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江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17:07:35 | 只看该作者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ondblclick="showedit('899309','118','1','','text','3094');" valign="top"><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899309">nn6&lt;&lt;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gt;&gt;&lt;&lt;小学生科学认知趣问妙答&gt;&gt;&lt;&lt;自然公园&gt;&gt;&lt;&lt;3D立体科学馆&gt;&gt;&lt;&lt;视觉奇观&gt;&gt;&lt;&lt;彩乌鸦系列&gt;&gt;书已发出</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8 18:48:20 | 只看该作者
LIAOXIYU素质教育再国外(已付款)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 25元拉鲁斯漫画百科千千问(金色卷/银色卷)江湖包邮价43元【NODDY】成长故事书 (8册书8VCD)邮价68元noddy学英语系列,除了游戏篇以外的所有学习书vcd(就是动画版的) noddy多元智能的动画vcd14VCD+1DVD256M紫色站姿小布丁一个 (加快递288+10)============480元书已发出多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00:00:40 | 只看该作者
youyoudemama

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平装本全2册)18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25
阅读与经典(限量珍藏版)平装本 48
欧美经典儿童绘本(注音版)48

书已发出
圣诞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09:37:27 | 只看该作者
。。。。。。。。。。。。。。。。。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jpg (91.52 KB, 下载次数: 0)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09:40:58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孩子,在他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听到爸爸妈妈在规划他的将来,他就对自己说:“我不要长大。”于是,他真的不再长大,永远是满口的乳牙,还能购飞翔。他后来离开了他的妈妈,来的了一个叫永无乡的小岛……
 《柳林风声》(图)
 2005年02月22日 09:33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

