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ala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孩子到底要不要学钢琴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4:25:59 | 只看该作者
jiahui+2006-05-26 14:04-->引用:jiahui @ 2006-05-26 14:04 这个是今天新写的:在家慧学琴之前,我们做了什么?首先,我觉得广泛的琴棋书画的学习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国外的很多私立学校器乐是必修课,有的还规定要学至少两样;公立学校虽然是选修,但一般中产以上人家的孩子也都好歹玩过乐器。我们那时候大部分孩子没有学,是我们穷,我们的孩子生在好时候了,能学,为什么不学呢?但学乐器绝对不是为了升学加分或是别的什么的,而是为了让孩子经由学习,深入地了解音乐,懂得欣赏音乐,能同历代的大师有心灵的交流;能多一个表达感情的方法;多一个消磨时间的兴趣。本着这样的思路,我觉得家慧学乐器同读书认字,同上小学一样,不是到时间就做的事情,而是要从小准备的。我不是个爱好音乐的人,应该说,我对音乐的品位不低,本能地知道什么好听,什么不好听,但我一般听音乐都是被动。老公放难听的音乐给我听,我会关机,自己是不会想到去找个音乐听的;开车也更喜欢听广播讲事情而不是音乐CD。不过,我怀孕的时候,有意识地听了些我喜欢的音乐,家慧小时候我也让她听各种音乐。我读书的时候还是喜欢唱歌什么的,于是经常给家慧唱歌,主要有三类:英语的儿歌;小时候的儿童歌曲;大学时的流行歌曲。我唱歌的时候,会摇晃家慧或推车。家慧十几个月有了对音乐的爱好,会站立的时候节奏感已经不错了。家慧3岁上家里附近的幼儿园,已经唱歌很厉害了,节奏感也更加好。4岁上宋庆龄,学校这方面做地更好,家慧也经常给我们大家表演。我们让她上了少年宫的影视班,上学校的舞蹈兴趣班,最重要的是,我们让她知道,自己的嗓音,身体,四肢等都可以用来表达情感。我们让她自由得随着音乐起舞,让她唱自己编的歌,跳自己编的舞。4岁生日后,我们搬家了,同学中有孩子开始学钢琴了,家慧也强烈要求买钢琴,我学习了很久,最后买了个YAMAHA的二手琴,也四处找了老师。但家慧在琴进门的那天,断然宣布:妈妈,你学,我不学。我5岁再学。那你为什么要买琴呢?好看呀!我晕倒!又站起来,在带家慧去过两个钢琴老师家后,我决定:孩子没有准备好,我们就暂缓。但我自己很热情地选了老师开始学琴。这个学习非常值得:1, 我知道学琴难,不是一般的难,对智力,反应都是挑战;2, 我知道小手在琴上站立从生理上来说近乎不可能;3, 我学会了一项自娱自乐的本领;4, 我又给家慧做出了好榜样;5,以后陪练的时候,不光心态好,技术上也好把握。我学琴有很多记录,要找出来贴在这里,给大家参考。
谢谢JIAHUI的分享。可以看得出,家慧的底子不错,从刚开始学琴的方式的来看,老师也好过我儿子的第一个老师。现在的老师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和练琴方法的培养。天天大量时间用在练有些枯燥的落指、断奏、跳音、走步等等,学曲子不多,进步似乎并不是很大,但我和老师都非常清楚,这样的训练为的是起飞。此帖由 ealain 在 2006-05-27 00:31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6-5-26 15:07:27 | 只看该作者
hq1966+2006-05-25 11:40-->引用:hq1966 @ 2006-05-25 11:40 <font color="#4169e1">  可能是梦幻妖精原创,也可能是转贴。不论何种情况,我都给这篇文章加最高分。很多地方暗合我的观点,自私一下。   这篇贴子有超强的洞察力,但观点在现在看来有点超前。   思想在行动之前,可以理解。   作者眼光独到,对教育重新理解的观点也非常新颖在理。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mso-bidi-language:= mso-fareast-language:= mso-ansi-language:= 1.0pt;= mso-font-kerning:=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en-us;= zh-cn;= ar-sa?=><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bidi-language:= mso-fareast-language:= mso-ansi-language:= 1.0pt;= mso-font-kerning:= mso-bid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en-us;= zh-cn;= ar-sa?= ?times=>这篇不是我原创的,我也没有那个能力,这是<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郑也夫</span>在中华女子学院的演讲,题目是《回归家庭,学习生活》,原文分4个部分,我转贴的这个是最后一部分,版主说的很对,这篇文章观点超前,它的前面3个部分也很超前。</span></span>此帖由 梦幻妖精 在 2006-05-26 15:08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6-5-26 15:37:07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2006-05-25 15:29-->引用:jerryhao @ 2006-05-25 15:29 其实要在此讨论的,真的不仅仅限于是否让孩子学琴的问题。而是我们做父母的让孩子学东西的目的性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学?学了做什么?不同的目的,使用的方法自然不同。
