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96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1-2岁亿童数学游戏跟大家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25 14: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3-14个月宝宝数学游戏:
吹泡泡
准备:吹泡泡玩具1副
      选择1块平整的场地
过程:
    漂亮的泡泡:家长吹泡泡给宝宝看,引发宝宝的游戏兴趣。
    看泡泡:家长吹个大泡泡,告诉宝宝泡泡是圆圆的。
    抓泡泡:家长吹泡泡,让宝宝用手抓。宝宝抓泡泡时,反复向宝宝强调“圆圆的泡泡”。
可获得的经验: 感知泡泡是圆圆的。
注意事项: 在抓泡泡的时候,要注意宝宝的安全,避免宝宝摔倒。
活动延伸:家长和宝宝一起欣赏VCD《吹泡泡》,巩固宝宝对圆泡泡的认识。
通过标准:能用手去抓泡泡。
         

装核桃的大卡车
准备:盘子1个,篮子1个
      核桃若干个(或小球),在核桃或小球上画上卡通人物表情。
过程:
    许多核桃宝宝:家长在盘中散放许多核桃。告诉宝宝,这里有许多核桃宝宝。引导宝宝仔细看核桃上卡通人物的表情,并请他学一学这些表情,引起宝宝游戏的兴趣。
    一个、一个…:家长拿出篮子,往篮子里一个一个地捡核桃,边捡边说:“一个、一个、一个…”然后,和宝宝一起往篮子里放核桃,宝宝边捡,妈妈边说:一个、一个……”
    核桃宝宝回家喽:当盘子空了的时候,家长告诉宝宝,核桃没有了。
    再来一次:让宝宝继续玩从篮子里一个一个往盘子里捡核桃的游戏。反复多次后,家长可更换捡的物品。
可获得的经验: 在玩中感知“许多”、“一个一个”和“没有了”。
注意事项:
活动延伸:
通过标准:能一个一个地捡放核桃。
         

这是我的
准备:宝宝餐具1套、成人餐餐1套、VCD儿歌《过家家》
过程:
    餐具集合了:家长将大餐具和小餐具混放在餐桌上。
    出去玩一会儿:家长和宝宝一起欣赏VCD儿歌《过家家》,并引导宝宝任意摆弄餐具,引发宝宝游戏的兴趣。
    宝宝分餐具:和宝宝分餐具,将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大的和小的:和宝宝一起反复比较大餐具、小餐具。
可获得的经验: 初步掌握大、小的概念。
注意事项: 家长在游戏时选择的餐具质地应是不易被打碎的。
          家长选择的餐具应是盘子、小碗等。
        家长要拉着宝宝的手一起分餐具,一边分一边给宝宝讲哪个大,哪个小。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让宝宝比较大小,如,大苹果和小苹果等。
通过标准:能将大、小餐具分开摆放。


圆圆的宝贝
准备:宝宝生活中熟悉的圆形物品,如皮球、苹果、1个大筐。
过程:
    圆圆的家:家长向宝宝出示大筐,告诉宝宝这是圆圆的家。
    皮球是圆圆的:将准备的圆形物品散放在宝宝周围。家长拿起一个皮球说:“圆圆的皮球”,说完把它放回去。
    我也行:请宝宝模仿同样的动作,并以同样的方式拿出苹果等圆形物品,增加圆形物品,请宝宝把捡出的圆圆的物品放在大筐内。
    找出来:把圆的物品混入其它物品当中,家长告诉宝宝:“有许多物品也想回圆圆的家,可是圆圆的家只能放圆形的物品”引导宝宝把圆形的物品挑出来。
可获得的经验: 感知圆形实物。
注意事项: 在宝宝自己捡圆形物品时,家长要让宝宝自己找,自己玩,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他。如果宝宝实在找不出,家长再提醒宝宝。
活动延伸:让宝宝认知生活中与圆有关的事物。
通过标准:1、能挑出圆形的物品1-2个。
          2、能说出词语:圆圆的。