  [英国]格雷厄姆 著 杨静远 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
  21世纪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1908年,《柳林风声》出版了。不久,作者格雷厄姆收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信,信中告诉格雷厄姆他忍不住一口气连读了三遍《柳林风声》。
  一本讲述动物的童话居然能够引起美国总统的兴趣,这真的是一件很有趣也很罕见的事情。不过可以想像,这本书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
  和米尔恩的童话比较起来,这本书的含义要深刻与复杂得多,但它的故事层面依旧非常有趣。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在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中享有同样知名度的经典名著。《柳林风声》中的故事后来被米尔恩改编成儿童剧《蛤蟆厅里的蛤蟆》,它与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彼得·潘》一样,也成为西方圣诞节的保留剧目。
  格雷厄姆写这本书源起于他给爱子的信。当年,儿子为了可以每天晚上听父亲给他讲故事而不愿意去海滨度假。格雷厄姆于是就用写信的方式给在海边的儿子继续讲故事。这些书信就此成了《柳林风声》的素材。
  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让一个男孩子甘愿放弃到海滨度假的机会呢?又是什么样的故事让一个堂堂美国总统如孩子般地喜悦呢?
  春天来了,鼹鼠一整个上午都在他的家里大扫除。先是用扫帚,接下来用掸子,然后拿着一把刷子、一桶石灰水爬上梯子,爬上椅子,一直弄到喉咙眼睛都是灰,全身的黑毛上溅满石灰水,脊背疼,胳膊酸。
  春天的气息飘在天上地下和他周围,甚至钻进他这又黑又低矮的小屋子,带来春天那种神圣的、使人感到不满足和渴望追求什么的精神。
  “该死的大扫除!”鼹鼠终于忍不住把扫帚一扔,连上衣也来不及穿就冲出了屋子。在他的头顶上、地面上有什么东西在紧急地召唤他。他用他的小爪子忙着又是扒、又是挖、又是掘,嘴里一个劲儿地叽里咕噜说着:“我要上去!我要上去!”直到最后,卜!他的鼻子伸到了太阳光里,在一片大草地上,他在热烘烘的青草中打起滚来了。
  一切看上去好得叫人不敢相信。鼹鼠急急忙忙地走到东走到西,当他站在涨水的河边时,已经快活得无以复加。他一生中从未见过河——这又光又滑、弯弯曲曲、鼓鼓涨涨的动物,他又是追,又是咯咯笑……
  更好的事情还在后面呢!正当他坐在草地上遥望着河对岸浮想联翩时,一只河鼠从河岸的小屋里钻了出来。热情的河鼠邀请他一起泛舟河上,还带来了一个装满冷鸡、冷舌头、冷火腿等美味食物的篮子。鼹鼠在船上快活得把脚趾晃来晃去,张开胸膛心满意足地叹了一口气,快快活活地靠到松软的靠垫上。“我将有一个多么美好的日子啊!”
  在船上,河鼠告诉了鼹鼠他对这条河的感情。“我就住在河边、河外、河上、河里,它是我的兄弟和姐妹、姑姑和婶婶、伙伴和朋友、食物和饮料、洗东西的地方和游泳池,它是我的世界,我再也不需要别的什么了。它所没有的东西都不值得有,它所不知道的东西都不值得知道。老天爷!我和河一起过的日子多么好啊!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春天还是秋天,全都有它的乐趣和好玩的事。”
  鼹鼠虽然还不太明白河鼠的话,但它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它挥动着一个爪子指着一片林子问道:“那一片是什么?”
  河鼠告诉他是原始森林,不过,河边的居民是不常去那里的。“他们不是……住在那里面的不是很好的人吧?”鼹鼠有点紧张地问。
  于是,河鼠告诉他住在森林里的居民的一些情况:松鼠很好,有些兔子好有些兔子坏,亲爱的老獾就住在林子深处。当然,林子里还有别的东西,如黄鼠狼、鼬鼠和狐狸……等等,他们是不可以真正信任的,虽然有时候也可以相处一天。
  鼹鼠又指着远处问:“那么在森林的那一边又是什么呢?看上去像山,有点像城市的烟,或者只是浮云吧?”
  “原始森林的那一边是广阔的大世界。这个大世界跟你我都没有关系。我从未去过那里,也永远不会去,如果你还有点脑子的话,你也不会去。”河鼠说。
  他们就这样在春天的阳光中一边谈话一边划船,还享受了一顿美味的午餐。鼹鼠觉得自己一下子好像过了很多天。
  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小小的事故。鼹鼠对划船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他看着河鼠有劲而轻松地划着船,觉得自己也能丝毫不差地划得一样好。他一下子跳起来抓住河鼠的双桨,实在太突然了,正在望着河水那边还在哼着诗歌什么的河鼠吓了一大跳,跌了个两脚朝天。得意洋洋的鼹鼠占了他的座位,信心十足地抓住双桨。
  鼹鼠挥舞着把船桨甩到后面,用力往水里一划。可是他的桨根本没有碰到水面,结果他一个倒栽葱,两腿飞过头顶,已经压在还趴在船上的河鼠身上。鼹鼠吓了一大跳,一把抓住船舷,接下来——啪啦!
  船翻了,他这会儿已经在河里挣扎。水多凉啊!水多湿啊!他一直往下沉,沉,沉……水在他的耳朵里嗡嗡响!他冒出水面来,又是咳嗽又是吐水,太阳看着是那么亮那么可爱!可他觉得自己又沉了下去,他简直是绝望了。就在这时,一只有力的爪子抓住了他的后颈。这是河鼠,他显然在哈哈大笑——鼹鼠能感觉到他在哈哈大笑,这大笑从他的胳膊传下来,通过他的爪子,一直达到他鼹鼠的脖子。
  ……
  从那一天起,鼹鼠和河鼠成了一对很好的朋友。
  后来,鼹鼠又认识了不爱交际但非常慈善的老獾和慷慨富有、追逐时髦的癞蛤蟆。而正是那个追逐时髦的癞蛤蟆在后来的日子里引出了许许多多惊险又曲折的故事。
  当一切故事都结束之后,四只动物继续快活无比地过着他们曾经被破坏的生活。惟一不同的是,他们经常会在漫长的夏夜森林中散步,林中的居民总是非常尊敬地向他们问好。黄鼠狼妈妈会把她的孩子们带到洞口,指着他们说:“看吧,小宝宝!那就是伟大的癞蛤蟆先生!走在他身边的是勇敢的河鼠,一位可怕的斗士!那边来的是著名的鼹鼠先生。”
  从上述极其简单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部有着多重含义的作品。故事中的动物虽然有着动物的外形,而实质上是生活中复杂人性的再现。作者借着对他们不同个性的精彩描写对英国人乃至人类本身做了一次温文尔雅的讽刺。
  当年,作者在给美国总统的回信中,就曾这样指出:“这是一本关于生活、阳光、流水、林边、尘土飞扬的公路、冬日篝火的书,它表达了生活里最简单事物中最简单的乐趣。”
  也许,孩子们对这部童话中的深刻还不能有很好的领悟,这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优秀的童书都具有多层的意义指向,我们只需要在他们还年幼的时候,把有趣的故事植根在他们的记忆中,带给他们聆听故事的快乐。相信这些故事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悄悄绵延出它的深邃和智慧。所以,关于《柳林风声》的阅读,我们向孩子们推荐法国画家米歇尔·皮埃西编绘的图画书,由21世纪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它在完好地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对故事的节奏和趣味都进行了强化。而对于孩子们的父母,我们则推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杨柳风》(杨静远翻译)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柳树间的风》(任溶溶翻译)。如果你的英文不错,我们则建议去找原版,因为《柳林风声》以其行云流水、舒展自如的行文被誉为英语散文体的典范作品。
  相 关 链 接
  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1859年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自幼父母双亡,依靠祖母生活。20岁时做了一名银行小职员,工作之余喜欢到山间、森林与河流中去。在《柳林风声》出版之前,格雷厄姆已经出版了《黄金时代》、《梦里春秋》等文集,但使他不朽的还是《柳林风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09:44:16 | 只看该作者
 《魔法师的帽子》(图)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




  [芬兰]托芙·扬松 著 任溶溶 译

  明天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这部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叫“木民矮子精”(Moommintrolls)。到1971年为止,作者扬松以“木民矮子精”为主角共创作了11部童话。这是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领域

中最著名的艺术形象之一。

  “木民矮子精”的原型是北欧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林中小妖精。经过扬松的创造,这种小妖精去掉了原来的妖气和狰狞的面目。扬松笔下的“木民矮子精”是这样的:身材矮小,长长的河马脸,胖胖的猪身子,细细的尾巴,喜欢阳光,还要冬眠。