为什么要学,我前面转的那篇帖子都说了,jerryhao觉得是玩笑,那就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jerryhao+2006-05-25 15:29-->引用:jerryhao @ 2006-05-25 15:29 其实真的去学电子琴,孩子更会感兴趣些,学习费用也比较低,还可以和其他的孩子合作,还可以演绎各种不同乐器的效果,有非常丰富的和弦,说起来真的好处多多了。其实以后也没必要给孩子买很贵的电子琴,搞一个Midi键盘,配合电脑,能更有效地去进行很高端的表现。
还是上面转贴的那篇文章的意思,既然学钢琴是一种生活教育,电子琴也没有问题,只要我们意识到在进行生活教育,怎么做都是条条道理通罗马的。但是说到电脑合成,我觉得这里还有一个表现力和感情的问题,当我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可以用弹钢琴表现或者发泄,好像不能去搞个电脑合成来达到这个目的。那个钢琴大师霍洛维茨不是老弹错吗,但人们还是那么喜欢他,而不是不出错的电脑合成我选择钢琴是因为键盘乐器是最容易入门的,当然电子琴也可以,给孩子一个门,进去以后想怎么走,就是他自己的路了。我儿子说他以后想学单簧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6-5-26 15:46:31 | 只看该作者
ealain+2006-05-25 13:16-->引用:ealain @ 2006-05-25 13:16 这话其实也不错的,就是说不能为弹琴而弹琴,而失于文化的积淀。只是傅雷的话绕得太远了,会把许多走在琴途上的人吓住的,每一个“家”都是一座大山,而钢琴家竟是最后面那座,那谁还敢再妄言想当钢琴家。
转贴的那篇文章引用了傅雷家书的这句话,还有个意思是作专才不容易,所以我理解在钢琴教育这点上一定要区分这是一种生活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如果功利的看这个教育,确实就没有必要学钢琴了,这个指导思想对以后的学习过程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有很大的影响。此帖由 梦幻妖精 在 2006-05-26 15:47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23:54:30 | 只看该作者
<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
引用:<<!--quote1--> </span><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其实要在此讨论的,真的不仅仅限于是否让孩子学琴的问题。而是我们做父母的让孩子学东西的目的性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学?学了做什么?不同的目的,使用的方法自然不同。</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 <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
</span><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谢谢老鼠,这正是我起这楼想讨论的问题。</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 <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换了老师,让我对以前的学琴的定位完全改变了,但又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迷茫中想通过和大家的讨论,看看家长们对这个问题都是怎么看的,。</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 <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其实要在此讨论的,真的不仅仅限于是否让孩子学琴的问题。而是我们做父母的让孩子学东西的目的性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学?学了做什么?不同的目的,使用的方法自然不同。</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 <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
引用:<<!--quote1--> </span><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一提电子琴,很多人会感到不屑,觉得似乎那个低级了。</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 <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font face="宋体">是的,电子琴相对较容易,钢琴的触键力度不一样,电子琴力度没有钢琴那么丰富,一接触键盘,就出声音了。可是容易难道不好么?掌握那么多钢琴的技巧真的就有那么有意义么?掌握技巧没啥不好,尤其是作为自娱自乐,可是没必要都去玩那个把,尤其是要经过很枯燥的练习。有了计算器来做计算,就没必要都去学打算盘了。以前经常看到银行的练习点钱,确实很快,不过现在有了点钞机,似乎也不需要练习那个了。所以有了电声乐器,我看也无须非要去学钢琴不可。</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
