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小老虎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人生设计在童年 (连载)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6:48:39 | 只看该作者
我提出童年人生设计的理念以后,有人质疑,孩子那么小,他们懂得什么?他们怎么知道长大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他们知道学法律、当律师是怎么回事?你让你的孩子当律师,她快乐吗、幸福吗?这就是她想做的吗?   总之,很多人认为,寻找工作,设计职业,是大人的事,只有大人才懂,孩子根本就不懂。   高二就来美国上高中的小赵,2003年秋天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给我讲述了自己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个父亲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使之受益巨大的例子。   在国内,小赵的父亲是家大型企业的老总,从小给小赵灌输很多商业方面的知识,还常常对他说,要上哈佛,要读MBA。他爸爸工作太忙,经常国内国外到处跑。所以,到了放寒暑假的时候,他爸爸就想办法带他一起出去,以便有机会和他多呆一些时间,也着意给他一些商业方面的熏陶。从他七八岁开始,他爸爸就有意拉他去参加会议,包括董事会的会议。在董事会上,爸爸给小小个子的他搬来一张大椅子,让他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听一帮大人“吵架”。他说,从小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使他知道,要办成一件事情实在不容易,也知道了作为一个商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是什么样的。他在爸爸的影响下,从小就有了要读最好的大学,要上哈佛MBA,要经商的思想。   小赵从小培养了很强的从商思想。他一入学,很快进入状态,参加了商学院里的一个荣誉学生组织。当时有70多人申请,只有15人通过面试被录取,他是年纪最小的一个。这个组织一般只收三四年级的学生,而他第一个学期就加入了。   入学第一年的圣诞节,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赶着回国、返家,而是留在学校里,对今后的职业和就业作研究。伯克利有一个帮助学生找工作的服务机构,招聘人员的公司会把招聘信息发到这个服务机构所属的网站上,学生可以在网上找线索。不过,这个网站只对毕业班和小赵加入的那个全国性的商科荣誉学生组织的成员开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6:52:26 | 只看该作者
小赵在这个网上找到了著名的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招收实习生的信息。他根据自己的兴趣,申请金融部的顾客服务部中一个为顾客管理股票账户的工作。顺利通过第一次面谈后,他进入第二轮在公司总部的面试。进入第二轮面试的有6个人,除了他以外,都是三四年级的学生。第二轮面试进行到最后,是和一个主管单独面谈。一进办公室,主管没有一句客套话,开口就说“谈一谈股票吧”。由于受了父亲的影响,他已经具有丰富的商业知识,从小对股票就很感兴趣。他父亲的公司里有一个证券业务部,他常常到那里去转,学到很多东西。出国以前,他还有一个独立的股票账户,也有了3年的股票实际运作经验。所以,和主管谈起股票来,他滔滔不绝,轻松地“独唱”了20多分钟。最后,主管打断他,说:“好了,凯文,你很酷,你拿到这份工作了,我知道你还只是个新生,不过,你比他们懂得多。”   小赵年纪轻轻就懂得很多,这是他父亲对他进行职业启蒙,引导他从小建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兴趣,立下职业目标,并且根据这个目标,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结果。   有人会以为,这也许只是个案。这个故事,说明了长期的职业预备,对于造就高精尖人才的必要性。   我在高倩五六岁的时候,给她灌“迷魂药”,她懵懵懂懂中立志当律师,从此逐渐“痴迷”于法律。经过漫长的10年时间,到她高中毕业前,不仅法学专业和律师职业的志向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她的心中,她也在很长的时间里,磨炼了作为“准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很多成年人对律师的了解既表面,又片面,甚至常常产生误解。高倩不像一些人那样,对律师的工作,对一个精英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能力和素质等,只停留在道听途说和影视作品粗浅的表现水平上。她在高中时参加市法院的工作,当少年法庭的律师和检察官,参与少年犯罪的审判工作;高中两年参加模拟法庭比赛期间,到图书馆查找、收集职业律师看的文献资料和专业期刊;痴迷于案件的研究,津津乐道于种种法律问题。这些使她对律师工作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深层次的了解。   幼时建立和培养的对法律的兴趣和爱好,使她从小喜欢看人物传记、纪实文学作品,并对政治事件敏感,对政治人物关注。1992年美国大选时,11岁的她参考《时代周刊》上文章的内容,像模像样地写了1篇打印出来满满1页的总统大选的大会发言,在家里背得烂熟后,在大选当天,于全校同学面前发表“助选演讲”。1990年11月6日,得州参议员菲尔·格南姆到小学去“拉票”,时年9岁的高倩挤到格南姆参议员面前与他握手、提问。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从小建立的职业目标可能触发孩子发自内心的兴趣,去关注一些与目标有关的事物。从小关心时事政治,向往和追逐政治明星,都是作为一个精英“候补律师”的基本素质。她哈佛大学毕业,同年考入哥伦比亚法学院,不到25岁,就可以成为法学博士。   以上几人,都是非常顺利地在年轻的时候达到自我认识意义上的成功。他们的成功都是源自童年就开始的人生设计,从小建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兴趣,立下职业目标,并且根据目标,有意识地培养、锻炼。他们都有长久的职业预备期,以致他们较早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职业技能,顺利地进入社会,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6:54:43 | 只看该作者