  本书介绍的《魔法师的帽子》是11部“木民矮子精”系列中最著名的几部之一,发表于1948年。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11月的一个早晨,木民谷下起了第一场雪。木民矮子精要开始冬眠了。木民妈妈把所有的床都铺上了最温暖的毯子,然后在阳台上给大伙儿开晚饭。他们吃的是松针,因为要睡一个冬天,肚子里塞满松针十分重要。

  当小木民矮子精被杜鹃的叫声唤醒的时候,他已经整整睡了100个白天和100个黑夜。远处传来好朋友小嗅嗅的口琴声,是那首最快乐的歌:《所有的小动物都应该在尾巴上打上蝴蝶结》。他赶紧向着琴声奔去。

  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天气。到处是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昏头昏脑的小动物,正在忙着造房子,有些已经在开始吵架了。是啊,睡了那么久,醒来脾气难免会很坏的。

  小木民矮子精和小嗅嗅、小吸吸到山顶上去堆石头,证明他们是最早来到那里的。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一顶黑色的高帽子,呵,已经有人来过这里了。

  “也许爸爸会喜欢它。”小木民矮子精想着说。就这样,他们把魔法师的帽子带回了家。

  可是,这顶帽子对爸爸来说太大了点。还是把它当字纸篓用吧。

  这个字纸篓装的第一个东西是小木民矮子精扔的蛋壳。不久,一件真正的怪事发生了。

  蛋壳开始变了。它变得像羊毛一样软,慢慢地涨满了整顶帽子,接着五朵小云彩从帽边飘了出来,飘到阳台那里,轻轻地落到台阶上,停在那里,只离开地面一点儿。帽子空了。

  “我的天。”小木民矮子精说。五朵云彩悬在他们面前,一动不动,也不再改变形状了,像在等着什么。

  斯诺尔克小妞小心地伸出手,拍拍最近的一朵云彩。“像是棉花。”她吃惊地说。“就像个小枕头。”小吸吸说。

  一转眼,他们每个人都已经在云彩上了。斯诺尔克小妞还发现了驾驶它们的办法。用一只脚踩一下,云朵就会拐弯。用两只脚踩它,它就前进。轻轻地摇摇身体,云彩走得就慢下来。

  他们玩得真带劲。一会儿飞上屋顶,一会儿停在树梢,一会儿驾着云彩以最快的速度互相撞击……木民爸爸看见了,激动地只会发出“喔喔喔喔”的叫声。

  可惜的是,到了第二天早晨,这些云彩都不见了,一朵也没留下。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些云彩跟扔在帽子里的蛋壳有什么关系。

  没有了云彩,那就玩捉迷藏吧。小木民矮子精灵机一动,把帽子扣到自己头上往下拉,而且把尾巴也塞了进去。

  这下子,可怜的小家伙变成了一只非常古怪的动物。他身上胖的地方变瘦,小的地方变大。等他从帽子底下钻出来时,大家都不认得他了。

  “滚开!这不是小木民矮子精!”大家一起要把这个怪物赶走。“难道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我吗?”小木民矮子精吓坏了。

  木民妈妈仔细地看。她把他那双惊恐的眼睛看了半天,然后安详地说:“对,你就是我的小木民矮子精。”就在这时候他开始变回去了。“现在好了,我的小宝贝。”木民妈妈说,“瞧,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能把你认出来。”

  看来,这顶帽子有点特别。怎样进一步证明呢?他们决定把凶狠的敌人蚁狮引进帽子里去试一试。



  在帽子里蚁狮会变成什么呢?大家躲在桌子底下紧张地注意着:先是压在帽子上的大字典开始皱起来,小吸吸兴奋得把赫木伦的大拇指当做自己的大拇指咬。字典皱得越来越厉害,外国字纷纷从书页上爬出来。

  接着,帽子边上滴滴答答流下水来,淌到地毯上,那些字只好爬墙逃命。最后,从帽子里出现了一只全世界最小的刺猬。

  小刺猬有点难过地走到门口,走下台阶。现在阳台上像个水塘,整个天花板上都是外国字。

  木民爸爸妈妈觉得这事非同小可,他们决定把帽子扔到河里。可是,晚上这顶帽子又漂了回来,而且,帽子里的水变成了红红的颜色。小木民矮子精用手沾了沾,小心地舔舔,太妙了,是木莓汁!

  小木民矮子精决定把帽子偷偷藏在山洞里。可是不久,自命为哲学家的麝鼠却来到了山洞思考他的问题,不小心把他的假牙放进了帽子里。呵呵,哲学家的假牙变成了什么呢?小木民矮子精他们可就不知道了,他们只看见麝鼠留在山洞里的奇怪的脚印。

  帽子又回到了木民矮子精的家里。不过,他们已经很小心,不再放东西进去了。

  7月的一天,小木民矮子精和小朋友们都到山洞里去避暑了。难得安静的木民妈妈开始收拾屋子,她随手就把橘子皮、树皮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到了帽子里。

  当木民妈妈在房间里打盹时,奇怪的植物开始从帽子里一扭一扭地长出来,爬到地板上。卷须和嫩芽一路爬上墙,绕着窗帘和百叶窗爬,钻到裂缝、空调机和钥匙孔里。在潮湿的空气中,花朵开放了,果子成熟了,大片的嫩叶铺满了楼梯,一路向桌子腿、椅子腿和柜子腿之间推进。不一会儿,木民家就变成了一个大森林。



  小木民矮子精和朋友们从山上回来了,可是他们却找不到原来的小房子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开满了各种花和结满了各种果子的森林。里面传来很响的斧头声,那是木民妈妈在砍藤蔓好让木民爸爸从书房里出来呢!

