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chen_cr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格林·杜曼(美)] 如何教宝宝数学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07-3-23 22:13:11 | 只看该作者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形象地说明:

 

  画一个圆及一条与圆相交的直线l,圆内还有一个不在已知直线上的点A,过点A而与直线l在已知圆内

  不相交的线有许多条,如果点A与直线l不动,让圆的半径增大一些,这时,在已知圆内与l不相交的直线仍有许多条。如果让圆的半径继续增大,则过A而与l在已知圆内不相交的直线始终不止一条。当圆的半径大到要多大有多大时,可以想象,过A而与直线l在这无限大的圆内不相交的直线仍有不止一条。

  这个例子在形象上给了罗氏几何的相应公理作了说明。

  在罗氏非欧几何之后,又有好几个人根据不同的公理系统推出了好几种非欧几何。其中“黎曼几何”因为在大地测量上获得应用,也同样受到了重视。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决没有平坦大道的,只有那些不畏艰辛、奋力攀登的人才有可能攀上高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发表于 2007-3-23 22:14:09 | 只看该作者
 低温的世界
  在小学,我们学的都是正有理数和零,也就是说,数的系统限制在非负有理数的范围里。到了初一,我们学习了负有理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到了有理数。非负有理数在同学们生活中用的很多,大家熟悉。而接触到负数则比较少,大家对它比较生疏。

  现在,我们把大家带到“低温的世界”,看一看负数在那里的广泛应用。

  人们在地球南极点附近,曾测得世界最低的气温是-94.5℃。据前苏联科学家称,他们曾在南极东方站测得-105℃的气温,不过这个数据未被国际上承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发表于 2007-3-23 22:14:56 | 只看该作者
  近年,科技界用人工方法创造出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低温。

  人的骨髓在-50℃的条件下,可保存6到12个月。

  现今的低温技术已能使人类的血液、精子、眼角膜、皮肤、神经、骨骼、心脏等器官得以无限期地储藏。前两年,日本一家公司就开发了一种制冷达世界最低温度-152℃的冷藏柜。这种冷藏柜可以应用于保存人体细胞和血液,还可以应用于超导领域。后来这种冷藏柜已成批生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发表于 2007-3-23 22:16:57 | 只看该作者
 1969年6月4日,有个名叫索卡拉斯·拉米尔兹的人,从古巴叛逃至西班牙。他藏身于客机未加压的轮室内,飞机在9142米的高空飞行,他在-22℃的严寒下,忍受了8个小时。

  人类早已踏上月球。在月球表面上,“白天”的温度可达127℃,太阳落下后,“月夜”的气温竟下降到-183℃。

  低温能使正常温度下的物质发生离奇古怪的变化。例如,-38℃低温的金属锭,能“粉身碎骨”成为一堆粉末;-190℃低温下,空气即变成蓝色的液体,在液态空气环境中,石蜡能放出浅绿色的荧光,猪肉闪着黄色的光芒,橡胶将变得坚硬无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发表于 2007-3-23 22:18:25 | 只看该作者
  -269℃低温下,水银能变为被称作“超导”现象的无电阻固体。人们利用“超导”线圈发电机发电和用“超导”电缆输电,其功率消耗能降低数倍乃至数十倍。

  人工降雨、人工降雪,就是把气态的二氧化碳置于-78℃以下低温环境中,在天空施布云层,而后逐渐解冻,使水从天降。

  推动火箭升空的巨大动力,是-138℃的液态氧和-252℃的液态氮合成的混合燃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发表于 2007-4-29 03:56:04 | 只看该作者
动物与数学
  由于生存的需要,动物肌体的构造为了适应客观环境,常常符合某种数学规律或者具有某种数学本能。许多事实是非常有趣的。