素质教育和职业规范“素质教育”提早到了“零岁”,职业意识到18岁竟还没有形成!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现实!更可悲的是,多少年来这种现状一直被认为很正常,甚至被冠以“人性化”的招牌!   由于中国家长、教育者和教育机构没有对孩子从小进行职业发展的指导,以至青少年普遍没有职业意识。职业发展指导,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职业发展的指导,被很多人认为是荒谬的,他们认为这是家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是不人性化的。目前,职业指导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被很多人忽视。由于孩子没有从小得到应有的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孩子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人生发展受到了阻碍,这可能也是目前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常对人说,美国的职业指导是从6岁就开始的。很多人以为我在说笑话。   美国联邦政府有一个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这是1987年由国会通过立法成立的联邦机构,它由教育部、劳工部、商务部、农业部、国防部的9位副部长和署长的强大阵容组成,足见政府对职业发展的重视。这个机构的职能是指导发布职业和培训计划信息,制定职业发展指导规范和职业教育规范。该委员会早在1989年就组织制定、首次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指导方针》)。先后参与制定《指导方针》的150多位专家来自教育部和其他全国性的团体和机构。这部近200页的指导方针对全国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职业发展指导作出规范,是权威的职业指导文件。目前,美国各职业咨询机构、学校、职业发展专业咨询人员,有关职业规划的出版物,都以这个《指导方针》为纲行事。   令很多人不愿相信的是,这个《指导方针》规定,职业指导从小学就要开始!美国人6岁上小学,也就是说,孩子从6岁开始,就要培养职业意识,就要接受职业发展指导,进行与就业有关的12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这几十项似曾相识的能力和“指标”,不仅包括而且远远超出了中国教育界广泛讨论的“素质教育”的范畴,堪称加强版的综合素质教育。   《指导方针》规定,从6岁开始的职业指导和训练,要让孩子们学会对自己的兴趣、专长、特点、能力等进行“自我认识”;要进行“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研究教育与职业的关系,了解职业信息的获得和使用、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工作与社会的关系等;还要学习职业决策和进行“职业规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6:55:18 | 只看该作者
许多人很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却摸不清到底什么是综合素质,很多人拖着孩子到处学琴、学书法、学武术,参加各种名目的比赛,就是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职业意识的培养,对孩子进行职业发展的指导教育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素质教育”,甚至可以说,正确的、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不仅涵盖了素质教育的所有内容,而且还大大超出了大家的理解。   从《指导方针》的小学生职业指导规范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期望经过职业指导的学生具备的“素质”有:知道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具有与他人交往的技巧,有对成长与改变的重要性的意识,有由于教育成果而获益的意识,有对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的意识,具有理解和使用职业信息的技能的意识,有对个人责任和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性的意识,有对工作与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意识,理解职业决策是如何作出的,有对人生中不同角色之间相互关系的意识,对不同的职业和男女之间角色变换的意识,等等。当然,很重要的是,要有职业规划的意识。这简直就是一个加强版的“素质教育”规范。令人咋舌的是,这是对小学生的职业指导规范,要求小学生达到这个认识水平。   这个小学生部分细化的具体“指标”是高标准的,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个人的举止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的情绪和行为;列举个人的兴趣、能力、强项和缺点;描述几种通过工作的方法达到个人需要的例子;举例说明与他人交流的有效技巧,说明当来自同学朋友的压力与自己的看法相悖时,应该采取怎样合适的举止;说明处理冲突、压抑和各种情绪的好方法……   对于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要认识自己各科目的强弱;定义几种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描述能力、努力和成就之间的关系;制定改进学业的行动计划;描述现在的学习与今后工作的关系;具备理解和使用职业信息的技能;了解家庭成员等人的工作情况;根据数据、人和事定义不同的职业;描述在职业问题上人生观、态度、个人兴趣、能力之间的关系;知道人们是如何在职业市场上获得职业信息的;知道个人素质对获得并且保有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知道工作与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职业规划”的问题。