</span><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电子琴与钢琴走的是两个方向,正所谓通俗与古典。如果把巴赫、李斯特的曲子用电子琴弹出来,我想象不出会是什么效果,也许会走了味,不过来个变奏,也许还能听得过去。</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 <p style="MARGIN-BOTTOM: 2.25pt; MARGIN-LEFT: 2.25pt; MARGIN-RIGHT: 2.25pt"><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COLOR: black;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如果是仅仅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认识,不求孩子成名成家的,也许弹弹电子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Tahoma"></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size: 12.0pt">但我觉得,钢琴的教学也许会比电子琴更系统、更正规些,因为即便是教电子琴的老师,也多是从钢琴转过来的,教学方法很可能还的脱离钢琴教学方法的拘囿,与其对着电子琴学的是钢琴的东东,还不如直接学钢琴,另一方面如果学了钢琴,以后想转弹电子琴也应该不是件难事。</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00:21:03 | 只看该作者
梦幻妖精+2006-05-26 15:46-->引用:梦幻妖精 @ 2006-05-26 15:46 转贴的那篇文章引用了傅雷家书的这句话,还有个意思是作专才不容易,所以我理解在钢琴教育这点上一定要区分这是一种生活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如果功利的看这个教育,确实就没有必要学钢琴了,这个指导思想对以后的学习过程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有很大的影响。
不错,这样说我就理解了你转的那篇文章的意义了。是的,对学琴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以什么样的心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学。学琴教育到底是作为一种生活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我想不大可能是由家长们做出一个决定。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刚开始家长们是持试试的态度,然后当孩子上了正轨,家长们会想让孩子象掌握一门手艺一样地不断地学下去,这时候都会把学琴定位到一种生活教育,只有当孩子当外部和内部条件都显示出孩子可以走专业之路时,也许家长们才会定位到职业教育上。而问题是家长们在根据孩子学琴的情况去摸索、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的过程中,最容易迷茫,往往是采取职业教育的方式,严厉甚到严酷地要求孩子,使得孩子在学琴的路上不仅脑累,而且心累。其实,我的孩子学琴也有一年半了,至今我和孩子都不认为学琴是可以快乐地学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6-5-29 11:41:23 | 只看该作者
ealain+2006-05-27 00:21-->引用:ealain @ 2006-05-27 00:21 学琴教育到底是作为一种生活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我想不大可能是由家长们做出一个决定。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刚开始家长们是持试试的态度,然后当孩子上了正轨,家长们会想让孩子象掌握一门手艺一样地不断地学下去,这时候都会把学琴定位到一种生活教育,只有当孩子当外部和内部条件都显示出孩子可以走专业之路时,也许家长们才会定位到职业教育上。
在孩子16岁以前确定他一生的职业是不是太早了?给他一条路,让他长大以后自行确定是否走专业是不是更好一些呢?给他很多条路,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职业,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6-5-29 11:49:20 | 只看该作者
买奶粉时有送电子琴,某天拿出来想给乐乐玩一下,小家伙却是很乐意将水倒在上面,再用手去拨,最后决定收起来,看他那样子就知道不是个弹琴的料,手又粗,动作又重。所以不学也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12:17:00 | 只看该作者
梦幻妖精+2006-05-29 11:41-->引用:梦幻妖精 @ 2006-05-29 11:41 在孩子16岁以前确定他一生的职业是不是太早了?给他一条路,让他长大以后自行确定是否走专业是不是更好一些呢?给他很多条路,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职业,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确定一生的职业,16岁以前当然是早,但为确定一生的职业打好基础,却不能等到十六岁以后再进行。所以我说,刚开始都是会把学琴当作一种生活教育,只有当孩子当外部和内部条件都显示出孩子可以走专业之路时,也许家长们才会定位到职业教育上。而这个定位到走专业之路的时间则因人而异,很多琴童在七八岁时已经确定把弹琴当在一生要走的路了。此帖由 ealain 在 2006-05-29 12:17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6-6-2 08:59:53 | 只看该作者
好处多多, 有百利而无一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9:47 , Processed in 0.07879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