大夫吧,他们给点大黄、朴硝水你喝,不一会就通畅自如。过去我家里养着一头母猪也是便秘几天,不吃潲水。我听兽医说这两种药通便特效。我各买半两煎水喂猪,果然爽快。“过去我家里的鸡得了鸡瘟,兽医教我喂了点穿心莲等做成的药水就好了。料想药物的暗示作用对那猪、鸡是不起作用的。虽然没经双盲试验,但我认为这中药肯定对人也有效。“听你说话,那么憎恶中医,是不是他们抢了你们西医生意呀?你就别拉屎不出怨厕石硬呀。既然相信自己本事比别人强就靠正当竞争嘛,何必损人呢。你看中国那些广告,都是损别人抬高自己的。美国的广告就不是这样的吧?你们这些留学生怎就不学点美国的这种竞争文明呀?你们中医西医就要学大街上苏宁与国美电器公司竞争,门店对着开,顾客自选来。我也听说过现在中西医争论热闹非凡,可都是一些民间医学或者不知名人士在搅局,就没见有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大权威出来讲话。这些纷争话题都是半桶水的废话。我们就相信眼见为实。”老人说完就扣好裤带走了。王澄听了,满脸通红。不过心里还是恨恨地说:“呸!你这个臭老头。我读书多过你吃饭,你懂什么鉴别真科学伪科学?国民劣根性。都是你们这些不懂医的病人,阻碍了我们中国西医的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6 00:51:09 | 只看该作者
klcz2002+2006-07-25 21:48+pid920084-->引用: klcz2002 @ 2006-07-25 21:48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20084">查看原帖[/url]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eek.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无忌同志, 对你的观点无感觉, 但是上述论点本末倒置,...
haha klcz2002老兄,这位杏林春晓同志,在几个中医论坛发这些,都没人搭理他的,只好到这里想蒙蒙外行,可惜结果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6-7-26 11:14:23 | 只看该作者
要是讲中药与西药谁的毒副作用大,中药是西药的九牛之一毛。要列出西药的副作用,何止楼主所列的篇幅?你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便可看见西药的毒副作用。过去青霉素不知致使多少人休克死亡,比之鱼腥草素不知谁死的人多。有一些科学主观主义者,见到中药一个死亡案例就揪住不放,好比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条救命稻草。小题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6-7-26 11:18:31 | 只看该作者
有种药物不良反应类似“流感” -----------------------------http://gzdaily.dayoo.com/gb/content/2004-09/03/content_1711314.htm  流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貌似流感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候群为主,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疹等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由于这一特殊的药物不良反应易与流感混淆,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可能引发此病的药物   抗感染药物:如利福平、链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异烟肼、海群生、呋喃嘧酮、干扰素、聚肌胞、左旋咪唑、核苷类似物、白介素-2等。   心血管药物:现已发现的有藻酸双酯钠、胺碘酮、西利洛尔、肼苯达嗪、肝素、蝮蛇抗栓酶等。   抗肿瘤药物:如全反式维甲酸、达卡巴肼、丙二醇二胺、三尖杉酯碱、门冬酰胺酶、喜树碱等。   免疫增强剂:如胸腺素a1、胸腺因子D等。   三环抗抑郁剂: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氟西汀等。   抗癫痫药物:偶见于加巴喷丁、拉莫三嗪、非氨脂等。   疫苗类:如亚洲甲型流感减毒活疫苗、三价流感疫苗、布氏杆菌减毒活疫苗、钩体病疫苗、伤寒菌苗、狂犬疫苗、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及霍乱菌苗、乙肝疫苗、流脑菌苗、乙脑疫苗、百白破三联菌苗、小儿麻痹糖丸等偶有致病报道。   其他: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低分子右旋糖酐、二羟乙磺酸芪脒、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植物毒素、中药苦楝皮等。   患病后的临床表现   病人会畏寒发热,体温37.5℃~38.5℃,但很少超过39℃(干扰素及两性霉素B除外);头痛、头晕或昏胀,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四肢肌肉或关节酸痛;鼻塞、流涕、咽干咽痛、面色潮红而无受凉诱因,用药0.5~2小时后定期发作,持续3~6小时不等;停药后全部症状消失或迅速减轻;血嗜酸粒细胞可见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   诊断有什么标准   由于临床尚未对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引起足够重视,故大多数不易及时确诊,表现轻者多被疏漏,症状典型者亦有不少被误诊。诊断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一般具备下列特点确诊不难:有服药史,常于服上述药物或其他药物1~2周内发病。