《指导方针》要求小学生具有职业决策的意识,定义和评估那些干扰达到预定目标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各种情形下的决策方案;描述各种职业群所需要的不同技巧;制订并且开发出一份面对小学生的职业计划。   从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方针》中,我们看到了从童年时代就开始的人生设计、职业规划是科学的,而且是人性化的,是应该认真学习、大力提倡和引进的先进的思维。这是一份很有必要的、科学的、强国富民的“指导方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7:09:35 | 只看该作者
职业发展三部曲我认为,人生设计、职业规划从童年就要开始,这与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的规范不谋而合。《指导方针》将所有应该接受职业发展指导的人群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成年人4个年龄阶段,要求从6岁的孩子开始,对每一年龄段人员的职业指导都分解为自我认识、探索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职业规划三大环节。这是一个在职业发展中需要经历长期的不断循环反复,对个人频频进行调整的过程。这是一项非常必要的、长期的“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   自我认识能力1:理解“自我概念”的影响   应该确定并且欣赏自己的个人兴趣、所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善于理解别人的看法,知道个人特质对于达成个人、社会、教育和职业目标的关系;要理解环境对个人的表现的影响,了解个人举止行为与自信的关系;还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能力2: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具备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技巧;具有为他人工作和与人共事的技巧;知道在各种不同的处境下如何处理雇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反应和看法。   能力3:对成长与改变的重要性的认识   了解青春期成长过程中人的身体和大脑的变化;知道身体健康和情绪对职业决定的影响;知道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   能力4:对教育成果和职业规划的关系的理解   知道如何将学业与职业技能应用于谋求人生目标;了解学业及职业技能与个人兴趣的关系;知道如何开发与个人的目标有关的学业与职业技能;了解高中教育与专业选择、上大学以及进入就业市场之间的关系;了解专业技能对不同职业的通用性和改换职业时对技能的要求以及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必要性。   能力5:理解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的必要性   知道社会是由努力奉献的劳动者所创造的;了解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可以用于不同的教育环境;理解实践、努力和学习的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7:28:45 | 只看该作者
能力6:具备寻找、评估和解释职业信息的能力   了解各种职业对教育背景的要求;能够使用各种获得职业信息的手段,比如手册、职业资料、劳工市场的信息、网络发布的职业信息等;了解对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分类、等级的划分(用职业词典等);对各种职位和职业的等级有概念;将从事特定职业的某些人作为职业信息的来源,作为自己模仿的“样板”,或者作为导师;解释职业市场上各种从业人员的供需变动情况;了解教育和培训与就业去向的关系,了解人口、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能力7:具备寻找、获得、保持和更换工作的技能   具有寻找、解释和使用职业和招聘信息的技能;了解全职和兼职工作对学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具备成功面谈的技巧;具备写简历和填写工作申请材料的能力;具有鉴别种种特定的招聘工作的能力;具备获得和保有工作的能力;具备评估职业的能力,例如工作环境、待遇、升迁;理解工作常常是会有变动的;知道个人素质,例如依赖性、准时性、敏捷性、与他人易于相处等素质对于获得和保有工作的重要性。   能力8:对社会的需要和功能对工作本质和结构带来的影响的理解   知道生活方式对就业的影响;知道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对商品供应和服务业的影响;了解职业与工业发展对培训和就业的影响;了解全球化经济及其对个人前途的影响。   职业规划能力9:职业决策的技能   理解个人对假设的教育与职业选择所应负的责任;具备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出种种决定的能力;了解上大学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了解对就业或升学的合理抉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或者直接就业的过渡所必要的步骤;了解申请大学的手续、步骤及细节,确保上大学的财政来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7:29:47 | 只看该作者