15-16个月宝宝数学游戏:
水果找朋友
准备:香蕉、苹果、桔子各2个
过程:
    这是什么:家长逐一向宝宝出示水果,同时说出水果的名称,如,家长 拿出苹果说:“这是苹果”。
    找朋友:家长示范将两只香蕉放在一起,告诉宝宝,“他们是好朋友”然后,请宝宝给苹果和桔子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朋友,并把它们放在一起。
    拉拉手:家长将不同种类的水果弄混乱,再次让宝宝把相同的水果放在一起。
可获得的经验: 发展观察力。
               发展初步的对应匹配的能力。
注意事项: 家长所出示的水果要尽量是同一品种。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宝宝一起玩配对游戏,如给一双袜子配对,给一双鞋子配对等。
通过标准:1、能够按要求从剩下的水果中找到和刚才看的相同的水果。
          2、能从随意放置的水果中挑出种类相同的水果并放在一起。


方方和圆圆
准备:圆形和方形的玩具若干个
过程:
    我和玩具一起玩:家长同宝宝一起玩玩具,在玩的过程中让宝宝摸一摸,滚一滚。
    这是方方,那是圆圆:家长手拿方形的玩具,告诉宝宝:“这是方方”,再指着圆形的玩具,告诉宝宝:“那是圆圆”。然后让宝宝分别拿出圆形和方形的玩具,进行游戏。
    给方方圆圆找家:家长引导宝宝把圆形和方形的玩具分别送到家。   
看谁快:家长同宝宝比赛,看看谁先给图形找到家。
可获得的经验: 认识圆形和方形。
              培养根据物品的外部特征进行初步分类的能力。
注意事项: 如果宝宝找错时,家长要及时提醒他。
通过标准:1、能够把方形的玩具放在一起,把圆形的玩具放在一起。
          2、能够分别将方形和圆形的玩具送入筐里。

大的和小的
准备:大小比例悬殊的球2个
      大小比例适合于装球的盘子2个
过程:
    一起玩:家长把球放在地面上,和宝宝一起玩球,玩的过程中家长告诉宝宝哪个是大球,哪个是小球。
    找一找:家长:“请给我找出大球”“请给我找出小球”,宝宝找对了,家长可拍手鼓励宝宝,如果宝宝找错了,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再去找。
    球和盘:家长示范将大球放入大盘里,请宝宝将小球放入小盘里,反复几次之后,请宝宝分别将两个球放到盘里。
可获得的经验: 初步学会感知大小。
学会按大、小对应匹配。
发展观察能力。
注意事项: 宝宝每次做对了,家长都要给予鼓励以激发宝宝进行游戏的兴趣。
活动延伸:再增加一个球,请宝宝给球排队:大的排在前面,小的排在后面。
          让宝宝从妈妈买来的西红柿中挑出最大的,或按大小排队。
通过标准:1、能够按家长的要求找出大球和小球。
          2、能将大球放入大盘,小球放入小盘里。

动物宝宝找妈妈
准备:动物玩具或者图片3种(如鸡、猫、狗等),每种动物玩具大小各1个
过程:
    我认识:家长逐个出示大的动物玩具或图片,请宝宝认一认这是什么动物,再请宝宝拿出相对的小玩具。
    动物玩具找妈妈:家长把大动物的玩具或图片排列成一排。将小的动物玩具或图片随意散放在地板上,家长引导宝宝给小鸡、小猫、小狗找它们的妈妈,并把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放在一起。
    我真能干:宝宝一边帮动物找妈妈,家长一边说:“鸡妈妈大,小鸡小,小鸡找妈妈。鸭妈妈大,小鸭小,小鸭找妈妈。猫妈妈大,小猫小,小猫找妈妈。狗妈妈大,小狗小,小狗找妈妈。”
可获得的经验: 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初步感知大小。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 玩具动物或图片除大小不同以外,其它的都要完全相似。
           尽量引导宝宝自己练习,家长多给予鼓励。
活动延伸:请家长准备一些“看图识卡”,请宝宝根据卡片找出家中相应的物品,进行对应练习。
通过标准:能够把大的动物放在一起,小的动物放在一起。
         