  小木民矮子精们从还没被堵住的地下室门爬进了这座森林。一个激动人心的下午开始了,他们还从来没玩过这么有趣的森林游戏呢!

  太阳要下山了。木民家的花木枯萎得就像它们长出来那样快:果子噼里啪啦掉到了地上、花朵一下子凋谢了、叶子很快卷起来了。

  8月初的一天,木民谷来了两个奇怪的客人。他们是某甲和某乙,还带着一个手提箱。他们是这样说话的:“我闻到了物食味气。你己自才是瓜傻鼠老……”幸好,木民谷的赫木伦听得懂他们的话。他们就在木民家住了下来。

  晚上到了,他们发疯似的在楼梯上走上走下好几次,最后躲在了客厅的地毯下。他们告诉赫木伦,大巨、酷冷、怕可的格罗克要来了!赫木伦赶紧把这个可怕的消息告诉了木民妈妈。于是,木民谷的所有居民都拿上了斧子、铲子、石头等各种各样的武器。

  格罗克果然来了。她一动不动地坐在台阶下面的沙路上,用毫无表情的圆眼睛盯着木民谷的居民们。没有人有足够的勇气去进攻她。不过她坐了一会儿,也就溜到黑暗中去了。在她坐过的地方,地面被冻住了!

  格罗克为什么要来找某甲和某乙呢?因为他们两个人拿了她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现在就放在他们随身带的手提箱里。

  事情变得麻烦了。木民谷的居民决定开个会,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在一个温暖的可爱的下午,斯诺尔克小子戴着法官的假发,坐在一个箱子的后面;某甲和某乙坐在被告席上吃着樱桃;小嗅嗅做记录员;小吸吸是起诉人……

  到底这东西判给谁呢?还没等他们辩论出一个结果,格罗克又来了。她一出现,太阳都躲到云后去了。“别过来!”斯诺尔克小子突然有了主意,“你同意某甲和某乙买下你手提箱里的东西吗?我在岛上有一座金山,你觉得够不够?”

  “不够。”格罗克用冷冰冰的声音回答。

  木民妈妈想起了那顶魔法帽子。她把帽子扣在花园的青草上,说:“这是整个木民谷最值钱的东西。它曾经长出了最漂亮的自动小云朵、木莓汁和果树。”

  “让我看看!”格罗克看不起似的说。

  木民妈妈于是把几个樱桃放进了帽子里。他们的运气不错,帽子里出现了一堆红宝石。木民妈妈对格罗克说:“你想想看,如果放进一个南瓜,它会变出什么呢?”

  格罗克看看帽子,又看看某甲和某乙,接着又看看帽子。然后,她一把抓起帽子,像个冰冷的灰色影子似的溜到森林里去了。花园里再次充满了夏天的声响和香味。

  魔法师的帽子就这样不见了,可是,某甲和某乙手提箱里的东西却引来了魔法师本人。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木民妈妈的手提包不见了,木民爸爸和木民妈妈都感到非常别扭。爸爸还从来没有见过不拿手提包的妈妈,妈妈没有了手提包什么事也干不成了。于是,他们发动木民谷的居民都去找手提包。

  手提包到哪里去了呢?它被某甲和某乙拖到篱笆丛里做卧室了。看到大家找手提包那么辛苦,他们两个又把它拿了出来。为了奖励某甲和某乙,木民妈妈为他们开了一个盛大的庆功会。某甲和某乙更加不好意思了,他们决定把手提箱里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

  半夜12点刚过,整个山谷里忽然充满了粉红色的光芒,月亮也显得暗淡了许多。原来,某甲和某乙手提箱里的东西是宝石之王,是整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石!为了它,魔法师已经寻找了几百年。现在,他正难过地坐在月亮上的火山口旁边休息呢!

  当宝石之王的光芒穿过黑暗的宇宙时,魔法师一下子跳了起来。他骑着黑豹像闪电一样飞过广大的空间,来到了木民谷。

  魔法师提出要用世界上所有的宝贝来换宝石之王,某甲和某乙肯不肯呢?当然不肯啦。

  魔法师很伤心。不过,他还是愿意给大家变一些戏法,让每一个人都满足一个愿望。你看,魔法师的魔法只能实现别人的愿望,却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某甲和某乙决定为魔法师祈求一样东西,那就是和宝石之王一样的宝石。

  魔法师身上从帽子到靴子都在微笑,他太高兴了!他抖一抖披肩,瞧!草地上又出现了一颗宝石之王。

  木民谷里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欢乐!