有临床表现,部分病人血嗜酸粒细胞升高(其他实验指标尚无特征可循),停药后症状消失或迅速减轻。   防治措施   避免用药:如左旋咪唑调节免疫、驱虫分别可改用环孢素、肠虫清等;聚肌胞治乙肝可改用干扰素、长效复合干扰素、核苷类似物、乙肝治疗性疫苗等。   合理用药:有青霉素等过敏体质者用药宜慎,密切注意变化,利福平应用每日一次连续疗法,干扰素从小剂量开始应用或予间歇疗法,使患者逐渐耐受。   提高药物质量:如低分子右旋糖酐、IFN等,提高纯度可大大降低发病率及反应程度。   对症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在某些病人中可能是正常的治疗反应表现,提示用药后机体有较好或较正常的免疫应答。(程书权) 此帖由 周无忌 在 2006-07-26 11:19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6-7-26 11:20:32 | 只看该作者
有种药物不良反应类似“流感” -----------------------------http://gzdaily.dayoo.com/gb/content/2004-09/03/content_1711314.htm 本报讯 流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貌似流感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候群为主,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疹等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由于这一特殊的药物不良反应易与流感混淆,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可能引发此病的药物   抗感染药物:如利福平、链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异烟肼、海群生、呋喃嘧酮、干扰素、聚肌胞、左旋咪唑、核苷类似物、白介素-2等。   心血管药物:现已发现的有藻酸双酯钠、胺碘酮、西利洛尔、肼苯达嗪、肝素、蝮蛇抗栓酶等。   抗肿瘤药物:如全反式维甲酸、达卡巴肼、丙二醇二胺、三尖杉酯碱、门冬酰胺酶、喜树碱等。   免疫增强剂:如胸腺素a1、胸腺因子D等。   三环抗抑郁剂: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氟西汀等。   抗癫痫药物:偶见于加巴喷丁、拉莫三嗪、非氨脂等。   疫苗类:如亚洲甲型流感减毒活疫苗、三价流感疫苗、布氏杆菌减毒活疫苗、钩体病疫苗、伤寒菌苗、狂犬疫苗、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及霍乱菌苗、乙肝疫苗、流脑菌苗、乙脑疫苗、百白破三联菌苗、小儿麻痹糖丸等偶有致病报道。   其他: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低分子右旋糖酐、二羟乙磺酸芪脒、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植物毒素、中药苦楝皮等。   患病后的临床表现   病人会畏寒发热,体温37.5℃~38.5℃,但很少超过39℃(干扰素及两性霉素B除外);头痛、头晕或昏胀,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四肢肌肉或关节酸痛;鼻塞、流涕、咽干咽痛、面色潮红而无受凉诱因,用药0.5~2小时后定期发作,持续3~6小时不等;停药后全部症状消失或迅速减轻;血嗜酸粒细胞可见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   诊断有什么标准   由于临床尚未对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引起足够重视,故大多数不易及时确诊,表现轻者多被疏漏,症状典型者亦有不少被误诊。诊断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一般具备下列特点确诊不难:有服药史,常于服上述药物或其他药物1~2周内发病。有临床表现,部分病人血嗜酸粒细胞升高(其他实验指标尚无特征可循),停药后症状消失或迅速减轻。   防治措施   避免用药:如左旋咪唑调节免疫、驱虫分别可改用环孢素、肠虫清等;聚肌胞治乙肝可改用干扰素、长效复合干扰素、核苷类似物、乙肝治疗性疫苗等。   合理用药:有青霉素等过敏体质者用药宜慎,密切注意变化,利福平应用每日一次连续疗法,干扰素从小剂量开始应用或予间歇疗法,使患者逐渐耐受。   提高药物质量:如低分子右旋糖酐、IFN等,提高纯度可大大降低发病率及反应程度。   对症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在某些病人中可能是正常的治疗反应表现,提示用药后机体有较好或较正常的免疫应答。(程书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6-7-26 11:22:27 | 只看该作者