盖锅盖
准备:大、小比例相差悬殊的塑料碗2个,大小不同的有盖的锅3个
过程:
    妈妈大,宝宝小:妈妈将宝宝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上,或让宝宝的脚伸进你的大鞋里,这样可以加深宝宝对大小的理解。
    玩套碗:家长出示两个碗,给宝宝拿一个大的,自己拿小的,然后当宝宝的面将小碗放入大碗里面,请宝宝试着做。
    锅与锅盖:家长出示锅和盖,示范给每个锅盖上合适的盖子,再将盖子摘下,请宝宝自己盖锅盖。
可获得的经验: 初步理解大小的含义。
锻炼观察力。
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 活动材料的大小要容易区分。
           选择的锅,边不要太锋利,给锅盖上合适盖子时,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活动延伸:
通过标准:1、将小碗装入大碗中。
          2、能根据锅大小的不同找到相应的锅盖,并盖好。




17-18个月宝宝数学游戏:
分苹果
准备:选择家人都在的时候进行此活动
      与家人数量相同的苹果若干
过程:
    这是什么:家长在全家人都在的时候把苹果拿出来放在桌上:“宝宝看这是什么?”让宝宝说出苹果的名称。让宝宝试着拿苹果,感知苹果有许多个。
    分苹果:请宝宝给全家人分苹果。每人分一个,一边分一边念:“1个”,直到分完为止。
    1和许多:分完苹果后,家长引导宝宝看一看桌上,说一说一开始的苹果有多少,现在苹果在哪儿?引导宝宝看一看,每个人手里有1个苹果,让宝宝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可获得的经验:感知“1”和“许多”的不同
              理解“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注意事项: 此活动参加的人越多越能让宝宝感知“1”和“许多”的区别,可以在去亲戚家做客的时候进行此活动。
活动延伸:在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给家人分碗,要求宝宝一边分一边说:“给你1个碗。”进一步加深宝宝对数量“1”的理解。
通过标准:能给每个人一个地将苹果分完。
多的和少的
准备:2盘(或2瓶)食品:1盘多,1盘少
过程:
    认一认:家长出示准备好的食品,和宝宝一起认一认盘子里都有什么?
    比一比:让宝宝比一比哪盘食品多?哪盘食品少?让宝宝一边辨认一边说:“这盘多”“这盘少”。
    我来分:家长指定要多的或少的那盘食品,如:“把多的送给爸爸”,请宝宝挑出来。如果选对了,家长就说声“谢谢”,如果错了,就请宝宝再选一次。
可获得的经验: 能区别物品的多少。
              初步发展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注意事项: 给宝宝准备的食品的数量差别要大,要便于宝宝辨认。
           盘子和食品要选用轻一些的,以免宝宝拿不动。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宝宝看数量差别大的食品或者书上的图片,请宝宝观察实物或者图片后,比较多少,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通过标准:1、能区别盘子中食品的多少。
          2、能够根据家长的指令准确取到食品。

圆圆的家
准备:圆形的实物若干个,如:气球、圆盘等,圆形储物盒1个。
      三角形积木若干个
过程:
    它们叫圆圆:家长出示圆形的物品,让宝宝看一看,摸一摸,并且说一说这是什么形状,让宝宝认识圆形。
    好朋友:家长把圆形的物品和三角形积木混乱放在一起,请宝宝把所有圆形的物品找出来。
    圆圆的家:家长出示圆形的储物盒请宝宝说一说这是什么形状,是什么形状宝宝的家,然后请宝宝把刚才挑出来的圆形实物全都放进储物盒里。
可获得的经验: 补步感受圆的特征,加深对圆的认识。
               能够对圆形进行命名和辨认。
注意事项: 认识圆是从身边熟悉的具体物品开始的,要通过感官多次的触摸、感受和语言的提示,才能建立初步的圆的概念,因此家长要用实物给宝宝辨认,以加深宝宝的印象。
通过标准:1、能够从各种形状的物品中取出圆形的物品。
          2、能够将所有圆形的物品放入储物盒里。

找三角宝宝
准备:三角形的积木若干块、各种形状的玩具若干个
过程:
    摸一摸:家长出示三角形的积木,让宝宝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三角形的尖尖的角。
    我知道了:家长指着三角形的积木对宝宝说:“这是三角形”请宝宝重复一遍。
    找一找:家长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玩具,请宝宝从各种玩具中找出三角形的玩具,一边拿一边说:“这是三角形”。
可获得的经验: 认识三角形。
               发展观察比较力。
注意事项: 反复练习找三角形,要让宝宝说出:“这中三角形”。加深宝宝对三角形的印象。
活动延伸: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宝宝找三角形的物品。
通过标准:能够从各种形状的玩具中找出三角形的玩具。