  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动物都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它们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有的纯粹是作者的创造。作者用幽默活泼的文字和别致、细腻的插图使童话中的每一种形象都非常夸张传神,富于表现力。

  作者在童话中所创造的木民谷和木民家庭其实都在传达着她对理想生活的憧憬。木民谷是一个永远保持和平与美好的国度,木民一家人的生活则演绎着什么是生活的快乐。所以我们说,扬松的童话在俏皮活泼的故事中蕴涵着某种人生的哲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 关 链 接

  托芙·扬松(Tove Jansson)出生于1914年,是芬兰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画家。她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雕刻家,母亲是画家。她自己早年也从事绘画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她开始写作童话。

  1966年,扬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

  2001年,扬松去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09:49:13 | 只看该作者
 《彼得兔》(图)
 2005年02月06日 16:38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

  [英国]比阿特丽克斯·波特 著 吴青 陈恕 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这部童书可以说是儿童文学中的“圣经”。它自1902年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孩子和他们父母的喜爱。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出版社还在不断推出《彼得兔》的各种版本。值得庆祝的是,在2004年的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终于引进并出版了至目前为止国内质量最高的《彼得兔》。
  《彼得兔》的作者比阿特丽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是20世纪初图画书领域内最出色的作家和画家。
  这位出生于1866年的女子对乡村生活有着至深的迷恋,在她的笔下,那些兔子、狐狸、猫头鹰和松鼠等小动物既呈现出鲜明的物性特征,又散发着人性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她在1902年创作的第一个《彼得兔》的故事。   在一棵大树底下住着兔子一家:兔子太太和她的四只小兔。有一天,兔子太太要去买东西,临走前特地叮嘱小兔们:“千万不要靠近麦先生的花园,你们的爸爸就在那儿被做进了麦太太的馅饼里。”
  兔子太太走了以后,其他兔子都很听话,只有最小的彼得调皮得很。它偷偷溜进了麦先生花园大吃特吃胡萝卜,把肚子撑得圆圆的,还直犯恶心。
  麦先生看见了,大叫:“抓小偷!”彼得拼命逃窜,好不狼狈。一只鞋子掉在了卷心菜地里,另外一只掉在了土豆地里。漂亮的蓝色上衣也被刮掉了,好不容易跳进洒水壶里藏身,却发现里面是满满的一壶水……
  历经艰险,终于捡了一条命回家。妈妈困惑地看着狼狈不堪的彼得,这可是彼得在两个星期内弄丢的第二件衣服了。
  那天晚上彼得没有吃饭,花园里的胡萝卜和水壶里的凉水使它很不舒服。当其他的三只兔子美美地享用着丰盛的晚餐时,彼得喝下了一剂苦苦的药水。   如果单纯从情节来看,这个故事似乎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确实,波特小姐的《彼得兔》不是以情节取胜的。它吸引我们的是作者在故事叙述中对细节的描述,以及语言中自然流露出的幽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直接的阅读中才能体会到。
  虽然这个故事有较强的训诫味道,但我们的注意力在阅读中却会被彼得的调皮所吸引。可以看得出,作者在描述这些细节时倾注了无比喜爱的心情。那是一个小女孩在面对一个活泼泼的生灵时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升起的极其单纯的爱。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波特小姐的每一幅画也在述说着故事。画面所述说的都是文字无力承担或不便表达的内容:妈妈临走以前在给彼得扣扣子(这颗扣子在下面的故事中还会出现);彼得在麦先生举着锄头追逐下夺路而逃的样子;彼得肥肥的身子要钻洞的姿态……所有这些画,把这只兔子令人好气、好笑又可爱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关链接
  波特小姐一生共创作了23本《彼得兔》系列图书,每一本都具有很高的水准。这些书不仅给无数的孩子的童年增添了快乐,而且还极大地改变了波特小姐自己的人生。
  波特小姐从小接受的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教育。没有上过学,但父母为她请来了各种家庭教师。她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直到1902年《彼得兔》的出版才使她获得了一定的经济独立。
  1905年,她用出版《彼得兔》所挣的钱在湖滨地区购买了自己的农庄,这个农庄后来出现在她写的故事当中。一直到今天,波特小姐最喜爱的一些插图中的景色依旧完好地保留在那里。
  1913年,47岁的波特小姐结婚了。这在当时是非常特立独行的举动。
  1943年,波特小姐去世。她把4000英亩的土地和15座农场捐给了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09:50:5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诗人惠特曼说得真好。对孩子来说,每一天的生活就是成长。他吃饭、睡觉、游戏、学习、生气、高兴……所有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他成长展开的具体内
 《我的哥哥吹黑管》(图)
 2005年03月10日 11:14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

