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9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加油站] 产褥期保健注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19 15:3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产褥期生理

      指产妇分娩结束到产后身体除乳房外其他器官都逐渐恢复到妊娠以前的状态的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一般需要6~8周时间,这段时间的特点如下。

      1.全身状况产后体温在一般情况下多在正常范围内,产后第一天略升高,与分娩过程有关,但一般不超过38℃。在产后的3~4天乳房开始充盈,血管扩张,产妇会感觉胀痛,局部皮肤发热,也会引起体温短时间内升高,但不会持续时间太长。产后脉搏比平时稍慢些,呼吸略深。产后血压变化不大,较稳定。

      2.子宫子宫在分娩结束时就收缩到脐部以下,在腹部可触摸到子宫体,又圆又硬。以后逐渐恢复到非妊娠期的大小。官底平均每天下降1~2厘米,产后10天子宫降入骨盆腔内,真正要恢复到正常大小需要6周时间。这个过程中子宫不断收缩,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阵发性的腹痛。经产妇腹痛较明显。

      3.恶露指产后从阴道流出的徘泄物。主要是血液,脱落的子宫蜕膜组织,粘液等。正常情况下在产后一周内为鲜红色的,量比较多,血液多,有时有血块。到第2周血量减少为淡红色。以后逐渐成为淡黄色,粘稠的,量更少。产后3~4周就干净了。恶露有血腥味,但不应有臭味。

      4。出汗多这一现象属生理现象,出汗是排泄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妊娠期母体内增加了很多水分,产后主要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贮存的多余水分,产妇在产后的几天内常表现为汗渍渍的。

      5.便秘和小便困难产后活动少,容易发生便秘。分娩时胎儿头压迫膀恍时间长,又因产后腹腔压力改变,使膀肮收缩力差,容易造成排尿困难。

      (二)产褥期卫生

      分娩时体力消耗比较大,在产褥期,尤其是在最初的2周内,体内各器官在短时间内变化比较大,子宫内又有较大的创面,容易感染疾病。由于哺乳,容易影响睡眠和休息。特别需要注意清洁卫生,加强产褥期护理,使身体尽快恢复。

    1.建立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卫生室内温度适宜,18~20℃,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即使在冬季也要有一定时间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居室内要清洁舒适。在房间内不要吸烟,有慢性病或感冒的亲友最好不要探视产妇及新生儿,尽量减少亲友探望,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产后衣着适当,清洁、舒适,“冷暖适宜,不能与正常生活相差太远。夏季注意凉爽,冬季注意保暖。过分“捂”的不良习俗是不科学的。不分寒冬腊月,还是炎热的酷暑,捂的严严的,穿的厚厚的,只露出手和脸。这样使汗液不能蒸发,影响体内散热。尤其炎热的夏天,严重时成为病态,造成产后中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改变“捂”的状况是很危险的;治疗抢救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

产后一定要注意卫生,应该像平时一样洗漱、刷牙、洗脸、洗脚、梳头,饭前便后洗手,喂奶前洗手。出汗多还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夏天可以多洗澡,冬天有条件也应该洗澡或进行擦浴。注意预防感冒,洗澡应采取淋浴,不要盆浴,以免脏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用具要清洁。

产后阴道有恶露排出,要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洗外阴,勤换内裤与卫生垫。大小便后避开伤口,用清洁卫生纸从前向后擦净,注意不要反方向,以免肛门周围细菌逆行造成感染。

    2.注意饮食营养产妇饮食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由于分娩时体力消耗大,身体内各器官要恢复,产妇的消化能力减弱,又要分泌乳汁供新生儿生长,所以饮食营养非常重要。食品要多样化,富于营养,容易消化,不能多油腻。尤其产后最初几天内,要多吃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多饮水及汤类,促进乳汁分泌。多食水果、蔬菜有利于大便通畅。忌辛辣食物及酒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的发生。饮食要适量,过少营养不足,过量易引起消化不良,都对健康不利。有些民间习俗不好,如每天让产妇吃10个或10个以上鸡蛋,食入蛋白质过量,机体不但不能消化过量的蛋白质,而且易造成消化不良。每天食4~6个鸡蛋为宜。还有的地方习惯让产妇食1个月的小米稀饭,甚至只喝小米汤,这是万万不可以的,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影响母婴健康。夏天可吃西瓜,利于防暑降温。不让产妇吃西瓜、水果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不良习惯应破除。

      3.注意阴道排出物  子宫收缩的好,恶露就排出的好,子宫就恢复快。如果出血多,出血时间长,甚至恶露有腐臭味,可能是官腔内异常或发生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发展造成不应有的后果。多下地活动,促进子宫收缩,注意观察阴道排出物的量、颜色、气味。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