19-20个月宝宝数学游戏:
会变魔术的沙
准备:沙子1堆
     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容器或空的餐盒、饮料罐等
过程:
    看一看:家长拿出准备好的3种形状的容器请宝宝看看是什么形状。然后把沙子倒进容器里,请宝宝观察:在三角形容器里的沙子是三角形,在圆形容器里的沙子是圆形,在方形容器里的沙子是方形的。
    沙子变了:家长把沙子用水浸湿,然后把湿沙子倒入不同的形状容器中,再请宝宝仔细观察,告诉宝宝,要变魔术喽。家长小心地把沙子倒扣出来,请宝宝说说沙子变成了什么形状。
    我来做:引导宝宝自己动手,家长在一旁协助并鼓励宝宝。
可获得的经验:认识沙子。
发展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注意事项: 宝宝自己动手的时候,家长不要加以太多的限制,让宝宝自由发挥,只从旁边
协助,宝宝把湿沙子倒出来即可。
活动延伸:家长可以让宝宝用笔或枝条等尖物给各种形状的沙“盒子”“沙罐子”画上鼻子、
起        眼睛,或各式图案,画成1张脸、1只动物等,让宝宝自由发挥他的想像力。
通过标准:能够仔细地观察沙子的变化。

卖豆豆
准备:若干豆子,用盆装好
小塑料碗1个
宝宝能用手抓豆子
过程:
    抓豆豆:家长把准备好的豆豆放在桌上,告诉宝宝这是豆豆。然后,家长用碗舀满满一碗豆豆,告诉宝宝豆豆很多,再用碗舀一点点豆豆,告诉宝宝豆豆很少,引导宝宝模仿。
    小小售货员:请宝宝玩“卖豆豆”的游戏,家长发出指令:“请卖给我一点豆豆。”让宝根据指令用小碗舀豆豆,家长说:“多了,多了,减少点。”引导宝宝倒出一些豆豆再给家长。家长如果说:“少了,少了,多加点。”引导宝宝抓一些豆豆添上后给家长。
    练一练:家长和宝宝重复做些游戏,每次让宝宝“减少点”或“多加些”同时让宝宝说“多了”、“少了”。
可获得的经验: 知道多和少的区别。
               发展直觉行动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 在游戏之前家长可以给宝宝作示范,告诉宝宝:“把豆子倒出一些就减少了,添
上一些就变多了”。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水果或食物让宝宝感知多少,进一步加深宝宝对
多少的理解。
通过标准:1、能用碗分别舀出多的豆豆和少的豆豆。
          2、能在家长的帮助下,适当增添或减少豆豆。

叮叮咚咚
准备:大小不同的2个碗
      在雨天进行此项游戏
过程:
    叮叮咚咚:和宝宝一起看屋外的大雨,家长把2个碗放在屋檐下接雨水,让宝宝在旁边看,并听一听雨水打在碗里叮咚咚的声音,引起宝宝的注意力。
    比一比:等碗里接满水后家长问宝宝:“宝宝刚才看妈妈用碗接水了,那宝宝能不能告诉妈妈是哪个碗先接满水的?”引起宝宝比较两个碗哪个大,哪个小。
可获得的经验: 能比较出碗的大小。
               促进思维的发展。
注意事项: 宝宝在听雨声或分辨碗的大小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语言来提示,并及时鼓励宝宝,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通过标准:能够正确地说出哪个碗大,哪个碗小。
         
勺宝宝比多少
准备:碗2个、勺子4个
过程:
    数一数:家长出示准备好的勺子,请宝宝看看家长手里拿的是什么,家长请宝宝数一数一共有几把勺子。如果宝宝还不会按物点数,家长可以和他一起数数,并且说出总数。
    哪个多哪个少:家长在1个碗里放把勺子,在另1个碗里放3把勺子,请宝宝说一说哪个碗里的勺子多。
可获得的经验: 进一步巩固对多少的认识。
               发展感知能力。
注意事项: 让宝宝对2个碗里的勺子进行比较时,只要让宝宝感知多少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宝宝对应具体的数字。
活动延伸:平时吃饭的时候可以给宝宝一些筷子,然后让宝宝给家人分筷子,分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嘴里说:“分给你一双”引导宝宝注意到手里的筷子越来越少,进一步巩固宝宝对多少的认识。
通过标准:能够分辨出哪个碗里的勺子多。
         