能力10:理解人生中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因素,例如,社会经济状态、文化、价值观、职业选择、工作习惯,等等;了解职业选择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知道如何有效地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知道处理工作、家庭、休闲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不同的职业路线对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潜在影响;了解休闲活动的重要性;了解职业技能和知识可以通过休闲而获得。   能力11:理解男女角色在不断地变换   知道影响和改变男女职业模式的因素;知道在教育和就业环境里存在的不公平的性别陈规和偏见;知道如何设法以自己的观点、举止、行为和技能去消除求职和职业场所的性别歧视;了解学历对预设的职业选择的影响;了解非传统性职业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能力12:职业规划的技巧   知道职业规划对终生学习的重要性的影响;具有高中毕业以后有关就业和升学的知识;了解“再就业”可能必须接受“再教育”和接受提高技能的训练;从现有的学校与社会资源中,探索自己的教育规划和职业选择;评估自己创业、当雇主的成本和收益;通过义工、兼职、支教等活动提高并发展自己的就业技能;分析、比较学习和工作所需的不同技能;开发出个人的人生计划,不断更新以往职业计划中的信息、数据和计划,包括早期预设的高中毕业以后将要实施的种种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7:30:11 | 只看该作者
职业预备期要多长优秀专业人才的专业兴趣和爱好、知识结构,以及高素质和能力,都不是在大学的短短几年里可以培养起来的。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要多年耐心细致的栽培才能获得;对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对它们的分析、认识,反复筛选、淘汰而提炼出来的职业定向,都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   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职业预备期的概念。   只有将工作经历与学历相结合,经历了长期的职业预备的人,才会被市场追捧、渴求。一个普通人,要成长为优秀专业人才、职业人士,一定要经过漫长的有职业目标的努力,必须经历长年累月的磨炼。这个过程和磨炼就是一个必要的、很长的职业预备期。   很多人认为下列做法是很正常的:高中毕业后上大学,才开始选择专业,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大学毕业前夕,再开始找工作,选择自己的职业,接着慢慢摸索职业方向。不少高中毕业生只知道报考名校,不知道选专业,上了大学仍然在怀疑自己该不该学这个专业;大学毕业后,只知道要读研却不知道读什么;研究生毕业仍然没有职业目标,人生没有方向,长期生活在彷徨中。   新东方集团的徐小平先生多年来指导过无数“人生迷途者”,他们是从20岁到40岁的“最优秀最成功的人,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博士,却都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市场价值,而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走投无路”。他们之所以陷入人生困境,正是因为没有早期的科学的人生设计,没有经历必要的长期的职业预备期。   一个普通人,要成长为优秀专业人才、职业人士,一定要经过漫长的有职业目标的努力,经历长年累月的有针对性的磨炼,将学历与工作经历相结合,才会成为成熟的、可以迅速进入市场的人才。这个过程和磨炼就是一个必要的、很长的职业预备期。   不对职业方向进行长期的筛选、提炼,不对个人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长期的训练,是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的。专业兴趣和爱好、知识结构,以及作为优秀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高素质和能力,都不是在大学的短短几年里可以培养起来的。何况,许多在校生还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中国学生的职业预备期远远短于4年,他们在大学期间只“学习”,不做事,没有有意识地将知识与职业结合,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为就业作准备。他们的职业预备期普遍太短!这样的人当然没有自信,不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做得比谁都好。这样的大学生怎能期待雇佣单位对他们感兴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7:30:42 | 只看该作者
徐小平和乔慧存合著的《黄金是怎样炼成的》中,乔先生有一段令人深思的叙述:“在研究生期间,我曾经业余在哈尔滨的亚冬会组委会工作,有一个哈佛的学生做我的助手,他可以在5分钟之内起草一个非常专业的信函,我做不到。我和可口可乐谈赞助的时候只能通过他做桥梁来互相沟通,他帮我做亚冬会主办城市合同和亚奥理事会的申请合同,协助我做所有赞助、专利、广告的策划及对外谈判,而他只不过是哈佛在校三年级本科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给我的启示是,一定要上一个世界顶级的商学院。我也是研究生,我也读过工商管理,虽然他是我的助手,甚至本科还没有毕业,但我和他的专业技能差得很远。”   作为踏入世界顶尖的沃顿商学院的乔先生,毋庸置疑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他尚有这样的感慨,说明中美学生专业技能确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优秀的美国学生从很小就开始考虑未来,踏踏实实地参加与职业目标有关的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在进行这些实践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作职业准备。