  《第五排第三个》(选自《我的哥哥吹黑管》)[俄罗斯]阿·阿列克辛 著 陆肇明 译
  《第五排第三个》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以成人作为叙述的第一人称是不多见的。而这,正体现了这部小说的独特风格。
  在我年近花甲的时候,我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了。那一年,我的孙女正好出世。她的爸爸妈妈都是从事考古事业的,一项面向久远过去的工作。所以,我得从事孙女的培育工作,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我的儿子沃洛佳暗示我说,我的孙女应该比她所有同龄的孩子早学会开口,应该比其他孩子早学会读书识字,比其他孩子早表现出对她周围世界的领悟力……因为虽然我本人退休了,但我的教育经验不能退休。儿子深信,我积累了35年的丰富经验应该全部倾注在我的孙女伊丽莎白身上—从而带来惊人的效果。
  可是伊丽莎白是个有个性的孩子,我的经验总是跟她的个性发生冲突。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已经能从我这里获得胜利。
  伊丽莎白喜欢翻看我的照相本,那里有许多我教过的班级的集体照。她经常用手指头点着照片挨个儿问:“这人是谁?这个呢?”在这些照片中,有一张非常特别。它里面的学生排成了五排,而不是通常时候的四排,而且第五排只有三个同学。他们是我孙女的爸爸—我的儿子沃洛佳、他的好友万尼亚·别洛夫、总想高人一头的谢尼亚·戈鲁布金。
  出主意的是万尼亚·别洛夫,拍照那天他打赌说,他可以稳稳地站在两张叠在一起的椅子上,结果便额外增加了第五排。三个人中只有万尼亚·别洛夫露出了笑容,其他两个追随者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
  万尼亚·别洛夫可是我的丧门星。我有几次把他的事情讲给伊丽莎白听。目的是要教育她一辈子决不去干这种事。
  有一次他宣布绝食。因为他认为我给某位同学的测试打了个不及格是不公平的。这某位同学正是我的儿子。我为了在班上显示我的客观立场,我总是对我的儿子要求十全十美,我对他说:“你一定要正确理解我……”我儿子记住了,理解了,而且不感到委屈。可是,万尼亚·别洛夫却不想理解!他干涉我如何对待儿子兼学生的计划,并且老是从中捣乱!这一次他的绝食以我把“不及格”改为“及格”而告结束。
  有一次数学测验前,数学老师被一个捣蛋鬼锁在了她的办公室里。我怀疑那个人是我的儿子,因为在早晨上学前,他曾说他巴望着数学老师出点什么意外。他的数学糟糕极了。可是,当我在班上批评儿子的时候,万尼亚·别洛夫站了出来,说是他把老师锁在里面的。我非常吃惊,一个要参加奥林匹亚数学竞赛的人还会怕测验?可是,他说这是出于集体主义的精神。
  他还能从三楼的屋檐下倒挂着进入办公室,为了证明是他从抽考的试卷中抽走谢尼亚·戈鲁布金的试卷的。谢尼亚·戈鲁布金考得糟糕透了。虽然这一次,我怀疑他是替谢尼亚·戈鲁布金在承担责任,但他那热心肠实在让我头疼。
  我带着儿子调离了那所学校,这样就可以远远地离开那个万尼亚·别洛夫了。
  当我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对自己还能如此清晰地记得它们非常吃惊。原来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从没有忘记这个学生和他的个性。而我的伊丽莎白对他的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也大大超过我的想像。
  但真正使我重新认识那个胆大包天的万尼亚·别洛夫是在我的孙女面临死亡的时候。
  伊丽莎白是个对药物敏感的孩子,所有的药物在她身上起的都是反作用。可是,那一天在幼儿园里,不熟悉情况的老师给她吃了药。救护车把她一路送进医院的手术室。
  我冲到医院。护士怜悯地看我一眼说:“您运气真好,今天是别洛夫当班。他平时统管全科,今天却当班。他是水平最高的外科医生……”
  别洛夫!人在危急甚至绝望的时刻,总想寻找希望。在我的意识里,孙女的命运一下子跟万尼亚·别洛夫这个形象维系在一起。我想在这种维系中看到得救的希望,而且我看到了。
  为什么在这危急的时刻我需要的恰恰是他?当初我对他心怀戒备,强迫儿子跟他分开。好多年前我逃避到另一所学校,为的是要摆脱他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果敢行为。可此刻我的全部希望恰恰寄托于这种品行。
  此刻我处于不幸的高峰,突然一下子看清了别洛夫种种行为的真正实质。“他只顾着自己。顾着自己那些鬼主意。”我曾对孙女这样说过。这不是事实。他关心别人远远超过别人对他的关心。此刻他在关心我的孙女,在抢救她。
  难道我们非要等到遭遇了不幸的时候,才会明白谁能拯救我们吗?
  别洛夫有自己的个性。不肯违心服从。而在那些年月,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竟然竭力想用一个公分母给全班43个同学的个性进行通分。而这个公分母就是我自己。
  早先,他动不动就让我遭遇非常事件。“万一大家都学他,那可怎么办?”我担心地想。其实谁也学不了他,这需要具备他的个性。
  别洛夫曾经敢于攀走三层楼的房檐去解救他的同学,正是从这个过去的别洛夫发展为今日的外科医生。因为外科医生同样要救人之急,而不管对方品德的高低,不管是那个戈鲁布金,还是我的孙女。