21-22个月宝宝数学游戏:
一个一个捡
准备:小球10个,小篮子10只,珠子10颗,瓶子1个,积木若干块,小盒子1个
过程:
    捡小球:将小球洒满地,家长和宝宝一起捡,引导宝宝一个一个地捡入篮中,边捡边说:“一个小球,一个小球……”。
    捡珠子:将珠子洒满地,家长和宝宝一起捡珠子,一颗一颗地捡入瓶中,边捡边说:“一颗珠子,一颗珠子……”。
    收积木:将积木散放在地上,请宝宝一块一块地收起来,装到盒子里。
可获得的经验: 在捡的过程中感知一个一个,初步感知数量“1”。
               初步理解“1”和“许多”的概念。
注意事项: 要防止宝宝误将小珠子吞入口中,一定要有大人在一旁才能玩这个游戏。
活动延伸:让宝宝在盘子里摆饼干,一块一块地摆成许多。
通过标准:1、能一个一个地捡起物品。
          2、能一个一个地捡起物品,并说出“1”。

发水果
准备:装有水果的篮子、小动物玩具若干
过程:
    发水果:把玩具排列在沙发上,让宝宝从水果篮里拿出水果分给每一个小动物,引导宝宝边发边说:“你1个苹果,你1个梨……”。
    收水果:请宝宝收水果,引导宝宝边收边练习说:“给我1个苹果,给我1个梨,给我1个橘子……”收回水果后,引导宝宝观察篮子里有许多个水果。
可获得的经验: 初步形成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又是许多的概念。
注意事项: 必须有5个以上的水果才能感知“许多”含义。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在宝宝吃东西的时候都可以进行类似的活动。
通过标准:能够一个一个地分水果。

蜜蜂和花朵
准备:蜜蜂的头饰1个、不同颜色的花朵若干朵
过程:
    蜜蜂采蜜:家长和宝宝一起观看蜜蜂采蜜,引导宝宝观察:有一只蜜蜂,有许多花朵。
    做游戏:给宝宝戴上头饰当蜜蜂,家长当小花,引导宝宝1朵、1朵的采蜜,一共有许多花,向宝宝强调“1”和“许多”的概念。
可获得的经验: 加深“1”和“许多”概念的理解。
注意事项: 带宝宝看蜜蜂采蜜的时候要提醒宝宝爱护花草,并要小心,不要让宝宝被蜜蜂蛰到。宝宝在观察蜜蜂采蜜的时候很可能会分心,家长要注意提醒宝宝仔细观察,不要责备宝宝。
活动延伸:妈妈给宝宝讲蜜蜂特别勤劳,宝宝向蜜蜂学习,做个勤劳的好宝宝。
通过标准:能1朵、1朵地采蜜。

比大小
准备:大象和小鸡玩具(图片)各2个
过程:
    玩游戏:家长拿出玩具或者图片,请宝宝看一看这是什么小动物。
    比一比:家长拿出1个大象玩具(或图片),再拿出1个小鸡玩具(或图片)放在一起,引导宝宝比较哪个小动物大,哪个小动物小。
    找朋友: 家长拿出另一个大象和小鸡的玩具(或图片)引导宝宝把一样大的放在一起,并向宝宝强调“一样大”的概念。
可获得的经验: 能够感知实物的大小。
               初步了解“大”、“小”与“一样大”的概念。
注意事项: 大象和小鸡的玩具或图片的大小区别要明显。
           如果宝宝比较不出来或者说不出来,家长不要心急,只要宝宝对大小有概念就可以了。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宝宝玩积木或者玩玩具时,可以有意让宝宝比较一下积木和玩具的大小。
通过标准:1、能够正确比较大象和小鸡的大小。
          2、能从玩具或图片中找出一样大的动物。