药物不良反应瞒报漏报多 -------------------------------------------------------------------------------- news.dayoo.com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性命。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触目惊心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例实在不少———   引起死亡的:一名患者持续服用一种对降低血脂有特殊疗效的进口新药“拜××”后死亡,后查出患者吃了药后导致拉黑尿、肾功能急性衰竭而死;   致癌的:一名患者因使用“乙××”导致癌症,当其报告出来时病人就已经撒手人寰;   对器官功能永久损伤的:一名聋哑儿童因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   对生命有危险的:一女性患者因服用一种名为“安XX”的药物导致大小便失禁、呼吸心跳停止;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一名男性患者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龙胆泻肝丸后导致肾损害,又被迫多住院数月……一连串的事故暴露的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有更多的不良反应事例被隐瞒了。 (转贴者注:此种马兜铃酸系关木通所含,现在的龙胆泻肝丸都禁用关木通制作,代以其他木通,完全安全.)   “中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用药者的11%至26%;每年5000多万住院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达250多万人,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约有近20万———今年8月2日,上海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向外界披露了这一统计数据。广东省2002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只有40份,2003年增至2700份,去年3600份,今年可能超过5000份。”广东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邓剑雄副主任说:“其实应该远远不止这个数,如果严格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要求报告,我们应该每年有2万份以上。”   策划/唐迎春 文/记者涂端玉   不良反应报告缺失 数病人最受伤   补液后早产就是不良反应?   日前,记者接到读者投诉说,她在怀孕37周例行产检时,本来胎儿一切正常,但因医生说她羊水不足,需要补液。   “医生开了4瓶‘低又’(低分子又旋糖酐),吊针插针没几分钟,我开始心跳加速,嘴唇发紫,全身大汗淋漓,直到医生拔掉针头后才好转。但我的肚子开始隐隐作痛,妇产科医生检查后,说子宫口已经张开了两指,恐怕要早产。”最后,这位读者只好做了剖腹产。   但令这名读者不满的是医生竟对她补液后出现早产没啥解释。她多方打听才获悉,自己早产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但医生并没有将这一事件上报广东省药物不良反应中心。   “那么还有多少孕妇补液输入了‘低又’有不良反应?”这名读者追问道。   每年500万人有不良反应   事实上,这名读者是否因补液导致早产,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广东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邓剑雄副主任介绍说,药物不良反应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国内大量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就涉及药物近千种。诸如某种感冒特效药因含有PPA制剂可能引发心脏病和出血性脑中风被停产。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内地每年的住院病人中有超过500万人可能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瞒报漏报令有效报告缺失   “一边是药物不良反应被频频曝光,另一边则是每年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中心的报告寥寥无几。”一名专家表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药物使用市场,但很多不良反应事件却鲜有首先报出的,这与国内的上报系统管理松散,瞒报、漏报现象严重,从而中心无法收集可疑信号有密切关系。据了解,广州市个别三甲医院曾经出现一年一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也没有的情况。广东省药物不良反应中心邓剑雄副主任说,这样做的恶果很可能是:“本不该得病的人得了病,本不该死的人成了‘牺牲品’。”“只有在报告可信而且充分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才能及时决定对相关药品是禁用,还是要求厂家修改药品说明书或予以警示。”   国家规定不如实上报要处罚   据了解,我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法规》中规定:省级以上药监部门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除医疗机构外的药品使用单位有“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匿而不报的、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可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或处以1000~30000元的罚款。其中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邓剑雄副主任告诉记者,医生如果知道病人有药物不良反应就必须报告。而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医生对于有关法规的要求却不甚了了。   怕麻烦怕毁销路 医生药店药厂瞒报   据省药物不良反应中心反映,目前广东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不尽如人意”,有的医院一年到头报告数量为零,有的则只有区区数十例,相较于美国300例/100万人的比例实在太远了。