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71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3 09: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 src="http://beilei.sftchina.com/beilei/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src="http://beilei.sftchina.com/beilei/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们可能会认为现在孩子头上的条条框框已经够多的了,应该多给他们一点自由才对,这时候还谈什么规则意识,实在是太落伍了。可是,西方的孩子够自由了吧,但他们却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喜欢做的事,但是逾越规则是不容许的,要么你干脆选择退出,因为你的自由绝对不可以影响到他人的自由。遵守规则正是为了大多数人的自由。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一) 允许孩子在日常交往中出现争执。在幼儿园或者社区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为了一个玩具、一个游戏中的角色或一个位置争吵起来,成人为了平息孩子的争吵往往出面制止,因为在传统的教育框架中,争执是不团结友爱的表现。其实,孩子们的争执大多出于缺乏规则意识或者各有各的规则。这种争执对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对于他们规则意识的培养,都是很宝贵的。他们由此知道每一件事后面都应有一定的理由存在,规则是由双方或者群体共同制定的。(二) 让孩子参与各类有规则的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以及某些智力游戏都是需要规则的,假使没有这些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如下棋落子无悔等。(三) 更重要的是,要告知孩子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成人要对孩子进行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公共规则方面的教育,不要讲大道理,而是要具体教他们“红灯停、绿灯行”,教他们从人行道过马路,教他们排除侯车、购物等等,必须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致。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整个社会就能有序运转;当外在的约束成了内在的行为准则后,人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这时他也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此帖由 听语漫步 在 2006-05-23 09:26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09:13:00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beilei.sftchina.com/beilei/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推荐文章 孩子进入大班后,家长们就忙着给自己的孩子物色小学了。有的家长为了应付考小学,大量的给孩子做习题,孩子们还没有进入小学,已经被爸爸妈妈们弄的象小学生了。那么到底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如何科学地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呢?  首先,要使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精力。幼儿时期,是身体迅速生长发育阶段。在幼儿园,幼儿的学习是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的,动静交替,时间短,不易疲劳。而进入小学是以学习为主,孩子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紧张的智力活动,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能愉快、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培养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即遵守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孩子应在晚上八时前睡觉。早上,家长也要规定时间把孩子叫醒,使他有一个由睡眠到清醒的适应过程。起床螅蠛⒆友杆俅┖靡路戳常⒀溃嵬罚栽绶拐庑┦虑槎家笤谝欢ǖ氖奔淠谕瓿伞R嘌⒆佣ㄊ贝蟊愕南肮摺4蟊阋话阍谠绯科鸫不蛲砩仙洗睬氨冉虾鲜省;乖诮逃⒆颖3忠路⑹至场⑹橄洹⑼婢叩惹褰唷⒄耄搅诵⊙Ь湍苎砂榧3肿饕登褰嗟暮孟肮撸⒔袒岷⒆诱硎榘屎校们褰嗟氖帜檬椋Ρ氏魍暌砗玫取?FONT face=&quot;Times New Roman&quot;&gt; </font />      入上学前,可让幼儿看图书,练习看图说话;带幼儿参观大自然,与社会接触,开阔幼儿眼界,丰富知识,让幼儿画画、剪剪、自制玩具,开展体育活动和游戏,学会写自己的姓名等。要调动孩子入学的积极性,不可强迫、恐吓,以免孩子未入学就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最后,入学前,家长可带孩子参观小学校园,向孩子介绍小学概貌和老师和简单情况,介绍小学生守则,使孩子向往早日背上书包去上学。家长还应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品。书包应选用大小适合的双肩背包,既便于摆放,又利于孩子生长发育。文具盒不要太花俏,包书纸宜选一色的纸,以免分散孩子注意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09:29:21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750" align="center" bgcolor="#f5faff" border="0"><tr><td class="title14" align="center"><font size="+0"> 5.走出行为误区--孩子眼中的妈妈(1) </td></tr><tr><td class="l15" align="center"></td></tr><tr><td class="l17" valign="top"><font class="f14"><font class="f14" id="zoom">    家家户户有杆秤,那秤砣是孩子的心。  小时候,坐在妈妈腿上,抬起头瞪大眼睛望着妈妈:“妈妈,我眼中有什么?”  妈妈指着我的鼻尖,笑着答道:“小傻瓜,当然有妈妈啦!”  我找来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看。“妈妈,什么也没有啊!”我惊奇地说。  这时,妈妈更乐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的。”  于是,我注意寻找眼中的妈妈。  终于,我找到了眼中的妈妈。  和写下这段作文的初三女学生滕秋香一样,许许多多孩子找到了眼中的妈妈。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前夕,3万多名中国孩子参加了题为《我眼中的妈妈》的征文活动。  评委会顾问余心言(徐惟诚)同志亲自阅过孩子的征文,他被孩子们一片真诚深深感动,欣然为征文集写了序言。他写道:  母亲,是给了我们生命的人。她又用自己的生命哺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流着母亲的血,我们的灵魂打上了母亲赐予的烙印。