谁在叫
准备:小猫、小鸡、小鸭、小狗的图片若干
过程:
    我认识:家长拿出图片请宝宝看一看都是什么小动物,引导宝宝说出来。
    猜猜它是谁:家长模仿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叫声,请宝宝仔细听一听,再猜一猜是谁在叫。
    我也会叫:引导宝宝模仿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叫声。
可获得的经验: 发展宝宝的听觉。
               学认小动物。
注意事项: 家长在模仿小动物叫声时嘴巴的动作要夸张,便于宝宝仔细观察并进行模仿。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引导宝宝模仿动物的叫声。
通过标准:1、知道4种以上动物的叫声。
          2、能够模仿动物的叫声。

套纸盒
准备: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纸盒3-4个
过程:
    看一看:家长拿出2个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纸盒,请宝宝看一看这两个纸盒有什么不一样。
    套纸盒:家长把一个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让宝宝了解:大纸盒能够套小纸盒。
    我也会:家长请宝宝模仿,找出大小两个不一样的盒子,并把小盒子套在大盒子里面。
可获得的经验: 感知大小的区别,知道小盒子可以放入大盒子中。
              能够用实物比较大小。
注意事项: 宝宝刚开始比较时,给宝宝的两个纸盒的大小差别要明显,宝宝会套了以后再逐渐缩小差别,宝宝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一次给3个大小不一样的盒子。
活动延伸:可以拿成人的常用物品和宝宝的物品来让宝宝辨认大和小,进一步加深宝宝对大小的理解。
通过标准:1、能够找出大小不同的2个纸盒。
          2、能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

娃娃分瓶子
准备:一大一小两个布娃娃
     一些大大小小的瓶子
过程:
    大娃娃小娃娃:家长摆出一大一小两个布娃娃,引导宝宝比一比: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
    大瓶子小瓶子:家长把大大小小的瓶子摆出来,请宝宝把大的瓶子放在一起,小的瓶子放在一起。
    我会分:家长告诉宝宝:“把这些瓶子分给两个布娃娃,大娃娃分大瓶子,小娃娃分小瓶子,”引导宝宝按要求分给娃娃,一边分一边说:“大娃娃要大的,小娃娃要小的。”直到把瓶子分完。
可获得的经验: 能将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类摆放。
               初步培养分类能力。
注意事项: 第一次分瓶子,家长应该给宝宝示范,边做边讲怎样分瓶子,宝宝明白后再自己做。先让宝宝分的瓶子大小差别要明显一些,宝宝做好子,再逐渐缩小瓶子大小的差别,增加难度。
活动延伸:家长可以有意买一些大小明显的水果,引导宝宝把大的分给家长,自己留小的。
通过标准:1、能将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类摆放。
          2、能将大瓶子分给大布娃娃,小瓶子分给小布娃娃。


23-24个月宝宝数学游戏:
好吃的哪去了
准备:宝宝熟悉的食品、玩具等
大篮子、小篮子各1个
宝宝熟悉的食品、玩具的图片若干
过程:
    好吃的哪去了:家长把宝宝熟悉的食品、玩具混合散在一起,请宝宝找一找哪些是可以吃的?把它们放在小篮子里,哪些是可以玩的?把它们放在大篮子里。
    把它们分开:将宝宝熟悉的食品、玩具的图片混合散放,请宝宝将图片按食品和玩具的类别区分摆放。
可获得的经验: 培养根据生活经验初步进行分类的能力。
               发展观察分析能力。
注意事项: 家长所选用的食品或玩具必须是宝宝见过并且非常熟悉的,以便于宝宝辨认。
活动延伸:家中的许多小物品,都可引导宝宝将它们按要求分类。如吃的、穿的、用的等。
通过标准:能够把食品和玩具区分摆放。

