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关于杜曼识字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3 09:3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height="169"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50" align="center" bgcolor="#fef562" border="0"><tr><td width="549" bgcolor="#ffffff" height="88"><p class="txt" align="left">关于这位DOMAN,我不是很了解,曾经一度想了解一下,但没有很好的机会。我觉得如果真想了解,还是去找原始的资料来看。不过我知道把DOMAN就理解成“杜曼识字法”肯定是非常片面的,而且DOMAN的方法是用于解决英文世界天生脑残儿童的,是否能用于中文世界的正常儿童,至少目前还没有定论吧。 <p align="justify">我本人倾向于家长不必研究识字法。主要是我认为阅读并不一定是读文字,而且小小孩更需要通过听来读,爱上阅读比会逐字读书重要得多。如果站在孩子未来成长的界碑上往回看,一般10岁的孩子基本上都会认字了,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爱读书,有的孩子根本不读书呢?早一点认,晚一点认,又有什么区别呢?<p align="justify">关于识字,我曾经有几段以前的讨论,供参考:<p align="justify">关于识字的具体技术问题,我一直在回避讨论,因为我知道我的想法肯定不会很受欢迎。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来说,一般不必探究“识字法”优劣的问题,一是没有必要,二是缺乏判断的条件。如果不是研究者,很难判断这种技术上的所谓优劣。<p align="justify">人类自语言文字诞生以来,识字活动大体上是非常自然地在社会上发展着,也许古代的人识字慢一点,但对于那时的环境和知识体系来说,绝对是充分的。以前读过一位老先生的随笔,他认为现代的中国人“不识字”,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说“亲子阅读”,现代人很自然地把它当作一个词来认识,而古代人需要知道这四个字本身的含义,“阅”字和“读”字的详解。而现代人只需要知道“阅读”这个词的意思就足够了。这是知识体系的不同造成的区别。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在母语环境下,一个个体的识字过程往往与相关知识的增长过程相协调。<p align="justify">我一直认为,“识字法”之争主要源于整体教育观念的差异。观念的差异是本。<p align="justify">大概在非母语环境、智障儿童智力发展、或是特殊的天才型儿童智力发展,等等相当特殊的情况下,相关的当事人需要多一些关注“识字法”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即使毫不关心也没有什么。我们的父辈、父辈的父辈、……中,绝大多数人从来也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当然,不是说他们不关心的,我们就应该不关心。只是就这一点而言,我觉得他们不关心,绝对是有道理的。<p align="justify">“阅读识字法”--假如普通人一定要用特殊的“识字法”来识字,我最赞成阅读识字法。这是一种自然的方法,只要我们不把阅读本身变成识字的工具。<p align="justify">我自己其实经常“教”点点认字。他常常会对各种各样的文字提出问题,我都是毫不保留地回答他,就像回答他问的其他任何问题一样。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果孩子特别投入,他常常也会指着书读。我不鼓励也不反对。之所以不鼓励,是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这种好奇心不必特别鼓励,你越不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反而越重。反过来,如果拉着孩子指书读,很快他就厌烦了。而到了一定阶段,孩子已经很熟悉文字后,自然也会放弃这种读法。而且我经常观察孩子的眼神,当我们劝孩子不用手指书后,他的眼睛会跟手指的作用差不多,很自然地跟着。这也是我不那么鼓励用手指的原因之一。总之,我觉得只要坚持让孩子保持在阅读的状态中,他们会很自然地学会,无需特别强调识字的方法和技巧。<p align="justify">我本人倾向于家长不必研究识字法。主要是我认为阅读并不一定是读文字,而且小小孩更需要通过听来读,爱上阅读比会逐字读书重要得多。如果站在孩子未来成长的界碑上往回看,一般10岁的孩子基本上都会认字了,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爱读书,有的孩子根本不读书呢?早一点认,晚一点认,又有什么区别呢?<p align="justify">关于识字,我曾经有几段以前的讨论,供参考:<p align="justify">关于识字的具体技术问题,我一直在回避讨论,因为我知道我的想法肯定不会很受欢迎。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来说,一般不必探究“识字法”优劣的问题,一是没有必要,二是缺乏判断的条件。如果不是研究者,很难判断这种技术上的所谓优劣。<p align="justify">人类自语言文字诞生以来,识字活动大体上是非常自然地在社会上发展着,也许古代的人识字慢一点,但对于那时的环境和知识体系来说,绝对是充分的。以前读过一位老先生的随笔,他认为现代的中国人“不识字”,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说“亲子阅读”,现代人很自然地把它当作一个词来认识,而古代人需要知道这四个字本身的含义,“阅”字和“读”字的详解。而现代人只需要知道“阅读”这个词的意思就足够了。这是知识体系的不同造成的区别。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在母语环境下,一个个体的识字过程往往与相关知识的增长过程相协调。