爱自己的母亲,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  孩子们都记得,自己怎样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特别是当自己遇到困难、挫折、病痛时,许多人都曾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温暖、支持和力量。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整个的生命,也从母亲身上获得全部生命的信息,他们看见,母亲是怎样日复一日地辛勤劳动,努力学习,是怎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他们看见,母亲是怎样以他人为重,尊老爱幼,济贫扶困;他们看见,母亲怎样对待诚实和谎言、成功和失败,把母亲为人处世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记在了自己心中。  做母亲的,当能从孩子们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叫以自己的生命来教育后代,从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处世之道。  这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  可以这样说:“家家户户有杆秤,那秤砣是孩子的心。”不同的母亲发出的生命信息,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图像。妈妈的好行为、坏行为,孩子都看得清。  那么,孩子们是怎样评价今天的妈妈的呢?  从孩子写妈妈的作文中我们看到,这些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母亲的职业也不相同,但对母亲的评价都是雷同的。孩子喜欢妈妈什么样的行为呢?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三种。  一、建功立业、敬业进取的妈妈  在孩子们的笔下,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女性,她们用自己的双肩,支撑幸福的和不幸的家庭,同时,又十分出色地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她们用自己的行动,给予孩子一个支撑生命的支点,让孩子懂得什么叫自尊;用自己平凡而勤恳的人生,告诉孩子生命的价值在哪里,一个人该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孩子们的笔下,虽然许多妈妈从事着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但妈妈的敬业精神却使孩子产生了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妈妈  在孩子的眼中,妈妈的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当教授、当老师、当警察的妈妈,还是扫街的、卖菜的、养猪的妈妈,只要尽心尽力去工作的,孩子们都引以为自豪,引以为榜样。  我想,我们每一位女性,都应瞧得起自己的工作,平日在家谈起自己的工作,要充满自豪和自信。这样,你的孩子、你的丈夫才能以你为荣。只有看重自己,别人才能看重你。  同时,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去工作,这不仅是为了挣钱养家,而且也是教子做人。孩子是最先从母亲身上读到“敬业”、“进取”这些词的。老师们常讲,看到孩子他妈妈什么样,就知道他孩子什么样了。那些每天早晨不睡懒觉,按时去上班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一般上学都不会迟到。  三、充满爱心、亲切活泼的妈妈  孩子的眼睛很亮,对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观察得十分细致。对妈妈的优点、缺点看得一清二楚。  有的孩子得出这样形象而准确的结论:“妈妈是个万花筒。”在大量的来稿中,我们发现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北京宣武区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尔晴写的妈妈。在她笔下,赫赫有名的节目主持人变得有血有肉,亲切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妈妈从来不叫累,也不怕苦,不怕脏。她没有闲着的时候,就连打电话,也要拿一块抹布擦电话。  妈妈脾气大,她每次发脾气差不多都是冲着我或爸爸。  妈妈不挑食,很节省,从不乱花一分钱、浪费一粒米,要是爸爸扔了一个纸盒子,妈妈就会再捡回来。  妈妈很爱我,她经常带我出去,让我长知识,开眼界。我请别的同学到我家来时,她很欢迎,热情地招待每个同学,给同学和她的家长倒水、拿水果,跟同学的家长聊天。同学要走了,她就把同学送到楼下或车站。  王尔晴的作文获奖了。发奖那天,敬一丹和她的丈夫都来了。女儿在台上读获奖作文,妈妈在台下流泪。我十分理解她:妈妈从孩子的眼中看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来都没注意过的优点和不足。用敬一丹的话说:“我自己获奖,有的是成就感;而女儿获奖,我感受到的是幸福感。”<a style="FONT-SIZE: 14px" href="ada99:9.htm" target="_self">[上一篇][/url]<a style="FONT-SIZE: 14px" href="ada99:index.htm" target="_self">[返回][/url]<a style="FONT-SIZE: 14px" href="ada99:11.htm" target="_self">[下一篇][/url]</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5-23 10:52:4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看见了必须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08:48:29 | 只看该作者
给小学生家长的100条建议<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color="#000080"> 随着独生子女的曰益增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他们普 遍缺乏必要的科学教子方法,甚至闹出许多家教悲剧。前苏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 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自已的子女是 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在我们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有数以 千万计的家庭,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如果家长们都能掌握家 庭教育的科学,走出家教的误区,那么,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 会文明的程度必定大大提高。因此,对于中小学来说,实施素 质教育,就必然要重视“抓一代,促两代”的工作自觉地把 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如何把青少年培养成材,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家长 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是以一个个家庭为单位进行 的,而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一一家长大多不具备科学的家教知 识,在实践中往往凭个人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 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很多误区。具体来说,主要 表现在三大方面:   1.