摸一摸
准备:不同材料的玩具若干件
过程:
    我喜欢的玩具:家长与宝宝一起玩玩具,有意识地引导宝宝摸毛绒玩具、乒乓球等不同材质和玩具,让宝宝感受软与硬,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找一找: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可以说:“宝宝知道哪个玩具是软的吗?找出来给妈妈好吗?”引导宝宝把软的玩具找出来放在一起,再让宝宝把硬的玩具找出来放在一起。
    我还能找:家长引导宝宝摸一摸家里什么物品是软的?什么物品是硬的?
可获得的经验: 通过触摸感知玩具软硬的区别。
               发展感知能力。
注意事项: 家长提供的玩具要容易区分。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宝宝用多种感官分辨物品的软硬,在给宝宝买新的衣服或者玩具后请宝宝摸一摸,并且说一说是软的还是硬的。
通过标准:1、能通过触摸区分出玩具的软硬度。
          2、能将软的玩具和硬的玩具分类摆放。

圆筒哗哗响
准备:有盖的大小不同的圆筒或茶杯各1个
      大小不同的扣子各5颗
过程:
    圆筒和盖子做游戏:家长和宝宝一起玩圆筒,边引导宝宝区分筒的大小。
    给筒筒戴帽子:家长将圆筒的盖子摘下来,引导宝宝给圆筒盖上盖子。
    给扣子排队:家长出示大小不同的扣子,引导宝宝将大扣子排成一队,将小扣子排成一队。   
圆筒哗哗响:家长示范把大扣子放进大圆筒里,并说:“大扣子放进大圆筒里”,然后把小扣子放进小圆筒里,并说:“小扣子放进小圆筒里”,引导宝宝一起做。
可获得的经验: 能区分物品的大小。
               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注意事项: 要求宝宝以语言伴随着活动的进行,以培养手口协调的能力。
           给宝宝选用的圆筒和扣子大小区别要明显。
通过标准:能够将大小不同的圆筒盖盖在正确的圆筒上。
         
玩具管理员
准备:多隔断或多层玩具整理柜1个(每个柜子上贴有标签,如:小汽车、积木等)
过程:
    我爱玩具:家长和宝宝一起玩玩具,引导宝宝将同类玩具放在一起,并告诉宝宝它们是一家。
    玩具的家:家长请宝宝看看玩具柜,告诉宝宝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家,这是小积木家,这是小汽车家。
    回家了:引导宝宝把玩具送回家,布玩具放在一起,小汽车放在一起,积木放在一起,家长引导宝宝边说边收拾玩具。
可获得的经验: 学会实物进行初步的分类。
               发展观察能力。
注意事项: 给宝宝的玩具最好按照一个标准来进行分类,如:布玩具、铁玩具、木头玩具,以便宝宝进行分类。
活动延伸:可以让宝宝按照玩具的大小分类,也可以用玩具的颜色等进行分类。
通过标准:能把同类的玩具放在一起。


小小建筑师
准备:玩具动物1个(或者用图片代替)
      大小不同的积木若干个
过程:
    小动物找家:家长拿出动物玩具或图片请宝宝看一看这是什么小动物?然后告诉宝宝:“小动物找不到家了,宝宝和妈妈帮它盖一间房子吧。”激发宝宝动手的兴趣。
    我是小帮手:家长在与宝宝搭积木的过程中,可请宝宝帮助拿积木。如:宝宝拿一块小积木,这时要告诉宝宝下面要放大积木,上面才放小积木,这样房子才不会倒。
    给小动物盖房子:家长和宝宝一起给小动物搭房子,搭好房子后把玩具或者图片放进去,增强宝宝的成就感。
可获得的经验: 能明确区分积木的大小。
               知道搭积木时,将大积木放在小积木的下面。
注意事项: 家长提供的玩具和积木的大小要易区分。
           家长可以故意把大积木放在小积木上,等积木倒了再告诉宝宝,小积木放在大积木的上面,搭成的房子才会牢。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随时注意渗透高低、大小的概念。
通过标准:1、能根据家长的指令拿出大积木或小积木。
          2、搭高时,能将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2-25 19:29:41 | 只看该作者
收下了,可操作性很强。谢谢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2-25 19:37: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12-20 22:26:18 | 只看该作者
收下了,可操作性很强。谢谢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2-21 15:29:07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2-30 16:12: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提供,真不错,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2-31 16:11:58 | 只看该作者
正需要,感谢您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2 23:54:2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不错,以打印。多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6 10:33:10 | 只看该作者
收下,慢慢学慢慢教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24 , Processed in 0.10329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