  生活已经向我证明:不应该去压服别人。个人应该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好事。第五排第三个不应该像第三排第五个。而且,我作为老师,应该看到的不是一排排,而是一个个的人,不管是他们是并肩站在一起,还是相隔甚远。个性相异未必就是互不相容。
  可惜我做了许多不该做的错事,这才换来这个经验。老师跟外科医生一样,大概也没有出错的权利。
  别洛夫的个性不会变,因此我相信我的孙女秋天肯定就能上学,我坚信会这样。
  “出现今天这种巧合”,我想,“就是为了让别洛夫救活我的孙女。为了让我能对他说:我终于完全理解了他。当然不是现在就说,而是在事后。现在我只想对他说谢谢,深深地感谢……”
  手术室的门终于开了。一个高大的男人从里面出来。只见他从脸上扯下白色的纱布口罩,用它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我只觉得两腿沉重无比,竟无法向他迎去。他主动向我走来。“您的女皇醒过来了。”我激动得什么也答不上来。我哭了。他小心地摸了摸我的头,他的手指又长又结实。
  我忘了向护士打听他的身材。别洛夫是个小个子。
  回到家,我给儿子写了信,告诉他发生的一切。也谈到了别洛夫,责怪他忘记了自己的好友。
  儿子很快回信了,他在信中写到:“妈妈,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别洛夫叫我永远不要说的秘密。那个数学女老师,是我把她反锁在休息室里的!这件事似乎有点身不由己。当时我从门缝里张望,看见她只有一个人。说真的,我至今也不明白,我的手怎么去拧动钥匙。后来,别洛夫说服我:你是班主任的儿子,你是不能承认把老师关起来的!我相信了他。事情过去了,可我非常苦恼。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连电话也不打给他了。等我这次回来,我一定会找到他!”
  别洛夫又一次代人受过。
  我深信:他这么做,绝不是想把自我牺牲当做自己的职业,而是因为戈鲁布金面临留级的危险,而我面临全校出丑的危险,所以他,像个外科医生一样,必须毫不犹豫地去救人。可是我,却把他看成是我的丧门星。
  我等不及儿子归来。我要自己去找到别洛夫。自己!
  穿过大半个城市,我终于找到了别洛夫家的旧楼。开门的是他的父母。跟阔别多年的人相见,往往让我们明白什么叫时间。要是天天见面,我们就不会发现、不会感觉到时间在人的面容、性格和步态上积聚的种种变化。
  他们把我领进房间。墙上挂着那张集体照,别洛夫在照片里笑着。“告诉我,他现在怎么样?”我问。他的妈妈拉开了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张灰色的纸片。上面写着:
  “1945年4月27日,伊万·安德烈耶奇·别洛夫,在攻取彭茨劳城的战斗中英勇阵亡。”
  这篇小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对待行为出格的孩子。小说中的叙述者是一位教师、妻子、母亲和祖母,在生活赋予她的各种角色中,她总是习惯用自己的评价标准去判断别人的行为。无论是她的丈夫还是她的儿子、无论是她的孙女还是她的学生,她都试图把他们统一在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中。孙女的一次意外使她终于开始反省自己几十年生活中所犯下的错误,开始唤醒她内心深处的正义与同情。
  阿列克辛的这篇小说虽然写在1975年,写在意识形态特殊的前苏联时代,但他所揭示的问题却是超越时代限制的。成人如何避免从“自我”出发去理解和“塑造”孩子?如何透过孩子极端的和出格的行为去发现其中正孕育着的美好?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复杂关系?
  【相 关 链 接】
  阿列克辛1924年出生于莫斯科,是俄罗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曾经两次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虽然他是个前苏联时期的作家,但他的作品越过了东西方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走向了世界;虽然他是个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但他的作品超越了读者年龄的限制,走向人生的各个阶段。他的小说打破了“少儿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的森严壁垒,引导双方彼此沟通、彼此理解,散发着温暖的人道主义光辉。
  延 伸 阅 读
  《女儿的故事》
  梅子涵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一个女孩的心灵史》
  秦文君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米欧,我的米欧》
  [瑞典]林格伦 著 李之义 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09:52:02 | 只看该作者
 《小象的大便》(图)
 2005年03月10日 11:19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