家教方式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不科学的家教方式很多,典型的有三种: 一是娇宠型,主要表现为家长不重视孩子自理能力、劳动习惯 的培养,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满足。过分的娇宠孩子,会使家庭 的教育功能弱化。有专家指出,“娇生惯养的孩子,不是社会 的叛徒,便是家庭的暴君。”二是专制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 长俗守“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的信条,对子女采 取严厉管制和强迫教育。三是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本 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2.家教内容的误区。   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 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家庭教育内容的误 区在实践中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 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 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 薄弱;腰圆膀宽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 下。夜郎自大者比比皆是。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 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 此密切相关。   3.家教观念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自家的私 事。这种把子女当私有物进行培养的观念,使得一些家长对正 当。合理、科学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予积极配合,当家庭 的教育价值观与之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常出于某种狭隘的目的 而另搞一套。这常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难 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亟待变革   在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 步建立,现代信息网络的建立,儿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必将进 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其赖以实现的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环境、 道德氛围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家庭教育发展 的基本方向。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发展,为了适应 21世纪的发展需要,我国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必须走出误区, 实现家庭教育的变革。   1.变目标单一型教育为综合型素质教育。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普遍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庭 作为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 在施教过程中,许多家长把教育的目标简单的定位于智力开 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在 进行智力教育时,多数家长把智力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 其实,这些做法和认识都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应用21世社 会发展的需要来规划今大的教育,建立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和个 体发展规律的、具有超前战略的多元目标体系。具体说来,科 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智力教育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 性的教育。   2.变知识型教育为能力型教育。   当前,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将培养能力提高到比传授知识更 重要的位置。对家庭教育而言,它要求家长不但要给孩子“干 粮”,还要给孩子“猎枪”。因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 授的教育方法和培养“两脚书柜”的人才观念,实现知识型教 育向能力型教育的转轨。能力是个人完成任务或实现目的的智 力、心理和体力条件的总和。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一定的能 力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必备前提,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个体 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或易、快或慢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水平,它是在个体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相应发展的。在 这个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今天,面对浩如烟海,又不断更新的 知识,靠积累式学习和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 必须从以知识教育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方面来。   3.变亲子教育为亲职教育。   传统的家庭教育是单一的亲子教育。当今的家庭教育过程 中,家长也大多把培养子女当作家庭的私事来进行,把子女当 作家庭私有财产来培养。许多家长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寄托 在子女身上,并以家庭利益为出发点来制订培养规划。其实, 培养子女既是为家庭培养后代,更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变革传统的家庭教育, 实现亲子教育向亲职教育的转变。亲职教育包括亲子教育,但 它更强调家长培育子女、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一职责,强调家长 在履行教育责任的过程中,应充分灌输亲情,使情感倾注与家 庭教育高度结合。这种教育不仅有益于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有 益于促进亲情,从而促进社会关系的融洽。   另外,要实现有效的亲职教育,家长应注意教育内容的选 择。在家庭教育中,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孩子无知识可学,而 是如何教孩子学,引导孩子学什么的问题。在当今的信息社会 中,要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只有精选最有发展前途,最基本、 最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知识,使受教育者建立起牢固的、可 塑性大的弹性知识能力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根本上提高人 的素质。