不过,社会规范和市场规律、教育的目标是为就业和走向社会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下意识地很早就接受这样的“素质教育”,自觉理性地寻找与职业有关的实践工作,这是中美两个社会观念的差别所致。相对而言,中国学生甚至全社会普遍都没有这个概念,没有早期职业规划的意识,这也许就是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成长过程中,职业定向可能会被很多可变因素所影响,比如:个人兴趣的转移,对前途、收入的期望、人生价值观等认知的改变,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甚至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对它们的认识,等等。这么复杂的一个过程,并不是大学4年可以完成的。很多大学生、家长和教育者都误以为,大学教育可以造就专业人才,使其顺利就业。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看法,一些学生进入大学,上了北大、清华、哈佛、耶鲁以后就以为万事大吉,大事张扬,大举庆祝,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其实,哈佛、耶鲁的学生,都有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为职业市场认可的。   现实中,很多没有职业意识的人,即使大学毕业,也因为没有足够的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市场上缺少竞争力。许多中国大学生抱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实际上,很多单位也在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能够很快独立工作的雇员而大伤脑筋。由于大学毕业生普遍没有足够的技能和专业化的职业态度,也没有立即独立工作的能力,雇主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抱应有的希望。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练就令人服气的,被职业市场追捧、渴求的和立即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技能。   只有早期建立职业发展的观念,历经较长的职业预备期的磨砺,具备广阔的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人,才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7:31:10 | 只看该作者
早期人生设计  在孩子幼年与少年这些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家长如能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对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进行分析,探索适合孩子的人生道路、职业规划,将为孩子的前途及职业定向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孩子童年起,就可以经常在家庭中营造氛围,共同探讨孩子感兴趣的职业;有意创造接触各种工作的机会,让孩子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多接触、交谈,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职业以及工作对个人素质和知识能力的要求,这些工作的性质、未来发展前景,等等;经常阅读报纸杂志,寻找媒体的职业信息,关心职业发展动向,了解职业的可转向性,扩大孩子的相关知识面。同时,家长根据孩子的特征,潜移默化地给以引导。这样长期培养起来的职业意识,可以使孩子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够训练他们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所必需的全面素质。这是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早已不是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时代了,教育管理者应该让孩子、家长和教师一起探讨知识与职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共同制定人生规划;学校不仅应该给学生提供面向“高考”的课程,提供传统概念的“知识”,也应该设置一些“实用”课程,使学生将知识与就业结合起来。组织一些讲座,给孩子们提供长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就业、谋生技能,具有较高的相关素质。很多孩子由于听了一些讲座,有了对职业的认识,从而树立了人生目标。这项课题,应当及早提到学校的教育日程上来。   学校还可以学习美国,把各行各业的人员请到学校来,给学生们介绍各种职业的情况。美国很多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定期邀请各种从业人员,到学校里义务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他们有工程师、企业家、银行家,也有医生、律师、消防队员、商店经理、警察。他们给孩子讲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包括工作要求、内容、性质、条件,求职方法,薪水报酬,等等。这些来学校演讲的人,大多数是学生家长。来自各种各样家庭的家长是一种极其丰富的职业指导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05 , Processed in 0.11007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