      4.乳房护理首先注意乳房的清洁卫生,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乳头。注意手的清洁,不要蓄指甲,指甲缝易存污渍,还易划伤婴儿娇嫩的皮肤,喂奶前洗净双手。产后2~3天,乳腺充盈膨胀,开始有乳汁分泌。最初分泌量少,颜色淡黄称为初乳。初乳内含抗体较多,可以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初乳量虽少,也要给新生儿吃。产妇常感觉乳房胀痛,甚至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有低热;但一般不超过38℃,2天后会自行退热。可以轻轻按摩乳房或热敷,以协助排乳,减轻疼痛。每次喂奶先吃空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下次喂奶反方向进行。喂奶后用手挤空或用吸奶器吸空剩余的乳汁,以利新鲜乳汁分泌。乳房胀痛有硬块时,可以轻揉乳房根部,由外向里揉,再把乳汁挤出或吸出,保持乳腺管通畅,防止发生乳腺炎。如果乳头有破裂时,可以用乳盾保护奶头喂奶,局部涂10%安息香酸叮,破裂严重时停止喂奶,等破口长好后再喂奶。乳汁量的多少,常与产妇的饮食、睡眠、休息和精神状态有关。营养充足,生活规律,精神愉快都对促进乳汁分泌有利。定时喂奶可以刺激内分泌增加乳汁分泌,同时还可以促进子宫收缩。乳汁不足时可以多喝鸡、鱼、肉、时、蹄汤,也可以服中药下奶。如果有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喂奶时,应在产后24小时内开始回奶。口服求偶素5mg,每日3次,连服3天。炒麦芽水煎服代茶饮亦可,乳房胀痛明显可用芒硝500克分包敷在乳房上,尽量少饮汤水协助回奶。

     5.保持大小便通畅产后因腹壁及骨盆底的肌肉松弛,外阴部肿痛,腹部压力改变,容易排尿困难。产后多喝水,争取在6小时内排小便,超过6小时就要协助排便,如听流水声,下地小便,针灸排便,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毫克。产后卧床时间多,活动少,消化功能减弱,肠蠕动减弱易造成大便秘结。应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预防便秘。大便秘结可用开塞露通便,有痔疮便后热敷局部,涂鞣酸软膏或痔疮膏。

    6.产后锻炼产后要适当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子宫收缩及恢复,帮助腹部肌肉、盆底肌肉恢复张力,保持健康的形体,有利于身心健康。产后适当休息,卧床最好侧卧,多翻身,尽量少仰卧。产后12~24小时可以坐起,井下地做简单活动。生产24小时后就可以锻炼,不用器械,躺在床上即可进行。开始应有人协助,以后慢慢自己做。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可做些:俯卧运动、仰卧屈腿、仰卧起坐,仰卧抬腿,肛门及会阴部、臀部肌肉的收缩运动。简单易行,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运动时间、次数。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开始做15分钟为宜,每天1~2次。

      7.产后检查产后42天,母婴均到医院进行检查。母亲做全身及生殖器的检查,通过检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有并发症时需要治疗。检查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同时进行母婴宣教。

      8.计划生育产后一定要做好计划生育,夫妻协同,相互理解,不生育期间一定严格避孕,具体采取什么方法,夫妻相互商量配合。也可以听从医生指导。一旦避孕失败应到医院检查,决定采取中止妊娠的方法。如果想放置节育器或做绝育术,应先到医院检查,协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时间和方法。产后、剖腹产后及流产后生殖器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在没有完全复原的时间里一定严格避孕,以免影响健康。产褥期不宜同房,尤其当恶露未净时,容易造成外阴及生殖道感染。

      (三)产褥感染的预防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期及产褥期细菌侵入生殖道而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变化。一般为产后3~5天发病,表现为发热、头痛、心率快、甚至败血症危及生命。在妊娠期及产褥期要加强营养。适当活动,注意休息、增强体质、注意卫生习惯、禁止同房与盆浴。产褥期一定要更加注意卫生,外阴部保持清洁,加强活动促进子宫复原。注意观察恶露的颜色,气味的改变。最好每夭试一次体温,如有发热最好到医院检查,不要随意认为是感冒,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做好卫生保健可以预防产褥期感染。

      (四)预防产褥中暑

      产褥中暑指产妇在高温闷热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而引起一种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病。病情表现危重,处理不及时易致死亡。每当酷暑,气温闷热,特别在温度高通风不良时,产妇很容易中暑。

      由于缺乏卫生保健知识,还有人受旧风俗习惯的影响,产妇怕“受风”,即使在炎热的夏天,还穿着厚厚的长衣、长裤,戴帽子、盖棉被。更有甚者穿绒衣裤、棉衣裤。室内门窗紧闭,挂窗帘。信奉“做月子”的;日习俗,怎么能不中暑呢?中暑后初期表现为恶心、心慌、四肢无力、头晕眼花、大量出汗。发展下去体温上升、皮肤干燥无汗、心率快、呼吸急、胸闷烦躁、口渴。这时候再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抽搐、昏迷、严重时引起死亡。可见旧习俗是害人的。

      产妇的生活环境,应该与大家是一样的。炎热的季节注意室内通风,夏季穿衣要凉爽适当,多喝开水,可以吃西瓜解暑,破除不良风俗习惯,做到这些产褥中暑是可以预防的。中暑轻可以立即将产妇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休息,多喝些盐水,可口服仁丹,十滴水。中暑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2-19 15:35:39 | 只看该作者
供大家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2-20 10:17: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8 , Processed in 0.09779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