  [日本]角野荣子 文 张慧荣 译
  [日本]佐佐木洋子 图
  21世纪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

  早上,出门散步的河马非常吃惊。今天空地上非常臭。“哪里臭?哪里臭?”河马边问边找。
  鄂鱼、狮子、猴子和刺猬也都围了过来。“哪里臭?哪里臭?”大家正找着,“吧嗒”,“吧嗒”,只见几个大便落在了空地的中央。“哇噻,这么大!”河马说。“是谁的大便啊?”鳄鱼问。“是大象的吧。”狮子说。“真大呀!”猴子说。“说不定是天空的大便哟。”刺猬说。“天空不会拉大便的。”河马笑着说。“不过,有时会拉小便。”鳄鱼说。“也许有时会拉大便。”猴子说。“也许是吧!”大家点头说。
  于是,它们一起站在空地上往天上看。
  “对不起,对不起,是我的大便。”小象急冲冲地跑来,“我马上打扫干净。”小象开始用鼻子吸沙掩埋大便。
  “等一下。”猴子说,“我也想拉这么大的粪便。”
  “我也想。”“我也想。”大家一个接一个地说。
  然后,它们问小象:“你怎么会拉出这么大的粪便?”
  “那是因为我吃得多呀!”小象说。
  “真的吗?那我们也得努力吃呀!”大家一齐说,“明天早上我们再来悄悄地比一比。”
  这下可热闹了。
  河马、鳄鱼、狮子、刺猬还有猴子回到家就不停地吃。输给小象,那还得了!
  吃啊、吃啊。每个人的肚子都吃得胀鼓鼓的。
  第二天早上,大家在空地中央集合。
  “一、二、三!”最后还是小象拉的大便个头最大。
  “啊,我的最小。”刺猬难过地说。
  “啊,我输了!”河马、鳄鱼、狮子和猴子都难过地说。
  “是吧,还是我的最大!”小象骄傲地扬起了鼻子。
  这时,妈妈和爸爸们赶来了,说:“你们干了什么呀,空地上这么臭!打扫干净!赶快打扫!今天就打扫!”
  大家吓得跳了起来,慌忙开始打扫。
  那么,这次谁是第一呢?
  得第一的是粪便最小的刺猬。
  很欣赏这个故事选择素材的大胆,打破了成人世界中的审美禁区,更欣赏这个故事在展开时所弥漫的一种纯净的、天然的童趣和隐约的匠心。故事中的河马、鳄鱼、狮子、猴子和刺猬都有着不可更改的生物本相:吃得再多,刺猬的大便永远是最小的,河马的大便永远比小象的要小。但谁也不必为自己的本相羞愧,因为在不同的比赛中,本相不会永远使你保持第一,也不会永远使你落在最后。
  同时,我们还要跟父母说的是:个体的成长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种族的复演。相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进化的大人来说,儿童是小小的野蛮人。所以,请不要对他们身上原始的天性无情地扼杀,尽管这些原始性有时是我们文明的禁忌。这些原始的天性将随着个体的不断成长而渐渐消隐,但它们的曾经存在才能够构成我们人的完整性。
  【相 关 链 接】
  角野荣子193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学系英语专业。1960年开始到海外旅行,曾在巴西居住过两年。回国后,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角野荣子的作品涉及面很广,而且充满了幽默与风趣。
  《小象的大便》是21世纪出版社推出的“小淘气”系列的一种,它们包括:《小熊的哈欠》、《猪爸爸的屁》、《松鼠的眼泪》、《小熊的喷嚏》、《小鼹鼠尿床》、《小熊的肚脐》、《小熊的尾巴》、《鼹鼠爸爸的鼾声》、《小鼹鼠吸手指》、《小猫的嘴》、《小熊散步》。
  黑夜、雷电、独自在家……这些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事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害怕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大人也会害怕,只不过他们害怕的东西与孩子不太一样罢了。
  下面我们推荐的童书都是关于害怕这个主题的,从这些有趣、好玩的故事中我们大人也许能获得一种方法上的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09:52:57 | 只看该作者
 《你睡不着吗,小熊?》(图)
 2005年03月10日 11:17 《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

  [英国]马丁·韦德尔( Martin Waddeel) 著
  森林里住着两只熊,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大熊长得大大的,小熊长得小小的。白天,他们一起玩;晚上,大熊领着小熊回到熊洞里。
  大熊把小熊放到床上,对他说:“晚安,小熊。”然后,大熊搬了一把椅子,坐在火堆旁边看书。但是,小熊睡不着。
  “你睡不着吗,小熊?”大熊放下他那本有趣的书,走到了小熊的床边。
  “我害怕。”小熊说。
  “你为什么害怕,小熊?”大熊问。
  “我不喜欢这么黑。”小熊说。大熊看了看周围,觉得小熊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拿来了一个小小的灯笼,放在小熊的床边。

  “谢谢你,大熊。”小熊给了大熊一个拥抱。大熊坐在火堆边继续看书。
  小熊躺了一会儿,可他还是睡不着。
  “你睡不着吗,小熊?”大熊说。他放下书,来到了小熊的床边。
  “我害怕。”小熊说。
  “你为什么害怕,小熊?”大熊问。
  “我不喜欢这么黑。”小熊说。
  “可我已经给你拿来了灯笼。”
  “它只照亮了一点点的光,那里还有那么多黑的地方呢。”小熊说。大熊看了看周围,觉得小熊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拿来了大一点的灯笼,放在小熊的床边。
  “谢谢你,大熊。”小熊又去睡觉了。可是,他还是没有睡着。他对大熊说:“那里还是有那么多黑的地方。”于是,大熊把最大的一只灯笼拿来了。灯笼的光照亮了整个熊洞,小熊很高兴。
  可小熊还是没有睡着。
  “你睡不着吗,小熊?”大熊放下书,走过来。
  “我不喜欢这么黑。”小熊说。
  “可我已经把最大的灯笼都拿来了,还有什么地方是黑的呢?”
  “外面。”小熊指着熊洞外的夜色。大熊觉得小熊说得有道理。可怎样才能照亮外面呢?世界上所有的灯笼也不能把黑夜照亮啊。
  大熊想啊想啊,他说:“来,小熊,我们到外面的黑暗里去。”
  大熊领着小熊,一步一步走出了熊洞。哦,外面真黑啊!
  “我怕!”小熊抱住了大熊。大熊轻轻抱起小熊,说:“看,我为你带来了那么明亮的月亮和眨着眼睛的星星。”
  可是,小熊没有吭声,他已经在大熊温暖而安全的怀抱中睡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9 , Processed in 0.151158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