  老虎、狮子是夜行动物,到了晚上,光线很弱,但它们仍然能外出活动捕猎。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动物眼球后面的视网膜是由圆柱形或圆锥形的细胞组成的。圆柱形细胞适于弱光下感觉物体,而圆锥形细胞则适合于强光下的感觉物体。在老虎、狮子一类夜行动物的视网膜中,圆柱细胞占绝对优势,到了晚上,它们的眼睛最亮,瞪得最大,直径能达三四厘米。所以,光线虽弱,但视物清晰。

  冬天,猫儿睡觉时,总是把自己的身子尽量缩成球状,这是为什么?原来数学中有这样一条原理:在同样体积的物体中,球的表面积最小。猫身体的体积是一定的,为了使冬天睡觉时散失的热量最少,以保持体内的温度尽量少散失,于是猫儿就巧妙地“运用”了这条几何性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发表于 2007-4-29 03:56:2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知道跳蚤是“跳高冠军”。1910年,美国人进行过一次试验,发现一只跳蚤能跳33cm远,19.69cm高。这个高度相当于他身体长度的130倍。按照这样的比例,如果一个高1.70米高的成年人,能象跳蚤那样跳跃的话,可以跳221米高,相当于70层楼的高度。

  蚂蚁是一种勤劳合群的昆虫。英国有个叫亨斯顿的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是第一块的两倍,第三块又是第二块的两倍,蚂蚁在组织劳动力搬运这些食物时,后一组均比前一组多一倍左右,似乎它也懂得等比数列的规律哩!

  桦树卷叶象虫能用桦树叶制成圆锥形的“产房”,它是这样咬破桦树叶的:雌象虫开始工作时,先爬到离叶柄不远的地方,用锐利的双颚咬透叶片,向后退去,咬出第一道弧形的裂口。然后爬到树叶的另一侧,咬出弯度小些的曲线。然后又回到开头的地方,把下面的一半叶子卷成很细的锥形圆筒,卷5~7圈。然后把另一半朝相反方向卷成锥形圆筒,这样,结实的“产房”就做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发表于 2007-4-29 03:57:48 | 只看该作者
雨滴和雾珠
  什么是雾?雾是很小的水珠。既然是水珠,就有一定的重量,而且比空气重,就该落下来,为什么会飘浮在空中?

  是的,雾珠受到地心的吸力,有一定的重量,不过,空气对它又产生阻力。要想回答雾珠为什么飘浮在空中这个问题,就得研究重力和阻力的关系。

  雾珠所受到的地心吸力,是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而质量又是与它的体积成正比的。所以雾珠所受到的重力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即

  F重∝V。  

  再研究雾珠所受到的空气的阻力。雾珠越小,阻力也越小。所以,雾珠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与它的表面积成正比的。即

  F阻∝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发表于 2007-4-29 03:58:11 | 只看该作者
,  

  到一定程度时,它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便能接近所受到的重力,从而使雾珠飘浮在空中。

  灰尘能在空中飞舞不落,金属微粒能在水中悬浮不沉,都是和雾珠能飘浮在空中一样的道理。高空中的云,就是随气流飘浮的小水滴和冰晶群,因为它们太小了,所以落不下来。有时,用飞机在云中喷上干冰等物质,就能使小水滴和冰晶群结合起来,使它越变越大。当水滴和冰晶的直径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空气的阻力小于它的重力,它们便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人工降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07-4-29 03:59:25 | 只看该作者
  气象学家为了计算某地区的降雨率,需要精确地了解该地区云雾中雨滴大小分布。雷达信号的传送也与雨滴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雨滴越大,信号畸变就越严重。可见,雨滴虽小,关系甚大。

  太平洋夏威夷群岛地区的阳光特别好,它东海岸的降雨量很高,每年有762cm的雨从这里的上空的带状云中降落下来,从而创造了新的降雨记录,降下了世界上最大的雨滴。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般热带的雨滴的直径很少超过2.5毫米,这样雨滴的体积不超过8.2立方毫米。1985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上述带状云降的雨滴,有的直径竟达8毫米,这样雨滴的体积应为268.1立方毫米。它的体积竟是一般雨滴体积的33倍,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的雨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1:48 , Processed in 0.07984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