药物不良反应这么重要,为什么医院医生都似乎不太重视它?   原因1:怕麻烦怕影响销路   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市几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一名医生表示:“病人报给我们后如果不太忙我们也填,但有时太忙了就懒得填了。”而另一位医生则表示:“药物不良反应一般就是呕吐、头晕,药一停就没事了。这表格我们有时也填,但医院不强制也就算了。”   而个别医生更加担心,告诉病人这是药物不良反应后会“引火烧身”。有医生反映,以前曾有病人将自己的话断章取义,把药物不良反应当成“医疗事故”,把“上报”当成“举报”,以此为证据向医院索赔。   另外,来自药店和药厂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就更少了。邓剑雄说,药厂一般“怕影响销路”会竭力否认、有的私下给钱上报者了事,而药店则退药完事。   原因2:迷信国家临床检验   广东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心熊慧瑜博士对此回应:“个别医务人员认为通过国家检验就可确保药物安全是不科学的。”她说,国家三级检验的确十分严格,但“新药审批是通过动物实验和有限人数的临床试验得出的,相对来说,这个量非常小。而且个体具有特异性。”所以,她认为这个报告就是药物上市后的再监督。   原因3:医学院没设相关课程   “也难怪医生不了解,轻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目前国内不少医学院根本没有开设这一课程。”熊慧瑜说,因为药物不良反应是近两三年才正式在中国“落地”,所以在职的医生几乎都没有系统学习过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检测、报告。“广东省至今也只有一家院校开设了这门新兴课程。”   早前没处罚是“礼” 今年再瞒漏要罚   广东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邓剑雄副主任告诉记者,对于种种消极上报现象,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表示将“先礼后兵”。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处罚过一个医生,没有处罚过一家医院,因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在2003年才正式起步实施,这两年以宣传、督促为主。但今年不同了,广东省药监局要跟广东省卫生厅一起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对瞒报、漏报人员进行处罚。   一旦遭遇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身心都可能受到极大的伤害。除此,还会承担经济损失,这些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又该向谁提出索赔?曾经有一名患者就遭遇这种不幸,该患者因患牙科疾病就诊,凭医师处方购买了某公司生产的“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用3次后,感到不适便停了药。随后竟出现大量血便,经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药物性胃黏膜损害。随后他找到医生索赔,但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所以医生没有责任;患者找药厂理论,药厂则以“我们是国家许可的合格药品”为由拒绝赔偿。   “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患者索赔很困难。”邓剑雄遗憾地表示,目前来说,国内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几乎得不到任何赔偿。   他认为可由国家发起建立基金,各药品生产、进口企业按年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药品不良反应基金,用于补偿“无辜”患者;也有专家表示可考虑把药物不良反应纳入意外风险保险,以减少当事人的损失。   若遇药物不良反应 市民可直接上报   “个人发现药品引起的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可直接向所在地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邓剑雄表示,“只有当我们收集到一定量的‘信号’,才会对该产品进行检查。”他说,只有积极上报,才能使一人用药的不幸与痛苦成为他人的前车之鉴,也才能带动整个药品的改善甚至停产。   “上报也是有技巧的,”熊慧瑜提醒称,市民首先要把用药后反应认真对照说明书上标明的“药品副作用”。如果排除,最好还是先找医生或购买药店申报并督促其填写报告。“因为世界卫生组织评价认为最可信的还是医护、药剂师等专业人员的报告单。”除此,也可直接上报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心,“如果我们根据病人上报线索发现医生或药店隐瞒而不报,我们一定会对此进行追查、惩处。”   名词解释   药物不良反应:根据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所下定义,就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也就是说,这种定义排除了意外的过量用药或用药不当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6 , Processed in 0.07653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