<p align="justify">我一直认为,“识字法”之争主要源于整体教育观念的差异。观念的差异是本。<p align="justify">大概在非母语环境、智障儿童智力发展、或是特殊的天才型儿童智力发展,等等相当特殊的情况下,相关的当事人需要多一些关注“识字法”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即使毫不关心也没有什么。我们的父辈、父辈的父辈、……中,绝大多数人从来也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当然,不是说他们不关心的,我们就应该不关心。只是就这一点而言,我觉得他们不关心,绝对是有道理的。<p align="justify">“阅读识字法”--假如普通人一定要用特殊的“识字法”来识字,我最赞成阅读识字法。这是一种自然的方法,只要我们不把阅读本身变成识字的工具。<p align="justify">我自己其实经常“教”点点认字。他常常会对各种各样的文字提出问题,我都是毫不保留地回答他,就像回答他问的其他任何问题一样。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果孩子特别投入,他常常也会指着书读。我不鼓励也不反对。之所以不鼓励,是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这种好奇心不必特别鼓励,你越不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反而越重。反过来,如果拉着孩子指书读,很快他就厌烦了。而到了一定阶段,孩子已经很熟悉文字后,自然也会放弃这种读法。而且我经常观察孩子的眼神,当我们劝孩子不用手指书后,他的眼睛会跟手指的作用差不多,很自然地跟着。这也是我不那么鼓励用手指的原因之一。总之,我觉得只要坚持让孩子保持在阅读的状态中,他们会很自然地学会,无需特别强调识字的方法和技巧。<p align="justify">我本人倾向于家长不必研究识字法。主要是我认为阅读并不一定是读文字,而且小小孩更需要通过听来读,爱上阅读比会逐字读书重要得多。如果站在孩子未来成长的界碑上往回看,一般10岁的孩子基本上都会认字了,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爱读书,有的孩子根本不读书呢?早一点认,晚一点认,又有什么区别呢?<p align="justify">关于识字,我曾经有几段以前的讨论,供参考:<p align="justify">关于识字的具体技术问题,我一直在回避讨论,因为我知道我的想法肯定不会很受欢迎。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来说,一般不必探究“识字法”优劣的问题,一是没有必要,二是缺乏判断的条件。如果不是研究者,很难判断这种技术上的所谓优劣。<p align="justify">人类自语言文字诞生以来,识字活动大体上是非常自然地在社会上发展着,也许古代的人识字慢一点,但对于那时的环境和知识体系来说,绝对是充分的。以前读过一位老先生的随笔,他认为现代的中国人“不识字”,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说“亲子阅读”,现代人很自然地把它当作一个词来认识,而古代人需要知道这四个字本身的含义,“阅”字和“读”字的详解。而现代人只需要知道“阅读”这个词的意思就足够了。这是知识体系的不同造成的区别。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在母语环境下,一个个体的识字过程往往与相关知识的增长过程相协调。<p align="justify">我一直认为,“识字法”之争主要源于整体教育观念的差异。观念的差异是本。<p align="justify">大概在非母语环境、智障儿童智力发展、或是特殊的天才型儿童智力发展,等等相当特殊的情况下,相关的当事人需要多一些关注“识字法”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即使毫不关心也没有什么。我们的父辈、父辈的父辈、……中,绝大多数人从来也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当然,不是说他们不关心的,我们就应该不关心。只是就这一点而言,我觉得他们不关心,绝对是有道理的。<p align="justify">“阅读识字法”--假如普通人一定要用特殊的“识字法”来识字,我最赞成阅读识字法。这是一种自然的方法,只要我们不把阅读本身变成识字的工具。<p align="justify">我自己其实经常“教”点点认字。他常常会对各种各样的文字提出问题,我都是毫不保留地回答他,就像回答他问的其他任何问题一样。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果孩子特别投入,他常常也会指着书读。我不鼓励也不反对。之所以不鼓励,是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这种好奇心不必特别鼓励,你越不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反而越重。反过来,如果拉着孩子指书读,很快他就厌烦了。而到了一定阶段,孩子已经很熟悉文字后,自然也会放弃这种读法。而且我经常观察孩子的眼神,当我们劝孩子不用手指书后,他的眼睛会跟手指的作用差不多,很自然地跟着。这也是我不那么鼓励用手指的原因之一。总之,我觉得只要坚持让孩子保持在阅读的状态中,他们会很自然地学会,无需特别强调识字的方法和技巧。</td><td width="11" bgcolor="#ffffff" height="88"></td><td width="6" height="88"><img src="http://www.hongniba.com.cn/images/spacer.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r><td valign="bottom" width="68" height="24"></td></tr></table>此帖由 明天穿袈裟 在 2006-05-23 09:40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8 , Processed in 0.08262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