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1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走出非常态教育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1 11:3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style="TEXT-INDENT: 2em">地址:张家港市梁丰路某住宅小区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贺贺上幼儿园大班了,这学期班里开设了汉语拼音课,贺贺学得开心极了。贺贺的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学得扎实些,每天回到家里,总是不停地让他认读字母,还让他每个字母写10遍。贺贺很乐意地完成了任务。可是,他刚打开电视看卡通片,贺贺妈又要他将刚才写过的字母再读一遍,他只好耷拉着脑袋读了起来。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感言:为了孩子把知识学得更扎实些,许多家长宁愿将自己的孩子看成一只“笨鸟”来教育,不断就同一知识点或教育内容进行强化教育,希望通过这样的刺激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镜像四:单一教育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宝宝:罕罕 男 4岁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地址:北京<img src="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市海淀区六道口3号楼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罕罕的爸爸妈妈都是京剧迷,他们一心希望能将罕罕培养成为京剧演员。所以,他们将罕罕送到了一个京剧特长班学戏。从此,学戏便成了罕罕生活的全部,不但无缘上公园、游乐场,就连和小朋友们玩一次游戏,都成了非常难得的事。虽然,罕罕终于可以像模像样地唱一些京剧曲目了,但他的动手能力以及其他一些能力却明显要弱于同龄的孩子。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感言: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家长是教育的主导,由于对教育的认识及侧重点不同,一些家长往往以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来替代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特长培养,忽视全面发展的培养,如在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重智力因素的教育、轻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等,这样的教育可能会使孩子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超常发展,达到家长教育的目的,但事实上,却是以牺牲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非常态” 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损害学习兴趣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孩子时时刻刻都在以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外面的世界,因此,他们对于新鲜知识的接受是主动的,也是积极的。而“非常态” 教育的方式或内容大多超出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畴,而且为了将自己的教育推行下去,家长不可避免采取强制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和抵抗情绪。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伤害自信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据有关资料表明,大部分家长教给孩子的知识超前或超量,为了这些达到一定年龄就能够轻而易举学会的知识,孩子不得不花费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即使如此,他也难以掌握家长要求他学习的知识。这必然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并渐渐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并最终影响其良好性格及意志品质的形成。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扼杀潜能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被家长粗暴地占用,强制性地用来教授他可能并不感兴趣、甚至无用的知识,孩子失去了时间自由和心灵自由,根本无暇去思考,他们的潜能必定在这样的过程中被扼杀。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影响均衡发展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孩子的成长应当是各方面长期和谐统一的发展,而非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期的超常发展。当一些家长在为自己“非常态” 教育成果感到欣喜和得意的时候,却不知,孩子正在以情感、社会性发展缺失作为代价。在家长“非常态” 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必定要为家长的短视行为付出长期的代价。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破坏亲子关系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一方面,家长的“非常态” 教育是以损害孩子童年的快乐时光为代价的,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往往会转移到家长身上,从而形成对家长的怨恨心理。有一位刚过了八级的琴童说,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杀了苦苦逼她练琴的母亲。另一方面,对孩子“非常态” 教育的家长一般都会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一旦孩子不能达到要求,他们便会迁怒于孩子,进而对孩子进行更严格的教育,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温馨提示: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了解孩子 家长首先应当掌握处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独特个性和兴趣爱好等,从而因材施教。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明确目标 早期教育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带有功利性。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解放孩子 “非常态” 教育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孩子无时无刻不被家长的教育所包围,几乎没有自己个人的时间和空间。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创造条件促使孩子身心正常发展,但同时也有责任保留他们“固有的东西”,遵循他们成长的自然要求,让孩子在玩耍中思考、成长。(朱晓红 梁晓玲)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孩子观点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不要陷入“非常态”教育的误区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科学、适时的早期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要片面化、绝对化。比如:有人说,“孩子的早期教育没做好,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还有人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这些观点都太绝对化了。人的成长和成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不能说哪一阶段是最重要的,哪一阶段是不重要的。北大副校长陈章良7岁以前一个字都不认识,可他29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明片面地夸大早期教育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存在两大误区: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严重的过度教育。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学龄前孩子除上幼儿园之外,还要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和特长班。可以说,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其实,这样做不好,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不能把学龄前儿童的时间安排得和上学的孩子一样,应该让孩子充分享受快乐的童年。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复杂的知识教育。有人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早学算术、外语等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一个人发展的基础应该是全面的,不应仅仅局限于识字和算术等个别方面,如果过于强调某一个方面,比如说,过早地强化识字、强化学算术等等,必定是以牺牲其他方面为代价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早期教育也不应提倡大量、机械地灌输抽象知识。早期教育的任务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学好语言;三是丰富感性知识,掌握生活常识。进入小学,孩子再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也不迟。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学龄前阶段,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掌握生活常识,这是直接经验。上学之后读书,书中讲的是间接经验。用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要想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首先应该掌握大量的直接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间接经验。生活常识就是直接体验、感性知识,只有感性知识丰富,将来学书本上的理性知识时,才能具备更好的理解力。 <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因此,年轻的家长们应采取积极而慎重的态度,不能随心所欲、盲目地用教育“淹没”孩子,否则,将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5-11 11:43:09 | 只看该作者
校长开讲,挺一把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5-11 13:54:29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快乐教育好,不要太逼小孩啦,让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吧。想想我们当年,一家几个小孩,父母亲哪有太多的时间来管我们的学习,也因为这样,而让我们的童年有很多的回忆,很多的快乐。不要让你的小孩长大后留给他的回忆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此帖由 乐乐的妈 在 2006-05-11 13:54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5-11 14:16:42 | 只看该作者
听语漫步+2006-05-11 11:38-->引用:听语漫步 @ 2006-05-11 11:38 <p style="TEXT-INDENT: 2em">早期教育的任务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学好语言;三是丰富感性知识,掌握生活常识。进入小学,孩子再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也不迟。 <p style="TEXT-INDENT: 2em">
完全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5-11 14:30:47 | 只看该作者
令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5-11 15:11:41 | 只看该作者
校长说的太好了.总觉的人和这个地球一样.过渡的开发会枯竭.不如扎扎实实的教孩子做人好一点.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就算大脑皮层还有许多空闲.可人的体力,精力都是有限的.何况一个要睡眠充足的孩子.有人的教育无非是让孩子以后有好的未来.那么为什么不从现在起就让孩子开心的过好每一天呢.知足常乐,教育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8-20 15:25:41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多留给孩子一些快乐吧,一个快乐的童年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个美好的回忆的。很多的专业的知识,是等他们长大了以后学习的事情。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连幼儿园也很少上,同样都考上了重点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3:09 , Processed in 0.12524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