这是十分值得家长关注的。   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纪之交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 教育是其受教育过程的起点站,最初的家庭教育的成败,会直 接影响今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我们主张以提高家长 素质为突破口,来实现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使之成为连 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重教 而不会教的现象十分突出。中小学普遍创办家长学校,可以从 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人才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 筛选内容,让家长学到科学的教子内容和方法,掌握教子的艺 术,转变落后的家教观念、避免家教的误区,全面提高中小学 生家长的家教水平和家教素养。有人说: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   亲爱的家长,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如果说,教 每个子女成材,是我们做家长的共同心愿,那么,我们就有必 要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家教的素养,为孩子的成材提 供最基本的保障!这也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和愿望。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08:51: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心理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使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曾月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唯准备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前几天,总是喜气洋洋的,可是上学刚二天,她就哭着不肯上学了,说学校里不好玩,一写字手就痛,父母怎么哄也不听,就是不肯迈进校门一步。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较大的跨度,适应起来比较困难,家长应该提前做一些适应性的正确引导,让孩子对新的学习生活有一些初步认识。   ●利用孩子平时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孩子平时喜欢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在给孩子解答时,可以对孩子说:“你问的这些问题,妈妈也不完全懂,等你上学了,老师会告诉你的,因为老师知道很多很多的事情,你想问什么,老师就告诉你什么。”“到学校上学,你会学到很多知识。”这样做,孩子对上学就会产生兴趣,“上学”在她的脑海中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提前带孩子到新学校参观、熟悉环境。开学前,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学校参观,让孩子认识上学的路线,以及学校位置,然后告诉她学校的一些设施和活动场所,学生在教室上课的情况与课外活动的种种乐趣,逐步培养孩子对学校产生好感,熟悉环境。   ●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具,并教会使用方法。父母为孩子准备的学习用具有铅笔、橡皮胶、钻刀、作业本、尺子……。教会如何使用钻刀,以及笔断以后如何处理,还有作业本封面的填写、格子的作用等,教育孩子要爱护学校的课桌椅、门窗,不得乱写乱刻。   ●培养学习习惯。孩子在幼儿园以玩为主、以学为辅,到了小学就不同了,变成了以学为主。刚上小学孩子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对老师发给她的各种书本感到新奇,对课堂上的学习兴味盎然。家长抓住孩子的这种新鲜感、好奇心,强化孩子的求知欲,尽量在家中把孩子的学习搞得丰富多彩,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要求先做作业再去玩,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并制定一个时间表,培养时间观念。完成作业后,也让孩子自由活动,做她喜欢的事情。   ●培养学习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贪玩并不奇怪,对这一点,父母不要惊慌,要动脑筋把玩与学习兴趣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为她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活动,在游戏与活动中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引发兴趣,比如孩子不肯读书,可以找几个小朋友到家里和孩子一起读。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吃饭时可以从餐具入手,认识餐具名称,上公园玩时,教孩子认各种植物,花草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让孩子学得轻松有趣。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刚进入小学,孩子与同学相处不习惯,有些性格内向的更加不愿与同学交往,对学校生活就产生恐惧感,这时候,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游戏,到同学家去玩,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人与人交往,逐渐适应校园生活。 返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08:51:39 | 只看该作者
<span class="tpc_title">汉字常用偏旁名称表</span><span class="tpc_content">表一:<img src="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10756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表二:<img src="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10756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表三:<font face="Verdana"><img src="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10756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表四:<img src="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10757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表五:<img src="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10757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表六:<img src="http://www.pep.com.cn/images/200406/pic_10757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2:47 , Processed in 0.08706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